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德育和体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并综合体现在受教育者一切行为、意识之中,它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在提高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根据自己的实践,我总结了几点心得。
以身正为范
“以身立教”是学校体育工作者行之有效的最佳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上严肃又有活力,语言上文明简练,用对待学生的良好态度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观念。对待学习接受能力一般、纪律性较差的学生耐心善诱,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则从严要求,不袒护缺点。对体育器材,不用脚踢,不乱扔,对热心协助老师整理的学生予以当众表扬。善于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德育渗透就在这种和谐、情感交融的氛围中起到激励进取的作用了。“亲其师,信其道”,为人师表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教育启迪学生,必定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的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产生了向心力,德育也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以常规为纲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利用各个教学的主要环节,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内容和讲礼貌、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建立井然有序的教学秩序。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节课的要求,进行目的性的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的优良品质;通过队形队列练习,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协调能力;通过借还器材和整理场地等,可以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财物,关心集体的好品质。课堂结束时教师进行讲评总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课堂常规的严格要求,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为德育创造一个严而有度的氛围,所以贯彻课堂常规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教学为本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各项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快速集合和队形队列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田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配合讲述运动员是怎样进行刻苦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勇往直前,才能不断进步;在讲授球類教学和接力、拔河等项目战术配合的同时,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团队配合的重要性,趁机融入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德育;在体操和韵律操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全班学生的配合,协调一致,互相学习,培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美的情操教育。而在不断更新中的教学手段中,再融入游戏手段,效果更佳。如练习加速跑,可以玩一个“冲过危险地”的游戏。教师拿一个球,随着起跑口令发出,球向前抛起,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危险地段”,以免中招,在游戏中,融入了趣味性,学生们兴趣极大地提高了,不自觉地把速度提到最快,学习效果明显,自然培养了奋勇争先、拼搏进取的精神。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用分组练习,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及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呼、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
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教学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要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教育功能,必须有体育教师的良好诱导,要对学生加强自觉性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体育运动对其内心品质的积极影响,逐渐形成并稳定在其心理品质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有目的地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体育课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必定能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受到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以身正为范
“以身立教”是学校体育工作者行之有效的最佳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上严肃又有活力,语言上文明简练,用对待学生的良好态度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观念。对待学习接受能力一般、纪律性较差的学生耐心善诱,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则从严要求,不袒护缺点。对体育器材,不用脚踢,不乱扔,对热心协助老师整理的学生予以当众表扬。善于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德育渗透就在这种和谐、情感交融的氛围中起到激励进取的作用了。“亲其师,信其道”,为人师表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教育启迪学生,必定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的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产生了向心力,德育也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以常规为纲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利用各个教学的主要环节,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内容和讲礼貌、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建立井然有序的教学秩序。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节课的要求,进行目的性的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的优良品质;通过队形队列练习,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协调能力;通过借还器材和整理场地等,可以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财物,关心集体的好品质。课堂结束时教师进行讲评总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课堂常规的严格要求,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为德育创造一个严而有度的氛围,所以贯彻课堂常规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教学为本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各项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快速集合和队形队列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田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配合讲述运动员是怎样进行刻苦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勇往直前,才能不断进步;在讲授球類教学和接力、拔河等项目战术配合的同时,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团队配合的重要性,趁机融入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德育;在体操和韵律操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全班学生的配合,协调一致,互相学习,培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美的情操教育。而在不断更新中的教学手段中,再融入游戏手段,效果更佳。如练习加速跑,可以玩一个“冲过危险地”的游戏。教师拿一个球,随着起跑口令发出,球向前抛起,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危险地段”,以免中招,在游戏中,融入了趣味性,学生们兴趣极大地提高了,不自觉地把速度提到最快,学习效果明显,自然培养了奋勇争先、拼搏进取的精神。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用分组练习,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及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呼、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
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教学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要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教育功能,必须有体育教师的良好诱导,要对学生加强自觉性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体育运动对其内心品质的积极影响,逐渐形成并稳定在其心理品质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有目的地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体育课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必定能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受到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