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天府七中在新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着眼更新传统教育思想,学校以立人为办学宗旨,以做有生活宽度、精神高度、人文温度的立人教育为教育追求,以培养底线牢固、底色亮丽、底蕴丰厚的杰出公民为育人目标。在尊重生命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精准实现了“一人一课表,每生有特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宜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环境。体育课程是实施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体育校本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本着立德树人为根本,“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終身体育的理念,通过基础体育课程、技能体育课程和综合体育课程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锻炼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适的人才,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结合学校现有的体育师资和体育设施条件,努力实现“三大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以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体现“教育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采用分类+分层的教学策略,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运动中强化体育课程功能,在兴趣中提高身体锻炼效果。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结合自己办学的实际情况,设置的体育校本课程从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立德树人,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等方面进行改革。
三、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全面更新传统体育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体育教材内容配置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兴趣,喜欢上体育课,并逐步形成稳定的运动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经历多个运动项目的多种体验,并从中发现符合自身需要的项目,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牢固的基础。
四、课程性质
1.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体育与健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课程设置
依据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和学校育人目标而设定,我校把体育课程分为基础体育、技能体育和综合体育三类模块。规定学生在校三年必须修满6个学期共计至少48个学分(终结性评价)的体育课程模式。
(一)基础体育(必修)
主要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常规体育课的形式进行身体锻炼,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健康锻炼方法及健身知识等。
(二)技能体育(选修)
本模块实行分类分层教学,A层为无基础的兴趣层,B层为略有基础的发展层,C层相对专业的专业层。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特点,在学校每周自主发展课程时间安排中自由选择一个上课时间,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锻炼项目上课。要求每位同学三年必须娴熟掌握1-3门体育技能。即:学生可以在校内资源开设的体育分类分层课中选1门,也可以选择校外合法资源或自主训练掌握1门技能,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其它专业机构修习1门学校无法开设的体育技能(学校同意+家长监护+学习证明+学校认定)。
(三)综合体育包含大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节、校外体育比赛等
大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必修),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体育节(选择性必修),每位学生必须选择性参加至少一项比赛;校外体育比赛(选修),学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选择性参加教育(体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校外比赛,凭获奖证书由学校每学年按要求认定。
六、课程结构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学校把体育课程分为基础体育、技能体育和综合体育三类模块。基础体育按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技能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A层)、提高班(B层),高阶班(C层)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综合体育是以校内外活动为载体。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上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的自由度。
3.在体育课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扩大体育的知识面。
4.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学校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七、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一)基础体育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1.体能练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
2.主要运动项目介绍①田径②球类③身体素质练习;
3.体育理论:健康教育知识、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技能体育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学校现已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跆拳道、田径、健美操、柔道、高尔夫、轮滑、CrossFitA、野外生存、击剑、指压按摩、武术、瑜伽、啦啦操、舞龙舞狮、象棋、体育舞蹈、马术、赛艇、游泳等校内外项目。
1.各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知识;专项身体素质;
2.各专项运动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
3.体育基础理论: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人体卫生、运动环境卫生及运动与营养;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生理现象的预防与处理;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就医前的简易处理。
(三)综合体育课程的内容
1.大课间采用三段式首先是欢乐健身操,接着是“天七”跑(集体跑),最后是身体素质训练操,整个过程由易到难,由静到动,由内到外,收放自如,体现“天七”活力。
2.课外体育锻炼采取每个年级每个月进行一个“变异”的活动以及sunshine101趣味挑战赛,比如3+1篮球趣味赛、4+4排球赛、全员足跑、人椅;掰手腕、摸高、挑战三分王等挑战项目。
3.体育节设置全员参与项目、个人项目和技能体育项目的嘉年华活动。
4.校外体育比赛采取自愿的原则参加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举办各种体育赛事。
八、教学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办法
学校根据基础体育、技能体育和综合体育的教学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由任课教师或技能考核小组进行学期中的阶段性考核和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核,以学分和积分的形式进行考核。具体如下:
基础体育包含体育课成绩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按得分进行考核,及格2学分(终极性考核)、良好3积分、优秀4积分(过程性考核)。
技能体育包含校内资源(专职和兼职教师,以A层为主)、校外资源(学校考核引进,以A层、B层为主)和其它专业机构(以B层为主)。由考核(或认定)小组进行考核,基本掌握技能2学分(终极性考核)、掌握技能3积分、熟练掌握技能4积分(过程性考核)。
综合体育包含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节、校外体育比赛。按学校统一制定的考核办法三个等级(参与、贡献、突出贡献)进行考核,参与2学分(终极性考核)、贡献3积分、突出贡献4积分(过程性考核)。
(二)评价方法
学校按照学生每学期所得的学分和积分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从终结性评价走向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这既重视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既看重结果,更看重过程。通过综合评价,促进教与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进情感交流,让学生了解自我、关心他人,学会合作,学会设计目标,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为学习评价的真正主人,为持续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九、教学管理
1.基础体育课按行政班级授课,只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就行。
2.技能体育课由于是走班上课,任课教师要加强管理,不仅需要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还需及时向相应的向主任导师反馈未到学生的名单。
3.综合体育由相应的主任导师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4.基础体育和技能体育必须提前制定好相应的课程标准、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并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和评价方法。
5.学生技能项目选课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上进行,具体事项请关注学校通知。一经选定,将不再做变动。
6.学发部和教学部必须加强教学管理。
7.学生体育课程成绩未到达良好等级,就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资格。
十、体育课程开发的注意事项
1.必须量身定做,体现学校特色。
2.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一个课程团队,是集体决策的过程。
3.要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可得到的资源等进行编制。
4.要建立自身规范的整改措施,明确修改完善的程序。
5.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随着学生的变化、社会的需求、时代的进步、教育的要求要不断改进,不是一劳永逸。
十一、天七体育课程呈现的特色
1.体育课程分为基础体育(体育素养)、技能体育和综合体育;
2.每位同学必须娴熟掌握1-3门技能体育和1-3门技能艺术;
3.满足所有学生的体育技能要求;
学校有师资、有场地的,学校老师开设;
学校无师资、有场地的,聘请校外老师开设,或者学生自主训练;
学校无师资、无场地且距离学校较近的,校外老师、校外场地开设;
学校无师资、无场地且学校附近无法开设的(如赛艇、野外生存等),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标准,利用寒暑假校外完成训练,由学校认定学分和积分。
4.在“七有”(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场地、有指导、有规范、有评价)标准的保证下,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氛围活跃,学特色体育活动得到极大的彰显。
总之,学校体育课程严格按照“七有”标准进行设置。即有计划:在实施之前有一定的规划,要确立规划的依据,规划要文本化,要遵循校本课程的三个定位,即调节、补充与拓展。有目标:有预期的结果(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有内容: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有组织:学校具体组织哪些教师参与,学生如何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并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有场地:对所有的学生而言,要有活动教室或场所。有规范:要做到课时有保证,有时可结合学习实际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活动、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等综合活动进行有效的变通、整合。学生的活动出現问题后,要有相应的预案,确保课程顺利实施。有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相结合。通过两年的时间,在“七有”标准的保证下,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氛围活跃,学特色体育活动得到极大的彰显。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适的人才,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结合学校现有的体育师资和体育设施条件,努力实现“三大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以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体现“教育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采用分类+分层的教学策略,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运动中强化体育课程功能,在兴趣中提高身体锻炼效果。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结合自己办学的实际情况,设置的体育校本课程从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立德树人,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等方面进行改革。
三、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全面更新传统体育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体育教材内容配置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兴趣,喜欢上体育课,并逐步形成稳定的运动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经历多个运动项目的多种体验,并从中发现符合自身需要的项目,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牢固的基础。
四、课程性质
1.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体育与健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课程设置
依据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和学校育人目标而设定,我校把体育课程分为基础体育、技能体育和综合体育三类模块。规定学生在校三年必须修满6个学期共计至少48个学分(终结性评价)的体育课程模式。
(一)基础体育(必修)
主要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常规体育课的形式进行身体锻炼,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健康锻炼方法及健身知识等。
(二)技能体育(选修)
本模块实行分类分层教学,A层为无基础的兴趣层,B层为略有基础的发展层,C层相对专业的专业层。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特点,在学校每周自主发展课程时间安排中自由选择一个上课时间,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锻炼项目上课。要求每位同学三年必须娴熟掌握1-3门体育技能。即:学生可以在校内资源开设的体育分类分层课中选1门,也可以选择校外合法资源或自主训练掌握1门技能,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其它专业机构修习1门学校无法开设的体育技能(学校同意+家长监护+学习证明+学校认定)。
(三)综合体育包含大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节、校外体育比赛等
大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必修),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体育节(选择性必修),每位学生必须选择性参加至少一项比赛;校外体育比赛(选修),学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选择性参加教育(体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校外比赛,凭获奖证书由学校每学年按要求认定。
六、课程结构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学校把体育课程分为基础体育、技能体育和综合体育三类模块。基础体育按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技能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A层)、提高班(B层),高阶班(C层)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综合体育是以校内外活动为载体。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上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的自由度。
3.在体育课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扩大体育的知识面。
4.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学校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七、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一)基础体育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1.体能练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
2.主要运动项目介绍①田径②球类③身体素质练习;
3.体育理论:健康教育知识、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技能体育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学校现已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跆拳道、田径、健美操、柔道、高尔夫、轮滑、CrossFitA、野外生存、击剑、指压按摩、武术、瑜伽、啦啦操、舞龙舞狮、象棋、体育舞蹈、马术、赛艇、游泳等校内外项目。
1.各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知识;专项身体素质;
2.各专项运动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
3.体育基础理论: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人体卫生、运动环境卫生及运动与营养;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生理现象的预防与处理;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就医前的简易处理。
(三)综合体育课程的内容
1.大课间采用三段式首先是欢乐健身操,接着是“天七”跑(集体跑),最后是身体素质训练操,整个过程由易到难,由静到动,由内到外,收放自如,体现“天七”活力。
2.课外体育锻炼采取每个年级每个月进行一个“变异”的活动以及sunshine101趣味挑战赛,比如3+1篮球趣味赛、4+4排球赛、全员足跑、人椅;掰手腕、摸高、挑战三分王等挑战项目。
3.体育节设置全员参与项目、个人项目和技能体育项目的嘉年华活动。
4.校外体育比赛采取自愿的原则参加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举办各种体育赛事。
八、教学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办法
学校根据基础体育、技能体育和综合体育的教学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由任课教师或技能考核小组进行学期中的阶段性考核和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核,以学分和积分的形式进行考核。具体如下:
基础体育包含体育课成绩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按得分进行考核,及格2学分(终极性考核)、良好3积分、优秀4积分(过程性考核)。
技能体育包含校内资源(专职和兼职教师,以A层为主)、校外资源(学校考核引进,以A层、B层为主)和其它专业机构(以B层为主)。由考核(或认定)小组进行考核,基本掌握技能2学分(终极性考核)、掌握技能3积分、熟练掌握技能4积分(过程性考核)。
综合体育包含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节、校外体育比赛。按学校统一制定的考核办法三个等级(参与、贡献、突出贡献)进行考核,参与2学分(终极性考核)、贡献3积分、突出贡献4积分(过程性考核)。
(二)评价方法
学校按照学生每学期所得的学分和积分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从终结性评价走向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这既重视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既看重结果,更看重过程。通过综合评价,促进教与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进情感交流,让学生了解自我、关心他人,学会合作,学会设计目标,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为学习评价的真正主人,为持续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九、教学管理
1.基础体育课按行政班级授课,只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就行。
2.技能体育课由于是走班上课,任课教师要加强管理,不仅需要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还需及时向相应的向主任导师反馈未到学生的名单。
3.综合体育由相应的主任导师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4.基础体育和技能体育必须提前制定好相应的课程标准、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并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和评价方法。
5.学生技能项目选课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上进行,具体事项请关注学校通知。一经选定,将不再做变动。
6.学发部和教学部必须加强教学管理。
7.学生体育课程成绩未到达良好等级,就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资格。
十、体育课程开发的注意事项
1.必须量身定做,体现学校特色。
2.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一个课程团队,是集体决策的过程。
3.要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可得到的资源等进行编制。
4.要建立自身规范的整改措施,明确修改完善的程序。
5.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随着学生的变化、社会的需求、时代的进步、教育的要求要不断改进,不是一劳永逸。
十一、天七体育课程呈现的特色
1.体育课程分为基础体育(体育素养)、技能体育和综合体育;
2.每位同学必须娴熟掌握1-3门技能体育和1-3门技能艺术;
3.满足所有学生的体育技能要求;
学校有师资、有场地的,学校老师开设;
学校无师资、有场地的,聘请校外老师开设,或者学生自主训练;
学校无师资、无场地且距离学校较近的,校外老师、校外场地开设;
学校无师资、无场地且学校附近无法开设的(如赛艇、野外生存等),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标准,利用寒暑假校外完成训练,由学校认定学分和积分。
4.在“七有”(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场地、有指导、有规范、有评价)标准的保证下,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氛围活跃,学特色体育活动得到极大的彰显。
总之,学校体育课程严格按照“七有”标准进行设置。即有计划:在实施之前有一定的规划,要确立规划的依据,规划要文本化,要遵循校本课程的三个定位,即调节、补充与拓展。有目标:有预期的结果(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有内容: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有组织:学校具体组织哪些教师参与,学生如何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并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有场地:对所有的学生而言,要有活动教室或场所。有规范:要做到课时有保证,有时可结合学习实际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活动、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等综合活动进行有效的变通、整合。学生的活动出現问题后,要有相应的预案,确保课程顺利实施。有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相结合。通过两年的时间,在“七有”标准的保证下,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氛围活跃,学特色体育活动得到极大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