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然而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对创新能力的重视不够。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对教材的分析,而对作文教学投入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了小学生怕写作文,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作文教学质量差。教师一味地教学生如何安排结构,如何构思、如何立意等,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去探寻写作的源头,去探究切实可行的写作技巧。结果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案桌上摆着各种样式的诸如新概念作文、话题作文大全等书,每次写作,学生不能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进行审题和谋篇布局,而是习惯性地打开各类作文书去东施效颦,甚者直接抄范文,这样使学生丧失了写作兴趣,也丧失了对写作本质的认识。这种现象不但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与现代人才素质背道而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如此指导学生写作,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为学生设置自由创作情境
笔者一惯注重让学生写情境作文,写有真情实感的事,而不是去营造“空中楼阁”。学生要写出有创新的作文,离不开一个相对自由的写作环境。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施展。要让学生在一种平和、轻松的心情下去认真完成作文,给学生观察、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时间。在写作时,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束缚,因为这反而会制约学生的自由发挥,泯灭学生的个性。试想,让江南水乡的学生去写塞北风光,让足不出户的山区孩子去写城里人的生活,会写好,会有创意吗?这种“闭门造车式”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我曾听有的教师感叹:学生的随笔、日记、周记等比考试作文要好得多。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归根到底,因为这是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完成的,是在一种轻松的心境之下完成的。当然,宽松的环境还表现在学生心理的调节上,如果学生对某次作文具有抗拒性,与其强迫完成,不如干脆让他不写。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心理调节,如鼓励、谈心交流,成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完成,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当代著名作家方方指出:写作文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心成长的过程。真实的故事、想法、情感、见解,这些都应该是写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如果学生在写作时连说真话的勇气就没有,又怎能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创新呢?只有让学生敢说真话,把写作当作是一种需要,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情感渲泻,真情流露,理想放飞,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舞台时,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智力中潜在东西才会涌现,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学生的作文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假大空”的不正之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一次作文,发现有许多篇写自己父母亲生病住院,甚至自己亲人去世的内容。结果作文写得空洞无文,读起来索然无味。这不能不说是“假大空”思想对学生的一种影响。试想,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连讲真话的勇气都没有,我们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创新,更别说能为社会有所作为了。当然导致学生不敢讲真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有忽视学生讲真话的现象,本来学生讲的是实话,由于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待它,强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甚至把学生当作异端看待,予以无情地批评乃至呵斥,学生哪还敢讲真话。同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在无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远。学生为了高分只好跟着这样一些套话转,能写出真话来吗?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提倡学生说真话,鼓励学生讲实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说真话,抒真情的平台。让作文真正成为表现自己喜怒哀乐,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让学生想笑就放声笑,想哭就尽情地哭。当然,我们提倡学生说真话,绝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导。总之,鼓励学生说真话,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全部的创造性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方式。”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前提,更是创新的动力。作文教学中,要求改革命题形式,创设想象空间,摆脱定势思维。通过想象,把概念与形象、具体与抽象、现在与未来、科学与幻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感受到今天的生活,也能展望美好的明天;既能看到现实的自我,又能设计出未来的自我。这种想象的过程本身就应该算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试想没有古人“飞天”的梦想,就不会有今天载人飞船的升空。只要学生能够动脑子,善于思考,他们的创造思维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就能创造出新的形象来。学生的想象一但调动起来,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弛骋草原;如同翱翔的雄鹰,搏击长空。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使学生“看”得更远、更深,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普通的形象富有灵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表现力。这种释放的思想一但放飞,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创造力。爱迪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就会对生命有一次全新的体验,创新的萌芽便会破土而出。
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凭空构建的,正如刚学会游泳或骑自行车一样,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通过一定训练量的习作练习,才有可能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产生兴趣。在学生负担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习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适量的训练中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主动、自觉参与训练的心理动因,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状态,从老师的要求变为“我很想写作文”的心理动因,那就离“我最能写作文”的境界为期不远了。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为学生设置自由创作情境
笔者一惯注重让学生写情境作文,写有真情实感的事,而不是去营造“空中楼阁”。学生要写出有创新的作文,离不开一个相对自由的写作环境。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施展。要让学生在一种平和、轻松的心情下去认真完成作文,给学生观察、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时间。在写作时,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束缚,因为这反而会制约学生的自由发挥,泯灭学生的个性。试想,让江南水乡的学生去写塞北风光,让足不出户的山区孩子去写城里人的生活,会写好,会有创意吗?这种“闭门造车式”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我曾听有的教师感叹:学生的随笔、日记、周记等比考试作文要好得多。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归根到底,因为这是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完成的,是在一种轻松的心境之下完成的。当然,宽松的环境还表现在学生心理的调节上,如果学生对某次作文具有抗拒性,与其强迫完成,不如干脆让他不写。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心理调节,如鼓励、谈心交流,成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完成,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当代著名作家方方指出:写作文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心成长的过程。真实的故事、想法、情感、见解,这些都应该是写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如果学生在写作时连说真话的勇气就没有,又怎能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创新呢?只有让学生敢说真话,把写作当作是一种需要,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情感渲泻,真情流露,理想放飞,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舞台时,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智力中潜在东西才会涌现,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学生的作文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假大空”的不正之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一次作文,发现有许多篇写自己父母亲生病住院,甚至自己亲人去世的内容。结果作文写得空洞无文,读起来索然无味。这不能不说是“假大空”思想对学生的一种影响。试想,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连讲真话的勇气都没有,我们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创新,更别说能为社会有所作为了。当然导致学生不敢讲真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有忽视学生讲真话的现象,本来学生讲的是实话,由于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待它,强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甚至把学生当作异端看待,予以无情地批评乃至呵斥,学生哪还敢讲真话。同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在无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远。学生为了高分只好跟着这样一些套话转,能写出真话来吗?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提倡学生说真话,鼓励学生讲实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说真话,抒真情的平台。让作文真正成为表现自己喜怒哀乐,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让学生想笑就放声笑,想哭就尽情地哭。当然,我们提倡学生说真话,绝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导。总之,鼓励学生说真话,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全部的创造性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方式。”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前提,更是创新的动力。作文教学中,要求改革命题形式,创设想象空间,摆脱定势思维。通过想象,把概念与形象、具体与抽象、现在与未来、科学与幻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感受到今天的生活,也能展望美好的明天;既能看到现实的自我,又能设计出未来的自我。这种想象的过程本身就应该算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试想没有古人“飞天”的梦想,就不会有今天载人飞船的升空。只要学生能够动脑子,善于思考,他们的创造思维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就能创造出新的形象来。学生的想象一但调动起来,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弛骋草原;如同翱翔的雄鹰,搏击长空。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使学生“看”得更远、更深,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普通的形象富有灵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表现力。这种释放的思想一但放飞,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创造力。爱迪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就会对生命有一次全新的体验,创新的萌芽便会破土而出。
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凭空构建的,正如刚学会游泳或骑自行车一样,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通过一定训练量的习作练习,才有可能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产生兴趣。在学生负担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习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适量的训练中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主动、自觉参与训练的心理动因,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状态,从老师的要求变为“我很想写作文”的心理动因,那就离“我最能写作文”的境界为期不远了。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