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DP增长 8.5-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7-20%(25%)
居民实际消费增长 7.7%(8.6%)
出口增长 24%(33.4%)
CPI增长 4%
*()中为2004年预测值
受投资、消费、出口增速下将的影响,2005年GDP增速将回落至8.5-9%。但除粮食因素之外的通胀压力仍然很大,如果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维持在目前水平,它将逐渐拉动CPI上扬,分析显示,CPI的升幅将最终达到PPI升幅的2/3(即5.6%),其中90%的上升将在18个月内完成。而人民币随美元贬值10%,也将在2年的时间内提高CPI至相同的水平。
GDP增长回落至8.5-9%
投资增长将进一步下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4年4、5月间调控力度加强后呈波浪形回落,但政府认为目前的增幅依然过高,对能源、运输和环境造成太大压力。我们认为政府将通过对土地和信贷的控制,结合价格和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降低投资增速。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05年将回落至17-20%,低于2004年的25%。投资结构将有进一步改善,表现为第一产业投资增速的加快和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放缓。
消费增长将稳中趋缓。第一,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其收入效应将抑制消费增长。第二,利率的上调和基数效应将使房地产价格增幅下降,从财富效应上影响消费增长。第三,粮食价格增幅的趋缓将抑制农村消费。第四,财政政策转为“中性”意味着政府消费增幅有所下降。我们预测居民实际消费增长7.7%,低于2004年的8.6%,但略高于2003年。虽然政府将努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刺激消费,但其作用主要在中长期而非短期。
进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出口增速下降主要是因为外部需求走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4年秋季《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04年的5%降至2005年的4.3%。考虑到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IMF最近又将2005年的预测进一步下调至4%。另外,出口增速的下降也受基数的影响。我们不认为2005年人民币会大幅升值,而汇率的小幅变动对进出口影响不显著。我们预测2005年出口增长24%,低于去年的33.4%。出口放缓以及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减速增长将降低进口需求。我们估计2005年进口增长25%,低于去年的35.3%。
CPI上涨4%,PPI传导拉动大
粮食在CPI中所占比重很小(约3%),粮价对2005年CPI的影响有限。相反,CPI其它构成的涨价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非粮食食品价格的补涨、住房类价格的继续攀升和其它服务类价格的上调。从宏观角度看,随着粮食价格对CPI通胀影响的逐渐减弱,其他通胀因素将成为推动消费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这些因素包括滞后的能源价格上调、PPI和原材料价格的飙升、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美元的贬值和工资上涨的压力等等。估计2005年CPI上涨4%。
我们估计在食品价格涨幅出现回落之后,受行政控制的价格将有较大幅度的上调,前期被压抑的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在2004年10月份同比上涨8.4%,同比涨幅为1997年以来最高。2005年,PPI对CPI的传导只是时间问题。由于这次经济过热主要反映在重化工业和房地产部门投资过热,而非传统的消费品领域。因此经济过热之后一旦出现产能过剩或通缩压力,也主要反映在上游产品价格,而非消费品价格。我们的计量分析显示,CPI的升幅将最终达到PPI升幅的2/3,其中90%的上升将在18个月内完成。如果PPI涨幅维持在目前水平,它将逐渐拉动CPI,使其最终上升5.6%,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将其抬高5%。
在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下,美元的疲软将带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的贬值,从而增添进口商品尤其是消费品的人民币价格,对国内通胀构成新压力。事实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在2002-2003年间随美元贬值近15%是导致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的计量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人民币NEER贬值10%,将在两年的时间内提高CPI水平5.6%。因此目前美元贬值必将增添我国未来通货膨胀压力。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来由于民工短缺,造成工资上涨压力。当然,在目前我国廉价劳动力依然充裕的情况下,工资是否会持续上涨将取决于粮食价格和农民收入的改善能否持续。但是,粮价上涨的压力和工资压力是此消彼长的。两者都会对物价构成压力。
作者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7-20%(25%)
居民实际消费增长 7.7%(8.6%)
出口增长 24%(33.4%)
CPI增长 4%
*()中为2004年预测值
受投资、消费、出口增速下将的影响,2005年GDP增速将回落至8.5-9%。但除粮食因素之外的通胀压力仍然很大,如果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维持在目前水平,它将逐渐拉动CPI上扬,分析显示,CPI的升幅将最终达到PPI升幅的2/3(即5.6%),其中90%的上升将在18个月内完成。而人民币随美元贬值10%,也将在2年的时间内提高CPI至相同的水平。
GDP增长回落至8.5-9%
投资增长将进一步下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4年4、5月间调控力度加强后呈波浪形回落,但政府认为目前的增幅依然过高,对能源、运输和环境造成太大压力。我们认为政府将通过对土地和信贷的控制,结合价格和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降低投资增速。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05年将回落至17-20%,低于2004年的25%。投资结构将有进一步改善,表现为第一产业投资增速的加快和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放缓。
消费增长将稳中趋缓。第一,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其收入效应将抑制消费增长。第二,利率的上调和基数效应将使房地产价格增幅下降,从财富效应上影响消费增长。第三,粮食价格增幅的趋缓将抑制农村消费。第四,财政政策转为“中性”意味着政府消费增幅有所下降。我们预测居民实际消费增长7.7%,低于2004年的8.6%,但略高于2003年。虽然政府将努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刺激消费,但其作用主要在中长期而非短期。
进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出口增速下降主要是因为外部需求走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4年秋季《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04年的5%降至2005年的4.3%。考虑到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IMF最近又将2005年的预测进一步下调至4%。另外,出口增速的下降也受基数的影响。我们不认为2005年人民币会大幅升值,而汇率的小幅变动对进出口影响不显著。我们预测2005年出口增长24%,低于去年的33.4%。出口放缓以及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减速增长将降低进口需求。我们估计2005年进口增长25%,低于去年的35.3%。
CPI上涨4%,PPI传导拉动大
粮食在CPI中所占比重很小(约3%),粮价对2005年CPI的影响有限。相反,CPI其它构成的涨价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非粮食食品价格的补涨、住房类价格的继续攀升和其它服务类价格的上调。从宏观角度看,随着粮食价格对CPI通胀影响的逐渐减弱,其他通胀因素将成为推动消费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这些因素包括滞后的能源价格上调、PPI和原材料价格的飙升、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美元的贬值和工资上涨的压力等等。估计2005年CPI上涨4%。
我们估计在食品价格涨幅出现回落之后,受行政控制的价格将有较大幅度的上调,前期被压抑的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在2004年10月份同比上涨8.4%,同比涨幅为1997年以来最高。2005年,PPI对CPI的传导只是时间问题。由于这次经济过热主要反映在重化工业和房地产部门投资过热,而非传统的消费品领域。因此经济过热之后一旦出现产能过剩或通缩压力,也主要反映在上游产品价格,而非消费品价格。我们的计量分析显示,CPI的升幅将最终达到PPI升幅的2/3,其中90%的上升将在18个月内完成。如果PPI涨幅维持在目前水平,它将逐渐拉动CPI,使其最终上升5.6%,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将其抬高5%。
在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下,美元的疲软将带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的贬值,从而增添进口商品尤其是消费品的人民币价格,对国内通胀构成新压力。事实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在2002-2003年间随美元贬值近15%是导致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的计量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人民币NEER贬值10%,将在两年的时间内提高CPI水平5.6%。因此目前美元贬值必将增添我国未来通货膨胀压力。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来由于民工短缺,造成工资上涨压力。当然,在目前我国廉价劳动力依然充裕的情况下,工资是否会持续上涨将取决于粮食价格和农民收入的改善能否持续。但是,粮价上涨的压力和工资压力是此消彼长的。两者都会对物价构成压力。
作者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