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DP增长 8-8.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8-20%
CPI 受PPI传导影响大
在调整中发展是未来两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基调,我们预测2005年GDP增长为8-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18-20%。
大国经济在每一个成长时期都有一些明显的关键点,2005年把握中国经济脉搏的将是能源和金融。能源和金融维系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底线,解决好能源和银行问题事关全局。
能源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
2004年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向我们传递出清晰的信号,即能源与经济增长出现了脱节。中国经济的任何波动都改变不了增长全面启动、经济处在重化工业长周期的上升初期这一基本事实,这决定了中国对能源的高度依赖,而目前的能源总量供给却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需求,能源瓶颈将继续存在。
2003、2004年对电力行业的大规模投资或许可以在未来两年内部分解决用电紧张问题,但是中国能源紧缺的问题却不会因为电力投资而得到解决。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火电为主,电力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煤炭产业的发展,而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
能源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并不敏感,仅对下游的需求有弹性,而且作为能源上游产品的石油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种输入型因素。由于能源产品的价格传导作用,其定价具有牵制其他产业发展的先行指标的功能,影响其他行业的盈利和产业布局。2004年工业品价格(PPI)上涨大大高于居民消费品价格(CPI),上下游产品价格背离现象严重,能源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只是时间问题,PPI对CPI的传导将是2004年留给2005年的难题。
我们预计2005年石油价格的回落不会减轻中国能源的压力。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能源政策,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是2005年绕不开的问题,否则实现经济增长远景目标的努力将失去基础。
经济增长依赖资本投入凸显金融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资本投入和资本形成机制,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劳动密集型的增长速度。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降低,但财政投资过大、投资回报率低、资本价格扭曲、银行运行机制不畅等在2004年被进一步揭示的问题,需要在2005给予重点解决。
国有商业银行以上市为重点,寻求正面突破,将是2005年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不论是哪个国家,金融(尤其是银行)属于战略性产业,在中国现阶段,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要承担宏观调控工具的角色,有时要行使超出纯粹商业利益的职能。2005年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引进境外股东后,公司治理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确保金融安全,如何在战略性职能与商业性职能之间寻找平衡,将成为考验各方智慧的问题。
作者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学家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8-20%
CPI 受PPI传导影响大
在调整中发展是未来两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基调,我们预测2005年GDP增长为8-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18-20%。
大国经济在每一个成长时期都有一些明显的关键点,2005年把握中国经济脉搏的将是能源和金融。能源和金融维系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底线,解决好能源和银行问题事关全局。
能源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
2004年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向我们传递出清晰的信号,即能源与经济增长出现了脱节。中国经济的任何波动都改变不了增长全面启动、经济处在重化工业长周期的上升初期这一基本事实,这决定了中国对能源的高度依赖,而目前的能源总量供给却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需求,能源瓶颈将继续存在。
2003、2004年对电力行业的大规模投资或许可以在未来两年内部分解决用电紧张问题,但是中国能源紧缺的问题却不会因为电力投资而得到解决。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火电为主,电力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煤炭产业的发展,而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
能源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并不敏感,仅对下游的需求有弹性,而且作为能源上游产品的石油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种输入型因素。由于能源产品的价格传导作用,其定价具有牵制其他产业发展的先行指标的功能,影响其他行业的盈利和产业布局。2004年工业品价格(PPI)上涨大大高于居民消费品价格(CPI),上下游产品价格背离现象严重,能源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只是时间问题,PPI对CPI的传导将是2004年留给2005年的难题。
我们预计2005年石油价格的回落不会减轻中国能源的压力。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能源政策,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是2005年绕不开的问题,否则实现经济增长远景目标的努力将失去基础。
经济增长依赖资本投入凸显金融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资本投入和资本形成机制,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劳动密集型的增长速度。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降低,但财政投资过大、投资回报率低、资本价格扭曲、银行运行机制不畅等在2004年被进一步揭示的问题,需要在2005给予重点解决。
国有商业银行以上市为重点,寻求正面突破,将是2005年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不论是哪个国家,金融(尤其是银行)属于战略性产业,在中国现阶段,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要承担宏观调控工具的角色,有时要行使超出纯粹商业利益的职能。2005年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引进境外股东后,公司治理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确保金融安全,如何在战略性职能与商业性职能之间寻找平衡,将成为考验各方智慧的问题。
作者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