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积极性,使其在探究中体验和享受学习的快乐呢?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索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结构原则。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的实例,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探究中体验快乐。
一.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学生探究学习的机会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是凭空设想,搞单干,受教师指示的被动学习。教师应设法创设种种数学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思维,形成学生跃跃欲试的态势,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形成。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如果问题情境的内容能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真实地感受到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贴近,从而自觉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例如在组织“周长及其一般计算方法”的设计时,利用教师节学生自制贺卡(贺卡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及弧线组成的平面图形)送给老师的情境,要求学生从准备的各种图形中选一张贴上金边做装饰,并计算每张贺卡至少需要多少金边。在学生合作操作、计算交流的过程中积累许多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揭示周长的概念及其基本计算方法。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探索活动逐步展开,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不仅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还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二.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搭建平台
自主探究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传递而获得的,也不是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而达成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教给学生,而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习的条件,努力为他们提供多种探究的渠道和空间。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主动观察讨论,主动思考探索,主动表现自我,主动操作实践等。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活动”起来,达到脑动,眼动,口动,手动,实现想、看、听、说、做有机配合。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创设情境。课件演示:过“六一”儿童节,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要入队带红领巾,学校有3米红布,能剪出多少条红领巾呢?学生得出结论:要算能剪出多少条,必须知道一条红领巾的面积,要求一条红领巾的面积,必须知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导出课题“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能否把它转化为已学图形,算出它的面积。于是学生便拿出学具拼、摆、剪,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自己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使学生学会探究,促进学生体验成功
体验创造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自己观察、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有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的心理愿望。老师以表扬、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对学生的一种促进。例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对创新解法,以学生名字来命名此算法,这些算法是学生自己发现和创新的,是学生探索的成果,应给予赞赏和肯定,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自主探索的热情。
总之,探索学习,学生应是充满乐趣,勇于探索,敢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同时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作者通联:810100青海省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
一.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学生探究学习的机会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是凭空设想,搞单干,受教师指示的被动学习。教师应设法创设种种数学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思维,形成学生跃跃欲试的态势,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形成。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如果问题情境的内容能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真实地感受到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贴近,从而自觉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例如在组织“周长及其一般计算方法”的设计时,利用教师节学生自制贺卡(贺卡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及弧线组成的平面图形)送给老师的情境,要求学生从准备的各种图形中选一张贴上金边做装饰,并计算每张贺卡至少需要多少金边。在学生合作操作、计算交流的过程中积累许多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揭示周长的概念及其基本计算方法。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探索活动逐步展开,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不仅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还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二.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搭建平台
自主探究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传递而获得的,也不是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而达成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教给学生,而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习的条件,努力为他们提供多种探究的渠道和空间。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主动观察讨论,主动思考探索,主动表现自我,主动操作实践等。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活动”起来,达到脑动,眼动,口动,手动,实现想、看、听、说、做有机配合。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创设情境。课件演示:过“六一”儿童节,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要入队带红领巾,学校有3米红布,能剪出多少条红领巾呢?学生得出结论:要算能剪出多少条,必须知道一条红领巾的面积,要求一条红领巾的面积,必须知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导出课题“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能否把它转化为已学图形,算出它的面积。于是学生便拿出学具拼、摆、剪,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自己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使学生学会探究,促进学生体验成功
体验创造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自己观察、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有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的心理愿望。老师以表扬、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对学生的一种促进。例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对创新解法,以学生名字来命名此算法,这些算法是学生自己发现和创新的,是学生探索的成果,应给予赞赏和肯定,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自主探索的热情。
总之,探索学习,学生应是充满乐趣,勇于探索,敢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同时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作者通联:810100青海省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