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欲望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欲望”来谈梁柏的艺术有两重意思:一个意思是创作的欲望;另一个意思是题材中所包含的“欲望”。这两种欲望当然相差很大,但却不可分离。梁柏是学陶瓷的,在艺术创作上却有很强的欲望,不仅做陶艺,还画油画、国画以及做雕塑,有很强的创造力。艺术本是相通的,但是各个门类都还是有本身的专业要求,所谓专业训练就是学习某一艺术门类的专业技术。技术太多有时也会成为负担,导致只关心技术的专业性,而表现不出艺术家的情感与精神,虽然后者与前者不是一种必然关系,但却是艺术中很本质的因素。梁柏的绘画就是这样一种状况,有很强的创作欲望,却不受技术的束缚。
  在梁柏的绘画中可以感受到两种真实一种是感觉的真实;一种是感情真实。感觉的真实是指艺术家的艺术天性,在现代绘画中称为自发性或天然性,自发性既要有良好天赋,又不受规则的限制。很多人一味地磨练技术,最后天性丧失殆尽。技术可能有另外的美,但缺乏真实感,缺乏与观众的直觉交流。梁柏的绘画不拘一格,尤其是他的水墨画,看不到传统水墨画的程式,水墨对他来说真正是一种媒介,一种感情表达的媒介。另一种就是感情的真实,他的这种感情不同于形式的直觉表现,是以现实的感情为基础的,也就是有感而发,感情通过创造的自由而表现出来。梁柏是学陶艺的,陶艺与雕塑有着天然联系,梁柏的绘画在形式上带有很强的雕塑性,这可能是一种潜意识的影响,尽管他采用了水墨的媒材。在梁柏的水墨画中没有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自身的美感,而真正表达的是“意在笔先”,这个意不是笔墨的或形式的“意”,而是主题或题材的“意”。像《惊蜇》这幅画,很难用墨与色的关系来分析,黑色(墨)作为画面的背景,也是土地的象征,前景是单纯的红、蓝、黄色,在黑色的衬托下这些纯色并不显得杂乱,沉睡的生命被惊蜇唤醒。象征男人和女人的生命似乎是符号的组合,从画面底部的水平线逐渐经过中间的对角线,最后到上面直立地冲出墨色的土壤。画面上充满原始的野性和生命动力,国画的那套程式在这方面反倒显得乏力。《惊蜇》表现了生命与土地的关系,人的本质与自然统一,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梁柏的题材总是暗示了这样的主题,自然的破坏也是人的自然本质的丧失。另一件作品《亘古之鱼》具有更明显的生态主题,尽管画面呈现为荒诞的表现。画的下面是一些符号或图标化的东西,在黑色的衬托下似乎是沉入水底的废弃物的象征符号,上面是几只鱼的眼睛,再上面是朝天张开的鱼嘴,从鱼嘴中喷出的气团中还有一只绝望的眼睛。梁柏的画有着奇特的想象力,它不像现实的图景,而是一个梦境,当然这不是美丽的梦幻,而是恶梦般的场景。鱼是生命的象征,人的生存困境在梦中演化为鱼的困境。梁柏在表现这种紧迫的主题时,并不以画面的完满或技术的实现为目的,他是心随意动,情在笔先,画画的随意性反映了潜意识的支配力,在造形上不拘一格,有一种儿童画的率真。儿童画反映的是一种原始性,是人的本性的自然流露,原生态的生命主题和艺术家的生命体验融为一体,确实是很强的表现力。梁柏的艺术别具一格,表现即是目的,在《亘古之鱼》中,水墨、油彩、水彩等材料的综合运用,强烈的红色与黑色喻示着生与死的对比,他没有事先的设计,艺术的想象和生命的体验在潜在主题实现的过程中展开,画面上充满活力和野性,这种野性也恰恰是适合生态的主题。
  《亘古之鱼》的动机源于一张陶艺造型的草稿,后来生发出独特而深刻的表现主题,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感受到梁柏的陶艺和雕塑。和绘画一样,梁柏的陶艺有一种随意性,他不关注实用的功能,而关注的是陶瓷的材质与手的动作的相结合,让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显现出来。形式确实有它自己的生命,但这种生命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依附于艺术家个体的生命,越是在随意性的状态中,也越是生命的自由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发的艺术形式不仅是独特的,也具有生命的形态,即使是抽象的作品,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自由的形式。雕塑作品《甦》是铸铜与木头的结合,一个近乎抽象的女人体平放在一个陈旧的木凳上。人体近似阿尔普的艺术风格,简化了一切细节,在抽象的形式中强化了性特征与生命的曲线,这不是一般抽象造型,而是生命原生状态,充满欲望与活力。置入在下面的木凳并不是喻示历史的沧桑,而是物质的自然属性,它和自然状态的生命融为一体。梁柏在这件作品中以女人体象征支配自我的现代女性,以陈年的木凳象征传统社会对人性的束缚,但生命的原生态与物质的自然性完美结合之后,产生出新的意义,我们从形式中直接感受到生命的自然存在,这种感受更接近雕塑的本质,也更接近艺术家对生命的观照。
  一个艺术家最难做到的是画如其人,这个人不是道德意义上的人,而是本性的人,梁柏的艺术不论是追求深刻的主题,还是形式的创新,我们都能感受到艺术家作为本性的人的鲜活地存在,甚至在主题的探讨上,我们也能读出生态、自然、原始等与生命有关的话语。生命的体验赋予梁柏以形式的活力,他还有一个理想就是把这种形式放大到公共场所,他的城市雕塑设计摆脱了一般的抽象构成的模式,同样是把那种生命抽象的意识灌注在设计中,这是一个更复杂的课题,但反映了他的追求,这种追求一旦实现,将会给公共艺术带来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动画是动态的艺术,从艺术起源、东西方艺术史、动画本体论来看,动画都是以关注动的美感为其研究根基。所以,动画是纯艺术的研究范畴,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设计、传媒的方向去研究它的特性。  【关键词】动画;新媒体;本体论  100多年前,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连续拍摄下马的奔跑姿态,从而发现了动画拍摄与播放的秘密。在动画之初的实验阶段,能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确实是动画的主要诉求。1909年动画
期刊
【摘要】清代黄山画派名家戴本孝曾提出山水画要以“天地为真本”。探索此说之源,实与五代荆浩《笔法记》中的“搜妙创真”,在艺术理论方面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本文希冀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作品,对以自然为“真本”的写生技法进行初步探索,阐述山水画中面对自然本体的写生对当今中国山水画创作与研究之意义,同时正确认识与理解“真本”的精髓,创作出经典的山水画作品。  【关键词】自然;真本;山水画;写生;创作  写生在
期刊
【摘要】技术与艺术是无法分开的,艺术需要一定的技术来做载体。油画的基本画法主要是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这两种画法各有所长。在学习油画之前清楚了这两种画法的各自优劣所在,可便于学习所需。  【关键词】油画;直接画法;间接画法  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始终是人们寻找或追随的重点。一味地追求思想与艺术会对艺术有所影响。艺术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传达其中的内在意味,形式需要一定的技术
期刊
由自治区政府主办的广西艺术作品展览在2014年已是举办到了第二届,这次展览是在广西美术家协会组织举办了“关注时代——广西当代人物画创作作品展览”和选送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之后举办的,画家们为参加上述两个大展已经付出了诸多精力,拿出了精品力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对于参加2014广西艺术作品展览,画家们仍然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在有限的时间里,继续创作出新的佳作。本次展览参加的人数依然
期刊
观赵净的江南风景油画,让我想起孔子在2000多年前的一声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过我的感叹是赵净的艺术,因其对历史变迁中人文景观的关注而同时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这种矛盾和冲突所揭示出来的文化、艺术与人生的意义。正是在此解读的立场上,我觉得赵净的江南油画风景,超越了风景题材的限制而进入到了生命体验的境界;或者更具体地说是赵净通过描绘和营造感动他的江南水乡,表达了他对文化
期刊
徐钢为人平和低调。身为南京艺术学院山水画专业的老师,其平静的外表下对时下画坛众生相既保持着可贵的独立意识,更不乏清醒的保留态度,时见锐利的锋芒。对于中国画的风格趋向,或是对于目前艺术市场的回应,徐钢均能于流俗之外独抒己见。“士气”是他绘画过程中从未改变的价值定位,“园林”则是最近一段时期他基于中国山水画精神原乡的思考与实践。  ——于量2014年初秋  于量(以下简称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期刊
【摘要】“一八艺社”是我国较早的一个进步美术团体,社团的大多数成员在近现代木刻艺术领域里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使木刻艺术能够在短时间内立住脚跟、开花结果,进而使之成为革命战场上锋利的武器。我们希望通过对该团体前因后果的阐明,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在一个急剧变化的革命时代中,美术及美术工作者是如何发挥社会功能的。  【关键词卜一八艺社;木刻艺术;抗战时期  “一八艺社”是由当年设在杭州西湖孤山的西湖国立艺术
期刊
明代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位传奇人物,尤其是近年一些描写明代的小说和王阳明传记的出版,更是让他风靡一时。  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中后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曾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谥文成,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阳明一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据载他5岁才开口说话,12岁
期刊
自十八岁考入广州美术学院至今,十年寒窗,转眼间我已年近而立。恍惚间,初进美院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但苦苦执着于寻觅往日的点滴记忆,却变得有些徒然。期间迷茫、彷徨、执着、狂热、无助、希望都曾伴随我走过难忘的美院十年。从初进美院的无知少年到如今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从不知笔墨为何物到初窥中国绘画之玄奥;从面对传统的一脸迷惑到逐渐学会了与古人攀谈;从一脸的无知到逐渐的自信,中国绘画给予我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迷醉
期刊
艺术的真实性及其所展示的精神世界是艺术学探索中经久不衰的主题。  一、艺术表达的真实性与隐喻性的对话  无论什么样的视觉艺术,其表现形式都可能悖离于现实。韦少东的作品围绕特定的传统艺术形式基础,不依赖于单一的方法,玩味各种构成元素组合的可能性,从而进行艺术创作。其作品夸张的造型、形式化的外框、无序的内容、不合常理的图像填充,往往令观者困惑于其作品的视觉真实性。  绘画艺术中视觉形象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