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美术教育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有关搞好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发展。所以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而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思维为主。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的功能。
一、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
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在《感受各种各样的线条》这一堂课中,通过播放音乐让他们去听去感受不同的旋律。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从线条中去感受内涵及特征。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线条的感受能力。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传统的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培养的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二、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有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
首先,精心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活动所必需的。通过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水平。
再是培养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美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在鼓励学生在掌握传统技能的同时还要进行大胆实践,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进行新的技巧的探索。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齐白石在九十岁时所画《荷花蜻蜓》就是工笔与写意新绘画技巧大胆探索的例证,他用工笔方法画蜻蜓,写意方法画荷叶、花朵、水灯,那荷塘的波光灵动,韵气十足,让人所感受的震撼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感悟生活。著名画家徐悲鸿画马运用了前人未有的粗放笔触和浓重的墨色,强调出马的主要骨架结构和奔驰的动势、欲行奔马、精神焕发、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以此来培养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引导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认识与创新运用
在实践中主要通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认识与创新,让学生灵活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美术语言与技能,让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加强学生的批判、欣赏能力。并尝试以恰当的美术语言进行美术创作和对美术作品大胆分析评价。在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一定的美术语言,并进行合理的创新运用为主线开展教学探究。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该教给孩子掌握打开美术知识大门的钥匙的方法,不只会简单模仿。在作业和作品的制作中,让学生多做美术语言的创新尝试和综合运用,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过程,激起他们不断学习兴趣,以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的核心
人虽有爱美的天性,但并非天生懂得美、会欣赏美与理解美。参观时,不耐烦、没兴趣。我们不能全怪这批学生审美的低能,只能怪我们教育的欠缺。比如:一个学生可能本能地喜欢某种颜色或图像,但他不一定喜欢齐白石大师的画,因为齐白石的作品蕴含有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及他的艺术观、艺术风格和艺术情感,一个学生难以理解的。只有通过学习,使学生增长了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的知识及情感、个性的成熟等)才会具备审美的能力与感受,才能理解齐白石作品的艺术品位。这个例子说明人的审美理解力是经过培育、熏陶才能逐步完善。由于几十年忽视美育的结果,造成审美低能,美育比文盲多得多,这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美育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下一代有审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孩子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从而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美术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把审美教育作为美术教学的头等大事来落实。
总之,美术教育要以人为本,这是追求美术教育最佳效果的首要条件,是美术教育的根本。
一、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
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在《感受各种各样的线条》这一堂课中,通过播放音乐让他们去听去感受不同的旋律。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从线条中去感受内涵及特征。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线条的感受能力。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传统的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培养的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二、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有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
首先,精心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活动所必需的。通过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水平。
再是培养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美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在鼓励学生在掌握传统技能的同时还要进行大胆实践,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进行新的技巧的探索。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齐白石在九十岁时所画《荷花蜻蜓》就是工笔与写意新绘画技巧大胆探索的例证,他用工笔方法画蜻蜓,写意方法画荷叶、花朵、水灯,那荷塘的波光灵动,韵气十足,让人所感受的震撼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感悟生活。著名画家徐悲鸿画马运用了前人未有的粗放笔触和浓重的墨色,强调出马的主要骨架结构和奔驰的动势、欲行奔马、精神焕发、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以此来培养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引导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认识与创新运用
在实践中主要通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认识与创新,让学生灵活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美术语言与技能,让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加强学生的批判、欣赏能力。并尝试以恰当的美术语言进行美术创作和对美术作品大胆分析评价。在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一定的美术语言,并进行合理的创新运用为主线开展教学探究。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该教给孩子掌握打开美术知识大门的钥匙的方法,不只会简单模仿。在作业和作品的制作中,让学生多做美术语言的创新尝试和综合运用,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过程,激起他们不断学习兴趣,以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的核心
人虽有爱美的天性,但并非天生懂得美、会欣赏美与理解美。参观时,不耐烦、没兴趣。我们不能全怪这批学生审美的低能,只能怪我们教育的欠缺。比如:一个学生可能本能地喜欢某种颜色或图像,但他不一定喜欢齐白石大师的画,因为齐白石的作品蕴含有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及他的艺术观、艺术风格和艺术情感,一个学生难以理解的。只有通过学习,使学生增长了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的知识及情感、个性的成熟等)才会具备审美的能力与感受,才能理解齐白石作品的艺术品位。这个例子说明人的审美理解力是经过培育、熏陶才能逐步完善。由于几十年忽视美育的结果,造成审美低能,美育比文盲多得多,这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美育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下一代有审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孩子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从而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美术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把审美教育作为美术教学的头等大事来落实。
总之,美术教育要以人为本,这是追求美术教育最佳效果的首要条件,是美术教育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