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课程综合化、主题化的理念对教师提出了应具备极高知识体系和教学技巧的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在不自觉中弱化集体教学活动,在主题教学的背景之下,各领域的学科特点逐渐被弱视,教师对各领域的认知渐渐淡忘,导致集体活动的低效。集体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针对学生人数和教师素质现状而采用的一种活动类型,具有高效性,由此提出理课小组的园本教研方式。
关键词:幼儿;教师;区角游戏
我园实行理课制度,一是为让不同年龄、不同能力差異的教师进行互助,对集体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二是为了不辱使命,让我们更加有底气、更加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无愧于那一双双纯真的眼睛,以及他们背后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为保障理课小组的良性运转,我们采取了如下具体做法。
一、形成制度,有根有据
我们拟定了《理课制度及要求》,从“出勤和时间安排”“发言和记录要求”“理课小组各成员职责”“考核和奖励”四方面对理课提出要求,明确各成员的分工:有理课组长、各领域理课负责人、各领域教学资源收集人,实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专责”的目标。学期中、学期末园部组织教学资源以及理课现场展示,根据两次集中展示的成果,评选出“优秀理课组”给予奖励,调动每位教师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优选“组长”,有条不紊
“理课组长”作为理课组负责人,是小组的领军人物。理课活动均为自主开展,活动能否有效进行,组长对研究内容的计划与把控是关键。组长应热爱教科研工作,有工作激情,愿意挤出时间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并带动大家一起研究。同时,幼儿园赋予组长一定的权力,如,组长有权对活动进行安排和修改,每周检查备课笔记和教学资源,期末参加教师的绩效考核。
三、制定流程,有声有色
为解决“如何理?理什么?”的问题,我们梳理并形成《理课活动流程》,概括为以下“三部曲”:
1.序曲——整体把控,统筹安排
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对所有课程进行讨论研究,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活动内容是否适宜?思考该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内容是否适宜,活动内容对本园、本班幼儿的适宜性。
(2)活动时间是否恰当?哪些活动内容应放在前面做铺垫?哪些内容放在日常活动环节,如,在早点时或散步时进行?
(3)活动资源是否需要调配或补充?如,哪些教学具资源可以进行共享?
2.高潮——逐课梳理,各个击破
对主题进行了解之后,便要按领域一一梳理,突出领域特点和一个“细”字:
(1)思考本活动内容在本年龄段、本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其适宜性。分析幼儿的前情经验,孩子的已有能力和经验是否具备?是简单的同水平重复还是有价值的挑战?并对比进行理论收集。
(2)活动目标是否合理?孩子是否跳一跳可以够得着?剖析重难点所在,商讨初步解决的策略。
(3)活动环节的细化:环节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可有可无、重复低效的环节?
活动的重难点体现在哪个环节?是否能得到解决?哪些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演示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4)教学资源的收集以及教学具的研讨和制作:制作什么样的教具?纸质还是电子版?多大合适?课件中是否需要的声音和图像或动画?再如:某美术欣赏活动之前,要收集该作品的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专业人士对于该作品的赏析等相关资料。
(5)活动后区角延伸、领域渗透和家园合作。
3.尾声——反思回顾,达成共识
一周后,理课组长再组织一次交流:对上周实施的课程中有争议、有困惑的地方进行集体研讨、辩论,形成解决方案,给下一轮教师留下经验,更为学期末园本课程的整理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依据。
四、改变思路
1.亦理亦研——根据组内成员的不同情況确定重点
组内成员年龄、教龄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理课方式,确立不同的理课重点和目标。“理”是理清、理顺。尤其要帮助年轻教师理清活动目标、重难点、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特别是新教师多的理课组,更应该把重点放在“理”字之上。“研”是研讨、研思。每学期初确定几个教师们感觉难度较大或不易掌握的课例,定好时间,错开时段,大家轮流上,反复研讨,到学期末形成几个较为成熟的课例,周而复始,几个轮回下来,优秀的课例会越来越多。这样以“研”字为重点的理课形式,在老教师多的小组常态进行。
2.亦分亦合——同一主题下,各教研小组之间的互通互晓
“分”是指各理课组针对自身学科的特点进行各自的梳理,但同时必须要熟悉主题下各领域的课程内容;“合”就是各个理课小组之间的互通互晓:各领域理课负责人在小组活动之后集中,整合安排可以同时实施的课程,协调沟通需要共用教学资源的课程。
理课活动有助于融洽同事间关系、分享教学经验、合作协商,共同进步,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区角游戏
我园实行理课制度,一是为让不同年龄、不同能力差異的教师进行互助,对集体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二是为了不辱使命,让我们更加有底气、更加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无愧于那一双双纯真的眼睛,以及他们背后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为保障理课小组的良性运转,我们采取了如下具体做法。
一、形成制度,有根有据
我们拟定了《理课制度及要求》,从“出勤和时间安排”“发言和记录要求”“理课小组各成员职责”“考核和奖励”四方面对理课提出要求,明确各成员的分工:有理课组长、各领域理课负责人、各领域教学资源收集人,实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专责”的目标。学期中、学期末园部组织教学资源以及理课现场展示,根据两次集中展示的成果,评选出“优秀理课组”给予奖励,调动每位教师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优选“组长”,有条不紊
“理课组长”作为理课组负责人,是小组的领军人物。理课活动均为自主开展,活动能否有效进行,组长对研究内容的计划与把控是关键。组长应热爱教科研工作,有工作激情,愿意挤出时间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并带动大家一起研究。同时,幼儿园赋予组长一定的权力,如,组长有权对活动进行安排和修改,每周检查备课笔记和教学资源,期末参加教师的绩效考核。
三、制定流程,有声有色
为解决“如何理?理什么?”的问题,我们梳理并形成《理课活动流程》,概括为以下“三部曲”:
1.序曲——整体把控,统筹安排
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对所有课程进行讨论研究,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活动内容是否适宜?思考该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内容是否适宜,活动内容对本园、本班幼儿的适宜性。
(2)活动时间是否恰当?哪些活动内容应放在前面做铺垫?哪些内容放在日常活动环节,如,在早点时或散步时进行?
(3)活动资源是否需要调配或补充?如,哪些教学具资源可以进行共享?
2.高潮——逐课梳理,各个击破
对主题进行了解之后,便要按领域一一梳理,突出领域特点和一个“细”字:
(1)思考本活动内容在本年龄段、本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其适宜性。分析幼儿的前情经验,孩子的已有能力和经验是否具备?是简单的同水平重复还是有价值的挑战?并对比进行理论收集。
(2)活动目标是否合理?孩子是否跳一跳可以够得着?剖析重难点所在,商讨初步解决的策略。
(3)活动环节的细化:环节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可有可无、重复低效的环节?
活动的重难点体现在哪个环节?是否能得到解决?哪些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演示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4)教学资源的收集以及教学具的研讨和制作:制作什么样的教具?纸质还是电子版?多大合适?课件中是否需要的声音和图像或动画?再如:某美术欣赏活动之前,要收集该作品的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专业人士对于该作品的赏析等相关资料。
(5)活动后区角延伸、领域渗透和家园合作。
3.尾声——反思回顾,达成共识
一周后,理课组长再组织一次交流:对上周实施的课程中有争议、有困惑的地方进行集体研讨、辩论,形成解决方案,给下一轮教师留下经验,更为学期末园本课程的整理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依据。
四、改变思路
1.亦理亦研——根据组内成员的不同情況确定重点
组内成员年龄、教龄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理课方式,确立不同的理课重点和目标。“理”是理清、理顺。尤其要帮助年轻教师理清活动目标、重难点、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特别是新教师多的理课组,更应该把重点放在“理”字之上。“研”是研讨、研思。每学期初确定几个教师们感觉难度较大或不易掌握的课例,定好时间,错开时段,大家轮流上,反复研讨,到学期末形成几个较为成熟的课例,周而复始,几个轮回下来,优秀的课例会越来越多。这样以“研”字为重点的理课形式,在老教师多的小组常态进行。
2.亦分亦合——同一主题下,各教研小组之间的互通互晓
“分”是指各理课组针对自身学科的特点进行各自的梳理,但同时必须要熟悉主题下各领域的课程内容;“合”就是各个理课小组之间的互通互晓:各领域理课负责人在小组活动之后集中,整合安排可以同时实施的课程,协调沟通需要共用教学资源的课程。
理课活动有助于融洽同事间关系、分享教学经验、合作协商,共同进步,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