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权力选择题”副卷——新说《水浒》(九)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edo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篇,我讲了“权力选择题”,也讲了“圣贤选择题”,由此讲到了人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人类伦理中道德命题能够成立的必要条件——假如人类社会只有服从以及服从以后的不遗余力,则人类与一切动物将无从分别.
其他文献
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大长篇小说下出这样的定义:是一种整体性、全景式的思维形态构造成的,具有整体性、史诗性、杂色性、整合性、地域性的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巨型叙事性散文语言为主的文学艺术种类。  懂得了长篇小说的本质特征和要领素养,就要研究经营出这样的巨著,需要怎样的路数和技巧?  首要是结构。  长篇小说的关键是结构。长篇小说实际上是一种结构艺术,具有军事上的战略意义。那些不知长篇小说为何物就
期刊
陶渊明在其诗文中多次表达他渴望被他人知晓、与他人产生共鸣的心理.从“隐含读者”的角度看,创作时预设的阅读对象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创作心态.通过分析其诗文中隐含读者的特点,解读作者所描绘的隐士形象,可以发现陶渊明并非闲适自得,而是重视功名,热哀求仕,矛盾纠结而又苦闷孤独.
傅刚,1956年生,1996年至1998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完成博士后研究,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先秦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代表著作有《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研究》《版本研究》《萧统评传》(合作)《<玉台新咏)与南朝文学》《汉魏六朝文学与文献论稿》等.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春秋左传》校注及研究”工作.rn杨阿敏:除曹融南先生外,您还跟随马茂元先生上课读书.请谈谈您眼中的马茂元先生.rn傅刚:马先生跟曹先生就不一样啦,马先
期刊
6月16日上午,《中国文化报》记者赵凤兰老师从微信上发来她对许渊冲先生的访谈,访谈长达两万余字.收到稿子时,我心想许老年事已高,我们得尽快刊出.17日上午,就传来许老与世长辞的消息,朋友圈到处都是纪念,而我们杂志该如何纪念这位“新作者”(杂志第一次刊发许先生的文章)呢?我立刻建议编辑部本期把许先生的访谈“加急”刊出,编辑部一致同意,于是就有了本期的这篇《许渊冲访谈:人生处处皆翻译》,这篇访谈因此也就成了许先生在我们杂志上的第一篇也是最后一篇文章,我们与先生,刚“见面”就“告别”.
期刊
今天很高兴到这里来,其实我对鲁迅的基本想法在我那本书里都有,那为什么还是要来呢?因为大概一两个月前,我看到罗岗老师发给我一个他和孙老师带的一个鲁迅课程的学生课堂作业,我看了一下,觉得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学生对鲁迅的理解和分析还是很不错的,相当好。所以我今天来呢,主要想多听听你们这里的学生,看看你们在今天怎么看鲁迅。另外,刚才罗岗老师也说了,今天还请了文尖老师来和我对谈。文尖老师是非常厉害的人物。我一直
期刊
一般而论,研究对象自身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研究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在当前学界,鲁迅研究是一门显学.鲁迅以其“文”和“人”的格调而成为研究者热衷关注的对象,鲁迅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鲁学”研究者的学术耕耘密不可分,涌现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这个“拥挤”的研究大军中,武汉大学陈国恩教授的鲁迅研究可谓自成一格,其研究着力于在“历史”的语境下找寻鲁迅传统的延传及鲁迅形象的构建,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关联中“回到鲁迅”的本体.这种基于古今对话及语境转换而开展的鲁迅研究,将鲁迅这一研究对象视为一个“历史生成
期刊
我跟陈国恩是老朋友了。究竟有多“老”?我从来没有真正想过这个问题。如果这是罪愆,那么我犯的罪,也是所有老朋友们最容易犯的罪——仗着友谊天长地久般的“老”,也就由来忽视它,因为它总在那里,近乎日用而不知,像每一口的空气和一日三餐。如果有人突然问我:陈国恩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也许一时之间会瞠目结舌:“瞠目”,是因为这居然可以是个问题;“结舌”,是因为实则我自己也一时找不出个合适的词。  如果一定要找个词
期刊
1928年3月,鲁迅在为译文集《思想·山水·人物》所作的“题记”中写道:“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人的也就有限。每一本书,从每一个人看来,有是处,也有错处,在现今的时候是一定难免的。”a人也是这样,即便是再杰出的历史人物也是人,不是神,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弱点、缺点和局限性。这一点也适合于鲁迅本人。但鲁迅是被誉为“空前的民族英雄”的文化巨人,具有他人所没有的巨大的思想
期刊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陶渊明文献中,有一种是《陶靖节纪事诗品》。这本来属于一部普通的古籍。笔者仔细检核书中的印鉴,发现这部书原系杭州杨氏丰华堂之旧藏。丰华堂由杨文莹(1838—1908)首创。杨文莹,号雪渔,光绪三年进士,授编修。擅长诗词古文,工书法,出入颜、柳,晚年参苏、黄,笔姿瘦劲,有铁画银钩之势,为杭州近代史上著名书法家,也是著名的藏书家。其子杨复(1866—?),字见心,光绪二十九年
期刊
摘要:《卷耳》是《诗经》中在叙事方面很有特色的一首诗,因其人称指代的模糊性而产生了众多不同的阐释和英译本。理雅各、高本汉、韦利和庞德四位译者参考中国的传统阐释,都舍弃了《卷耳》中国经学传统的阐释及其政治意义,他们针对人称指代的模糊性,分别采取了三种处理方法以明确“声音”与“叙事层次”,从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叙事效果,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本内涵,提供了新的鉴赏视角。  关键词:《卷耳》 英译本 身份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