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兴趣于《品德与社会》教学中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激活兴趣。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品德与社会》课就是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品德与社会》课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他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务必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如在教学《今天,你安全吗?》这一课时,与实际生活更是息息相关,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在家庭、学校活动中会有危险,要有安全意识。而对于这些安全意识,孩子们从小到大没少听父母、老师和长辈们的教导,如果在课堂中还是以说教为主,只会让学生觉得麻木、乏味,丝毫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这一课时,应紧紧抓住“联系生活”这一点,再逐步铺开教学内容。可以先设计一个小调查的活动,让学生们当一次安全检查员,回家后学生地检查一下,家里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并记录下来,再推测一下它可能出现的结果,并思考一旦发生危险会给家里带来什么影响,最后小组交流并总结收获与体会。这一系列活动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再深入到生活中,然后把生活带到课堂上,最后在课堂的交流与讨论中无形地培养起安全意识,达到所要的教学目的。这样做,减少了老师灌输式的道德说教,而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持续兴趣。
  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某些弊端,改进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它以直观形象、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化静为动的特点整合于各科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具体的感觉、声感、色感等作用,使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更加直观、更为生动。在教学开始时,我们可着力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自觉地进入接受教育的状态。例如,教学《我们的生命》一课,我先给学生们放我女儿的成长录像,从怀孕时准备的小衣服、小玩具,到教她用手抓东西、学坐、学走路、学说话等等,还让学生们看我给女儿做的成长手册和网上小家。学生们深深地被我所创设的情境所吸引,我再及时铺开课文内容,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接着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①说一说,看了这些资料后自己的所感所想。②会议并分享一下,你自己的成长经历。③讨论一下,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这样,通过多媒体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再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思想深处产生共振,引起内心体验,进而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此外,有些教学内容是我们难以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这时多媒体也是最好的载体。如教学《环球旅行去》一课,对世界上著名的名胜古迹我们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一一领略,这时多媒体的应用就更加不可或缺了。搜集一下世界上著名的名胜古迹的录像,如果没有录像就用图片,再利用电脑给图片配上音乐或解说。这样就比书本上的描述生动有趣得多。另外,计算机能力强的老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成Flash动画,能很生动地把一些公共场所要注意的安全意识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并且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实践与体验,拓展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揭示了与生活沟通、了解社会是品德课程的一个标志性要求。可见,实践和体检生活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与继承既有的道德规范与传统道德中优秀的东西,最终让学生达到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
  教学《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一课,在安排的课前调查中,孩子们发现学校附近的大会河污染较严重,河两岸有很多人都把垃圾倒在河沿上,河水呈暗黄色,有时还散发着一种腥臭味。调查完之后,学生们都有想要改变这种现状的愿望,但这却是学生们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们了解自己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们实地考察河水污染的情况,河水污染源在什么地方,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大会河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水质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如在村里设置宣传窗;写倡议书;建议两岸设立公共垃圾回收站等等。在这种富含生活性的实际体验活动中,学生们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在观察、体验、探究中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将学习的兴趣拓展到生活中去。
  总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实现教育生活化。让生活激发起孩子们学习《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的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特殊作用,把实际生活中难以真实体验的某些情景、活动鲜活化,让孩子们在多媒体虚拟的情境中,较真切地感受生活,放眼世界,使《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持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再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感悟到的理念,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拓展兴趣。这样在兴趣这支指挥棒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亲身体验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让《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茂聪.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一、必要性  2009级学生生源差,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这是很多老师已认识到的现状。与此同时,同一届参加高考的其他学校学生素质要远远高于我们,如果这样发展下去,2012年我们的高考成绩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都会有很大的差距。穷则思变,为了本届高考能有所成就,出一些亮点,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们必须在教法方面做出改变,决定在优生培养方面实施“STS”计划。  二、目 标  培养几名文科学生
巴西、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和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30—50年,但至今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停留在发达国家门槛之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跌入了“高收入陷阱”,难以解脱。前者曾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触发了严重的地区性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后者诱发了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的美债危机、2011—201
摘要:市政道路建设关系着市政工程的进行和发展,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口增长导致了住房压力和道路阻塞,使得城市建设正在向立体化和高层化方向发展,这就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深基坑技术尤其是深基坑支护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于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使得深基坑工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解决的方法就是进行深基坑支护,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本文通过对市政道路深基坑支护设计的概述,通过具体实例
本文分析了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含义,提出了加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措施,旨在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信息技
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实施中通过各种活动把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在课堂中引导生活、发展生活、提高活动的实效呢?下面结合《牙齿刷得白又白》一课说说如何引“动”。  一、激疑导思,促学生脑“动”。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低年级学生学习往往从问题开始,课程标准也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力图通过再现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生活事例或生活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制造悬念,竭力点燃
我的故乡辽阳首山——乃千山之首,悠悠岁月,桑田沧海,几度夕阳绚烂.故乡的每一块俊石,仿佛都在述说,遥远与现代的苦难与欢乐.rn耳边,司马懿的大队骠骑,马蹄趟起遮天蔽日尘烟,
英语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它要求教师于一定的时空中,针对某一目标,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运用他们各自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留白,不是空白,它是动静的和谐,是张弛的结合,是一种文武之道,更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巧妙设置课堂留白,拓展学生思
摘要:在我國社会经济建设中公路桥梁工程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存在密切关系,为此,强化对公路桥梁工程监理是一项重要工作,这就需要监理工作人员应重视审查各个施工人员资质,不断提升自身监理水平,充分发挥自身职权,从而为公路桥梁工程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公路桥梁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思考与启发。  关键词:公路与桥梁工程监理;存
摘要:水泥路面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出现破损,车辆行驶舒适度差、噪音大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无法满足道路使用者的需要。本文从水泥路面改造后主要破损成因入手,结合实践经验,就加铺中间层在道路“白加黑”改造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泥路面改造;白加黑;防水粘结层;应力吸收层  1、前言  水泥路面作为一种刚性路面结构,具有施工期短、早期强度高、承载能力强、维修养护少、工程造价小等特点。在20世纪80、9
目前,在保持宏观税负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应加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的协调配合,重点突出税收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建立功能完善的税收制度,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  一、税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税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征管能力和发展目标的变化,逐步形成税种构造科学化、税种结构协调化、税系结构合理化的税制结构。同时,在保持宏观税负总体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