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区别于古典好莱坞类型化与戏剧化的特点,电影《公民凯恩》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写实主义的基调,是古典好莱坞与新好莱坞的关键性过渡影片。本文试通过对影片《公民凯恩》影像技术的分析,试讨论电影《公民凯恩》对真实性的手法创新与探索。
【关键词】 电影《公民凯恩》;影像技术;影像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J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0-0057-02
就影片的叙事来讲,电影《公民凯恩》(《Citizen Kane》)打破了古典好莱坞的线性叙事,而采用大量的插叙与倒叙手法,采用平行叙事的叙事结构。充分的调动了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性技巧,利用多人多角度的回忆,建构起影片的整体叙事架构。《公民凯恩》以探求凯恩的内心为切入点,相较于古典好莱坞更具有新好莱坞“聚焦于个人”的特点。但相较于新好莱坞聚焦于平凡人的生活而言,《公民凯恩》依然选择以具有争议性的社会人物为切入点,具有古典好莱坞的戏剧化特点,这使得《公民凯恩》兼具戏剧性与真实性。同时就影片的影像技术来讲,同时也因于当时有限的置景经费(10万美元),电影《公民凯恩》也通过利用多种技术制造大量大景深的拍摄手法,贴合真实的人眼的视觉习惯,区别于传统电影单个焦点的画面影像,以增强画面的代入感和真实感。
一、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作为最早期的电影特效技术,首次出现于梅里埃导演的电影《多头人》(或译为《一个顶四》,1898年)之中,梅里埃利用涂有黑色颜料的玻璃遮挡摄影机镜头的一部分,使得胶片的一这部分无法感光,再进行多次拍摄后进行多次曝光,使得不同的画面会显现在同一副胶片上。当今合成最主要的手段“绿幕合成技术”,其本质即是动态遮罩、动态选区,故而“多重曝光”也被视为当今“绿幕合成技术”的原始雏形。
在电影《公民凯恩》中同样大量使用了多重曝光的技术。例如在凯恩开除好友杰德戴·李兰德时,可以观察到凯恩身体后方中景与背景衔接处出现的虚化边缘。此处摄影师格雷格·托兰(Gregg Wesley Toland)通过二次曝光的方式,分别对画面中的前景中“正在使用打字机的凯恩”与背景中“逐渐走近的李兰德”进行准确聚焦,使得画面同时出现两个清晰的焦点,使得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同时关注凯恩与李兰德的反应。多重曝光技术制造的可选择的多焦点的视觉效果,使得影像画面表现趋向于人眼对于真实世界的选择习惯,是对电影视觉影像的一个突破。但是就真实性的呈现而言,多重曝光的合成方式因当时的技术限制,依然会导致画面出现合成痕迹,除了“开除李兰德”一场戏中出现衔接处的合成痕迹外,多重曝光还可能导致影片的前景与后景的清晰度出现强烈的不统一问题如在影评中段“凯恩与第一任妻子结婚前返回报社,报社众人望向窗外”的镜头中,后景窗外马车的清晰度严重弱于窗内众人的前景,这样的清晰度落差势必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影片画面的真实感。
二、背投技术
背投技术(RearProduction)即“投影背景”,即画面的远景利用投影技术呈现出来。在早期好莱坞的合成技术中,背投技术被最经常性的使用于车辆行走的背景之中,利用视觉错觉,将摄像机固定在静止的车中,利用背景中的画面移动,制造车辆正在行进过程中的运动,大大减小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拍摄难度。在电影《公民凯恩》中,也有类似的镜头,即苏珊与凯恩同时坐于车中时,车后窗内背景利用背投技术显示出车辆正在向前进行移动。同时在著名的大景深镜头——“凯恩夫人的小屋”,这一场景中,摄影师雷格·托兰同样利用了背投技术。这使得背景的小凯恩清晰的存在于画面的1/3黄金分割线处,这也暗示出在这一场戏中,小凯恩是所有人的争夺中心。背投技术现今仍然广泛运用于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中。在当代的实景合成中,好莱坞电影更多采用的是高清LED渲染氛围的技术手段。同时相较于多重曝光技术而言,背投技术可以使得演员更加沉浸于表演环境之中,更加直观的向导演表现出合成效果,同时就真实感而言避免了多重曝光技术不成熟而导致出现粗糙的合成边缘。
但是,也可以通过远近略显不合理的透视,发现影片中另外两处背投技术的运用,即“凯恩进行选举演讲时,吉姆·盖里的主观俯视镜头”与“管家正好与苏珊离开凯恩城堡时相遇”的平视中景镜头,在这两处背投技术的运用中,远景的地平线与视平线都高于近景的地平线与视平线,尤其在第二处镜头中,前景的实景与人物呈平视状态,后景的海岸沙滩则呈俯视状态。背投导致的细微不合理的透视产生的微妙的怪异感,实际上会减弱影片一定程度的真实性。
三、玻璃蒙版绘景
Glass shot,即透明遮罩绘景技术,或玻璃遮罩技术、透视片或玻璃景片,利用摄影机前绘有需进行合成的场景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场景合成,演员这于玻璃板透明未画的区域进行表演。玻璃蒙版绘景同时也被称为Matte painting,即蒙版绘景艺术,由蒙版绘景合成艺术之父Norman Dawn开创。Matte painting发展至今,主要指数字(CG)绘景技术,通过电脑绘景后,经过后期软件处理,解决了早期玻璃遮罩技只能使用静态镜头的弊端,提高了影片真实感。
相较于背投技术而言,这种技术的好处在于,导演可以在摄像机直接看到合成后的画面效果,避免了背投技术产生的透视误差,但玻璃遮罩技术很大程度依托于置景绘师的技术水平。在电影《公民凯恩》中玻璃蒙版绘景最明显地一处体现则是影片开头与结尾处关于城堡的几个大远景镜头,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处于远景的城堡底部与地面衔接的虚化处理,以及三个镜头中城堡的一致性,实际上这些细节的含糊交代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影片的真实性。
四、叠化
基于胶片材质本身的特殊性,叠化剪辑也成为了较早期就开始被使用的特殊剪辑技术。叠化剪辑即在冲洗胶片时降低前后两个胶片的整体画面的透明度,将淡入镜头与淡出镜头同时重叠,产生多个画面相互疊加的剪辑效果。 叠化剪辑的技术作为非流畅性剪辑,在打断影片的线性叙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叠化剪辑多被使用于“梦境或幻想的始末”或“回忆的开始于结束”,制造出非线性叙事的多个时空。《公民凯恩》在影片的整体叙事上打破了古典好莱坞的线性叙事体系,建立在“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在利用倒叙与插叙的叙事手法,利用不同角度、不同角色的回忆搭建起影片的整体架构,故而使得叠化剪辑的手法在影片中的效果格外突出。
叠化在影片中首先被广泛地使用到各个角色对于凯恩回忆的开头与结尾,如好友李兰德的几次回忆。同时在影片的开头也采用了多层叠化的剪辑手段,随着镜头向上移动,多层铁丝网不断叠加,镜头逐渐靠近远处的城堡,同时象征着逐渐进入凯恩的内心世界,开始对凯恩的一生进行探索。
叠化剪辑同时也具有暗示时间于空间推移变迁的作用,是一种主要的转换时空的手段。在凯恩邂逅苏珊这一桥段中,奥森·威尔斯利用叠化进行相似性剪辑,叠化了凯恩在不同时间地点听苏珊唱歌的同样构图的两个镜头,利用叠化剪辑缩短了剧情内时间的流逝,表达出“凯恩在第一次听苏珊唱歌后多次邂逅苏珊”的情节设置,暗示二人已度过了相当多个的浪漫的夜晚,表现出时间的推移。
同样叠化剪辑交代时空推演的作用也被利用在表达事件演化的情节上,利用报纸的特写镜头的不断叠加,是古典好莱坞最经常用到的表现新闻事件的发酵过程的蒙太奇手法。同时因于凯恩“报业”大亨的角色身份特殊性,使得电影《公民凯恩》将这一蒙太奇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低棚顶摄影
影片中频繁出现的低棚顶摄影的尝试,也是其一个重要的显著的技术特点。在《公民凯恩》摄影师格雷格·托兰在发表于1941年2月份《美國电影摄影师》杂志中提到当时“低角度与部分带天花板的布景技术的革新”趋势,并提及他于在整部影片中进行低棚顶摄影的尝试。
不同于好莱坞传统内景采用拼接景片或利用“玻璃蒙版”进行天花板填补绘景的技术,《公民凯恩》在布景时使用真实的天花板。故而可以发现不同于经典好莱坞使用传统聚光灯进行照明的布光方法,《公民凯恩》经常性采用地面光源为主光源,辅助以高处悬挂中小型聚光灯的布光方法,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海舰.合·成——从《公民凯恩》的大景深拍摄手法看影像真实感[J].当代电影,2018,(02):125-128.
[2]格·托兰,朱角.《公民凯恩》中的真实性[J].世界电影,1984,(03):196-202.
作者简介:
陈茜茜,女,汉族,北京人,本科在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研究方向:电影研究。
【关键词】 电影《公民凯恩》;影像技术;影像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J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0-0057-02
就影片的叙事来讲,电影《公民凯恩》(《Citizen Kane》)打破了古典好莱坞的线性叙事,而采用大量的插叙与倒叙手法,采用平行叙事的叙事结构。充分的调动了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性技巧,利用多人多角度的回忆,建构起影片的整体叙事架构。《公民凯恩》以探求凯恩的内心为切入点,相较于古典好莱坞更具有新好莱坞“聚焦于个人”的特点。但相较于新好莱坞聚焦于平凡人的生活而言,《公民凯恩》依然选择以具有争议性的社会人物为切入点,具有古典好莱坞的戏剧化特点,这使得《公民凯恩》兼具戏剧性与真实性。同时就影片的影像技术来讲,同时也因于当时有限的置景经费(10万美元),电影《公民凯恩》也通过利用多种技术制造大量大景深的拍摄手法,贴合真实的人眼的视觉习惯,区别于传统电影单个焦点的画面影像,以增强画面的代入感和真实感。
一、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作为最早期的电影特效技术,首次出现于梅里埃导演的电影《多头人》(或译为《一个顶四》,1898年)之中,梅里埃利用涂有黑色颜料的玻璃遮挡摄影机镜头的一部分,使得胶片的一这部分无法感光,再进行多次拍摄后进行多次曝光,使得不同的画面会显现在同一副胶片上。当今合成最主要的手段“绿幕合成技术”,其本质即是动态遮罩、动态选区,故而“多重曝光”也被视为当今“绿幕合成技术”的原始雏形。
在电影《公民凯恩》中同样大量使用了多重曝光的技术。例如在凯恩开除好友杰德戴·李兰德时,可以观察到凯恩身体后方中景与背景衔接处出现的虚化边缘。此处摄影师格雷格·托兰(Gregg Wesley Toland)通过二次曝光的方式,分别对画面中的前景中“正在使用打字机的凯恩”与背景中“逐渐走近的李兰德”进行准确聚焦,使得画面同时出现两个清晰的焦点,使得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同时关注凯恩与李兰德的反应。多重曝光技术制造的可选择的多焦点的视觉效果,使得影像画面表现趋向于人眼对于真实世界的选择习惯,是对电影视觉影像的一个突破。但是就真实性的呈现而言,多重曝光的合成方式因当时的技术限制,依然会导致画面出现合成痕迹,除了“开除李兰德”一场戏中出现衔接处的合成痕迹外,多重曝光还可能导致影片的前景与后景的清晰度出现强烈的不统一问题如在影评中段“凯恩与第一任妻子结婚前返回报社,报社众人望向窗外”的镜头中,后景窗外马车的清晰度严重弱于窗内众人的前景,这样的清晰度落差势必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影片画面的真实感。
二、背投技术
背投技术(RearProduction)即“投影背景”,即画面的远景利用投影技术呈现出来。在早期好莱坞的合成技术中,背投技术被最经常性的使用于车辆行走的背景之中,利用视觉错觉,将摄像机固定在静止的车中,利用背景中的画面移动,制造车辆正在行进过程中的运动,大大减小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拍摄难度。在电影《公民凯恩》中,也有类似的镜头,即苏珊与凯恩同时坐于车中时,车后窗内背景利用背投技术显示出车辆正在向前进行移动。同时在著名的大景深镜头——“凯恩夫人的小屋”,这一场景中,摄影师雷格·托兰同样利用了背投技术。这使得背景的小凯恩清晰的存在于画面的1/3黄金分割线处,这也暗示出在这一场戏中,小凯恩是所有人的争夺中心。背投技术现今仍然广泛运用于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中。在当代的实景合成中,好莱坞电影更多采用的是高清LED渲染氛围的技术手段。同时相较于多重曝光技术而言,背投技术可以使得演员更加沉浸于表演环境之中,更加直观的向导演表现出合成效果,同时就真实感而言避免了多重曝光技术不成熟而导致出现粗糙的合成边缘。
但是,也可以通过远近略显不合理的透视,发现影片中另外两处背投技术的运用,即“凯恩进行选举演讲时,吉姆·盖里的主观俯视镜头”与“管家正好与苏珊离开凯恩城堡时相遇”的平视中景镜头,在这两处背投技术的运用中,远景的地平线与视平线都高于近景的地平线与视平线,尤其在第二处镜头中,前景的实景与人物呈平视状态,后景的海岸沙滩则呈俯视状态。背投导致的细微不合理的透视产生的微妙的怪异感,实际上会减弱影片一定程度的真实性。
三、玻璃蒙版绘景
Glass shot,即透明遮罩绘景技术,或玻璃遮罩技术、透视片或玻璃景片,利用摄影机前绘有需进行合成的场景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场景合成,演员这于玻璃板透明未画的区域进行表演。玻璃蒙版绘景同时也被称为Matte painting,即蒙版绘景艺术,由蒙版绘景合成艺术之父Norman Dawn开创。Matte painting发展至今,主要指数字(CG)绘景技术,通过电脑绘景后,经过后期软件处理,解决了早期玻璃遮罩技只能使用静态镜头的弊端,提高了影片真实感。
相较于背投技术而言,这种技术的好处在于,导演可以在摄像机直接看到合成后的画面效果,避免了背投技术产生的透视误差,但玻璃遮罩技术很大程度依托于置景绘师的技术水平。在电影《公民凯恩》中玻璃蒙版绘景最明显地一处体现则是影片开头与结尾处关于城堡的几个大远景镜头,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处于远景的城堡底部与地面衔接的虚化处理,以及三个镜头中城堡的一致性,实际上这些细节的含糊交代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影片的真实性。
四、叠化
基于胶片材质本身的特殊性,叠化剪辑也成为了较早期就开始被使用的特殊剪辑技术。叠化剪辑即在冲洗胶片时降低前后两个胶片的整体画面的透明度,将淡入镜头与淡出镜头同时重叠,产生多个画面相互疊加的剪辑效果。 叠化剪辑的技术作为非流畅性剪辑,在打断影片的线性叙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叠化剪辑多被使用于“梦境或幻想的始末”或“回忆的开始于结束”,制造出非线性叙事的多个时空。《公民凯恩》在影片的整体叙事上打破了古典好莱坞的线性叙事体系,建立在“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在利用倒叙与插叙的叙事手法,利用不同角度、不同角色的回忆搭建起影片的整体架构,故而使得叠化剪辑的手法在影片中的效果格外突出。
叠化在影片中首先被广泛地使用到各个角色对于凯恩回忆的开头与结尾,如好友李兰德的几次回忆。同时在影片的开头也采用了多层叠化的剪辑手段,随着镜头向上移动,多层铁丝网不断叠加,镜头逐渐靠近远处的城堡,同时象征着逐渐进入凯恩的内心世界,开始对凯恩的一生进行探索。
叠化剪辑同时也具有暗示时间于空间推移变迁的作用,是一种主要的转换时空的手段。在凯恩邂逅苏珊这一桥段中,奥森·威尔斯利用叠化进行相似性剪辑,叠化了凯恩在不同时间地点听苏珊唱歌的同样构图的两个镜头,利用叠化剪辑缩短了剧情内时间的流逝,表达出“凯恩在第一次听苏珊唱歌后多次邂逅苏珊”的情节设置,暗示二人已度过了相当多个的浪漫的夜晚,表现出时间的推移。
同样叠化剪辑交代时空推演的作用也被利用在表达事件演化的情节上,利用报纸的特写镜头的不断叠加,是古典好莱坞最经常用到的表现新闻事件的发酵过程的蒙太奇手法。同时因于凯恩“报业”大亨的角色身份特殊性,使得电影《公民凯恩》将这一蒙太奇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低棚顶摄影
影片中频繁出现的低棚顶摄影的尝试,也是其一个重要的显著的技术特点。在《公民凯恩》摄影师格雷格·托兰在发表于1941年2月份《美國电影摄影师》杂志中提到当时“低角度与部分带天花板的布景技术的革新”趋势,并提及他于在整部影片中进行低棚顶摄影的尝试。
不同于好莱坞传统内景采用拼接景片或利用“玻璃蒙版”进行天花板填补绘景的技术,《公民凯恩》在布景时使用真实的天花板。故而可以发现不同于经典好莱坞使用传统聚光灯进行照明的布光方法,《公民凯恩》经常性采用地面光源为主光源,辅助以高处悬挂中小型聚光灯的布光方法,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海舰.合·成——从《公民凯恩》的大景深拍摄手法看影像真实感[J].当代电影,2018,(02):125-128.
[2]格·托兰,朱角.《公民凯恩》中的真实性[J].世界电影,1984,(03):196-202.
作者简介:
陈茜茜,女,汉族,北京人,本科在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研究方向:电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