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英语专业不能只限于培养语言文学型人才,而应把英语语言和社会急需的行业技能结合起来,即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本文阐明了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论述了该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指出优化教学资源,特别是师资构成,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保障。
[关键词]复合型 教学计划 教学资源 师资构成
一、高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我院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本科英语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性、职业性、应用性要求,特别考虑到东莞及珠三角社会经济双转型的需要和现实需求,我们认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突出复合性和应用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才能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
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所學专业知识的限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工作岗位对就业人员知识技能复合化、多样化的要求。尤其是当前,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乃至西部地区都在争先恐后地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看到,即使那些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只要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在竞争激烈、一职难求的就业市场上也广受青睐。
其实,关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英语教学方面,早在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英语国家的教育专家们就在非洲开始推行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用英语)教学试验,目的是采取短、平、快的方式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尔后又在亚洲、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推开,并且成立了国际性的英语教学协会,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关于这方面的论著散见于国际国内各种外语教学刊物。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教学改革抓得较紧,在英语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强调语言习得(特别是听说领先的功能交际法)及实用性研究,当然也有部分文章论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根据英语专业的实际情况及行业性、职业性要求,我们认为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把语言习得与复合性、应用性结合起来,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一些、应用能力强一些,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征求意见稿给各类本科院校提供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
众所周知,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院校中,本科院校(专业)不多,它们应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范畴。因此其英语专业既区别于研究型本科院校,也区别于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这是因为,此类学校的英语专业原则上不着重语言文学或专业方向上的基础理论研究,而是要求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学习掌握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且在经济社会中进行适当应用和推广。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既习得了英语语言又掌握了某些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为他们今后的求职就业做好准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想法。我们还认为,高职院校本科英语专业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以培养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
所谓“复合型”,就是把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技术宽泛一些,应用面更广泛一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专多能”。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在当今经济社会中能够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早在20世纪末期,上海外国语大学率先进行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试验并取得了成功,毕业生就业率直线上升,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界的一面旗帜。之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诸多院校纷纷采用“英语+商务”或“专业方向+英语”模式,竭力打造学生“一专多能”,培养高素质的英语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趋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结果显示,上述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非常乐观。
上外等重点高校的经验告诉我们,英语专业最好是把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结合起来,造就大批“一专多能”的高级英语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创新不断转型的经济社会,赢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国家重点大学的英语专业尚且如此,何况我们高等职业院校呢。
二、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架构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首先应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对专业教学计划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其次是培养规格的调整。这里最重要的是调整关于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的要求,即把“获得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改为“获得二项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能否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证书的等级与多少,对于大学各专业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和择业来说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第三、直接体现英语专业复合性特点的是专业方向。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一般都在英语专业里开设一个或几个专业方向,例如商务方向、旅游酒店方向、外事方向、翻译方向或者教育方向等等。
很显然,开设这些方向需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当然,并非一切都要重新安排,一个学校有若干个专业,其教学资源不少是可以共享的,必要时也须适当配备和添置。例如国际商务方向,其主干课程除了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课程外,还应该开设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英语模拟实训以及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跟单等课程。
三、其它方向,主修课程的选择会有所不同
既然是复合型,就应增加一些技能性的课程组合供学生选修。此外,对于那些学有余力或有特殊要求的学生,还可根据现实需要开设若干任选课,如会计实务、秘书实务、商务口译、网络建设等等。
第四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试行分层分类教学,改变原有学科型教学方式方法,引入任务驱动、模块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先进教学法。
为了确保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校内实验实训条件要大幅度改善,校外也要下大力建好实习基地,此事这里就不详谈了。 四、优秀的教师团队与合理的师资结构是实现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保障
为了确保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校内实验实训条件要适当改善,校外也要建设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系内须有体现复合型的现代化纸质和音像资料。
这里我们将着重谈谈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众所周知,教师是第一教学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好师资问题,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如此。我们要有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团队;要组织教师对上级文件和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和讨论,促进教师更新观念;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要为教师教学改革创设良好的硬件条件与软件环境,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实施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众多因素中,合理的教师构成至关重要。教师队伍的合理构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综合考虑:
(一)“英语教师+专业教师”。这是多年以来英国伯明翰大学在培养外国留学生时采用的教师团队模式,我们也可以借鉴为英语教师团队的构成模式。
在此模式下英语教师主要负责教给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专业教师(包括商务、管理、会计、旅游、翻译、涉外文秘等)的教学任务,就是使具有一定英语语言能力的学生,在具体环境下将跨文化交流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以正确处理相关工作中的各种事务。
(二)“子团队模式”。将整个英语教学队伍细分为几个小的子团队,如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可以分为:语言基础技能教学团队、跨文化教学团队、人文素养教学团队;而专业知识教师队伍可分为:商务知识教学团队、旅游知识教学团队、管理知识教学团队等。各团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力打造复合型的英语人才。
(三)职称年龄结构。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应是老中青相结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按一定比例构成梯队,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椭圆形状。而民办高校的教师现状基本上是两头大、中间小。国家和学校应合力采取相应措施,稳定教师队伍,逐步打造一支优秀教学团队。
(四)专兼结合。和传统英语教学相比,“英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英语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因此,学校应大力从企业第一线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各类专业技术骨干,补充专业教师在实践性应用性方面的不足,形成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五)学缘结构。在引进新老师时,除了考虑其基本素质和专业方向外,对其毕业的院校也要适当予以考虑,尽量从不同学校引入,以免教师知识同质化。最好从具有复合教育背景院校的畢业生中挑选。由于他(她)们的学缘结构不同,在教学、科研和平时工作中就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孟笑芬.浅谈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 (6)
[2]黄伟新.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 国际经济探索.2005 (6)
[3]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http://www.chinaorg.cn.中国机构网.2009年01月08日
[4]杜瑞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外语教学.1997 (2)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应用英语系 广东东莞)
[关键词]复合型 教学计划 教学资源 师资构成
一、高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我院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本科英语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性、职业性、应用性要求,特别考虑到东莞及珠三角社会经济双转型的需要和现实需求,我们认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突出复合性和应用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才能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
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所學专业知识的限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工作岗位对就业人员知识技能复合化、多样化的要求。尤其是当前,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乃至西部地区都在争先恐后地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看到,即使那些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只要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在竞争激烈、一职难求的就业市场上也广受青睐。
其实,关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英语教学方面,早在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英语国家的教育专家们就在非洲开始推行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用英语)教学试验,目的是采取短、平、快的方式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尔后又在亚洲、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推开,并且成立了国际性的英语教学协会,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关于这方面的论著散见于国际国内各种外语教学刊物。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教学改革抓得较紧,在英语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强调语言习得(特别是听说领先的功能交际法)及实用性研究,当然也有部分文章论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根据英语专业的实际情况及行业性、职业性要求,我们认为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把语言习得与复合性、应用性结合起来,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一些、应用能力强一些,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征求意见稿给各类本科院校提供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
众所周知,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院校中,本科院校(专业)不多,它们应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范畴。因此其英语专业既区别于研究型本科院校,也区别于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这是因为,此类学校的英语专业原则上不着重语言文学或专业方向上的基础理论研究,而是要求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学习掌握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且在经济社会中进行适当应用和推广。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既习得了英语语言又掌握了某些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为他们今后的求职就业做好准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想法。我们还认为,高职院校本科英语专业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以培养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
所谓“复合型”,就是把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技术宽泛一些,应用面更广泛一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专多能”。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在当今经济社会中能够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早在20世纪末期,上海外国语大学率先进行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试验并取得了成功,毕业生就业率直线上升,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界的一面旗帜。之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诸多院校纷纷采用“英语+商务”或“专业方向+英语”模式,竭力打造学生“一专多能”,培养高素质的英语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趋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结果显示,上述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非常乐观。
上外等重点高校的经验告诉我们,英语专业最好是把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结合起来,造就大批“一专多能”的高级英语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创新不断转型的经济社会,赢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国家重点大学的英语专业尚且如此,何况我们高等职业院校呢。
二、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架构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首先应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对专业教学计划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其次是培养规格的调整。这里最重要的是调整关于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的要求,即把“获得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改为“获得二项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能否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证书的等级与多少,对于大学各专业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和择业来说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第三、直接体现英语专业复合性特点的是专业方向。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一般都在英语专业里开设一个或几个专业方向,例如商务方向、旅游酒店方向、外事方向、翻译方向或者教育方向等等。
很显然,开设这些方向需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当然,并非一切都要重新安排,一个学校有若干个专业,其教学资源不少是可以共享的,必要时也须适当配备和添置。例如国际商务方向,其主干课程除了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课程外,还应该开设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英语模拟实训以及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跟单等课程。
三、其它方向,主修课程的选择会有所不同
既然是复合型,就应增加一些技能性的课程组合供学生选修。此外,对于那些学有余力或有特殊要求的学生,还可根据现实需要开设若干任选课,如会计实务、秘书实务、商务口译、网络建设等等。
第四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试行分层分类教学,改变原有学科型教学方式方法,引入任务驱动、模块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先进教学法。
为了确保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校内实验实训条件要大幅度改善,校外也要下大力建好实习基地,此事这里就不详谈了。 四、优秀的教师团队与合理的师资结构是实现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保障
为了确保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校内实验实训条件要适当改善,校外也要建设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系内须有体现复合型的现代化纸质和音像资料。
这里我们将着重谈谈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众所周知,教师是第一教学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好师资问题,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如此。我们要有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团队;要组织教师对上级文件和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和讨论,促进教师更新观念;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要为教师教学改革创设良好的硬件条件与软件环境,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实施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众多因素中,合理的教师构成至关重要。教师队伍的合理构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综合考虑:
(一)“英语教师+专业教师”。这是多年以来英国伯明翰大学在培养外国留学生时采用的教师团队模式,我们也可以借鉴为英语教师团队的构成模式。
在此模式下英语教师主要负责教给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专业教师(包括商务、管理、会计、旅游、翻译、涉外文秘等)的教学任务,就是使具有一定英语语言能力的学生,在具体环境下将跨文化交流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以正确处理相关工作中的各种事务。
(二)“子团队模式”。将整个英语教学队伍细分为几个小的子团队,如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可以分为:语言基础技能教学团队、跨文化教学团队、人文素养教学团队;而专业知识教师队伍可分为:商务知识教学团队、旅游知识教学团队、管理知识教学团队等。各团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力打造复合型的英语人才。
(三)职称年龄结构。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应是老中青相结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按一定比例构成梯队,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椭圆形状。而民办高校的教师现状基本上是两头大、中间小。国家和学校应合力采取相应措施,稳定教师队伍,逐步打造一支优秀教学团队。
(四)专兼结合。和传统英语教学相比,“英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英语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因此,学校应大力从企业第一线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各类专业技术骨干,补充专业教师在实践性应用性方面的不足,形成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五)学缘结构。在引进新老师时,除了考虑其基本素质和专业方向外,对其毕业的院校也要适当予以考虑,尽量从不同学校引入,以免教师知识同质化。最好从具有复合教育背景院校的畢业生中挑选。由于他(她)们的学缘结构不同,在教学、科研和平时工作中就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孟笑芬.浅谈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 (6)
[2]黄伟新.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 国际经济探索.2005 (6)
[3]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http://www.chinaorg.cn.中国机构网.2009年01月08日
[4]杜瑞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外语教学.1997 (2)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应用英语系 广东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