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而日语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掌握一门基本技能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于是,“日语+α”(α=技能)型新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也成为高校教学改革频频提出的热词。那么,“日语+α”式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是什么?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笔者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日语专业;“日语+α”;教学体系
众所周知,随着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市场对于日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尤其对于语言专业来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语言只是一个和人交流的工具,单纯的语言工作少之又少,哪怕专门的翻译岗位的职员基本也在企业中承担着一些语言之外的工作。所以,外语专业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院“日语+α”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各大高校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在人才输出时还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学生的技能不足上,就是α项短缺。为了节约成本,最大程度发挥日语人才的能力,目前企业招聘时除了要求应聘者日语能力外有时还会增添一些其他要求,也就是要求应聘者是“日语+α”型新型人才,即除专业日语水平外还需掌握一项其他技能α,而这种技能α则更是让企业在录取时重点考察的对象。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会明确标出应聘者应该掌握的另一项技能,最常见的例如要求应聘者灵活运用计算机各种软件尤其日文操作系统下的软件使用,掌握商务日语规范并考取J-test或BJT商务日语资格证书,掌握日式会计(日本簿记)相关知识并考取日本簿记等级证书(一般要求3级或者2级)等,若是日本企业招聘中国职员有时还需要应聘者提供经济师、工商管理等专业资格证书[1]。
二、我院“日语+α”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那么该如何培养这种“日语+α”型新型人才呢?我院“日语+α”式教学体系如何构建呢?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修改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的设定直接影响着人才输出时的知识结构。目前大多数院校已经将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如何实用、如何复合则必须体现在培养方案的调整上,也就是课程整体设置调整上。就日语专业来说,首先日语教师要进行调研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企业(基本是日企)的人才需要特点以及我院日语输出人才和其需要之间的差距。其次,要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即邀请企业管理人士尤其招聘部门的负责人就我院的日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意见和建议的提出,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进行探讨从而为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2]。
(二)解决师资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改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为“日语+α”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但是拥有能够培养出具有“日语+α”人才的复合型日语教师是关系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也就是说α课程的授课教师如何保证是这种新型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我院一直注重“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进修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经过进修学习,目前我院日语教师都是“双师双能”型教师,除了日语外这些教师有的持有经济师证书,有的持有日本商务礼仪讲师证书,有的持有日本簿记讲师证书[3]。由于“α”的专业性和不唯一性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有效利用学校已有教师资源,进行跨学院、跨专业授课。例如,如果培养“日语+导游”型人才,我们就可以邀请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来授课,如果培养“日语+法律”型人才,我们就可以邀请法律专业的教师来授课。如果我们学院没有这种师资,还可以考虑请求外援,即邀请校外的专业教师甚至是行业专家来我院授课。
(三)改革学生评价机制
为了鼓励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我们要改革学生评价机制。目前我院对于专业技能证书给予一定的实践学分认定,这一制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α”的热情。除了目前的实践学分认定外如果还有特殊规定就更能推动学生学习技能。有的学生就是基础薄弱,尤其外语类,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后期较难的课程如果不是很努力就很容易挂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如果我们可以采取“换分制”,即学生考取一个专业技能证书可以抵消一门挂科的话,那么学生就会千方百计地学习新的技能。除了“α”实践学分的认定外,我们还可以考虑给予物质奖励,如资格证书鼓励金。因为考取专业技能资格证书一般都需要很贵的考试费用,如有需要接受培训费用会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经济压力。如果能给一点鼓励金的话,学生一定能感受到学校对于学生技能学习的重视和学校的人性化特点,也一定会以好的成绩回报给学校。
三、今后的展望
为了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我们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可以开设培养新型人才的专业。21世纪初的几年比较流行的就是“日语(软件强化)”专业,尤其是大连地区的几所高校比较重视这个专业,开设并培养了很多既会日语又懂软件操作的人才,这也是和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衔接的产物。我们可以借鉴这个经验并结合我院的开设先例开设能够满足市场要求的“日语+α”新专业。
2015级开始的日本簿记课程正好满足这一要求,是“日语+α”的典型成功实例。今后还要将这门课程延续下去,除了目前培养的日本簿记3级之外,今后还要努力开设日本簿记2级甚至是1级课程。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潘红艳,1981年生,女,研究生,副教授,日语语言文化专业。
参考文献
[1]蔡金昌.校企合作“定制式”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6,(23):9-10.
[2]张玉.企业需求视角下日语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2):43-46.
[3]賽娜居,尔宁.日本簿记考试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2,(13):103-103.
关键词:日语专业;“日语+α”;教学体系
众所周知,随着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市场对于日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尤其对于语言专业来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语言只是一个和人交流的工具,单纯的语言工作少之又少,哪怕专门的翻译岗位的职员基本也在企业中承担着一些语言之外的工作。所以,外语专业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院“日语+α”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各大高校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在人才输出时还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学生的技能不足上,就是α项短缺。为了节约成本,最大程度发挥日语人才的能力,目前企业招聘时除了要求应聘者日语能力外有时还会增添一些其他要求,也就是要求应聘者是“日语+α”型新型人才,即除专业日语水平外还需掌握一项其他技能α,而这种技能α则更是让企业在录取时重点考察的对象。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会明确标出应聘者应该掌握的另一项技能,最常见的例如要求应聘者灵活运用计算机各种软件尤其日文操作系统下的软件使用,掌握商务日语规范并考取J-test或BJT商务日语资格证书,掌握日式会计(日本簿记)相关知识并考取日本簿记等级证书(一般要求3级或者2级)等,若是日本企业招聘中国职员有时还需要应聘者提供经济师、工商管理等专业资格证书[1]。
二、我院“日语+α”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那么该如何培养这种“日语+α”型新型人才呢?我院“日语+α”式教学体系如何构建呢?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修改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的设定直接影响着人才输出时的知识结构。目前大多数院校已经将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如何实用、如何复合则必须体现在培养方案的调整上,也就是课程整体设置调整上。就日语专业来说,首先日语教师要进行调研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企业(基本是日企)的人才需要特点以及我院日语输出人才和其需要之间的差距。其次,要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即邀请企业管理人士尤其招聘部门的负责人就我院的日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意见和建议的提出,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进行探讨从而为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2]。
(二)解决师资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改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为“日语+α”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但是拥有能够培养出具有“日语+α”人才的复合型日语教师是关系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也就是说α课程的授课教师如何保证是这种新型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我院一直注重“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进修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经过进修学习,目前我院日语教师都是“双师双能”型教师,除了日语外这些教师有的持有经济师证书,有的持有日本商务礼仪讲师证书,有的持有日本簿记讲师证书[3]。由于“α”的专业性和不唯一性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有效利用学校已有教师资源,进行跨学院、跨专业授课。例如,如果培养“日语+导游”型人才,我们就可以邀请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来授课,如果培养“日语+法律”型人才,我们就可以邀请法律专业的教师来授课。如果我们学院没有这种师资,还可以考虑请求外援,即邀请校外的专业教师甚至是行业专家来我院授课。
(三)改革学生评价机制
为了鼓励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我们要改革学生评价机制。目前我院对于专业技能证书给予一定的实践学分认定,这一制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α”的热情。除了目前的实践学分认定外如果还有特殊规定就更能推动学生学习技能。有的学生就是基础薄弱,尤其外语类,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后期较难的课程如果不是很努力就很容易挂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如果我们可以采取“换分制”,即学生考取一个专业技能证书可以抵消一门挂科的话,那么学生就会千方百计地学习新的技能。除了“α”实践学分的认定外,我们还可以考虑给予物质奖励,如资格证书鼓励金。因为考取专业技能资格证书一般都需要很贵的考试费用,如有需要接受培训费用会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经济压力。如果能给一点鼓励金的话,学生一定能感受到学校对于学生技能学习的重视和学校的人性化特点,也一定会以好的成绩回报给学校。
三、今后的展望
为了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我们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可以开设培养新型人才的专业。21世纪初的几年比较流行的就是“日语(软件强化)”专业,尤其是大连地区的几所高校比较重视这个专业,开设并培养了很多既会日语又懂软件操作的人才,这也是和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衔接的产物。我们可以借鉴这个经验并结合我院的开设先例开设能够满足市场要求的“日语+α”新专业。
2015级开始的日本簿记课程正好满足这一要求,是“日语+α”的典型成功实例。今后还要将这门课程延续下去,除了目前培养的日本簿记3级之外,今后还要努力开设日本簿记2级甚至是1级课程。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潘红艳,1981年生,女,研究生,副教授,日语语言文化专业。
参考文献
[1]蔡金昌.校企合作“定制式”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6,(23):9-10.
[2]张玉.企业需求视角下日语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2):43-46.
[3]賽娜居,尔宁.日本簿记考试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2,(13):1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