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的隆重召开,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要内容。全域乡村旅游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生态文明、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相关理论,挖掘句容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推动句容市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句容
一、相关研究背景
(1)生态文明理念。1987年6月叶谦吉教授首次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1987年,刘思华教授提出:“现代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内在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首次作为报告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部署;近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九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2)全域旅游的内涵与特征。全域旅游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1]。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有效利用旅游业特有的带动效应,通过发展旅游业协同推进贫困的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改善了乡村地区人民的生活,也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全域旅游具有全地域性、全要素性、全方位性、全行业性和全社会性这5个特征,全域旅游的宗旨就是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旅游综合体,各项开发与旅游相衔接,充分考虑旅游功能,促进城乡建设和旅游发展和谐共生。(3)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特色吸引游客,在农村地区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以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为主体的新兴旅游方式[3]。乡村旅游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核心模式。我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可谓发展迅猛。怎样农家乐这种低端的旅游形式走出来,转变发展模式,同时保持旅游体验性生态环境教育是我国乡村旅游要思考的关键。
二、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一)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江苏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愈发迅猛,目前,江苏省拥有近2000多家各种形态的乡村旅游点,年接待游客量突破7000余万,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24家。句容市是江苏省最早建县的13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底蕴深厚,是南京的东南门户,素有“南京新东郊、金陵御花园”的美誉。句容具有优越的发展条件,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文明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有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江苏“九寨沟”——九龙山。
(二)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句容市政府提出了“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初步发展。句容目前擁有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赤山湖湿地公园)、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茅山湖养生度假区)、1家5A级景区(茅山),1家4A级景区(宝华山),5家3A级景区,各种风格不同的农庄、农家乐、乡村旅游点200多。句容市政府立足市情、依据区位优势,确立了“一城、两山、三湖、十园、百家乐、千里行”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三)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句容市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大致如下:①句容乡村旅游起步晚,产业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据统计,句容市的乡村旅游景点的发展时间较晚,多在2000年之后,并且在数量方面也不占优,在开发和经营方面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资金未能综合有效利用,最终所获得的产业效益与预期收益大相径庭。经营者主要为当地干部和农民,因此很难形成自身的特色品牌。②句容市乡村旅游景点出现“大聚居”现象。句容市的乡村旅游景点大多分布在茅山和九龙山旅游风景区周边,形成带状式分布结构,而以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宝华山森林公园为核心的周边的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却相形见绌。缺乏创新构想,发展模式抛开了生态文明理念,未能立足于当地三农的需求,本土文化体验度较低。③缺乏资金与人才资源,配套设施不完善。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主要依靠政府的补贴和经营者自身的投资,资金不足。前期投入大部分放在满足游客游乐需求上,忽视了一个旅游地由“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构成,名义上是绿色的生态旅游,但结果却背道而驰,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缺少能带领发展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导致服务水平不高,游客旅游体验不佳。
三、句容市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一)主题定位清晰,努力创建全域化的乡村旅游模式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对句容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积极的组织与引导,将句容市全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基本旅游资源,谋划全域旅游。创新规划理念,建立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全行业、全社会参与的新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二)加大句容市乡村旅游产品结构调整
要立足于游客的旅游需求,让体验性、教育性强的旅游文化活动贯穿于句容市的整个乡村旅游中,统筹全局,避免盲目开发[4]。加强产业化经营,塑造本区域的特色旅游品牌,例如农博园的农副产品和茶博园的茶制品都可以形成自己的产业品牌。同时为了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品,需符合全时旅游策略,以避免旅游地游客量的季节性差异,打造个性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
(三)加强政府引导,实现基础设施和人才提升全域化
全域乡村旅游的核心是通过对资源的重新整合,因为句容市的旅游景点存在区域上的不平衡,应该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1],景点开发需满足“食、住、行、游、娱、购”六个因素的配套发展的大产业格局。同时还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对当地的干部和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领导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保证当地旅游底蕴的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1.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江苏句容高级中学高三(12)班)
参考文献
[1]李玲,徐峰.全域旅游视角下生态农庄旅游开发研究——以徐州“织星庄园”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6):160-161.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句容
一、相关研究背景
(1)生态文明理念。1987年6月叶谦吉教授首次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1987年,刘思华教授提出:“现代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内在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首次作为报告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部署;近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九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2)全域旅游的内涵与特征。全域旅游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1]。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有效利用旅游业特有的带动效应,通过发展旅游业协同推进贫困的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改善了乡村地区人民的生活,也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全域旅游具有全地域性、全要素性、全方位性、全行业性和全社会性这5个特征,全域旅游的宗旨就是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旅游综合体,各项开发与旅游相衔接,充分考虑旅游功能,促进城乡建设和旅游发展和谐共生。(3)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特色吸引游客,在农村地区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以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为主体的新兴旅游方式[3]。乡村旅游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核心模式。我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可谓发展迅猛。怎样农家乐这种低端的旅游形式走出来,转变发展模式,同时保持旅游体验性生态环境教育是我国乡村旅游要思考的关键。
二、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一)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江苏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愈发迅猛,目前,江苏省拥有近2000多家各种形态的乡村旅游点,年接待游客量突破7000余万,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24家。句容市是江苏省最早建县的13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底蕴深厚,是南京的东南门户,素有“南京新东郊、金陵御花园”的美誉。句容具有优越的发展条件,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文明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有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江苏“九寨沟”——九龙山。
(二)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句容市政府提出了“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初步发展。句容目前擁有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赤山湖湿地公园)、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茅山湖养生度假区)、1家5A级景区(茅山),1家4A级景区(宝华山),5家3A级景区,各种风格不同的农庄、农家乐、乡村旅游点200多。句容市政府立足市情、依据区位优势,确立了“一城、两山、三湖、十园、百家乐、千里行”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三)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句容市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大致如下:①句容乡村旅游起步晚,产业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据统计,句容市的乡村旅游景点的发展时间较晚,多在2000年之后,并且在数量方面也不占优,在开发和经营方面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资金未能综合有效利用,最终所获得的产业效益与预期收益大相径庭。经营者主要为当地干部和农民,因此很难形成自身的特色品牌。②句容市乡村旅游景点出现“大聚居”现象。句容市的乡村旅游景点大多分布在茅山和九龙山旅游风景区周边,形成带状式分布结构,而以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宝华山森林公园为核心的周边的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却相形见绌。缺乏创新构想,发展模式抛开了生态文明理念,未能立足于当地三农的需求,本土文化体验度较低。③缺乏资金与人才资源,配套设施不完善。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主要依靠政府的补贴和经营者自身的投资,资金不足。前期投入大部分放在满足游客游乐需求上,忽视了一个旅游地由“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构成,名义上是绿色的生态旅游,但结果却背道而驰,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缺少能带领发展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导致服务水平不高,游客旅游体验不佳。
三、句容市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一)主题定位清晰,努力创建全域化的乡村旅游模式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对句容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积极的组织与引导,将句容市全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基本旅游资源,谋划全域旅游。创新规划理念,建立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全行业、全社会参与的新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二)加大句容市乡村旅游产品结构调整
要立足于游客的旅游需求,让体验性、教育性强的旅游文化活动贯穿于句容市的整个乡村旅游中,统筹全局,避免盲目开发[4]。加强产业化经营,塑造本区域的特色旅游品牌,例如农博园的农副产品和茶博园的茶制品都可以形成自己的产业品牌。同时为了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品,需符合全时旅游策略,以避免旅游地游客量的季节性差异,打造个性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
(三)加强政府引导,实现基础设施和人才提升全域化
全域乡村旅游的核心是通过对资源的重新整合,因为句容市的旅游景点存在区域上的不平衡,应该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1],景点开发需满足“食、住、行、游、娱、购”六个因素的配套发展的大产业格局。同时还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对当地的干部和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领导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保证当地旅游底蕴的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1.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江苏句容高级中学高三(12)班)
参考文献
[1]李玲,徐峰.全域旅游视角下生态农庄旅游开发研究——以徐州“织星庄园”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