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大兰(1963.12-),女,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广安市广安区北仓路小学。
摘要:阅读不仅具备了听、说、读、练、写的综合性,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它作为认识字的途径,又作为写作的前提。与此同时,各种科学知识和社会各方面信息都是靠阅读让学直接间获得。阅读不仅是取得精神食粮的重要方式之一,还是学好语文必备的技能。所以说,阅读本身是一种值得培养的能力,日常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使用正确的阅读途径,还要采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才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22-01
当下大多数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的学习逐渐不去注重阅读整篇文章,取而代之的方式是针对性地对单个文字的学习和体会。为了让学生提高对上下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词语的能力,笔者目前认为将需要学习的文字穿插到文章之中才能够有效实现。目前针对语文阅读,不仅学生学得累,老师也教得辛苦。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着重来分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说明,培养语文阅读能力不仅包括对阅读文本表现形式的理解、感受、评价和欣赏的能力,还包括阅读文本主题内容的理解、感受、评价和欣赏的能力。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这是阅读文本表现形式或者文本主题内容。
2.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有效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课文的表现和语言形式是必须要理解到位的。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为以后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牢靠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会学生去理解、体会和揣摩课文中的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中心思想等。如果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那就必须要先提高其审美能力,因此对文字的欣赏能力成为了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机重要部分。为了提高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语言欣赏能力,对作品形象感受和情操渲染能力的提高是做基础性的培养。
3.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提高学生学习文章以及理解语言的表现形式,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还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教会学生写作内容和怎么写是写作能力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技能,日常阅读和生活积累写作的内容;怎么写作是属于写作方法的指导,除此以外还必须具备有一定的语言词汇的积累,了解词语应该如何应用,最后还应该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所以应该说,阅读能力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是引导深入学习文章表现的形式和写作的知识的重要方式。应用文章的写作和语言表达形式,结合揣摩课文的中学思想,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激发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能够结合小学生爱玩的特点,阅读的兴趣也是很容易就可以激发的。然而很多老师还是采用老师念,学生听的方法。这种被动式的教育,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走神。不如我们换一种方式,因为小学生是很容易满足的,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奖励鼓励法。虽然这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激将法,但是对于喜欢听夸奖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在发现某学生阅读能力有所进步,一定不要错过对学生的夸奖,及时没有进步反而有退步,也不要直接批评而是马上鼓励一下,其实就是要表示对学生的认可和信任。除了口头上面的夸奖和鼓励,小学生哪怕是一朵小红花,也能乐呵呵一整天。奖励和鼓励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是举手之劳,而学生产生兴趣后的教学效果则是令人满意的。要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收获和满足,形成良性的阅读兴趣和循环,让学生越学越爱,越爱越学。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课标提出了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能力,对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年代就能养娘蒿的度数兴趣和习惯是人生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毕竟一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便会成为个人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第一,阅读要做到口、眼、心都要到,三心二意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不能准确获得阅读信息。第二,动手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勾画重点和不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再翻阅工具书,再不解可以向老师提问。第三,边读边想,不要变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如果不思考,便无法理解课文,也将失去阅读的意义。因此,在阅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阅读教学中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3.讲究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不仅要有良好的习惯和态度,还需要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进而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方法。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反思总结,没有形成阅读的能力,更不用说阅读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认真地分析学生的情况,把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将阅读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提前熟悉课文,带着自己的疑问在上课过程中得到解决,这样的话可以让课堂效率更高。这要求教师要重视去引导学生形成预习的好习惯,并在过程中提出要求,不断地重复,学生也就知道如何阅读了。比如:课前预习熟读课文,查找到生字词,找到不能理解的段落或者语句,在预习阅读过程中有所思考,那在课堂上,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学生自己学会阅读了,那教师上课的阻力也会变小,课堂氛围将更加融洽。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情况,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比如速读和精读,开设阅读的比赛,集体阅读和个体阅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各项阅读技能。
总之,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新的思维、理念、策略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要先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广安市广安区北仓路小学)
参考文献:
[1]张蕾.浅论小学阅读教学审美课堂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胡洁.小学第二学段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王睿.近三十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摘要:阅读不仅具备了听、说、读、练、写的综合性,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它作为认识字的途径,又作为写作的前提。与此同时,各种科学知识和社会各方面信息都是靠阅读让学直接间获得。阅读不仅是取得精神食粮的重要方式之一,还是学好语文必备的技能。所以说,阅读本身是一种值得培养的能力,日常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使用正确的阅读途径,还要采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才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22-01
当下大多数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的学习逐渐不去注重阅读整篇文章,取而代之的方式是针对性地对单个文字的学习和体会。为了让学生提高对上下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词语的能力,笔者目前认为将需要学习的文字穿插到文章之中才能够有效实现。目前针对语文阅读,不仅学生学得累,老师也教得辛苦。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着重来分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说明,培养语文阅读能力不仅包括对阅读文本表现形式的理解、感受、评价和欣赏的能力,还包括阅读文本主题内容的理解、感受、评价和欣赏的能力。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这是阅读文本表现形式或者文本主题内容。
2.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有效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课文的表现和语言形式是必须要理解到位的。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为以后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牢靠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会学生去理解、体会和揣摩课文中的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中心思想等。如果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那就必须要先提高其审美能力,因此对文字的欣赏能力成为了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机重要部分。为了提高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语言欣赏能力,对作品形象感受和情操渲染能力的提高是做基础性的培养。
3.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提高学生学习文章以及理解语言的表现形式,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还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教会学生写作内容和怎么写是写作能力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技能,日常阅读和生活积累写作的内容;怎么写作是属于写作方法的指导,除此以外还必须具备有一定的语言词汇的积累,了解词语应该如何应用,最后还应该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所以应该说,阅读能力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是引导深入学习文章表现的形式和写作的知识的重要方式。应用文章的写作和语言表达形式,结合揣摩课文的中学思想,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激发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能够结合小学生爱玩的特点,阅读的兴趣也是很容易就可以激发的。然而很多老师还是采用老师念,学生听的方法。这种被动式的教育,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走神。不如我们换一种方式,因为小学生是很容易满足的,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奖励鼓励法。虽然这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激将法,但是对于喜欢听夸奖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在发现某学生阅读能力有所进步,一定不要错过对学生的夸奖,及时没有进步反而有退步,也不要直接批评而是马上鼓励一下,其实就是要表示对学生的认可和信任。除了口头上面的夸奖和鼓励,小学生哪怕是一朵小红花,也能乐呵呵一整天。奖励和鼓励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是举手之劳,而学生产生兴趣后的教学效果则是令人满意的。要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收获和满足,形成良性的阅读兴趣和循环,让学生越学越爱,越爱越学。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课标提出了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能力,对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年代就能养娘蒿的度数兴趣和习惯是人生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毕竟一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便会成为个人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第一,阅读要做到口、眼、心都要到,三心二意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不能准确获得阅读信息。第二,动手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勾画重点和不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再翻阅工具书,再不解可以向老师提问。第三,边读边想,不要变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如果不思考,便无法理解课文,也将失去阅读的意义。因此,在阅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阅读教学中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3.讲究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不仅要有良好的习惯和态度,还需要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进而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方法。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反思总结,没有形成阅读的能力,更不用说阅读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认真地分析学生的情况,把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将阅读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提前熟悉课文,带着自己的疑问在上课过程中得到解决,这样的话可以让课堂效率更高。这要求教师要重视去引导学生形成预习的好习惯,并在过程中提出要求,不断地重复,学生也就知道如何阅读了。比如:课前预习熟读课文,查找到生字词,找到不能理解的段落或者语句,在预习阅读过程中有所思考,那在课堂上,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学生自己学会阅读了,那教师上课的阻力也会变小,课堂氛围将更加融洽。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情况,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比如速读和精读,开设阅读的比赛,集体阅读和个体阅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各项阅读技能。
总之,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新的思维、理念、策略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要先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广安市广安区北仓路小学)
参考文献:
[1]张蕾.浅论小学阅读教学审美课堂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胡洁.小学第二学段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王睿.近三十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