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字识用结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khoa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东方魔块”之称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能够有效传递情感和哲思。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既能够正确书写汉字,又能理解表意文字的内涵,达到理解和书写并用的目的呢?这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从情境创设开始,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达到识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识用结合,在比对情境中识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儿童的阅读范围逐渐扩大,从能够表示实在意义的词语,逐渐扩展到具有丰富内涵的抽象性词语。如何让儿童掌握这些文字?在字义教学下工夫,注意结合词句和课文语境,引导学生真切感受。
  如课文《蚕姑娘》:“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茧子里面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变了,变了,变成了蛾姑娘。”
  如何让学生体会脱衣裳、换衣裳、盖新房、爬到蚕山上的意思?我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蚕所经历的蜕变,并且体会语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有的学生说,蚕姑娘每次换衣裳,都很辛苦。也有的学生说,盖新房是蚕姑娘最痛苦的事情,因为它要把自己紧紧缠起来,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在特定的文本语境中,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识用结合,很快捕捉到词语的内涵,更牢固地掌握生字,辨析和理解生字的意思。
  二、识用结合,在生活情境中识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推广者李吉林老师认为,要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生字,就要从传统的单一线性教育理念中突破出来。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认为,应先识字再阅读,然后作文。这种方法剥夺了学生识用合一的权利,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发展。如何才能识用结合?通过生字教学,凭借情境的创设,从生活中寻找密码,丰富学生的词汇,由字形到字义,引导学生从认识到理解再到书写,提升语文素养。
  如教学《太阳、地球和月亮》一课,进行“地球”和“太阳”的生字教学时,教者可以用地球仪创设课堂情境。
  师:我们住在哪儿呢?
  生1:(手指)就住在地球上。
  师:这里是哪儿啊?日本人、美国人、印度人、法国人都住在哪里呢?
  生2:也住在地球上。
  师:那么多人都住在地球上,地球可真大啊!(板书拼音)大家一起拼读“di qiu”。
  教师出示生字“地球”并拼读,在学生理解“地球”的使用语境之后,分析字形:“球”是什么旁?“王”字旁应该怎么写?
  教师在田字格中写“王”,最后一笔指名学生写,注意“王”字旁最后一笔是一提,然后示范:
  ■
  学生在田字格上练习,教师引导:“球”可以组成什么词?(“篮球、兵乓球、氢气球、足球、羽毛球”等)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习“地球”两个字,先从理解地球开始,给学生一个宏观的概念,然后从人与地球的关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后给“球”组词,让学生学会“球”的使用,积累与“球”相关的词汇。
  三、识用结合,在语言情境中识字
  在低年级课文中,每一篇文章都渗透有语言和科学等多种知识,如果单纯地从识字角度来教学,对学生来说,未免太浪费资源。如何让学生从识字教学中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语言情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如《太阳、地球和月亮》一课,既是语文识字课,又是向低年级学生渗透科普知识的课程,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
  师:我们住在地球上,为什么白天不开灯就能看到外面的房子、花草树木?
  生1:因为有太阳,太阳照着地球,很明亮。
  师:我们住在地球上,见过早晨的太阳和黄昏的太阳。你们能说说太阳是什么样的吗?
  生2: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
  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根据早晨和傍晚的太阳,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师:用一个字表示“太阳”是什么字?
  生3:是“日”字。
  师:对,所以“阳”右边是个“日”字,左边的偏旁叫左耳旁。(教师范写并让学生书空)
  这个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感官入手,让学生理解天体变化中“三星”的运行轨迹及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拓展词汇,理解词义,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改变了传统的识字模式,将识字放在整个语文大背景中,避免死记硬背,让学生识用结合。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发展学生的能力,重视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可以说,情境创设背景下的识字教学,正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体现。
其他文献
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教育等方面形成了极具特色、辉煌灿烂的精神文化财富,这亦是我国儿童教育重要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来源。“一切从娃娃抓起”言简意深,指的就是要重视儿童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正是基于这个视角,岳霞《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发展》一书,从深度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出发,阐释了文化与人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展望了儿童教育及其发展方
[摘 要]古诗词语言精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在《夜宿山寺》教学中,教师通过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充分领略诗人绝妙的夸张、想象手法,让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在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能够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字理识字;激发兴趣;识字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76-02  小学低年级阶段教材的识字量非常大,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促进其广泛阅读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却是小学低段识字教学
[摘 要]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敕勒歌》为例,以教学评一致性为理论依据,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邀请函”,让课堂学习有趣味、有快乐;让课堂教学有梯度、有层次;让课堂评价有效度、有维度。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邀请函;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76-02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设计中达成学习
[摘 要]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课堂上,巧用白板让学生进行游戏,使它和教学内容巧妙融合,就会让课堂呈现出近乎真实的、多彩的生活场景。在“复习声母”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郊游情境,设置了“郊外赏美景”“果园摘果子”“动物园闯难关”三个活动环节,将电子白板与拼音教学巧妙融合,让学生如临其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复习声母 白板 游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
[摘 要]当今语文试卷的命题方式,应努力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其中,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试卷应注重主体性、基础性、整合性,关注读写结合以及联系生活。  [关键词]试卷;命题;语文能力;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7-0068
[摘 要]阅读教学要告别内容分析式,古诗词教学亦如此。在如何发掘古诗词的语言價值上,《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教学做了一次有力的探索。借助想象画面、推敲字词和品悟意象三种策略,课堂教学如同登山,拾级而上。这样的课堂体现出挑战性、趣味性和智性的特点,洋溢着浓浓的语文气息,给予我们很多的启发。  [关键词]想象画面;推敲字词;品悟意象;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鱼游到了纸上》(人教版国标本四下),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曾经两次在不同的班级执教这节课,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画鱼青年忘我的精神,两次课我都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适时插入“现场采访”的教学环节。同样的组织形式,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第一次:在学生阅读渐入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2)班的语文老师,开学的第一节习作指导课,内容是写一写《春天的校园》。我把课堂搬到了教室外,让学生先现场参观校园,再写习作。从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参与状态和他们的一篇篇充满灵气与智慧的习作来看,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下面是他们作文中的一些片断:  你看餐厅门前的那三棵山茶花,一棵已开出了红的花,配上绿的叶,真是“绿树红花”;另一棵已结出了白色的花骨朵,真是“一青二白”;还有一棵既有花
我最崇敬的老师陈元晖先生不幸逝世已五周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眼前,他的谆谆教诲仍牢记心间,他的遗愿仍鞭策着我,激励着我。  陈老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有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先后在陕北延安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从事教育工作,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兼附中校长长达七年之久。他长期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他曾深情地回顾到:“我在1930年秋季进师范学校开始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