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室作为科研项目开发的重要基地,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水质监测作为环境考察、保护的重要技术,其灵活多样的监测手段往往会涉及多种形式的化学试剂、仪器设备的使用,但这其中往往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基于此,本文以水质监测实验室为研究主题,结合当今监测技术,分析实验室安全隐患基本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希望为广大学者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水质监测;实验室;安全隐患;防控措施
一、目前水质实验室安全隐患源的基本类型
(一)实验室外部隐患
外部隐患主要由电路、水源、实验环境三个部分组成。
1. 电路隐患
作为实验室运行的基础,亦是产生安全事故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电路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超载用电;线路、保险丝老化等等。其次,水质监测实验室往往会取多个水质样品,长时间受到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水蒸气,实验室环境湿度增加,对线路、金属零件就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腐蚀,影响电路系统使用年限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
2. 水源隐患
由水源直接造成的安全事故可能性不高,一般作为电路、环境事故的传播媒介。目前出现水源事故的原因多为管道泄漏;内部生锈、有异物导致管道堵塞、压力过于集中造成的水管炸裂等。
3. 实验环境
水质监测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大量的化学试剂,其中大多数试剂都具有强烈刺激性味道与腐蚀性,而检测往往需要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里,气体长时间地不流通,就会造成人员中毒、气体爆炸等问题。其次,一些气体由钢瓶保存,但由于操作人员或是瓶子内部气压不稳定,就会出现氣体泄漏、爆炸等实验事故。
(二)实验室内部隐患
1. 化学试剂隐患
化学试剂隐患主要分为动态隐患与静态隐患。静态隐患是指化学试剂在存在过程中发生的自我反应,主要受光照、密闭性等因素影响;动态隐患是化学试剂在参与反应过程中与其他成分进行反应,所产生的不稳定物质,主要受反应物、检测样本等因素影响。
2. 实验“三废”产物隐患
水质监测产生的“三废”多以液体形式存在,由于监测过程的不完全反映而造成检测试剂残留,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加之废料分类的不规范,导致固、液废物发生二次反应,进而造成安全隐患。
二、水质监测实验室防控措施策略研究
(一)仪器设备管理措施
仪器设备作为水质监测的重要设施,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其整体运行的情况的监管,除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还要对其内部电子线路、精密零件损耗程度等方面进行逐一排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使用年限。除此之外,有关人员还可融入冗余设计或是增加预警系统,在电路板中的安插感应器,对零件信号接受频率进行实时监控,从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由于化学试剂的多元性,使得火灾、爆炸预防逐渐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解决问题。目前实验室多为密闭环境,空气的不流通,极易导致该现象的发生。对此,有关人员要加强对消防安全的预防,除了设置不同类型的消防器材外,还要组织实验人员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交流会,针对水质监测工作的特点,草拟《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交流、学习过程中将管理制度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位实验人员的脑海中,使其具备科学的仪器管理意识。
此外,有关人员还可并模拟多种突发事故,进一步强化实验人员操作规范,树立正确危机意识的同时,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实验室事故发生频率。
(三)化学试剂管理措施
首先,有关人员要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及时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编号和登记使用日期。其次,要对易燃易爆化学药品进行合理分类,做好防腐蚀、防变质等工作,并对危险药品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水质检测工作的安全性。此外,有关人员还要将各个仪器、药品使用说明进行整理、打印,并粘贴在实验室墙上,帮助实验人员及时了解实验注意事项,防止操作不当而造成实验事故。最后,有关人员还要详细化学试剂使用时间、用途等信息,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为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性,有关人员要重视电路、水源、实验环境的检查力度,将实验人员分成多个小组,采用“连带责任制” 的管理模式,定期对实验室内部、外部环境进行检查,及时记录相关数据,以周/月为节点进行汇报分析,并共同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其次,在对实验室“三废”进行处理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废物科学分类,借助活性炭、分子膜、沉降池等手段,对废液、废物进行稀释降毒,减低对周边环境污染的同时,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从而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安全管理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关人员要加强实验室管理力度,全面解读目前水质监测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把握问题核心,从仪器设备、消防安全、化学试剂等层面入手,提高管理工作针对性与全面性的同时,形成优质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体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陈朝阳. 简析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水污染源危害及防治措施[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15):2014.
关键词:水质监测;实验室;安全隐患;防控措施
一、目前水质实验室安全隐患源的基本类型
(一)实验室外部隐患
外部隐患主要由电路、水源、实验环境三个部分组成。
1. 电路隐患
作为实验室运行的基础,亦是产生安全事故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电路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超载用电;线路、保险丝老化等等。其次,水质监测实验室往往会取多个水质样品,长时间受到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水蒸气,实验室环境湿度增加,对线路、金属零件就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腐蚀,影响电路系统使用年限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
2. 水源隐患
由水源直接造成的安全事故可能性不高,一般作为电路、环境事故的传播媒介。目前出现水源事故的原因多为管道泄漏;内部生锈、有异物导致管道堵塞、压力过于集中造成的水管炸裂等。
3. 实验环境
水质监测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大量的化学试剂,其中大多数试剂都具有强烈刺激性味道与腐蚀性,而检测往往需要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里,气体长时间地不流通,就会造成人员中毒、气体爆炸等问题。其次,一些气体由钢瓶保存,但由于操作人员或是瓶子内部气压不稳定,就会出现氣体泄漏、爆炸等实验事故。
(二)实验室内部隐患
1. 化学试剂隐患
化学试剂隐患主要分为动态隐患与静态隐患。静态隐患是指化学试剂在存在过程中发生的自我反应,主要受光照、密闭性等因素影响;动态隐患是化学试剂在参与反应过程中与其他成分进行反应,所产生的不稳定物质,主要受反应物、检测样本等因素影响。
2. 实验“三废”产物隐患
水质监测产生的“三废”多以液体形式存在,由于监测过程的不完全反映而造成检测试剂残留,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加之废料分类的不规范,导致固、液废物发生二次反应,进而造成安全隐患。
二、水质监测实验室防控措施策略研究
(一)仪器设备管理措施
仪器设备作为水质监测的重要设施,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其整体运行的情况的监管,除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还要对其内部电子线路、精密零件损耗程度等方面进行逐一排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使用年限。除此之外,有关人员还可融入冗余设计或是增加预警系统,在电路板中的安插感应器,对零件信号接受频率进行实时监控,从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由于化学试剂的多元性,使得火灾、爆炸预防逐渐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解决问题。目前实验室多为密闭环境,空气的不流通,极易导致该现象的发生。对此,有关人员要加强对消防安全的预防,除了设置不同类型的消防器材外,还要组织实验人员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交流会,针对水质监测工作的特点,草拟《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交流、学习过程中将管理制度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位实验人员的脑海中,使其具备科学的仪器管理意识。
此外,有关人员还可并模拟多种突发事故,进一步强化实验人员操作规范,树立正确危机意识的同时,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实验室事故发生频率。
(三)化学试剂管理措施
首先,有关人员要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及时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编号和登记使用日期。其次,要对易燃易爆化学药品进行合理分类,做好防腐蚀、防变质等工作,并对危险药品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水质检测工作的安全性。此外,有关人员还要将各个仪器、药品使用说明进行整理、打印,并粘贴在实验室墙上,帮助实验人员及时了解实验注意事项,防止操作不当而造成实验事故。最后,有关人员还要详细化学试剂使用时间、用途等信息,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为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性,有关人员要重视电路、水源、实验环境的检查力度,将实验人员分成多个小组,采用“连带责任制” 的管理模式,定期对实验室内部、外部环境进行检查,及时记录相关数据,以周/月为节点进行汇报分析,并共同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其次,在对实验室“三废”进行处理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废物科学分类,借助活性炭、分子膜、沉降池等手段,对废液、废物进行稀释降毒,减低对周边环境污染的同时,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从而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安全管理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关人员要加强实验室管理力度,全面解读目前水质监测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把握问题核心,从仪器设备、消防安全、化学试剂等层面入手,提高管理工作针对性与全面性的同时,形成优质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体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陈朝阳. 简析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水污染源危害及防治措施[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1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