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育与美育的相互渗透探讨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bandf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个人观念、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个人品德的重要时期,其中品德课程属于不可或缺的核心科目。品德教学并不是考试科目,但是关系到个人的成长,目标是使学生认识这个世界,让学生学会思考。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德育与美育的渗透进行分析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教育;美育渗透
  当前许多学校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思路,违背了育人的初衷。为此有必要针对美育与品德教育的相互渗透进行分析,推动教学改革。
  一、美育的含义以及与品德教育的关系
  美育目的在于带领学生认识真善美,进而让学生开始追求美好,追求善良,追求正面的力量。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此教师只有积极运用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让学生养成正面思考、正面生活的习惯。但由于许多院校与教师对于品德教育的认知过于片面,将品德教育单纯当作应试科目去看待,忽视了品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本质及其言传身教的内涵,这对品德教育是十分不利的。而以上所谈及的美育,其教育目标则与品德教育的目标有共通之处,同样是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美好,养成正面思考、正面处世的习惯。因此,美育与品德教育的融合,是有利的、合理的,亦是必然的。但如何能够更好地融合,还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巧妙规划,将美育理念真正与品德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并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未来。
  二、美育理念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1. 运用美育理念向学生传播品德之美
  美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一个人生得美丽可以用美来形容,但一个人有着出众的才干,或是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也都可以用美来形容。教师在品德课程上,应运用美育理念多角度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人或是一件事。一个丑陋且有残疾的乞丐,在许多人看来,也许与美无关,但当你发现他救下了一位发病倒地的老人,并且用尽乞讨所得的金钱帮老人支付医疗费用时,他依然是丑陋的吗?对于这样的问题,也许会有学生说,我认为他并没有变得好看,但没有人会否认,他拥有一颗美丽的心,这便是不同层面的美。反之,一个长相标致,穿着得体的少年或是少女,却以诈骗为主业,这样的人又真的能够算作美吗?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学生对于美的认知会逐渐丰富起来,学会去了解事物表层以下的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美”,特别是品德之美,是能够让整个社会都美起来的强大力量,可见丰富学生对美的认知十分重要。
  2. 运用美育理念让学生学会思考
  任何事物都并不只有一面,一個人看待事物也只有多看好的一面,才能让自身的思想也更加向上。教师也要让学生看到一个人的美好之处,看到一件事带来的好的影响,这样才能让学生摆脱消极思考的模式,养成正面思考的习惯。一个学生也许表面看来并不开朗,但实际上也许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一个学生表面看来比较粗鲁,但也许实际上是一个十分乐于助人的热心之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美,学会去发现、去认可,才能发现更美好的世界。而且一件事也是有两面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古语正是来源于此,许多我们认为美好的事情,也许本质并非如此,许多看似损失的事情,实质上会让我们有所收获,所以看待事物的时候,积极思考好的一面,便能迎来好的结果。
  3. 运用美育理念使学生形成宣扬美德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了解什么样的言行是美的,什么样的言行是丑恶的,自身才会向着好的方向改进。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人实际的美与他的外表是没有关联的,为人和善,为他人着想,肯付出,讲信义,都是美的体现,学生也希望自己是美的,因此了解这些便必然会向着这样的方向,改变自身的思考与言行习惯,成为一个追求深层次之美的人。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打好各方面基础的重要阶段,特别是思想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当充分注意这一阶段的品德教学,帮助学生打造健全的思想。而美育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世间之美,与品德教育的实际目标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应当更积极地融合美育及品德教育,帮助学生认知真善美,当一个拥有美丽心灵的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荣.小学思想品德课美育渗透漫谈[J].教书育人,2015(7):18.
  [2]孙先菊.浅谈深化改革中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207.
  [3]毛小梅.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美育的相互渗透[J].江西教育,1988(3):34.
其他文献
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大学本专科学生的两门必修课。中央多次强调“两课”是高校对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去数年之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调整,乌克兰危机及俄美政治僵局、欧洲难民危机及民粹主义的兴起、美国大选及未来政策的调整、新兴经济体崛起
“感知—探索—体验—感悟”螺旋式审美探究是在小学美术欣赏领域中通过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解读、分析、实践,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体验、判断、感悟。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将随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转换一起螺旋上升。笔者就浙美版六年级上册《金银器》一课为例,探究螺旋式审美教学的方法。  一、多维感知,激发欣赏兴趣  1.开门见山,丰富图像识读。中国的金银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无法通过市场交易来解决的分配问题,本文通过对匹配机制与价格机制的比较研究,阐明了“好”匹配机制的关键在于模拟竞争性市场的价格机制,并进一步解释了匹配的稳定性、帕累托有效性以及防策略性产生的逻辑。本文还介绍了三种最为基本的匹配算法及其性质,并结合这些算法深入分析我国市场设计方面的实践效果,即在这些领域里我国目前采用的匹配算法的优劣及其改进方向。
最近,我院学报编辑室收到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来函,称在征求国家科委和有关部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将《南京航空学院学报》列为我国1990年度科技论文统计用期刊。并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地理研究得到了西方地理学界的重视。追溯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从创新的空间特征描述,经区域创新集聚机制探索,到跨区域知识传播
近几年,语文教学改革一步步走向深入,那么语文教学改革究竟改什么呢?改师生关系、改思维模式、改情感表达、改教学评价,改一切不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东西。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要完成这个目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关系  自我展示的课堂,首要的前提就是营造良好师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工作取得了公认的显著成绩,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1989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在出版领域里开展了整顿清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无论是对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发展而言,还是对坚定中国道路自信、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和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走向世界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以来,国内政治经济学界积极参与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作为一个全新领域,目前相关研究在理论性、实证性、关联性及学界的参与面上还有待实现进一步突破和拓展。今后学界必须在科学整合研究力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该领域研究的深度、力度、关联度和参与度,推
华东地区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协会第3届第2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于士990年8月21~25日在青岛海洋大学召开,6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由于广大会员积极开展编辑学研讨和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