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应重视学生权利保护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li164958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金林(浙江杭州财税会计学校)
  
  在德育工作中落实对学生的全方位保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实施后,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对青少年教育日益重视,但从我们的实际情况看,对于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权利的保护,我们的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落实还不够,具体制度和措施还很不完善,所以在校园内还经常出现对青少年学生安全构成威胁、侵犯学生权利、妨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发展的现象。本文结合作者的教育工作经历,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全面落实对学生的保护作一些探讨。
  
  一、德育工作中突出学生保护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中对学生保护,就是依法保障青少年学生享有的一切合法权利,促使其健康成长,成为身体健康、思想健全、行为自治、生活自立的社会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青少年保护法律条例,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利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学生的生存权利,包括生存权、身体权、财产权、医疗权、言论自由权、人格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第二方面是学生的发展权利,包括社交权、结社权、学习权、受教育权等。
  以上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利是保障他们正常学习生活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准则,我们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必须遵循这一准则,才能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第一,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是德育工作的第一步。以德育人首先要求我们教师以德待人。教师、班主任及相关部门甚至于所有与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有影响的人员,在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要以自身正直明理的言行影响他们,要做到尊重学生。学生正处于社会化、成人化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的态度言行直接影响他们处事待人的态度,我们教师做不到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又如何能培养学生去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行为规范要求。
  第二,以理服人必须重视以法护人。传统德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强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要为了孩子好。忽视了教育形式和手段的合理和合法性,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特别对于中学生,处在个性要求十分强烈的阶段,我们如不注意对其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就很难达到以理服人。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法律保护,才能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准确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养成遵守学校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第三,以纪管人首先应以法定纪。我国教育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教育工作中行政指令化影响很深,直到现在,很多学校的纪律规范还没有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加以修改,对于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形成了多方面的负面制约,如对违纪学生的体罚、限制其正常上课、甚至不让注册入学等,严重影响了学生行使学习的合法权利,影响了学生对学校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教育行为规范的合法性,依法制定学校的相关教育纪律,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当前学校德育中
  忽视学生权利保护的常见现象
  
  当前在一些中学,特别在高中学校(非义务教育阶段)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忽视学生权利保护的现象较普遍,主要是对于违纪现象的教育和处理。很多学校、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合法权利的尊重,归纳为以下几类:
  1.对学生行为公开评论,忽视学生隐私权的保护,侮辱人格。如:对男女学生的“亲密”行为,有关教师在未作详细了解的情况下,主观判断为早恋,并在食堂、教室等公开场合对有关学生发表不利于学生的看法;对身材較胖行动不便的学生在同学中的不雅评论,教师不加以阻止;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不仅不给予帮助,反而以不当语言讽刺等。
  2.违法设立惩戒的政策。如:对有违纪行为学生给予跟班试读、劝退、转学、取消学籍,甚至经济处罚等惩罚,特别是对于屡犯学生,视其为麻烦,以各种方法迫使家长和学生接受学校的处理。
  3.以主观意志对学生作出教育评价。对学生违纪,如缺旷课、同学间冲突现象,有的教师没有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凭对学生的主观印象和别人的传说就对某学生做出处罚;对经常未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不注意帮助辅导,而往往在成绩评价时简单进行贬低。
  
  三、学校德育工作贯彻
  对学生权利保护的要求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一是要转变传统教育中教师中心观念,突出学生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平等的,要使德育工作有积极效果,就要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主体,尊重其合法权利和要求。二要确立依法德育观念,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德育工作也不例外。所以强化教育工作者的法制观念十分重要,特别要转变有的教师思想中“我怎么样做都是为你好,能有什么错?”的观念。
  其次,依法改进和制定适应当前德育要求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重视对学生的权利保护。学校一些违反青少年学生权利保护的惩戒类土政策,是教师落后教育观念难于转变的庇护伞。所以取消这些制度性依据,是落实对学生权利保护的关键措施。没有了这样简单压制的德育制度,就是要激励我们教师探索以更人性化、更重视思想交流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感化心灵。
  再次,要重视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保护要求的体现。硬件方面,校园的教育设施和文体活动条件的具备是一个基础,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条件,也是校内健康的课余生活开展的需要。软件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样的学校活动、形式各异的教育学习形式是对学生有效的保护,它们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独立正直的人格形成。所以,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教育过程是最好的德育形式,也是对学生最好的保护。
  最后,要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自身权利保护的宣传,促使学生自己准确理解有关权利和义务,并准确运用合法权利、以准确行为保护自身利益。
其他文献
蒲建萍(黑龙江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教兴国”成为我国的重要国策。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创业,在20世纪末应运而生。“知本”与资本的充分融合,价值观念的转变,都为良好创业环境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对于有志于创业的当代
【内容摘要】本文在梳理电视评估的基本内涵、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国电视评估的典型策略,并对单纯追求收视率的商业电视评估模式进行了批判。综合考虑教育电视的教育性、公益性、公共性、服务性、经济性等属性,提出以“教育传播价值”最大化作为教育电视评估的核心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电视评估的模式、主体、对象、方法、周期、组织、支撑、目标、原则等要素,凝练出以责任力、生产力、传播力、影响力、服务力、运
当前的阅读教学有一种“什么都往里面装”的倾向.在笔者近年来所听的观摩课中,许多都有这样的现象: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时间不够,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大容量,快节奏,教
薛亚萍(江南大学师范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点,具体而言,其神经系统的发展出现了兴奋强、抑制弱的特点;情绪具有易感性、情绪反应强烈,容易产生激情;与成年人相比,意志力较薄弱,易受暗示,自制力较差。青少年特有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面临困难时更易产生挫折感,并且挫折反应更为强烈,遭遇挫折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压抑等消极
刘爱章(菏泽学院党委办公室)    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以往高师院校理科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片面强化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和削弱了理科学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致使高师院校理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发生了偏差,很难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适合中小学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理科教师。因此,加强高师院校理
蒋颀(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级研究生)    一、开放的信息环境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和“信息高速路”的建设,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文献信息领域的应用,形成了一个开放的信息环境,使信息的存贮形式、服务形式和利用手段等都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信息化使得资源可共享,交流合作易于实现,学习时空不受限制,具体表现有:  (1) 信息载体多元化。随着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类书刊作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黄艺羡黄庆胜(福建漳州师范学院政法系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而辉煌的文明。在这漫长的历史演进中,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社会环境和电视播出平台,提出2018年纪录片拍摄选题和播出的几个着眼点,认为要关注重大节庆、重大事件,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拍什么;拍什么显示了各媒体及制作机构的“性格”及审美的不同;纪录片是人类生存之镜,应关注民生、对接地气;有关各方应一起做新时代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关键词】拍什么;移民文化;海派;京味;渝派  纪录片拍什么?怎么拍?以及拍得怎么样?这三句话差不多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