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创新之我见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u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阐述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概念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勤工助学管理体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拓宽勤工助学基金来源,确保基金安全稳定,提高薪酬、丰富勤工助学工作内容,提升层次、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与支持,加强勤工助学基地化建设和对勤工助学工作的教育引导的创新思路和措施来完善和发展高校勤工助学工作。
  关键词:勤工助学;主要问题;思路和措施;完善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18—03
  
  勤工助学,也称勤工俭学。不同的人对勤工助学概念的阐述也不尽相同。如戴贵芬认为,勤工助学是指高等学校从学生收费中拨出一定经费,而贫困学生通过在校内从事简单的管理工作或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以弥补生活费用的不足;刘文光认为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是指高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的具有组织性、计划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等特点的抚危助困活动;任凤珍更是将勤工助学的概念细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即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在校内或校外参加的各种有偿实践活动”,狭义认为“高校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完成学业,更好地成长成才,而组织的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在校内或校外参加的各种有偿实践活动”。而《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第一章第四条则对勤工助学的概念给出了更加准确的定义: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可见勤工助学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勤工助学具有业余性的特点,学生在开展勤工助学工作时要坚持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进行;二是勤工助学工作是一种经济型活动,学生为他人提供体力或智力上的服务时,是以获得合法报酬为主要目的;三是勤工助学不仅可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丰富其社会实践活动;最后勤工助学具有非直接性给予的特点,弥补了在“奖、贷、助、补、减(捐)”等“输血”类助学活动的不足,日益成为当今高校解决贫困生经济问题和社会实践平台的一项重要途径。
  一、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必要性
  据统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贫困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其中特困生人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10%,而农林高校中贫困生更是高达20—25%,其中特别困难的学生达10—15%。因此,勤工助学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助困育人”双重优势和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助困和育人双重功能
  高校贫困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但可以获取一定的合法报酬以改善其学习和生活条件,而且劳动中自身价值的体现会使学生觉得自己是有用的、能干的和被社会重视的,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深入,高校实行的“并轨制”及招生收费制度,贫困生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点子,一条好的信息,一个好的措施,一项好的制度,远比几百元、几千元捐款给贫困生的收益大。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同学们可以感受到赚钱的艰辛,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德,正确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和奋发的学习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增强大学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责任感的提高。
  (三)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勤工助学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可以丰富学生第二课堂,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有裨益。此外,参加勤工助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圈子,增加与企业接触的机会,有利于“近水楼台先得月”,进而拓宽学生的就业空间。
  二、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在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高校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勤工助学工作无论在规模、人数上,还是在深度上并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致使学生满意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各方思想认识不一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以及各方对勤工助学工作的正确认识。但目前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造成主管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调控和协调,致使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到位,对国家政策的执行不到位,许多措施落实不到位,思想认识不到位。
  学生方面,有25.2%的贫困生缺乏自立自强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把眼光盯在学校和社会的无私资助上;有18.7%的贫困生怕参加勤工助学工作会影响学习而拒绝参与;有19.4%的贫困生因自尊心过强,放不下大学生架子,对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不敢应聘;有5.8%的贫困生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自己承担的勤工助学工作不能很好完成,甚至有部分学生被辞退;还有部分贫困生因思想认识的不端正,在勤工助学中主要以赚钱为目的,以致出现了因勤工而逃学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非法传销、当小三、歌厅舞女等现象。高校方面,没有正确认识到助学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解困,更在于育人,没有把其上升到教育人、培养人的层次上,没有把勤工助学与培养开拓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有机结合,使勤工助学无形间变成了单纯的“扶贫”性质,而忽视了勤工助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失去了勤工助学助困和育人的双重独特优势。社会方面,一些部门、团体和个人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认识不足。到目前为止,除政府和高校外,只有少数企业和个人对高校的勤工助学给与了支持,且社会提供给学生的岗位也很少,学生难以获得更多的适合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的单位只是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给予正常的待遇。另外,随意克扣工资、工作条件恶劣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二)勤工助学基金来源渠道单一,基金总额不足
  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学生学杂费,基金增值和社会捐赠微乎其微,来源渠道单一。根据教育部、财政部1999年6月发布的《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的通知》,各高校每年必须从学费收入中划出10%用作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经费,并适当提高勤工助学补助标准。但各高校由于经费紧张,真正用于勤工助学的经费只占到学费总额的1%。而且,不少高校勤工助学基金无法真正到位,或者无法做到专款专用,远不能达到国家的相关规定。
  (三)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少,报酬偏低
  从岗位数量上来看,在校内,有近80%以上的学生认为勤工助学岗位太少,渠道不畅,学校有能力安排的岗位不到申请学生总数的30%,而且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行,一个高校能提供给学生勤工助学的岗位变得十分有限,一般多集中于学校内部的图书馆、食堂、实验室、办公室、教室、宿舍等,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愿望和实际需求。在校外,由于下岗人员的增多,农民工的涌人,使廉价的社会劳动力随处可寻;或者需要能够长期工作的合同工或者需要平时上课时间去进行勤工助学的学生,而且他们还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感到怀疑,致使许多单位和部门不愿意接纳大学生勤工助学。这些因素导致了“僧多粥少”的现象发生,其必然结果是造成贫困生报酬偏低及不能按时发放,使学生积极性受挫。
  (四)勤工助学工作内容单一,岗位层次较低
  从目前高校开展勤工助学的实际情况看,勤工助学工作的层次较低,多停留在低层次的体力活和繁琐的整理工作上,如:家教、环境保洁、图书管理、餐厅服务、门卫值班、市场调查、超市促销、零工、模特、礼仪等,很难与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务实精神和成才需求相结合,很难有效的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而与学生专业发展结合紧密的知识型、智力型岗位不足,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自身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而调查发现,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还是那些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技型勤工助学工作。
  (五)勤工助学基地发展不完善,社会参与和支持的力度不够
  当前,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虽然得到了社会的逐步认可,但各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少,规模小,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还很不够。从目前情况看,社会给学生提供的主要是一些临时性岗位,固定基地的建设和固定岗位的提供还很不够,时常出现了学生的合法收益经常受损的现象。
  (六)勤工助学工作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涉世未深,缺乏法律知识容易上当受骗。同时,由于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不属于劳动关系,导致当前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很多学生不明白勤工是为了助学,不能合理妥善安排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还有一些学生对勤工助学的认识有偏颇、行动上有偏差。错误的认为勤工助学就是为了赚钱,以至于“勤工助酒”、“勤工助烟”、“勤工助玩”、“勤商助学”等,甚至有极少数人违法乱纪,严重违背了参加勤工助学的初衷和效果。
  三、完善和发展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新思路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笔者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建议,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完善勤工助学管理体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各高校应建立、完善勤工助学管理体制,依照科学的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勤工助学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道路。同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为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学生方面,高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经常开展艰苦奋斗和自立自强教育,消除“等、靠、要”的念头;端正贫困生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先进典型,克服自卑心理,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学会自我调适;抓好在岗教育和培训,增强劳动观念;培养贫困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良好品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高校方面,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把勤工助学工作仅仅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劳动形式。要认识到勤工助学工作不仅仅是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的手段,更是我们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应从上至下充分认识到勤工与助学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的结合,要把勤工助学与培养开拓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相结合,真正发挥它的助困和育人双重功效。社会方面,应对勤工助学工作给予充分地重视,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企业、社会团体、民间机构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下,尽可能多地开拓勤工助学岗位,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
  (二)拓宽勤工助学基金来源,确保基金安全稳定
  高校应借助政府的力量,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拓宽勤工助学基金来源渠道,以确保基金安全稳定。如:通过政策引导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在高校设立勤工助学专项基金;规定企事业单位必须按一定的比例交纳高校勤工助学基金;通过高税收促使其纳税不如捐赠等措施。同时还应有所创新,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化,使基金产生滚动效益,确保勤工助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大力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提高薪酬
  高校应坚持“校内挖掘、校外拓展”的工作方针,一方面要为勤工助学工作广开绿灯,主要抓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契机,大力挖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另一方面,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扩大勤工助学的空间,建立相对稳定和独立的勤工助学基地。同时,积极努力地尝试走勤工助学实体化路线,如建立校企合作企业,成立勤工助学服务公司,也鼓励学生到校外做兼职服务,既可以解决勤工助学岗位不足的问题,又可缓解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勤工助学岗位的增加,在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必然导致贫困生报酬的明显提高。
  (四)丰富勤工助学工作内容,提升层次
  将勤工助学工作从劳务型向智力型转变是助学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挥智能优势,不断丰富勤工助学工作内容,做到勤工助学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科技活动相结合,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与能力培养和成才相结合。同时,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层次,逐渐从劳动服务型扩展到技术型、专业型、智能型、科技型、管理型、综合能力型,激发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热情,促进勤工助学持久、广泛地开展。   (五)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与支持,加强勤工助学基地化建设
  高校和政府经费有限,很难满足更多的勤工助学者的需求。高校应加大勤工助学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团体、民间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推进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化和产业化建设,以增强勤工助学工作的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六)加强对勤工助学工作的教育引导
  勤工助学服务机构要切实维护勤工助学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要加强学生维权意识教育,增强自我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处理好几层关系。一是妥善处理好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和正常学习的关系,强调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勤工助学的目的是促进而不是干扰学习和进步;二是要处理好受资助和讲奉献的关系,人穷志不短,防止学生“一切向钱看”的不良思想;三是处理好勤工助学与创业实践的关系,要在参加勤工助学基础上鼓励学生正确创业,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综上所述,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任重道远,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勤工助学工作将愈来愈得到政府、高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充分认识勤工助学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开放的心态,敢于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以促使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贵芬.探析和谐校园视野下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J].世纪桥,2009,(19).
  [2]刘文光.加强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
  [3]任凤珍,蒋北辰.完善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1).
  [4]张磊.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9).
  [5]韩萍.做好勤工助学工作发挥助困育人功能[J].现代经济信息,2009,(5).
  [6]刘小丽,宗娜,宋元元.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问题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4).
  [7]胡勉强,邓树勇,胡勉裕.我校学生勤工助学的现状及助学模式优化的探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1).
  [8]邝兆明.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7).
  [9]黄新昌.深化高校勤工助学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化工高等教育,1990,(4).
  [10]杨海波.高校勤工助学工作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6).
其他文献
摘要: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开展科学评价的前提,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劣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效度。从宏观上看,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学生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确保高职教学质量的需要。从微观上看,通过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测评与监控,调整、完善实习的方式,优化实习的条件,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实习生的能力,提高整个实习的教学质量。我们把培养合格高、初中教师的总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可
期刊
摘要:班级学生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立足行业,基于职业岗位要求,对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作出一点新论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合作适应能力,最终促进大学生群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行业高职院校;班级学生干部;职业岗位;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33—02    一、背
期刊
摘要:健康的恋爱观关系到今后人生的幸福和生活的质量,现在的大学生或已涉足恋爱,或对恋爱充满期待,大学生的恋爱观当中传统和现代思想并存,理性和非理性交错,通过在11月11日“光棍节”在沈阳药科大学食堂门前进行的调查,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分析,剖析了大学生的恋爱观,并提出了对大学生恋爱观加强引导的对策。  关键词:光棍节;大学生;恋爱观;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作为翻译过程中关键的“人”的因素,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自身的很多方面,如译者个人的经历,个人的知识积累及个人写作风格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对原文的传达,也正因为如此,译者主体性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而文学翻译作为一种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蕴藏了更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这也就给予了译者更大的发挥空间,译者的作用也就越发的突显。文章欲从研究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和发挥着手,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公共英语课程要以学生的职业需求为本位,强调用英语处理与未来岗位群相关的专业方面的职业能力,英语教学必须和专业结合起来。CBI主题教学模式主张把语言学习与专业课话题或任务融合起来,运用6-T方法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因此,CBI主题教学模式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CBI主题教学模式;英语教学;专业;职业能力  
期刊
摘要: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因素,在“教”与“学”中起着纽带作用。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取得巨大发展自不待言,但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因此,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的建设意义重大,也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力图创新教务管理人员工作成效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高校
期刊
摘要:潜规则具有潜在性、内部性、有效性、保守性、丑恶性等特点。潜规则的存在和蔓延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潜规则的特点、原因和防范措施,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潜规则;辩证分析;防范;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30—02    近年来,潜规则现象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通过问卷、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析存在问题及原因,籍以为加强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提出基本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调查分析;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45—02  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推广、改进、发展,高校注重的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本文在探讨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为创新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提供一点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校;学生管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语言交流的基本形式。如何激活课堂提问,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搞活课堂气氛是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问题设计的行动研究,寻找问题设计的激活策略与技术,努力审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开放式提问,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汉语;课堂教学;提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