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因素,在“教”与“学”中起着纽带作用。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取得巨大发展自不待言,但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因此,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的建设意义重大,也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力图创新教务管理人员工作成效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工作成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44—02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因素,在“教”与“学”中起着纽带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取得巨大发展自不待言,但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高校在观念与政策上重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而忽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人才体系结构失衡和教学管理出现混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自身的发展。正因为如此,2004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导方案(试行)》,其中把“管理队伍”作为一级指标“教学管理”的二级指标之一,并提出了“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A等级评估标准要求。因此,务必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成效。
一、教务管理人员建设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教务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加大,出现了一些不符合教学要求的现象,如服务意识不强,知识结构跟不上,科研能力偏低,业务素质不高,等等。当然,大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是积极向上的,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出了贡献。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好坏,他们担负着“教”与“学”过程中的组织、检查、协调、服务等重大任务,这些环节与学校的正常运转休戚相关,是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近些年来,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高校教学管理也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信息化、全面化等特点,对教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的建设意义重大,高校重视这一点也是提升教务管理人员成效的首要思想基础。
二、教务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工作繁杂引起的疲劳性问题;待遇偏低诱发的人才流失问题;业务素质偏低引起的效率问题;学历结构不合理引起的发展问题;管理队伍不稳定引起的失衡问题;领导不重视引起的积极性问题和教务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上述这些问题的确是影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队伍的原因所在,且这些问题之间彼此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如工作繁杂是教务管理人员的典型特征,可是又由于学校体制不健全,忽视了这个队伍的建设,待遇偏低,进而诱发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缺失,甚至离职。长此以往,对学校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三、提高教务管理人员工作成效的路径选择
(一)态度决定一切教务管理人员要想工作取得成效,首先要解放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等群体,因为教务管理人员面对的主要对象就是在校教师和学生群体,解答他们的各个问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要上传给相关领导,有结果了又要及时的传达给相关教师和学生,他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如此,上传下达,而且不能出一点差错。时间长了,有些教务管理人员可能会产生一种厌烦心理,杂事多且重复。因此,他们必须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只有态度端正,方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二)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教务管理人员对服务对象的人文关怀;另一个是指学校对教务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正如上段提到的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密切相关,他们起着一种“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中介作用,如果他们身上出现了问题,势必影响整个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教务管理人员无论是面对管理者,还是面对被管理者,尽管工作繁杂又烦琐,在工作中都要注重人文关怀,这既体现出现代教务管理的理念,也体现出个人魅力。学校对教务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同样尤为重要,学校对“家人”的关心,使得他们有一种归属感,明白其自身对这个“家”的重要性,当工作做得出色时得到肯定,当有不妥时得到支持。
(三)开掘科研能力教务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层次在整个学校队伍中处于中下游水平,科研能力偏低,这是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普遍现象。大部分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都是本科及以下学历,当然这与教务管理工作的要求有关系。同时高校也对教务管理人员没有科研要求,只要能应付于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就行,更别提有相关的考核标准,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务管理人员个人的发展。因此,教务管理人员要努力完善学历结构,强调终身学习的观念,参加学校有关培训,多搞调查,有条件的争取上在职研究生,申请学校科研课题等等,这既有利于提高教务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改善自身待遇。
(四)建立激励机制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也有赖于学校的相关鼓励政策,从学校的角度来分析此课题也是非常必要的。哈佛大学著名的管理学教授詹姆斯曾说过,在施以激励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以上,当前,教务管理人员的薪酬是普遍较低的,且无其它收入,与繁重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反差,部分教务人员心理失衡,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在其位不谋其职,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是跳槽。为此,高校的长远发展必须考虑到教务管理人员的待遇问题,需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科研奖励、职位晋升、职称评定等等措施。
总之,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新要求,一是树立服务意识,融管理,育人于一体;二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三是重视观察学习,注重创新工作方法;四是运用教育现代化手段,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五是加强自身科研能力,努力提高学历结构层次。同时高校要注重人文关怀,建立和完善教务管理人员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等。
参考文献:
[1]邹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培养策略述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冯慧雅.激励机制与高校教务管理的有机结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7).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工作成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44—02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因素,在“教”与“学”中起着纽带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取得巨大发展自不待言,但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高校在观念与政策上重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而忽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人才体系结构失衡和教学管理出现混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自身的发展。正因为如此,2004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导方案(试行)》,其中把“管理队伍”作为一级指标“教学管理”的二级指标之一,并提出了“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A等级评估标准要求。因此,务必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成效。
一、教务管理人员建设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教务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加大,出现了一些不符合教学要求的现象,如服务意识不强,知识结构跟不上,科研能力偏低,业务素质不高,等等。当然,大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是积极向上的,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出了贡献。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好坏,他们担负着“教”与“学”过程中的组织、检查、协调、服务等重大任务,这些环节与学校的正常运转休戚相关,是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近些年来,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高校教学管理也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信息化、全面化等特点,对教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的建设意义重大,高校重视这一点也是提升教务管理人员成效的首要思想基础。
二、教务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工作繁杂引起的疲劳性问题;待遇偏低诱发的人才流失问题;业务素质偏低引起的效率问题;学历结构不合理引起的发展问题;管理队伍不稳定引起的失衡问题;领导不重视引起的积极性问题和教务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上述这些问题的确是影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队伍的原因所在,且这些问题之间彼此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如工作繁杂是教务管理人员的典型特征,可是又由于学校体制不健全,忽视了这个队伍的建设,待遇偏低,进而诱发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缺失,甚至离职。长此以往,对学校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三、提高教务管理人员工作成效的路径选择
(一)态度决定一切教务管理人员要想工作取得成效,首先要解放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等群体,因为教务管理人员面对的主要对象就是在校教师和学生群体,解答他们的各个问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要上传给相关领导,有结果了又要及时的传达给相关教师和学生,他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如此,上传下达,而且不能出一点差错。时间长了,有些教务管理人员可能会产生一种厌烦心理,杂事多且重复。因此,他们必须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只有态度端正,方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二)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教务管理人员对服务对象的人文关怀;另一个是指学校对教务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正如上段提到的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密切相关,他们起着一种“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中介作用,如果他们身上出现了问题,势必影响整个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教务管理人员无论是面对管理者,还是面对被管理者,尽管工作繁杂又烦琐,在工作中都要注重人文关怀,这既体现出现代教务管理的理念,也体现出个人魅力。学校对教务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同样尤为重要,学校对“家人”的关心,使得他们有一种归属感,明白其自身对这个“家”的重要性,当工作做得出色时得到肯定,当有不妥时得到支持。
(三)开掘科研能力教务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层次在整个学校队伍中处于中下游水平,科研能力偏低,这是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普遍现象。大部分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都是本科及以下学历,当然这与教务管理工作的要求有关系。同时高校也对教务管理人员没有科研要求,只要能应付于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就行,更别提有相关的考核标准,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务管理人员个人的发展。因此,教务管理人员要努力完善学历结构,强调终身学习的观念,参加学校有关培训,多搞调查,有条件的争取上在职研究生,申请学校科研课题等等,这既有利于提高教务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改善自身待遇。
(四)建立激励机制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也有赖于学校的相关鼓励政策,从学校的角度来分析此课题也是非常必要的。哈佛大学著名的管理学教授詹姆斯曾说过,在施以激励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以上,当前,教务管理人员的薪酬是普遍较低的,且无其它收入,与繁重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反差,部分教务人员心理失衡,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在其位不谋其职,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是跳槽。为此,高校的长远发展必须考虑到教务管理人员的待遇问题,需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科研奖励、职位晋升、职称评定等等措施。
总之,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新要求,一是树立服务意识,融管理,育人于一体;二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三是重视观察学习,注重创新工作方法;四是运用教育现代化手段,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五是加强自身科研能力,努力提高学历结构层次。同时高校要注重人文关怀,建立和完善教务管理人员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等。
参考文献:
[1]邹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培养策略述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冯慧雅.激励机制与高校教务管理的有机结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