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讨论音乐道路上钢琴学习对各方面产生的重要性之前,我想先谈谈一些旁支话题。走上了专业院校的道路,会遇见分岔口:“真正喜欢音乐”或“学好专业混口饭吃”。这好像是一个模式,至少是中国钢琴、所有乐器学习者的一惯模式。从初学至终能一直真正喜欢钢琴甚至音乐的人只有极少数,中国教师习惯把每种乐器的教学与综合音乐分开,每节课的目的只有谱面上那几行音符,更深更广的东西都与此无关。目前来看,大多数专业钢琴学习必须是一对一教学,不过对于另外一个群体来说,钢琴集体课程也许显得尤为重要,那就是——“专业院校中那些非钢琴、非键盘专业学生的钢琴学习。”
【关键词】音乐院校;钢琴集体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进入专业音乐院校后,每个主修方向的学生组成了各自的小团体,刚进学校的他(她)们一个个都是技术狂,每天觉得只要练习自己的专业就已足够。单一的技术性学习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并且居然如同某种文化般一直流传下来,这种偏科现象导致的后果会成为音乐学习道路上巨大地绊脚石。这些被单一思想桎梏的学生在大学时期的二次音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把各个切断的点联系起来,并养成良好的综合学习习惯。范围无需太广,至少从钢琴来看,这件乐器与音乐中各学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地联系,可谓是接触音乐第一步的重中之重。
钢琴、手风琴、电子琴与管风琴等统称为键盘类乐器,虽是统称但每种乐器却有自己独立的触键力度与演奏方式,风格也不尽相同。看似都是有著固定音高的黑白琴键,乐谱也基本通用,懂得原理的老师会知道从技术层面来看,教学上是天差地别的。看着那些民乐、声乐或其他吹管类乐器专业的学生在钢琴上别扭的摁着琴键,使那些键盘专业的学生在钢琴集体课上有着超越其他专业学生的优越感,优越感的产生在于手指对键盘位置、乐谱的熟悉以及手指的灵活度,彻底把乐器演奏与音乐这个整体剥离开来,这是长期以来教育失败的结果。
不是每个音乐专业的学生都理解为什么需要学习钢琴、意义在哪儿。钢琴集体课第一节,非钢琴专业的键盘学生们接触了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事情——键盘手型,儿时记忆再次被翻出,窃喜与无聊感油然而生,为不重视这门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声名远播的教授漫不经心地讲着手型、键盘位置、五线谱,入学考试前每位学生对这些都烂熟于心,知道正确的方法之后多加练习即可,大可不必每节课盯着曲谱挖空心思让学生弹的更好,他(她)们有自己的专业道路,兴趣点也许完全不在钢琴上。大部分音乐院校对钢琴基础课程的开设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被逐渐地曲解。
钢琴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是它被人们誉为乐器之王的原因,键盘的特点使音乐变成多声的、复合的、立体的,这是人类音乐思维的深化,钢琴恰恰能够适应这种深化的需要,也反过来为多声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它也是音乐各门课程学习的基础,如练习钢琴需要对五线谱有着非一般地熟悉程度与反应能力,是了解西方音乐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固定的音高位置能很好地帮助学习者建立音程位置关系,为没有固定音高的弦乐器演奏与视唱练耳打下基础;独特地和弦演奏能够完美的地体现和声效果,为复调、和声的听辨与学习提供有力帮助等等。在钢琴集体课中,教师应当把如何使用钢琴作为学习音乐其他课程的辅助工具作为重点,怎么样在音乐学习道路之上让钢琴发挥出更大地作用是这些非钢专业学生学习的关键,如:学会怎样使用钢琴提高视唱练耳的能力、如何通过钢琴的和弦快速了解和声相关知识、在曲式分析中充分利用钢琴的音响效果训练对乐曲的整体把握度等等。基于这个目的才需要一定技术上的支持,多加练习才有意义,技术是为音乐本身服务的。音乐学习是一个循环体,通过各种乐器演奏能得到美妙的旋律与音效,而各科理论课程支持着对乐曲的理解,深入地理解贯通才能使演奏更加完美。在钢琴学习中,无论是一对一教学或集体课程,都应遵循综合的原则,每讲解一个内容都应让学生充分了解深层次的目的所在,让学生同时了解背景资料、与相关课程甚至主修乐器的联系也同样重要,如在乐队中钢琴与其他各组乐器的配合、配器效果等。
在开设课程之前,必须让学生彻底了解目的与意义,以此为出发点去建立音乐的学习框架。而现实情况则是教师抱着书本进教室之后,没有与学生沟通的过程——学生需要什么?他(她)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如何彻底发挥课程的作用?怎样在各门课程之间建立关联性?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最重要地意义所在,然而却被大部分人所忽视,在钢琴集体课当中同样缺失。有这么一句话:“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但兴趣从哪儿来?当然这不是单一的天生感兴趣而已,还要有教师良好的引导、周围环境影响等因素共同作用。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在于学习对象是否理解了课程的意义所在、课程的原理所在,把原理梳理贯通并彻底领会课程设置意图,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师引导的一个侧重点。
技术以外的内容还有很多,目前来说钢琴基础课程在大学中得不到重视,首先讲师的态度给了学生这种印象;其次,为了完成任务大家都混混过,反正考试可以过关就感谢老天,只要自己的专业能够更好、各种比赛能够获奖就已满足......集体课程如果走入了这种误区就完全失去了开设的意义。深切希望教师们能够多些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我到底需要什么?帮学生建立起学习音乐的框架和平台,养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这样才能够越走越远。
作者简介:潘锐(1986—),男,汉族,江西省鹰潭市人,大学,讲师,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音乐分析、萨克斯、音乐史;宋玥(1986—),女 ,汉族,江西省上饶市,本科,助教,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音乐分析、钢琴、音乐史。
【关键词】音乐院校;钢琴集体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进入专业音乐院校后,每个主修方向的学生组成了各自的小团体,刚进学校的他(她)们一个个都是技术狂,每天觉得只要练习自己的专业就已足够。单一的技术性学习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并且居然如同某种文化般一直流传下来,这种偏科现象导致的后果会成为音乐学习道路上巨大地绊脚石。这些被单一思想桎梏的学生在大学时期的二次音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把各个切断的点联系起来,并养成良好的综合学习习惯。范围无需太广,至少从钢琴来看,这件乐器与音乐中各学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地联系,可谓是接触音乐第一步的重中之重。
钢琴、手风琴、电子琴与管风琴等统称为键盘类乐器,虽是统称但每种乐器却有自己独立的触键力度与演奏方式,风格也不尽相同。看似都是有著固定音高的黑白琴键,乐谱也基本通用,懂得原理的老师会知道从技术层面来看,教学上是天差地别的。看着那些民乐、声乐或其他吹管类乐器专业的学生在钢琴上别扭的摁着琴键,使那些键盘专业的学生在钢琴集体课上有着超越其他专业学生的优越感,优越感的产生在于手指对键盘位置、乐谱的熟悉以及手指的灵活度,彻底把乐器演奏与音乐这个整体剥离开来,这是长期以来教育失败的结果。
不是每个音乐专业的学生都理解为什么需要学习钢琴、意义在哪儿。钢琴集体课第一节,非钢琴专业的键盘学生们接触了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事情——键盘手型,儿时记忆再次被翻出,窃喜与无聊感油然而生,为不重视这门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声名远播的教授漫不经心地讲着手型、键盘位置、五线谱,入学考试前每位学生对这些都烂熟于心,知道正确的方法之后多加练习即可,大可不必每节课盯着曲谱挖空心思让学生弹的更好,他(她)们有自己的专业道路,兴趣点也许完全不在钢琴上。大部分音乐院校对钢琴基础课程的开设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被逐渐地曲解。
钢琴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是它被人们誉为乐器之王的原因,键盘的特点使音乐变成多声的、复合的、立体的,这是人类音乐思维的深化,钢琴恰恰能够适应这种深化的需要,也反过来为多声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它也是音乐各门课程学习的基础,如练习钢琴需要对五线谱有着非一般地熟悉程度与反应能力,是了解西方音乐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固定的音高位置能很好地帮助学习者建立音程位置关系,为没有固定音高的弦乐器演奏与视唱练耳打下基础;独特地和弦演奏能够完美的地体现和声效果,为复调、和声的听辨与学习提供有力帮助等等。在钢琴集体课中,教师应当把如何使用钢琴作为学习音乐其他课程的辅助工具作为重点,怎么样在音乐学习道路之上让钢琴发挥出更大地作用是这些非钢专业学生学习的关键,如:学会怎样使用钢琴提高视唱练耳的能力、如何通过钢琴的和弦快速了解和声相关知识、在曲式分析中充分利用钢琴的音响效果训练对乐曲的整体把握度等等。基于这个目的才需要一定技术上的支持,多加练习才有意义,技术是为音乐本身服务的。音乐学习是一个循环体,通过各种乐器演奏能得到美妙的旋律与音效,而各科理论课程支持着对乐曲的理解,深入地理解贯通才能使演奏更加完美。在钢琴学习中,无论是一对一教学或集体课程,都应遵循综合的原则,每讲解一个内容都应让学生充分了解深层次的目的所在,让学生同时了解背景资料、与相关课程甚至主修乐器的联系也同样重要,如在乐队中钢琴与其他各组乐器的配合、配器效果等。
在开设课程之前,必须让学生彻底了解目的与意义,以此为出发点去建立音乐的学习框架。而现实情况则是教师抱着书本进教室之后,没有与学生沟通的过程——学生需要什么?他(她)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如何彻底发挥课程的作用?怎样在各门课程之间建立关联性?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最重要地意义所在,然而却被大部分人所忽视,在钢琴集体课当中同样缺失。有这么一句话:“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但兴趣从哪儿来?当然这不是单一的天生感兴趣而已,还要有教师良好的引导、周围环境影响等因素共同作用。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在于学习对象是否理解了课程的意义所在、课程的原理所在,把原理梳理贯通并彻底领会课程设置意图,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师引导的一个侧重点。
技术以外的内容还有很多,目前来说钢琴基础课程在大学中得不到重视,首先讲师的态度给了学生这种印象;其次,为了完成任务大家都混混过,反正考试可以过关就感谢老天,只要自己的专业能够更好、各种比赛能够获奖就已满足......集体课程如果走入了这种误区就完全失去了开设的意义。深切希望教师们能够多些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我到底需要什么?帮学生建立起学习音乐的框架和平台,养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这样才能够越走越远。
作者简介:潘锐(1986—),男,汉族,江西省鹰潭市人,大学,讲师,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音乐分析、萨克斯、音乐史;宋玥(1986—),女 ,汉族,江西省上饶市,本科,助教,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音乐分析、钢琴、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