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税制改革“重头戏”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正式在全国实行,这标志着“营改增”改革逐渐走向深入,实现了地区、行业“双扩围”,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本文重点阐述营改增对财税体制的影响。
关键词:营改增财税体制影响
“营改增”改革试点自上海率先试点以来,快速扩至12个省市试点,直到现在推向全国,这一改革进程之快超出许多人预期。按照国家规划,“营改增”将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在部分行业部分地区进行“营改增”试点;第二步,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第三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营业税将成为历史。经过多年酝酿和一年多的试点,从地区尝试到全国推行,从指定行业到行业扩容,此次营改增试点的全面推开体现了新一届政府通过“调结构、促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坚定决心,吹响了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提速的“号角”。对我国对财税体制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营改增取得的成效
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中,营业税是比较便于征收的税种,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只要有流转环节就要征税,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现象越严重。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允许抵扣,将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自“营改增”试点“落子”上海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海市政府介绍,2012年以来,上海成功实现了“1+6”试点行业从原营业税税制向增值税税制的顺利转换,将增值税征收范围覆盖到了试点行业所有的货物和劳务。截至2013年2月底,该市共有16.4万户企业纳入了“营改增”试点范围。从试点至今,上海区域内合计减税约200亿元。
然而,“营改增”试点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减税。营改增涉及政府职能的各个层面,牵动着政府和企业、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关系。它实际上已经成为重大财税改革乃至新一轮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导火索。“营改增”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实施结构性减税意图而启动的一项改革,如今已成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改革的逐步深入,最终将打破营业税和增值税收入归属及其征管格局,并成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导火索。
二、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李克强在评价营改增改革试点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既需要“顶天立地”的具有支柱作用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富有增长活力的中小企业。近年来,我们出台了不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次“营改增”,又在制度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突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取向,效果也最明显。
应该说,“营改增”试点综合考虑了服务业发展状况、财政承受能力、征管基础条件等因素。从试点地区看,选择经济辐射效应和改革示范作用明显的地区,呈现“雁阵排列”的格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试点行业看,包括交通运输业与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服务,即“1+6”,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适用税率和征收率看,新增6%和11%两档低税率,并对小规模纳税人按照销售额和3%的征收率计算征收增值税,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营改增推动试点地区破解各种局限
营改增所带动的是更大的一盘棋。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纳入试点企业户数、减税规模均稳步增长,全国试点企业超过130万户,累计减税规模超过800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减税规模就已超过400亿元,减税面达到95%,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普遍实现减负,减税幅度达到40%。“营改增”试点的不断扩大,不仅对企业带来减负利好,或还将推动试点地区破解各种局限。“营改增”是税收制度本身完善之需。此外,“营改增”改革在当下这一时点得以推进,短期而言会对稳增长、扭转宏观经济下行产生周期性效应,长期则能降低企业税负,利好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营改增”对就业促进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从试点来看,中小微企业税负大大减轻了,吸收就业效应非常明显。对老百姓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利好。从这个角度来说,“营改增”和民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推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实施营改增,是推进制造业升级、解决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的重要措施。通过打通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能够促进工业领域专业化分工,做大做强研发和营销,使企业结构从“橄榄型”真正转变为“哑铃型”,产业层次从低端走向中高端;而且会促进一些研发、设计、营销等内部服务环节从主业剥离出来,成为效率更高的创新主体,实现主业更聚焦、辅业更专业。同时,对服务业实行与工业同样的增值税,是国际通行做法,可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特别是对分工细、链条长的现代服务业,减税效果会更明显。就业的最大容纳器是服务业,领域宽、覆盖广的服务业发展了,就业也就会随之扩大,这是最突出的改革效应,对城镇化发展也是有力的促进和支撑。
五、营改增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平穩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贷空转、资金错配等现象趋于严重,加之外部环境不能有效改善,实体经济环境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对GDP和就业贡献率最大的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空前增大,简单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激活实体经济的余地已经很小。因此,只有通过调整财税体制这一根本措施,才能保证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进一步扩大‘营改增’改革试点,是今年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从营改增成效看,减税效果突出,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企业都有明显减税效应,在全球经济持续疲软背景下有利于稳定中国经济增长。据测算,“营改增”改革试点全国推开并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后,今年全部试点地区企业将减轻负担约1200亿元。目前已有超过130万户试点纳税人纳入营改增。
总之,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乃至各领域全面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则是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营改增”将增强税制的统一性、合理性,促进税制结构的优化,而且将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和整个改革趟出新路、摸索经验,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增值税将逐步覆盖到生产和服务的全部环节,最终彻底解决生产和流通环节重复征税的问题。
六、“营改增”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三大产业中,虽然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超过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已经超过农业,但服务业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营业税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前我国服务业税种主要是以营业税为主,营业税自身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营改增”,可以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增强服务行业的发展动力,使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而这对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营改增”同样如此。这种“动全身”,不仅是指改革对相关行业领域的触动,更在于这种改革带来的好处将会通过一条条利益链不断传递,并呈现不断放大的效应。未来随着“营改增”在更多行业、更深层次全面铺开,这项改革也将随同中央其它统筹举措,为普通民众、企业主体以及中国经济释放出更多的红利。
关键词:营改增财税体制影响
“营改增”改革试点自上海率先试点以来,快速扩至12个省市试点,直到现在推向全国,这一改革进程之快超出许多人预期。按照国家规划,“营改增”将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在部分行业部分地区进行“营改增”试点;第二步,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第三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营业税将成为历史。经过多年酝酿和一年多的试点,从地区尝试到全国推行,从指定行业到行业扩容,此次营改增试点的全面推开体现了新一届政府通过“调结构、促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坚定决心,吹响了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提速的“号角”。对我国对财税体制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营改增取得的成效
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中,营业税是比较便于征收的税种,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只要有流转环节就要征税,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现象越严重。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允许抵扣,将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自“营改增”试点“落子”上海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海市政府介绍,2012年以来,上海成功实现了“1+6”试点行业从原营业税税制向增值税税制的顺利转换,将增值税征收范围覆盖到了试点行业所有的货物和劳务。截至2013年2月底,该市共有16.4万户企业纳入了“营改增”试点范围。从试点至今,上海区域内合计减税约200亿元。
然而,“营改增”试点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减税。营改增涉及政府职能的各个层面,牵动着政府和企业、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关系。它实际上已经成为重大财税改革乃至新一轮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导火索。“营改增”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实施结构性减税意图而启动的一项改革,如今已成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改革的逐步深入,最终将打破营业税和增值税收入归属及其征管格局,并成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导火索。
二、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李克强在评价营改增改革试点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既需要“顶天立地”的具有支柱作用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富有增长活力的中小企业。近年来,我们出台了不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次“营改增”,又在制度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突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取向,效果也最明显。
应该说,“营改增”试点综合考虑了服务业发展状况、财政承受能力、征管基础条件等因素。从试点地区看,选择经济辐射效应和改革示范作用明显的地区,呈现“雁阵排列”的格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试点行业看,包括交通运输业与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服务,即“1+6”,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适用税率和征收率看,新增6%和11%两档低税率,并对小规模纳税人按照销售额和3%的征收率计算征收增值税,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营改增推动试点地区破解各种局限
营改增所带动的是更大的一盘棋。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纳入试点企业户数、减税规模均稳步增长,全国试点企业超过130万户,累计减税规模超过800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减税规模就已超过400亿元,减税面达到95%,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普遍实现减负,减税幅度达到40%。“营改增”试点的不断扩大,不仅对企业带来减负利好,或还将推动试点地区破解各种局限。“营改增”是税收制度本身完善之需。此外,“营改增”改革在当下这一时点得以推进,短期而言会对稳增长、扭转宏观经济下行产生周期性效应,长期则能降低企业税负,利好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营改增”对就业促进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从试点来看,中小微企业税负大大减轻了,吸收就业效应非常明显。对老百姓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利好。从这个角度来说,“营改增”和民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推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实施营改增,是推进制造业升级、解决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的重要措施。通过打通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能够促进工业领域专业化分工,做大做强研发和营销,使企业结构从“橄榄型”真正转变为“哑铃型”,产业层次从低端走向中高端;而且会促进一些研发、设计、营销等内部服务环节从主业剥离出来,成为效率更高的创新主体,实现主业更聚焦、辅业更专业。同时,对服务业实行与工业同样的增值税,是国际通行做法,可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特别是对分工细、链条长的现代服务业,减税效果会更明显。就业的最大容纳器是服务业,领域宽、覆盖广的服务业发展了,就业也就会随之扩大,这是最突出的改革效应,对城镇化发展也是有力的促进和支撑。
五、营改增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平穩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贷空转、资金错配等现象趋于严重,加之外部环境不能有效改善,实体经济环境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对GDP和就业贡献率最大的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空前增大,简单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激活实体经济的余地已经很小。因此,只有通过调整财税体制这一根本措施,才能保证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进一步扩大‘营改增’改革试点,是今年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从营改增成效看,减税效果突出,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企业都有明显减税效应,在全球经济持续疲软背景下有利于稳定中国经济增长。据测算,“营改增”改革试点全国推开并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后,今年全部试点地区企业将减轻负担约1200亿元。目前已有超过130万户试点纳税人纳入营改增。
总之,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乃至各领域全面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则是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营改增”将增强税制的统一性、合理性,促进税制结构的优化,而且将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和整个改革趟出新路、摸索经验,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增值税将逐步覆盖到生产和服务的全部环节,最终彻底解决生产和流通环节重复征税的问题。
六、“营改增”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三大产业中,虽然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超过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已经超过农业,但服务业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营业税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前我国服务业税种主要是以营业税为主,营业税自身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营改增”,可以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增强服务行业的发展动力,使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而这对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营改增”同样如此。这种“动全身”,不仅是指改革对相关行业领域的触动,更在于这种改革带来的好处将会通过一条条利益链不断传递,并呈现不断放大的效应。未来随着“营改增”在更多行业、更深层次全面铺开,这项改革也将随同中央其它统筹举措,为普通民众、企业主体以及中国经济释放出更多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