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zx3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菲科问他:“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听到众人的笑声,菲科补充道:“因为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这时,全场目光注视着他。
  习近平主席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稍作停顿,他继续讲道:“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我相信可以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3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自信,中国人民有这份自信。”
  这是一个直抒胸臆的回答,更是一个感人肺腑的回答。习近平主席简洁有力却又振聋发聩的回答,彰显出一位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主席回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一段话,在互联网上迅速刷屏,赢得了无数人的由衷点赞。
  习近平主席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事实上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回顾习近平主席的工作历程,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在陕北、在正定、在福建,还是在浙江、在上海,他心中想的、念的永远都是人民群众,他也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放在首位。心中“无我”,一心为民,这才有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才使得习近平主席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深深爱戴。
  多维解读
  角度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一种信念和信仰
  这是习近平主席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对每一位共产党人字字千钧的嘱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在眼前,但是前行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这时候更需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信念和信仰,它将托举起奋进的美好的中国!
  角度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彰显大国领袖担当
  “我将无我”体现了习近平主席作为人民领袖的勇于担当,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彰显了作为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精神,他有十足的勇气能够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实干担当,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我将无我”也是一种大境界,不计得失、不谋私利,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有了这种大境界,才能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担当。“不负人民”更是一种大担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有了这种大担当,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角度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领袖的大情怀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彰显出一位大国领袖一心为民的大情怀。习近平主席心中“無我”,一心为民,这才有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才使得习近平主席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深深爱戴。毋庸置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传递的是伟大的人民情怀。习近平主席始终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无我”是一种大境界,是心无旁骛,是无私奉献,是全心全意。
其他文献
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0.3%,但是,诺贝尔奖从开始颁发到2005年的100多年中,犹太人竟然获得了其中的20%,因为这个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也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  古今中外的名人也留下了很多關于读书的轶事。我们来听听他们阐述的读书的几个道理。
期刊
而今,在越来越多的市民为城区房价日益飙升而叫苦不迭的时候,在我国北方浩渺的微山湖里,一户户“房船”人家却在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里独得逍遥。(开篇“叫苦不迭”与“独得逍遥”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房船人家的易于满足的幸福。)  “房船”,顾名思义,它既有船的用处,也有家的功能;是船,便漂泊在湖上;是家,便有人家特有的烟火。所以,也有人称呼它们为“连家船”。(何为“房船”,先作细致介绍,在阐释中突出了浓郁
期刊
少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了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没有字句读什么呢?读社会,读自然,读生活。《红楼梦》中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的也是这一道理。因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真理,却不会赤裸裸地显示出来。所以,我们要把读有字书和无字书结合起来,从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会逐渐地接近真理,发现真理。  李四光小时候总爱和小伙伴围着一块大石头捉迷藏。众多
期刊
苏联女英雄卓娅和她的弟弟舒拉之间,常常有这样的对话:  “你做什么呢?”  “代数。算不好这个题。”  “来,我算给你看。”  “不用,我自己想想吧。”  半点钟过去了,一点钟过去了。  舒拉气愤地说:“我睡觉去了!答案在这里。你看,我放在这里了。”  算题的答案在旁边放着,伸手就可以取来,可是卓娅连看都不往那边看。  所以,他们的母亲回忆说:“只有我和舒拉知道,卓娅的优秀成绩是怎么来的。”  “
期刊
①那些年在乡里,我娘饭量大是出了名的。我娘说,总感觉肚子里空荡荡的。我娘那时还说过一句话,在地里劳动时,有时看见土也想捧起来吃上一把。庄稼人,就靠土求一条命,但那些年土里庄稼长得慢,杂草多。  ②其实我娘是吃过一种土的,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自然灾害时期,那土发白,土里蚯蚓多,把土也钻软了,像麦面团,饿急了的人,吃了蒸的白土,肚子不消化,就死了。还有人吃了土难受,就去撞墙。我爷爷就是吃了土难熬,一
期刊
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在庐山白鹿洞講学,吸引了各地学子前来听讲。有个叫黄干的年轻人见朱熹一面讲学,一面还伏案苦读,深受感动地说:“先生简直是在‘吃’书啊!”朱熹回答说:“对!白鹿洞的第一条学规就是讲究‘吃’书。”  朱熹认为,书有两种“吃”法:人的吃法和牛的吃法。人吃东西要细嚼慢咽,吃出滋味,读书也要像法官阅读讼词那样认真,一个字都不可疏忽。熟读之后,还要像老和尚念经那样,反复领会所读的内容。
期刊
晋代以五柳先生自号的陶渊明自述“好读书不求甚解”,许多人把这看作他的洒脱与癫狂。宋代理学家陆九渊,人称象山先生,对此倒是很有自己的见解:“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对于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读书总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一翻就懂的书,读起来没有多少兴味。既有难度,就不会一翻就懂。难懂的问题在认真思索后还不得其解的,不妨暂时放一放,也许看了下文
期刊
在神州大陆的齐鲁大地上,微山湖如茫茫大海中一条泛着亮光的虾,极小却显眼。(比喻缺少美感,无法传达出对家乡特有的情感)在此,每个晨晖初次打破静寂的金乌,都迎着鸡鸣、伴着炊烟悄然升起。(这是任何地方都有的美丽,应该写出地域特有的美)这一片水生水长的汉子们便吆喝起来,任由嘹亮的出船声在水草间穿梭,即使隔着数里也能听得舒畅。  当人们在为房车而奋斗的时候,微山湖人早就造好了自己的“房船”。每一户人家就这样
期刊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看罢漫画,令人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  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孩子的成长
期刊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记叙文写作中,设置悬念可以让情节曲折,波澜起伏,会更吸引读者,读起来也会更有味道。  悬念是记叙文情节引人入胜最基本、最主要的技巧,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我们可以将悬念当成一种结构技巧,也可以当成一种叙述技巧。  “一碗水里造漩涡”,在记叙文中设置悬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