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新”,而作为生活在山区的学生,生在山区,长在山区,接触的只是一个广阔的山区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得多。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并未制约语文作文的教学,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上,有许许多多生活可供学生观察,能够为写作提供素材,这是城市里无法比拟的。如何利用本土特点抓住自然优势,克服困难,促进孩子们的写作发展,培养孩子的作文特长呢?
一、抓词语,练造句,重评价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抓词语、练造句、重评价,训练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语文课堂教学是词语和语言积累的主渠道。我们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文质兼美。这样的文章是学生积累词语和学习语言时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熟读和内化典范语言是完成语言积累的一条捷径,所以教学中抓住词语,抓住优美的句子,通过识记、背诵、朗读、赏析,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达到“滚瓜烂熟”,感悟作品语言内涵,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恰当地运用于习作。例如在学生找到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后,教师引导学生说: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等;当楚国的大臣“洋洋得意地笑起来”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嘲笑、讥笑、耻笑、奸笑、皮笑肉不笑、不怀好意的笑等等;当“楚王只好陪着笑”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无奈的笑、尴尬的笑等等;当楚王向晏子“赔不是”时,老师引导学生说此时楚王的心情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自取其辱等等。学生确切地掌握词语,是提高其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词语与字、句、篇章是分不开的,加强词语教学,并不等于削弱其他方面,在教学中字、词、句、篇章的讲解是密切结合的。当然,讲解词语应和字、句、篇章有分有合。同时,学生积累词语,教师要指导方法,最好是教师带头做,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开始先做课内的,逐步要求学生看课外书,遇到好的词语也积累下来。这项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参照例句,广开思路,添枝加叶,把句子写具体。如在用“不是……就是……”造句时,很多学生都这样造:“这支笔不是丁丁的,就是冬冬的。”面对这种造句不具体的情况,教师应积极指导:如果你把理由也加进去那就更好了。又如“热泪盈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教师可追问:他是谁?为什么热泪盈眶?让学生充分发挥,把句子造得更具体、更有韵味。另外,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因此,词语的积累、造句的训练和评价的方法应该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积累大量的语言后连词成句。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和习作中才思如泉水般汩汩流出,徜徉于古典文化殿堂;生活中,与别人交谈中也处处洋溢着自己的文采。
二、抓情景,品生活,累素材
我们缺少书籍,但我们不缺少生活,当城市孩子用图片观察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时,我们却可以到田间地头和成人一起收土豆、拾大豆、掰玉米,可以帮家长晒粮食、捉蛐蛐儿、走泥路儿、喂喂鸡鸭、看看田野等。这些有滋有味的劳动和游戏场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也为我们的作文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素材。这些活动的场景通过引导,让他们将实际的劳动和游戏体验写成作文,这样才能写得有条理、内容充实。例如有一次我布置学生习作,先让他们回想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捉蛐蛐儿、扫地、游戏、掰玉米等),然后要求他们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口头描述,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发言,帮助他用上课文中学习过的词语、句子加以润色。当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完毕后,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笔,一气呵成地把自己生活中记忆最深、最有意义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形象地叙述出来。这样通过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景,激发情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使学生能写出文章,而且还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三、观景物,察变化,抒情感
农村出门是高山、雪景、果园、菜地,田野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便利,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景物的变化,经常布置一些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的任务,并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和语言描述的方法。如春天,大地换了新装,让学生找出春天的变化,先看看树上、麦苗、池塘,再来说说自己看到的;夏天在小麦收割的季节,我们告诉学生帮助父母到田间拾漏掉的麦穗,喂养饲养角的鸡鸭;秋天,让学生观察时比一比秋天的树与春天的树有什么不同、秋天的草地和夏天的草地有什么区别等,让学生会比较,从而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大自然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增加学生的生活色调,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可说。再把大自然与自己的遐想链接起来,用大自然的色彩来描绘自己心中的梦想。例如:布谷鸟的叫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庄,青蛙和蟋蟀这对乐坛的最佳组合,也结束夜场完美谢幕。当光线爬上树梢,我已在林中散步……要把自己的感情用大自然的色彩描绘出来。
一、抓词语,练造句,重评价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抓词语、练造句、重评价,训练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语文课堂教学是词语和语言积累的主渠道。我们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文质兼美。这样的文章是学生积累词语和学习语言时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熟读和内化典范语言是完成语言积累的一条捷径,所以教学中抓住词语,抓住优美的句子,通过识记、背诵、朗读、赏析,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达到“滚瓜烂熟”,感悟作品语言内涵,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恰当地运用于习作。例如在学生找到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后,教师引导学生说: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等;当楚国的大臣“洋洋得意地笑起来”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嘲笑、讥笑、耻笑、奸笑、皮笑肉不笑、不怀好意的笑等等;当“楚王只好陪着笑”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无奈的笑、尴尬的笑等等;当楚王向晏子“赔不是”时,老师引导学生说此时楚王的心情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自取其辱等等。学生确切地掌握词语,是提高其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词语与字、句、篇章是分不开的,加强词语教学,并不等于削弱其他方面,在教学中字、词、句、篇章的讲解是密切结合的。当然,讲解词语应和字、句、篇章有分有合。同时,学生积累词语,教师要指导方法,最好是教师带头做,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开始先做课内的,逐步要求学生看课外书,遇到好的词语也积累下来。这项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参照例句,广开思路,添枝加叶,把句子写具体。如在用“不是……就是……”造句时,很多学生都这样造:“这支笔不是丁丁的,就是冬冬的。”面对这种造句不具体的情况,教师应积极指导:如果你把理由也加进去那就更好了。又如“热泪盈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教师可追问:他是谁?为什么热泪盈眶?让学生充分发挥,把句子造得更具体、更有韵味。另外,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因此,词语的积累、造句的训练和评价的方法应该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积累大量的语言后连词成句。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和习作中才思如泉水般汩汩流出,徜徉于古典文化殿堂;生活中,与别人交谈中也处处洋溢着自己的文采。
二、抓情景,品生活,累素材
我们缺少书籍,但我们不缺少生活,当城市孩子用图片观察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时,我们却可以到田间地头和成人一起收土豆、拾大豆、掰玉米,可以帮家长晒粮食、捉蛐蛐儿、走泥路儿、喂喂鸡鸭、看看田野等。这些有滋有味的劳动和游戏场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也为我们的作文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素材。这些活动的场景通过引导,让他们将实际的劳动和游戏体验写成作文,这样才能写得有条理、内容充实。例如有一次我布置学生习作,先让他们回想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捉蛐蛐儿、扫地、游戏、掰玉米等),然后要求他们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口头描述,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发言,帮助他用上课文中学习过的词语、句子加以润色。当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完毕后,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笔,一气呵成地把自己生活中记忆最深、最有意义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形象地叙述出来。这样通过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景,激发情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使学生能写出文章,而且还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三、观景物,察变化,抒情感
农村出门是高山、雪景、果园、菜地,田野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便利,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景物的变化,经常布置一些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的任务,并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和语言描述的方法。如春天,大地换了新装,让学生找出春天的变化,先看看树上、麦苗、池塘,再来说说自己看到的;夏天在小麦收割的季节,我们告诉学生帮助父母到田间拾漏掉的麦穗,喂养饲养角的鸡鸭;秋天,让学生观察时比一比秋天的树与春天的树有什么不同、秋天的草地和夏天的草地有什么区别等,让学生会比较,从而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大自然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增加学生的生活色调,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可说。再把大自然与自己的遐想链接起来,用大自然的色彩来描绘自己心中的梦想。例如:布谷鸟的叫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庄,青蛙和蟋蟀这对乐坛的最佳组合,也结束夜场完美谢幕。当光线爬上树梢,我已在林中散步……要把自己的感情用大自然的色彩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