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摇臂摄像,是现代影视节目制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拍摄者只有充分发挥它的特有潜能,灵活运用操作技巧,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增强对设备的驾驭能力,才能拍摄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动感画面。
关键词:摇臂;摄像技术;操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TN9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21-01
随着高科技设备的更新,在现代影视作品中,最普遍使用的拍摄设备是大家熟悉的摇臂,它已经成为各省市电视台、各影视媒体传播公司录制节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摇臂摄像机的特有长臂优势,它不但可以拍摄到普通机位的大全景、近景镜头,还能进一步地捕捉到其它摄像机无法拍摄的镜头。它不仅大大丰富了镜头的表现效果,增加了画面的内涵和动感,增添了画面的宏大规模与气势,而且它所产生的节奏和韵律能给受视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使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更加开阔。因此,怎样正确运用摇臂、用好摇臂,充分发挥它的特有潜能,是每一位摄像者都在努力探讨的问题。下面,我根据掌握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摇臂摄像的操作技能分三个方面作以阐述。
第一,打基础,苦练操作基本功。众所周知,在影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使用摇臂,就是为拍摄出具有动感和漂移的画面。要拍出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做到拍摄的稳、匀、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摇臂拍摄“三要点”。稳,就是在摄取运动镜头时要平稳,尤其在镜头起幅、落幅时消除不必要的晃动;匀,就是在施加技巧时速度要匀,不能忽快忽慢,要匀速进行;准,就是要求摇臂在运动过程中主体一直处在趣味中心,不能偏离到镜头一侧,保证落幅时准确无误。
要做到稳、匀、准,就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它主要包括:摇臂臂身的运动、摄像机机头摆动的控制和变焦、聚焦、光圈的控制等(如果配备Z轴侧向旋转,则还有Z轴的操控)。其中,摇臂臂身的运动与摄像机机头之间的如何配合,是操作摇臂极为重要的基本功。通常镜头在推动过程中,景别越小,难度就越大,特别是在快速运动中,要始终保持主体的中心位置。因此,基本功的掌握要靠平时的刻苦训练和勇于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新手至少要用上百个小时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手法训练,才能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要想操控起来得心应手,还需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锻炼提高。
第二,选机位,巧妙利用地形地物。我认为,大型摇臂(长度在7米以上)的优势在于移动拍摄,移动拍摄的效果如何,与摇臂摆放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因为摇臂的臂身长短和运动轨迹,决定了它的运动范围。摇臂的运动轨迹,说白了就是水平面和垂直面上圆弧运动的集合体。
一般来讲,7米以上的大型摇臂比较笨重、装卸困难,移动位置十分不便。通常,在一场连续晚会或一气呵成的直播现场,摇臂的位置一经确定是不会随意改变的。所以,如何能“眼观六路”准确确定摇臂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彩排或根据具体拍摄任务,研究拍摄物体的运动方向、运动方位、运动范围等,先预选3个点,再从中优选最佳机位和运动轨迹,以求对拍摄物尽可能的全角度拍摄,最大限度发挥摇臂的取景优势,扩大观众视野,给受视者带来更加美好的视觉感受。
拍摄中,如果是分段录制,就要根据需求改变摇臂的位置来实现不同的运动轨迹。这时可以换上炮轮,卸下配重和摄像机,尽量不拆卸摇臂的其他配件,多人推着摇臂移动,减少摇臂装卸时间。如果在室外,若安装在公路上,要尽量靠边避开树木、来往行人和车辆;若安装在建筑物等高处,要注意风向对摇臂的影响,力求臂杆安装方向与风向相同;若安装在农田里,要注意地基的坚硬程度,选择硬地或在三脚架下用砖或硬板支垫。同时,根据地形不同,可选择安装大炮轮或不装车轮而直接靠三角架作支撑。如果在室内,若谈话类节目,摇臂应放在与台口成45度角的位置;若观众席和采访人员都在舞台上,摇臂应放在台口正对面;若足球赛,摇臂应放在球门后面45度角的位置;若晚会或演唱会,摇臂应放在舞台一侧,在不影响摇臂拍摄的情况下尽量靠一边,不要挡住观众和其他机位。
第三,保质量,灵活运用操作技巧。电视转播车作为电视台录制、直播大型节目的重要设备,会经常性的与摇臂配合使用,形成了多机位、立体、交叉、互补的拍摄场景,这就为发挥摇臂的优势提供了一机多用的空间。在特殊情况下, 摇臂可以替代这些机位拍摄到需要的画面,其中一、二、三号固定机位可通过摇臂的高低、前后位置调整达到拍摄要求,而四号移动机位的画面则需要对摇臂的具体操作来实现:当演员站成一排时,拍摄要从离摇臂最近侧向远侧水平摇,保持构图和景别,在向外侧慢摇镜头的同时缓推镜头。如果不是“老鸟”的话,一开始景别不要太大,不然移动起来,景别不好保持。为确保镜头移动的冲击感,摇臂摇到头时要立即落幅。如果摇臂安装有Z轴,移动过程中可根据节目需要适时添加Z轴摇动,以求最佳效果;当演员成两排以上时,摇臂的镜头就要降到与人平行,逐排拍摄。拍摄时速度放缓,随着摇臂向后缓推的同时摆动机头对准演员,保持景别。平摇在两排之间的空挡时适当加快速度,以减少空白画面的间隙,拍到最后一排时落幅要稳。另外,拍摄合唱或交响乐时,后排演员往往被前排挡住,摇臂可进入后排拍摄固定镜头,并随时掉转机头拍摄观众的即兴画面。
摇臂摄像技术,对一般拍摄者来讲并不陌生,但是想摇出高质量、新颖别致的影视画面并不容易,这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方能巧中揽胜。在娱乐类节目中,通常采用参与感和伴随感很强的移动广角镜头,让画面具有较好的立体效果。一般从后排演员或背景摇到前排演员或主体,然后拉开,移动的同时拉到全景镜头。反之,也可以全景推上过肩拍摄后排演员或背景;在谈话类节目中,通常是从受访者低角度的仰视,逐渐拉出同时升起到采访双方的全景。通过这种过渡镜头切换到下一个采访者的画面,是十分好用的;在演唱会类节目中,通常以歌手背面为起幅画面,越过歌手拍摄观众互动镜头,通过这种合理的越轴镜头,将现场观众与舞台歌手互动场景丰富地展现在电视画面中,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在人物宣传片类拍摄中,通常运用垂直角度拍摄,从人物的头顶拉开到小全,伴随着人物的动作徐徐展开,给观众以视觉上的美感。
综上所述,摇臂摄像是一科多门类知识高度集中的综合技术。从业者要想拍摄出高水平、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和美感享受的影视节目,就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真工夫和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猎取知识、拓宽视野。在拍摄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交际中借鉴他人优长,在提高中实现新的飞跃。通过拍摄手法、技巧的变幻,让长长的“手臂”托起灵气的镜头,在摆动中实现人机浑然一体,在摇移中绽放绚丽艺术和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赵成德,数字电视摄像技术,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
[2]韩丛耀,摄像师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0。
[3]胡立德,电视新闻摄像,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4-1。
作者简介:张尧,男(1986.6.12),籍贯:山东省龙口市,学历:本科,任职单位:临沂市广播电视台,职务与职称:初级助理工程师,研究或主攻方向:摇臂摄像师。
关键词:摇臂;摄像技术;操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TN9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21-01
随着高科技设备的更新,在现代影视作品中,最普遍使用的拍摄设备是大家熟悉的摇臂,它已经成为各省市电视台、各影视媒体传播公司录制节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摇臂摄像机的特有长臂优势,它不但可以拍摄到普通机位的大全景、近景镜头,还能进一步地捕捉到其它摄像机无法拍摄的镜头。它不仅大大丰富了镜头的表现效果,增加了画面的内涵和动感,增添了画面的宏大规模与气势,而且它所产生的节奏和韵律能给受视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使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更加开阔。因此,怎样正确运用摇臂、用好摇臂,充分发挥它的特有潜能,是每一位摄像者都在努力探讨的问题。下面,我根据掌握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摇臂摄像的操作技能分三个方面作以阐述。
第一,打基础,苦练操作基本功。众所周知,在影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使用摇臂,就是为拍摄出具有动感和漂移的画面。要拍出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做到拍摄的稳、匀、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摇臂拍摄“三要点”。稳,就是在摄取运动镜头时要平稳,尤其在镜头起幅、落幅时消除不必要的晃动;匀,就是在施加技巧时速度要匀,不能忽快忽慢,要匀速进行;准,就是要求摇臂在运动过程中主体一直处在趣味中心,不能偏离到镜头一侧,保证落幅时准确无误。
要做到稳、匀、准,就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它主要包括:摇臂臂身的运动、摄像机机头摆动的控制和变焦、聚焦、光圈的控制等(如果配备Z轴侧向旋转,则还有Z轴的操控)。其中,摇臂臂身的运动与摄像机机头之间的如何配合,是操作摇臂极为重要的基本功。通常镜头在推动过程中,景别越小,难度就越大,特别是在快速运动中,要始终保持主体的中心位置。因此,基本功的掌握要靠平时的刻苦训练和勇于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新手至少要用上百个小时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手法训练,才能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要想操控起来得心应手,还需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锻炼提高。
第二,选机位,巧妙利用地形地物。我认为,大型摇臂(长度在7米以上)的优势在于移动拍摄,移动拍摄的效果如何,与摇臂摆放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因为摇臂的臂身长短和运动轨迹,决定了它的运动范围。摇臂的运动轨迹,说白了就是水平面和垂直面上圆弧运动的集合体。
一般来讲,7米以上的大型摇臂比较笨重、装卸困难,移动位置十分不便。通常,在一场连续晚会或一气呵成的直播现场,摇臂的位置一经确定是不会随意改变的。所以,如何能“眼观六路”准确确定摇臂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彩排或根据具体拍摄任务,研究拍摄物体的运动方向、运动方位、运动范围等,先预选3个点,再从中优选最佳机位和运动轨迹,以求对拍摄物尽可能的全角度拍摄,最大限度发挥摇臂的取景优势,扩大观众视野,给受视者带来更加美好的视觉感受。
拍摄中,如果是分段录制,就要根据需求改变摇臂的位置来实现不同的运动轨迹。这时可以换上炮轮,卸下配重和摄像机,尽量不拆卸摇臂的其他配件,多人推着摇臂移动,减少摇臂装卸时间。如果在室外,若安装在公路上,要尽量靠边避开树木、来往行人和车辆;若安装在建筑物等高处,要注意风向对摇臂的影响,力求臂杆安装方向与风向相同;若安装在农田里,要注意地基的坚硬程度,选择硬地或在三脚架下用砖或硬板支垫。同时,根据地形不同,可选择安装大炮轮或不装车轮而直接靠三角架作支撑。如果在室内,若谈话类节目,摇臂应放在与台口成45度角的位置;若观众席和采访人员都在舞台上,摇臂应放在台口正对面;若足球赛,摇臂应放在球门后面45度角的位置;若晚会或演唱会,摇臂应放在舞台一侧,在不影响摇臂拍摄的情况下尽量靠一边,不要挡住观众和其他机位。
第三,保质量,灵活运用操作技巧。电视转播车作为电视台录制、直播大型节目的重要设备,会经常性的与摇臂配合使用,形成了多机位、立体、交叉、互补的拍摄场景,这就为发挥摇臂的优势提供了一机多用的空间。在特殊情况下, 摇臂可以替代这些机位拍摄到需要的画面,其中一、二、三号固定机位可通过摇臂的高低、前后位置调整达到拍摄要求,而四号移动机位的画面则需要对摇臂的具体操作来实现:当演员站成一排时,拍摄要从离摇臂最近侧向远侧水平摇,保持构图和景别,在向外侧慢摇镜头的同时缓推镜头。如果不是“老鸟”的话,一开始景别不要太大,不然移动起来,景别不好保持。为确保镜头移动的冲击感,摇臂摇到头时要立即落幅。如果摇臂安装有Z轴,移动过程中可根据节目需要适时添加Z轴摇动,以求最佳效果;当演员成两排以上时,摇臂的镜头就要降到与人平行,逐排拍摄。拍摄时速度放缓,随着摇臂向后缓推的同时摆动机头对准演员,保持景别。平摇在两排之间的空挡时适当加快速度,以减少空白画面的间隙,拍到最后一排时落幅要稳。另外,拍摄合唱或交响乐时,后排演员往往被前排挡住,摇臂可进入后排拍摄固定镜头,并随时掉转机头拍摄观众的即兴画面。
摇臂摄像技术,对一般拍摄者来讲并不陌生,但是想摇出高质量、新颖别致的影视画面并不容易,这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方能巧中揽胜。在娱乐类节目中,通常采用参与感和伴随感很强的移动广角镜头,让画面具有较好的立体效果。一般从后排演员或背景摇到前排演员或主体,然后拉开,移动的同时拉到全景镜头。反之,也可以全景推上过肩拍摄后排演员或背景;在谈话类节目中,通常是从受访者低角度的仰视,逐渐拉出同时升起到采访双方的全景。通过这种过渡镜头切换到下一个采访者的画面,是十分好用的;在演唱会类节目中,通常以歌手背面为起幅画面,越过歌手拍摄观众互动镜头,通过这种合理的越轴镜头,将现场观众与舞台歌手互动场景丰富地展现在电视画面中,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在人物宣传片类拍摄中,通常运用垂直角度拍摄,从人物的头顶拉开到小全,伴随着人物的动作徐徐展开,给观众以视觉上的美感。
综上所述,摇臂摄像是一科多门类知识高度集中的综合技术。从业者要想拍摄出高水平、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和美感享受的影视节目,就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真工夫和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猎取知识、拓宽视野。在拍摄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交际中借鉴他人优长,在提高中实现新的飞跃。通过拍摄手法、技巧的变幻,让长长的“手臂”托起灵气的镜头,在摆动中实现人机浑然一体,在摇移中绽放绚丽艺术和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赵成德,数字电视摄像技术,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
[2]韩丛耀,摄像师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0。
[3]胡立德,电视新闻摄像,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4-1。
作者简介:张尧,男(1986.6.12),籍贯:山东省龙口市,学历:本科,任职单位:临沂市广播电视台,职务与职称:初级助理工程师,研究或主攻方向:摇臂摄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