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 就業市場的挑戰與突圍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479977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疫情對於澳門經濟社會是一次突如其來的外部衝擊,也是澳門經濟韌性的一次考驗。疫情導致全球經濟的停擺,衰退也就會是必然的結果了。而經濟衰退和失業潮相伴相生,全球步入經濟衰退,意味著失業大潮來襲。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下,澳門整體經濟活動急速放緩,涉及各行各業,大部分企業採取減員縮編或降薪,以緩解現金流短缺的現象,同時餐飲、旅遊、交通等行業到現在還在低迷的狀態,導致現社會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不容樂觀。穩經濟、保就業成為疫情之下,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共同目標。
  失業驟增,人力供需微妙變化
   民生之本看就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關於就業方面,特區政府一直以優先保障本地居民就業為施政重點,多年以來澳門的失業率一直維持在很低的水準,至2019年數據顯示,澳門全年總體失業率為1.7%,幾乎達到全民就業的水平。進入2020年,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之下,許多行業受到了衝擊,於是近半年來各種減薪裁員、公司倒閉的新聞屢屢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不少在職的人也抱怨崗位岌岌可危、新的一年薪資不增反降。根據統計暨普查局報告,自3月至5月澳門總體失業率為2.4%,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4%,接近1萬人失業,其中失業重災區為酒店業、飲食業及批發零售業等。以上數據仍未計算放開工不足、被要求減薪、被迫放無薪假或半薪假等就業人仕。可見疫情對市民就業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覷。
   我們從一線觀察,自今年1月至6月已累計逾500人透過本中心登記求職,較去年同期多出一倍,就業狀況由年初“人揀工”到現時“工揀人”的轉變,都反映出就業不樂觀。在剛過去舉辦“夏季大型招聘博覽會”,在一天半時間裏共錄得逾2000人次入場,較往年冬季的招聘會逾500人次,增幅達四倍之多,同樣也是歷年之冠。同時,參展的公司也更加多了,包括地產、超市、巴士公司、博企、餐廳、清潔公司、保安公司等共廿四家企業參與,提供服務、餐飲、運輸、資訊科技、工程、保安、文職等十類工種逾一千一百多個職位空缺,涵蓋不同職階及就業年齡層面。我們可以將“招聘博覽會”看作就業市場的晴雨錶,達到這樣火熱的場面,也側面反映出許多市民就業的急迫心理。另一方面,部分於年初已預約參會的企業卻並沒有如期到來,其原因或正是由於疫情影響導致企業經營壓力,不得不收緊員工招聘,或停止招聘或押後招聘。
   眾所周知,博彩業是澳門的龍頭產業,在稅收和提供就業機會方面的貢獻舉足輕重。博企是澳門第一大僱主,2020第一季度博彩業從業人口為8.75萬人,因此穩定博企員工就業,對於整體“保就業”的目標就顯得至關重要。六大博企涉及數以萬計的市民就業,如果經濟形勢惡化,所出現的解僱潮、失業潮必定帶來非常大震盪。所以在疫情初期,特區政府亦呼籲各博企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妥善處理好員工的工作待遇及安排。在這個關鍵時刻,互諒互讓,互相協商,找出雙方可以接受、而且各博企儘量保持一致的應變方案,確保本地員工的優先及持續就業,穩定澳門社會。疫情影響的七個多月裏,我們非常欣慰看到各大博企都盡最大努力確保本地居民的就業崗位,無論是透過外僱退場釋放經營成本壓力,還是以協商自願形勢走“一加一”有薪休假的模式,令從業市民保住飯碗。甚至在本次招聘博覽會中,仍有個別博企出來招人,提供一些工作機會。
  發揮社團角色,挖掘就業機遇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深刻暴露出澳門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長期依賴旅遊博彩業,在嚴峻的形勢下,“保就業”其實更多是“拼家底”,以博企為首的大企業姑且勉以為繼,中小微企業大多如履薄冰。此外,大家都清楚澳門新型產業規模小,能夠提供的工作機會不多。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拓展新的就業機會呢?如何解決失業市民和新增勞動力(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呢?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我認為,其中有個可挖掘的思路是發揮社團角色。
   澳門有獨特的社團文化,總計擁有超過1萬個的社會團體,社團數量多、種類全、影響大,在澳門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此大基數,哪怕剔除除一些小型的或有名無實的社團之外,仍有相當數量、具規模的社團。那麼,這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社團同樣不失為一大僱主身份,吸納一些市民就業。事實上,社團所受疫情的正面衝擊比較小,亦不存在一般企業所面臨的經營壓力,同時從社團的發展角度來看,很多社團本身亦需人才的補充,比如法律、設計、電子化服務等領域都需要一些人才。這恰恰可以給市民就業多一條可選擇的出路。
   其實在疫情之下,有很多社團都非常積極參與到抗疫工作中,協助政府開展大量的工作,小到賣口罩,以及舉辦各類培訓工作等。對於待業人士而言,從事社會團體工作本身亦是一種不錯的曆練,既可以透過社團實現就業,又能服務社會。對於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而言,最重要的是社會經驗。
   在現實當中,我們接觸過不少個案,一些青年讀完書之後由於沒有社會經驗,在找工作的時候都會比較被動。而加入到社團工作,一方面投身在社會服務中,可接觸很多不同的服務對象,而且從事的工作範疇更加多元。其實這些都可以幫助他們吸取一定的社會經驗,成為未來選擇其他工作從事其他工作所需的寶貴經驗,甚至是將社會服務工作作為一個長遠的職業來規劃,投身在社會工作當中。
   總而言之,社團是澳門社會的重要穩定器,在過去歷史中為澳門的繁榮和諧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前在疫情影響下,除了直接參與抗疫防疫,其實從社團內部挖掘一些工作崗位出來,提供多一點工作和實習機會出來,既可以補充社團運作的力量,又可以承擔一定的社會就業壓力。
  培訓促提升,科技助力多元
   疫情期間,特區政府通過100億抗疫援助專項基金,擴大對居民、僱員及企業的援助,透過已推出的兩次經濟援助,延續和新增多項惠民惠企措施,穩定和提振居民恢復經濟的信心,盡最大努力紓解民困。同時,因應疫情對就業居民的影響,政府當局推出了“技能提升及就業培訓計劃”(帶津培訓)課程,針對受疫情影響而失業或從事特定職業的人士(導遊、的士司機、旅遊巴司機及會展業從業員)。考慮到疫情影響下該等人士可能承受一定的經濟壓力,故在完成培訓後,只要出席率達80%或以上並參與課程考試、完成辦理勞工局求職登記且接受就業轉介的人士,可按比例收取培訓津貼,最高可獲發6,656澳門元。    政府推出“帶津培訓”的目的是為協助就業情況受疫情影響的本地居民,提升職業技能之餘,紓緩其因疫情所致的經濟壓力。同時結合有關人士的就業意願,進行就業轉介,協助投入相關職位,達致培訓及就業之間的銜接及授人以漁的目的。這是非常有意義且很有必要的措施,另一方面,我認為持續進修計畫亦需要儘快完成整頓和重啟,讓持續進修的市民能真正投入學習。
   此外,從培訓的課程範疇來看,其實目前包括“帶津培訓”計劃所涵蓋的不外乎電工、建築、設施維護、餐飲及酒店等傳統領域範疇,那麼我們是否進一步檢討相關的課程內容,多啟動一些創新創意的課程出啦,趁疫情期間讓市民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裝備好自己,發揮政策誘導的功能,從長遠效益佈局,因應我們未來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誘導一部分市民去學習。包括在科技領域,其實大家都知道澳門已經落後內地很多,在全世界都邁向科技發展的世代,澳門如何跟上節奏呢?而透過與內地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高新科技企業合作,開展一些科技領域的進修培訓課程,將可以更快速提升澳門人的科技知識質素,甚至配合到澳門智慧城市建設、科技產業發展、“數字澳門”等發展所需。大家都明白澳門必須走適度多元的道路,但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科技產業正是推動澳門走向多元的重要元素。
  五建議保就業,助澳復甦
   在這次疫情期間,工聯總會及屬下工會和機構,以及議員等做了大量工作,積極協助政府,年初大量導遊失業,開辦了以導遊培訓課程,與政府、本地企業開拓臨時職位,此外,參與勞工局以“以工代賬”合作方式,協助開展如建造業、飲食業等培訓工作。未來本會李從正理事長表示持續開展一系列的調研工作,針對不同年齡階層的不同就業需要,希望透過社會各界僱員的參與,讓調查更好地表達出社會的實際情況,為政府政策提出更合適的建議,一起完善澳門就業配對、在職培訓、向上流動的政策制定。
   總而言之,現時在疫情常態化形勢下,為實現本地市民優先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我們建議政府及社會各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支持博企運作:必須先穩定就業板塊佔最多本地居民的公司,政府政策支持下,引導本地居民消費方向,放水養魚放式支撐相關單位營運,以減低栽員風險壓力。
   2、鼓勵居民就業措施:參考早前僱員援助款項計劃,在設立一定時間內就業達6個月或滿一年者可獲發相應款項,以鼓勵居民儘快上崗就業。
   3、深挖社會職位空缺:澳門有獨特社會文化,就是社團文化。回歸前後都扮演著穩定社會的穩定器。在疫情期間,更協助政府展開防疫大量工作。澳門社團受疫情影響少之外,因社團有獨特工作環境,可以吸立不同學科專業,可以給應屆畢業生不同的選擇,且可以透過社團工作服務不同人群,吸立社會經驗,鼓勵他們服務社會作出貢獻。
   4、設立入職標準:現時就業配對最困難是界定入職標准,只有聘請單位說了算,且入職又要培訓後才能上崗。其實可以由政府,用人單位和培訓機合作,設立行業入行標准,受訓者憑此可入職,可減少入職程式,求職者可儘快業上崗。
   5、創建創新培訓,儲備人才:開辦更多更廣培訓課程,培訓更多類型的專業人才,尤其是疫情期間,好多透過互聯網教學影片等深受歡迎,因此,當局亦應儘快重開持續進修計劃,配合未來澳門發展需要,引導讓更多居民持續學習,邀請更多大型科技公司如騰訊、阿里巴巴等,專業人員來澳展開培訓,儲備更多的人才。
   當前,在疫情衝擊下,市民就業壓力確實非常大。但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看到特區政府和全社會的努力。今屆政府在行政長官賀一誠的領導下,為解決澳門的當務之急提供了宏觀規劃和微觀措施,極大地提振居民對特區政府管治能力和澳門走出疫情、恢復經濟的信心,我們相信隨著疫情防控穩定,通關措施逐步放寬,內外需齊驅,澳門一定會儘快走出這經濟困境,社會就業形勢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其他文献
澳大:琴澳合作創新示範   行政長官4月發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橫琴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的第一站,是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最便利、最適宜的新空間,更壯志雄心地表示希望橫琴成為第二個澳門,有一日在橫琴引進澳門制度,共用發展。行政長官關於琴澳一體化的發展規劃構思富有高瞻遠矚的視野。長期以來,澳門的經濟主要依靠綜合旅遊與博彩業,同時,本地市場有限,單靠本地消費者市場較難支持全澳經濟發展,故
期刊
大數據應用,優勢巨大   今時今日,大數據已經應用到各行各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創造著不可估量的價值。說起大數據,大家都已經耳目能詳,但是大多數人對它的認識都仍然比較狹隘。顧名思義,大數據首先體現在數據的量級很“大”,可數據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東西,我們該怎麼去描述數據的“大”呢?這裏面就涉及到一些專業領域的東西了。   “大數據”是一個涵蓋多種技術的概念,簡單地說,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體
期刊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本澳經濟結構正經曆深刻調整。過去逾半年,就業形勢變得異常嚴峻,很多企業受疫情影響出現經營困難,有部分公司不得不選擇裁減人員來降低成本,延緩招聘,傳統行業幾乎全部暫停招聘,正常就業管道受阻,有效就業工作時間壓縮。據統計暨普查局6月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至5月澳門總體失業率為2.4%,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4%。因應嚴峻形勢,特區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裏頻頻提
期刊
2、目前社會疫情趨於平緩,疫情下民眾情緒影響是否得到舒緩?對哪些群體帶來的影響最大? 社會上的關注度是否足夠?各界應如何應對?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整體來講,5月以來我們透過其他合作機構轉介及求助的個案上升,發現他們對疫情有很大的擔心,我們都會教他們做好預防工作,比如正面的思考方法,如何平和情緒,等等。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主要是醫療前線工作者、長期病患者長者、和親人關係疏離者。此
期刊
疫情影響下,全球各地帶來種種深遠影響,尤其是各地民眾的心理健康議題備受關注。回到本澳,雖半年來,本澳疫情放緩,政府和市民對疫情的關注度有所放鬆,社會經濟秩序逐漸恢復,但人們關注的除了疫情對人們身體健康的影響,還有疫情對經濟,對本地民眾心理健康狀態的影響。本期時事辯論關注了疫情後社會大眾的心理健康重建議題,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社會人士表述不同立場,包括來自社會團體的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
期刊
1、全球在疫情下,心理健康會否成為現時需要直面的一個社會大挑戰。您認為本澳應否加大力度關注及推廣精神健康?以及關注疫情後的人群心理重建工作?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政府在抗疫工作做得很好,但社交隔離又造成另外一個問題,一部分市民得不到家人的幫助,及時的介入,就容易出現精神健康問題,故大力度關注及推廣精神健康以及關注疫情後的人群心理重建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   澳門心理學會程美珍理
期刊
前言   日新月異的科技,不單沒有破壞有趣的地道文化,還會為市民提供生活上的方便。但當科技急速被應用起來的時候,部分年齡層的感受或會被忽略了。俗語中會笑說:“老婆餅裡不會有老婆;菠蘿包裡也不一定有菠蘿。”那麼,難道連“消費卡也不一定要用來消費”才是真正融入了地道文化,換來一口苦笑呢?為了探討這個問題,以下是一則真人真事改編的散記,和說明“憂慮與壓力”的區分有何重要:  消費卡下糊塗帳   蕭婆婆(
期刊
本地社區活動康公夜市再度開鑼,場內近五十個攤位任君選擇,包括餐飲小吃、文創零售、遊樂區等。夜市伴有獅藝武術賞析晚會等節目,活躍場內氣氛。進場人士須先做好進場三寶: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和戴口罩,而場內座位進食區也設有隔板以作分隔。   康公夜市延續自2012年十月初五懷舊老街活動,在原有的基礎上,結合獅藝武術元素傳承文化。  主辦:澳門中南區工商聯會日期:至9月27日(逢星期六、日)  活動:1.獅
期刊
澳門:齊心抗疫顯成效,粵澳通關邁向復甦   此前,粵澳兩地因應防控疫情分別實施入境隔離14天醫學觀察的措施,已長達數月之久,期間社會各界對於恢復正常通關可謂望眼欲穿。尤其因本澳產業較單一,以旅遊博彩業為主,疫情防控令眾多中小微企業一蹶不振,失業率驟然上升,加上珠澳一直以來都是唇齒相依,一關之隔卻因防控疫情已兩個多月幾乎互不相通,不少澳門工商界人士在珠海投資開辦公司也已長時間無法正常通關往來,甚至有
期刊
抗擊疫情,青年擔當有為   當前全球疫情發展形勢仍然非常嚴峻,至7月底,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已經逾1700萬,並以單日20萬例以上的速度增長;累計死亡人數超過60萬例——近乎澳門人口總數,可見海外疫情仍存很大的不確定風險!在全球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澳門難以獨善其身,也面臨著一場重大公共衛生考驗。幸而,澳門疫情控制成效顯著,在國家關切協助下,本屆特區政府行政長官的果斷、科學地採取有效的防疫部署,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