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教学内容分析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斜拉桥、缆车、升降机、风车、直升飞机等,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让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2)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数出物体平移的距离。
3)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平移的作用,发现数学中的美。
3 学习者分析
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数学来源于生活,兴趣往往是他们的第一学习目的。教学中只有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所以,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课堂上让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使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状态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进行区分和辨认。
教学难点:正确数出平移的距离。
5 媒体的选择和组合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就是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动画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将生动、有趣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本节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精力集中、情绪高昂,在师生的相互合作、交流中,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强化了学习成果。例如,在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笔者出示一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知道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又如,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笔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将学生找到的对应点进行闪烁,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晰,并为得出结论起到重要的作用。再如,在巩固知识中,笔者利用动态的演示,展示图案平移的过程,这是学生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因为他们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平移过后的一些图案。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他们不是很清楚。所以,这里的多媒体演示是用得适时、适当的。平移的欣赏使学生在感受平移美的同时,也使他们发现了数学中的美。
6 教学过程
6.1 玩中感受平移和旋转
1)展示玩具,并用动作表示出运动方式。学生逐一上台展示自己的玩具:机器猫、电扇、风车、小车、玩具车。其他学生用手势表示玩具是怎么在运动的。
2)分类。根据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得出:机器猫、玩具车、小车为一类;电扇和风车为一类。
3)揭示课题:像小汽车这样,平平地、直直地运动,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平移);那么像风车这样的运动就叫……(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6.2 在动作中进一步感知
1)观察自己的玩具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2)学生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3)播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动画。
4)脑中回忆平移和旋转现象。
5)用动作表示怎样是平移,怎样是旋转。
6)感受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学生反馈:旋转让人感觉很晕,平移很舒服。
6.3 操作观察中,学习计算平移的格数
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平移。
1)移一移。①师说口令,学生平移房子。②学生说口令,另一学生平移。③小结:从平移过程中发现,小房子虽然位置变了,可它本身自己的方向始终没有变化。
2)判一判(根据图1)。
①哪些小鱼通过平移能跟红色小鱼重合?学生反馈:1、2、4号小鱼可以与红色小鱼重合。
②那3、5、6号为什么不行呢?学生反馈:方向不一样,所以不能重合。
③要让它们也能跟红色小鱼重合,该怎么办?学生反馈:方向不一样,要经过旋转。
④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通过平移能够重合的这几条。(课件擦去不能直接通过平移重合的小鱼)
3)研究平移距离。
①黄色小鱼通过平移多少距离能跟紫色小鱼重合?学生反馈:用尺子量,大约半条鱼的距离,1分米。
②肯定学生的方法,并给这些小鱼中间加上格子(图2),请学生观察黄色小鱼要平移几格才能与紫色小鱼重合。学生反馈:1格、4格。
③演示:教师逐格移动,直到重合,得出需要移动4格。
④再次平移。让黄色小鱼退到原来位置的后一格(图3),让学生观察它要平移几格才能与紫色小鱼再次重合?
学生反馈1:刚才黄色小鱼平移了4格,现在比刚才远一格,那就是5格了。
反馈2:鱼身加上空格刚好是5格。
反馈3:从鱼尾到鱼尾的距离是5格(图4)。
反馈4:从鱼鳍到鱼鳍中间也有5格(图5)。
反馈5:从鱼的嘴尖到嘴尖也是5格(图6)。
⑤小结方法。要知道一个物体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到其中的两个对应点就可以了。
6.4 在巩固中,理解平移
出示图7、图8,学生利用平移知识,根据提示,在字母区域内找宝藏。
6.5 动画演示,感受平移之美
动态展示,通过将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得到的图案(图9),让学生感受平移美。
6.6 综合运用,升华知识
平移真神奇,原来通过平移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图案,你也想试试吗?(趣味拼图) 7 教学反思
因为平移和旋转一课是实验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是第一次尝试,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自己设计了教学内容,力求将新的理念渗透其中。由于整节课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35分钟的课堂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很投入,发言非常积极,同时也尝到了探索的喜悦。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组织得比较好的。
7.1 正确掌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从学生爱玩儿这个特点出发,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上课一开始,笔者就让学生上来介绍自己的玩具,并用手势表示出玩具是怎样运动的。课堂上,再通过分一分、想一想、做一做等系列活动,使学生眼、手、口、脑多种感官参与,思维处在高度活跃中。学生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中学习了知识,体验了数学的乐趣。
7.2 努力营造探究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因此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笔者注重创设情境、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知识。
比如,在按口令移动小房子时,让学生在平移的过程中发现虽然物体的位置在发生变化,但物体本身的方向是不变的。第二次是在理解平移距离(即平移了几格)的时候,有的学生是根据前一次平移得出这次平移的格数,有的是根据中间空格加小鱼本身所占的格数来得出。当问到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方法时,几个思路开阔的学生得出:“这条小鱼的鱼尾到那条小鱼的鱼尾,中间所占的格子刚好是5格。”……笔者惊喜地听到有个学生居然说:“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要知道一个物体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到其中的两个对应点就可以了!”
7.3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达到教学最佳效果
将生动、有趣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本节课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精力集中、情绪高昂,在师生的相互合作、交流中,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强化了学习成果。例如,在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笔者出示了一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知道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又如,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笔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将学生找到的对应点进行闪烁,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晰,并为得出结论起到重要的作用。再如,在巩固知识中,笔者利用动态的演示,展示了图案平移的过程,这是学生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因为他们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平移过后的一些图案,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他们不是很清楚。所以,这里的多媒体演示是用得适时、适当的。平移的欣赏使学生在感受平移美的同时,也使他们发现了数学中的美。
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的叠加,而是一个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经验的递进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这就对教师的前期思考和备课提出更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深层次地思考与实践,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的探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12):40.
[2]高飞.思维导图与《教育学》课程教学整合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2):30-32.
[3]汪元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24):96.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斜拉桥、缆车、升降机、风车、直升飞机等,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让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2)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数出物体平移的距离。
3)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平移的作用,发现数学中的美。
3 学习者分析
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数学来源于生活,兴趣往往是他们的第一学习目的。教学中只有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所以,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课堂上让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使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状态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进行区分和辨认。
教学难点:正确数出平移的距离。
5 媒体的选择和组合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就是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动画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将生动、有趣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本节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精力集中、情绪高昂,在师生的相互合作、交流中,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强化了学习成果。例如,在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笔者出示一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知道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又如,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笔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将学生找到的对应点进行闪烁,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晰,并为得出结论起到重要的作用。再如,在巩固知识中,笔者利用动态的演示,展示图案平移的过程,这是学生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因为他们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平移过后的一些图案。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他们不是很清楚。所以,这里的多媒体演示是用得适时、适当的。平移的欣赏使学生在感受平移美的同时,也使他们发现了数学中的美。
6 教学过程
6.1 玩中感受平移和旋转
1)展示玩具,并用动作表示出运动方式。学生逐一上台展示自己的玩具:机器猫、电扇、风车、小车、玩具车。其他学生用手势表示玩具是怎么在运动的。
2)分类。根据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得出:机器猫、玩具车、小车为一类;电扇和风车为一类。
3)揭示课题:像小汽车这样,平平地、直直地运动,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平移);那么像风车这样的运动就叫……(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6.2 在动作中进一步感知
1)观察自己的玩具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2)学生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3)播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动画。
4)脑中回忆平移和旋转现象。
5)用动作表示怎样是平移,怎样是旋转。
6)感受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学生反馈:旋转让人感觉很晕,平移很舒服。
6.3 操作观察中,学习计算平移的格数
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平移。
1)移一移。①师说口令,学生平移房子。②学生说口令,另一学生平移。③小结:从平移过程中发现,小房子虽然位置变了,可它本身自己的方向始终没有变化。
2)判一判(根据图1)。
①哪些小鱼通过平移能跟红色小鱼重合?学生反馈:1、2、4号小鱼可以与红色小鱼重合。
②那3、5、6号为什么不行呢?学生反馈:方向不一样,所以不能重合。
③要让它们也能跟红色小鱼重合,该怎么办?学生反馈:方向不一样,要经过旋转。
④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通过平移能够重合的这几条。(课件擦去不能直接通过平移重合的小鱼)
3)研究平移距离。
①黄色小鱼通过平移多少距离能跟紫色小鱼重合?学生反馈:用尺子量,大约半条鱼的距离,1分米。
②肯定学生的方法,并给这些小鱼中间加上格子(图2),请学生观察黄色小鱼要平移几格才能与紫色小鱼重合。学生反馈:1格、4格。
③演示:教师逐格移动,直到重合,得出需要移动4格。
④再次平移。让黄色小鱼退到原来位置的后一格(图3),让学生观察它要平移几格才能与紫色小鱼再次重合?
学生反馈1:刚才黄色小鱼平移了4格,现在比刚才远一格,那就是5格了。
反馈2:鱼身加上空格刚好是5格。
反馈3:从鱼尾到鱼尾的距离是5格(图4)。
反馈4:从鱼鳍到鱼鳍中间也有5格(图5)。
反馈5:从鱼的嘴尖到嘴尖也是5格(图6)。
⑤小结方法。要知道一个物体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到其中的两个对应点就可以了。
6.4 在巩固中,理解平移
出示图7、图8,学生利用平移知识,根据提示,在字母区域内找宝藏。
6.5 动画演示,感受平移之美
动态展示,通过将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得到的图案(图9),让学生感受平移美。
6.6 综合运用,升华知识
平移真神奇,原来通过平移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图案,你也想试试吗?(趣味拼图) 7 教学反思
因为平移和旋转一课是实验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是第一次尝试,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自己设计了教学内容,力求将新的理念渗透其中。由于整节课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35分钟的课堂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很投入,发言非常积极,同时也尝到了探索的喜悦。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组织得比较好的。
7.1 正确掌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从学生爱玩儿这个特点出发,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上课一开始,笔者就让学生上来介绍自己的玩具,并用手势表示出玩具是怎样运动的。课堂上,再通过分一分、想一想、做一做等系列活动,使学生眼、手、口、脑多种感官参与,思维处在高度活跃中。学生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中学习了知识,体验了数学的乐趣。
7.2 努力营造探究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因此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笔者注重创设情境、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知识。
比如,在按口令移动小房子时,让学生在平移的过程中发现虽然物体的位置在发生变化,但物体本身的方向是不变的。第二次是在理解平移距离(即平移了几格)的时候,有的学生是根据前一次平移得出这次平移的格数,有的是根据中间空格加小鱼本身所占的格数来得出。当问到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方法时,几个思路开阔的学生得出:“这条小鱼的鱼尾到那条小鱼的鱼尾,中间所占的格子刚好是5格。”……笔者惊喜地听到有个学生居然说:“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要知道一个物体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到其中的两个对应点就可以了!”
7.3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达到教学最佳效果
将生动、有趣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本节课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精力集中、情绪高昂,在师生的相互合作、交流中,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强化了学习成果。例如,在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笔者出示了一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知道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又如,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笔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将学生找到的对应点进行闪烁,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晰,并为得出结论起到重要的作用。再如,在巩固知识中,笔者利用动态的演示,展示了图案平移的过程,这是学生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因为他们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平移过后的一些图案,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他们不是很清楚。所以,这里的多媒体演示是用得适时、适当的。平移的欣赏使学生在感受平移美的同时,也使他们发现了数学中的美。
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的叠加,而是一个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经验的递进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这就对教师的前期思考和备课提出更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深层次地思考与实践,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的探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12):40.
[2]高飞.思维导图与《教育学》课程教学整合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2):30-32.
[3]汪元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