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儿童图书、绘画文献资源为例,从清代儿童图书资源、明代儿童图书资源、宋代儿童绘画资源、唐代儿童绘画资源和三国时代儿童绘画资源等方面,对开放获取环境中的我国古代儿童历史文献资源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儿童文献 历史文献 开放获取 中国古代
我国古代拥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其中不乏类型众多的儿童历史文献资源。随着全世界互联网开放获取运动的蓬勃发展,我国古代儿童历史文献资源中一些原本仅用于古代文献收藏的,同时也是难以获得的珍贵历史文献得以重见天日,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儿童教育、儿童研究、儿童学习、儿童生活和儿童娱乐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文献资料。因此,了解和研究开放获取环境中的我国古代儿童历史文献资源,并且免费全文地获取这些饱经历史沧桑的珍贵儿童历史文献资源,在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古代儿童图书资源
(一)清代儿童图书资源
《孺子歌图》是清代光绪26年(公元1900年)由北京汇文书院的美国人艾萨克·何德兰收集并撰辑的中国童谣图书。该书1900年出版于纽约,由美国纽约藜威勒公司印发。全书157页,图文并茂,采用中英文对照,配有众多有关中国儿童及中国儿童家庭的珍贵摄影照片,封面上有32个中国儿童在玩耍嬉戏。我国最早的照片出现在1844年,到了1856年,中国宫廷及地方官员照相已经成为上层社会的时尚。因此,1900年出版的《孺子歌图》中的这些照片,是照相技术已经普及到民间的证明。该书的开放获取电子版图书采用了国际通用的PDF格式,源自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的文献收藏。
(二)明代儿童图书资源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图书,编著者为明代末期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该书本名原为《幼学须知》,清代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该书共4卷,收录的内容相当广泛,共分为28类。其中社会科学类有政治类的武职、科第,司法宗教类的讼狱、释道、鬼神,经济类的贫富,亲朋好友类的夫妇、兄弟、祖孙、父子、叔侄、外戚、师生、朋友、宾主,风俗类的婚姻、老幼、寿诞;自然科学类有天文、地舆、时序、技艺、身体、饮食、衣饰、人事器用、珍宝、疾病死丧制作、鸟兽、花木。该书属于读《增广》会说话,读《幼学》走天下之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宋代儿童绘画资源
(一)《冬日戏婴图》
该图为北宋末年汴梁人苏汉臣所作。该作品现藏于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画中一只毛绒绒可爱的小花猫,正让一对小姐弟玩得不亦乐乎,小花猫则欢快地跳跃奔跑于其间。庭院里的梅花和山茶正开得五彩缤纷,小姐姐手里拿着漂亮的彩旗,弟弟则拿着用红线绑着的孔雀羽毛,他们似乎正在比赛看谁的东西更能吸引小花猫的注意。如此一来,可让小花猫伤透了脑筋,一时竟不知该选谁的才好。纵观全画的铺陈,无论是山石皴法,儿童口、眼与手,皆表现的活灵活现,无一不入神似。该画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生活的情形,手法很细腻,形象写实,色彩明快。
(二)《秋庭戏婴图》
该图也是北宋末年汴梁人苏汉臣所作。该作品为画轴,绢本,设色。纵向长197.5厘米,横向宽108.7厘米,现藏于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在本幅画湖石花丛下的庭院中,两个孩子——身穿白衣、腰系红带的小姐姐和身穿红衫的小弟弟,正围站在一个空心圆凳旁,聚精会神地在玩着推枣磨的游戏。小男孩正在用手拨弄着枣磨,小姐姐则在一旁悉心地照顾着,唯恐弟弟不小心把枣磨弄翻了。在两个玩耍孩子的周围,那些簇拥盛开着的芙蓉花与雏菊,则点明了画作所表现的秋天节令。全画的描写非常细腻和写实,体现了小姐弟俩亲密无间的美好感情。
(三)《浴婴图》
该图是宋代佚名画家作品的一幅扇面浴婴图,为团扇,绢本,设色。该作品纵向长35.8厘米,横向宽35.9厘米。此图展示了古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为婴儿洗澡。画面上有3名妇女和4名儿童,其中一名儿童正坐在浴盆中洗浴,母亲在给他洗头。另一名儿童在用双手扶着浴盆等待洗浴的同时,正在看另一名儿童脱衣。第4名儿童此时则正抱着母亲在撒娇。整个画面设色淡雅明快,气氛温馨和谐,表现出了妇女的温情慈祥和婴儿的天真无邪,无不充满了浓郁的母子亲情和现实意义。此作品现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其图像资源可提供开放获取。
(四)《缠枝花卉童子纹绫》
该图反映的是1973年在湖南衡阳何家皂山北宋墓出土的北宋时期金黄色缠枝花卉童子纹绫,长43厘米,宽40厘米,存在于服装残片上,质地为绫类丝织品。残片花纹为莲蓬、牡丹等,其间有攀枝童子,并以缠枝相连。孩童在缠枝牡丹和莲花中嬉戏玩耍,拙态可掬、生动形象。整个作品的图案布局协调、线条流畅。从出土墓葬的规格判断,墓主人应是宋代的一般士人。墓中出土了大小衣物及服饰残片200余件,
质地以绫罗居多。该作品现在湖南省博物馆收藏,其图像资源可提供开放获取。
(五)《村童闹学图》
这是后人临摹宋代人画作作品的一系列绘画作品,有多幅主题内容类似的不同画作。如教室内有4个孩童和14个孩童的《村童闹学图》,也有教室内外共有8个孩童和16个孩童的《村童闹学图》。画作的主题都是描绘一群在村校读书的孩童,在炎炎夏日中,他们耐不住静静地坐着听课,乘老师打瞌睡之际,便四处嬉戏、捣蛋、玩杂耍、装鬼脸、给老师画像、玩蒙眼游戏、戏弄老师、孩童追打等,把书室弄得翻天覆地。
(六)《古代画家的儿童画选集》
由于我国古代儿童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儿童人物形象生动活泼自然,所以,雅俗共赏的儿童绘画和形式多变的儿童绘画图案,互为补充、互相衬托,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我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体系。该古代画家儿童画选集,共收录了宋代的儿童题材绘画作品38幅,其中部分绘画作品的图像资源可以提供开放获取。
三、唐代儿童绘画资源
在湖南长沙唐代铜官窑遗址出土的褐绿彩童子持莲纹青釉执壶上,出现了以儿童形象在陶瓷上装饰的绘画作品。在该壶的八角形流下,绘画有一名男婴。在他赤裸的身体上系着一件红色的肚兜。他肩扛荷花莲杖,手挽飘带,彩带在臂间飘舞。该作品因为男婴的两眼望向前方,下巴微微扬起,既具有“太子”的一股傲气,又不乏孩童那一副天真烂漫的神气。由于很像托塔天王之子哪吒,故又名莲花太子图。在陶瓷装饰中以表现儿童嬉戏和玩耍的画面又称婴戏纹,自唐代出现以来发展迅速,直到明清时代,并且多数用于瓶、罐、盘、碗等器物上的装饰。
四、三国时代儿童绘画资源
三国时期瓯窑百戏谷仓罐上的婴戏图,是出现在1985年于浙江温州瑞安塘下场桥龙翔寺三国墓出土的瓯窑一尊百戏谷仓罐上的婴孩堆塑造型,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青瓷上最早的儿童婴戏传世作品。此罐通高30厘米,口径13.2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16.5厘米。该罐采用平唇、扁型的鼓口,直筒型的罐腹,以及平底的造型。罐体施以黄绿色的玻璃釉料,釉面开有细碎的冰裂纹。在罐口的四周,对称分布有4只敞开口的小罐。在该罐的肩部和腹部,堆塑有33尊正在玩杂耍和舞乐的人像。这些堆塑的小人被4只小罐分隔成了4组。其中有3组是表演的场面,分别表演有杂技类的倒立和叠罗汉,体育类的玩球和拳击,乐器类的吹笙、操琴和弹琵琶,以及舞蹈表演。
参考文献:
[1]刘丽斌,杜玉荣.文化价值观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献收藏活动[J].兰台世界,2009,(15):60-61.
[2]胡海啸.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儿童题材源流[J].华夏教育,2010(2):226.
[3]刘凯,余宇虹.浅谈釉上粉彩婴戏图[J].景德镇陶瓷,2011(6):196-197.
关键词:儿童文献 历史文献 开放获取 中国古代
我国古代拥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其中不乏类型众多的儿童历史文献资源。随着全世界互联网开放获取运动的蓬勃发展,我国古代儿童历史文献资源中一些原本仅用于古代文献收藏的,同时也是难以获得的珍贵历史文献得以重见天日,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儿童教育、儿童研究、儿童学习、儿童生活和儿童娱乐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文献资料。因此,了解和研究开放获取环境中的我国古代儿童历史文献资源,并且免费全文地获取这些饱经历史沧桑的珍贵儿童历史文献资源,在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古代儿童图书资源
(一)清代儿童图书资源
《孺子歌图》是清代光绪26年(公元1900年)由北京汇文书院的美国人艾萨克·何德兰收集并撰辑的中国童谣图书。该书1900年出版于纽约,由美国纽约藜威勒公司印发。全书157页,图文并茂,采用中英文对照,配有众多有关中国儿童及中国儿童家庭的珍贵摄影照片,封面上有32个中国儿童在玩耍嬉戏。我国最早的照片出现在1844年,到了1856年,中国宫廷及地方官员照相已经成为上层社会的时尚。因此,1900年出版的《孺子歌图》中的这些照片,是照相技术已经普及到民间的证明。该书的开放获取电子版图书采用了国际通用的PDF格式,源自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的文献收藏。
(二)明代儿童图书资源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图书,编著者为明代末期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该书本名原为《幼学须知》,清代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该书共4卷,收录的内容相当广泛,共分为28类。其中社会科学类有政治类的武职、科第,司法宗教类的讼狱、释道、鬼神,经济类的贫富,亲朋好友类的夫妇、兄弟、祖孙、父子、叔侄、外戚、师生、朋友、宾主,风俗类的婚姻、老幼、寿诞;自然科学类有天文、地舆、时序、技艺、身体、饮食、衣饰、人事器用、珍宝、疾病死丧制作、鸟兽、花木。该书属于读《增广》会说话,读《幼学》走天下之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宋代儿童绘画资源
(一)《冬日戏婴图》
该图为北宋末年汴梁人苏汉臣所作。该作品现藏于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画中一只毛绒绒可爱的小花猫,正让一对小姐弟玩得不亦乐乎,小花猫则欢快地跳跃奔跑于其间。庭院里的梅花和山茶正开得五彩缤纷,小姐姐手里拿着漂亮的彩旗,弟弟则拿着用红线绑着的孔雀羽毛,他们似乎正在比赛看谁的东西更能吸引小花猫的注意。如此一来,可让小花猫伤透了脑筋,一时竟不知该选谁的才好。纵观全画的铺陈,无论是山石皴法,儿童口、眼与手,皆表现的活灵活现,无一不入神似。该画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生活的情形,手法很细腻,形象写实,色彩明快。
(二)《秋庭戏婴图》
该图也是北宋末年汴梁人苏汉臣所作。该作品为画轴,绢本,设色。纵向长197.5厘米,横向宽108.7厘米,现藏于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在本幅画湖石花丛下的庭院中,两个孩子——身穿白衣、腰系红带的小姐姐和身穿红衫的小弟弟,正围站在一个空心圆凳旁,聚精会神地在玩着推枣磨的游戏。小男孩正在用手拨弄着枣磨,小姐姐则在一旁悉心地照顾着,唯恐弟弟不小心把枣磨弄翻了。在两个玩耍孩子的周围,那些簇拥盛开着的芙蓉花与雏菊,则点明了画作所表现的秋天节令。全画的描写非常细腻和写实,体现了小姐弟俩亲密无间的美好感情。
(三)《浴婴图》
该图是宋代佚名画家作品的一幅扇面浴婴图,为团扇,绢本,设色。该作品纵向长35.8厘米,横向宽35.9厘米。此图展示了古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为婴儿洗澡。画面上有3名妇女和4名儿童,其中一名儿童正坐在浴盆中洗浴,母亲在给他洗头。另一名儿童在用双手扶着浴盆等待洗浴的同时,正在看另一名儿童脱衣。第4名儿童此时则正抱着母亲在撒娇。整个画面设色淡雅明快,气氛温馨和谐,表现出了妇女的温情慈祥和婴儿的天真无邪,无不充满了浓郁的母子亲情和现实意义。此作品现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其图像资源可提供开放获取。
(四)《缠枝花卉童子纹绫》
该图反映的是1973年在湖南衡阳何家皂山北宋墓出土的北宋时期金黄色缠枝花卉童子纹绫,长43厘米,宽40厘米,存在于服装残片上,质地为绫类丝织品。残片花纹为莲蓬、牡丹等,其间有攀枝童子,并以缠枝相连。孩童在缠枝牡丹和莲花中嬉戏玩耍,拙态可掬、生动形象。整个作品的图案布局协调、线条流畅。从出土墓葬的规格判断,墓主人应是宋代的一般士人。墓中出土了大小衣物及服饰残片200余件,
质地以绫罗居多。该作品现在湖南省博物馆收藏,其图像资源可提供开放获取。
(五)《村童闹学图》
这是后人临摹宋代人画作作品的一系列绘画作品,有多幅主题内容类似的不同画作。如教室内有4个孩童和14个孩童的《村童闹学图》,也有教室内外共有8个孩童和16个孩童的《村童闹学图》。画作的主题都是描绘一群在村校读书的孩童,在炎炎夏日中,他们耐不住静静地坐着听课,乘老师打瞌睡之际,便四处嬉戏、捣蛋、玩杂耍、装鬼脸、给老师画像、玩蒙眼游戏、戏弄老师、孩童追打等,把书室弄得翻天覆地。
(六)《古代画家的儿童画选集》
由于我国古代儿童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儿童人物形象生动活泼自然,所以,雅俗共赏的儿童绘画和形式多变的儿童绘画图案,互为补充、互相衬托,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我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体系。该古代画家儿童画选集,共收录了宋代的儿童题材绘画作品38幅,其中部分绘画作品的图像资源可以提供开放获取。
三、唐代儿童绘画资源
在湖南长沙唐代铜官窑遗址出土的褐绿彩童子持莲纹青釉执壶上,出现了以儿童形象在陶瓷上装饰的绘画作品。在该壶的八角形流下,绘画有一名男婴。在他赤裸的身体上系着一件红色的肚兜。他肩扛荷花莲杖,手挽飘带,彩带在臂间飘舞。该作品因为男婴的两眼望向前方,下巴微微扬起,既具有“太子”的一股傲气,又不乏孩童那一副天真烂漫的神气。由于很像托塔天王之子哪吒,故又名莲花太子图。在陶瓷装饰中以表现儿童嬉戏和玩耍的画面又称婴戏纹,自唐代出现以来发展迅速,直到明清时代,并且多数用于瓶、罐、盘、碗等器物上的装饰。
四、三国时代儿童绘画资源
三国时期瓯窑百戏谷仓罐上的婴戏图,是出现在1985年于浙江温州瑞安塘下场桥龙翔寺三国墓出土的瓯窑一尊百戏谷仓罐上的婴孩堆塑造型,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青瓷上最早的儿童婴戏传世作品。此罐通高30厘米,口径13.2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16.5厘米。该罐采用平唇、扁型的鼓口,直筒型的罐腹,以及平底的造型。罐体施以黄绿色的玻璃釉料,釉面开有细碎的冰裂纹。在罐口的四周,对称分布有4只敞开口的小罐。在该罐的肩部和腹部,堆塑有33尊正在玩杂耍和舞乐的人像。这些堆塑的小人被4只小罐分隔成了4组。其中有3组是表演的场面,分别表演有杂技类的倒立和叠罗汉,体育类的玩球和拳击,乐器类的吹笙、操琴和弹琵琶,以及舞蹈表演。
参考文献:
[1]刘丽斌,杜玉荣.文化价值观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献收藏活动[J].兰台世界,2009,(15):60-61.
[2]胡海啸.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儿童题材源流[J].华夏教育,2010(2):226.
[3]刘凯,余宇虹.浅谈釉上粉彩婴戏图[J].景德镇陶瓷,2011(6):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