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潜水不一定在暖和的水域
大部分初次接触潜水的人士,都以为潜水活动有季节之分,原因是他们都有一个迷思,认为只在夏天的阳光照耀下才会进行潜水。其实不一定,因为热爱潜水的进阶人士都会不分季节,不分日夜来投入海底世界。不同时分,所感受的氛围、海底生物都不一样。
由于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防寒潜水衣物可以為潜水员带来更多的保护,在国外甚至有不少冰潜的活动。当然除了水温的变化之外,水深也有不同的影响。在正常的情况之下,当你潜得愈深,水的温度就愈低,这个时候,就能明显感受到水温带来的分层,例如在静止的湖泊或水塘之中,在暖和的水中游动时,伸手就可感受到身下水温的差别。
因此在出行潜水时,就先要了解目的地水域的基本数据,在订下“潜水计划”时,就知道如何为自己挑选最适合的防寒衣物和装备,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失温,也可以在水中舒适地游动。如果发现自己的保暖衣物不足,就应该上升,回到较浅的水域。如果发现自己手脚冰冷,就应即时停止进行潜水活动,上水做好保暖功夫才回到水底。
水中的能见度会影响心情?
如果你正在考虑学习潜水,除了考虑费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理质素。不是每次的潜水体验都是充满惊喜,有时候因为天气关系,将水底的沙泥掀起,令能见度大大下降,又或在清晰的水中,但是没有太多的水底物种,都可能令该次的潜水乐趣大大减弱。
但其实,能见度低也不代表无法享受潜水,因为你在水中所看到的独特生物或发现新对象的时候,比你看到距离来得更重要。随着自己的经验累积,你就懂得如何在能见度低的环境下潜水。
在清晰的水中也不一定是好事?
这样听起来好像有点奇怪,在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潜水比较困难,大家都能理解,但清晰水域中也要多多注意?其实是因为水底间的距离比实际上有差距,以计算机手表以防超过计划要达的深度最为重要。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进行上升和下潜,就是潜伴发挥功用的时候,大家应互相看到,以提防迷失方向或是晕眩的感觉。
淡水和海水要分清
淡水(湖泊、河流、水塘)和海水(所有海洋水域)的水底看到的生物都有很大的分别,不过有些潜水环境同时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之间,这时就需要留意以下重点:
*淡水的密度较低,比海水的浮力小,在淡水和海水转换时,就要留意自己的配重是否足够。
*海洋的水底是比较多不同的生物种类。
*淡水环境下的生物易被搅动,生态比较的脆弱。
*海洋环境的水底变化较多,如水流、波浪等,淡水没有潮汐影响。
封闭的潜水环境
无论在淡水还是在海水中进行潜水活动,都可能会遇到一个“封闭式潜水环境”,意思是潜水员能够进入那个地方但却无法从中直接向上游动。例如,沉船内部、冰层下方、洞穴等,一旦遇到这些潜水环境,危险和风险指数就会大大提升。所以在没有长期训练之下,尽量避免进入这些环境之中进行潜水活动。很多人以为这样的潜水环境能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体验,但其实有不少潜水意外的主要原因都是由此引发的。
认清自己的潜水极限
无论是一个潜水新手还是经验老到的专业潜水人员,都必须要在个人能够承担的极限之下进行潜水。意思是不要超过在自己接受训练和经验等级以外的范围下进行多次潜水。就算没有意外发生,亦会导致该次潜水乐趣大大减弱。如果超出个人极限,至少有三方面的风险提升。
*由于这些环境都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在没有特殊训练或没有足够潜水经验来应付的话,发现危险时无法自行处理。
*当潜水员超过自己的极限范围又没有发生意外,这样很容易造成错觉,以为这么做没有关系,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惯性,令意外事故风险提升。
*有些潜水员如果超出自己的极限范围,很可能会引发其他的焦虑感觉,导致精神不能集中而忽略周边环境,当遇上突发情况也无法反应来处理问题。
与水中生物之间的互动
探索水中生物是潜水其中一个吸引人的原因,不少植物和动物都拥有迷人且独一无二的外貌,而这些丰富的物种,绝大部分都不会给潜水员带来威胁,当大家互相接触时,这些生物可能毫无反应、迅速逃离或者是好奇地接近你。
身为一个潜水员,正常情况下都不应该主动打扰水中生物,触碰、移动或是驱赶水中生物,其实都会对它们和自然环境带来伤害,所以在潜水过程中应该和谐谨慎,让水生物的多样性可以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大部分初次接触潜水的人士,都以为潜水活动有季节之分,原因是他们都有一个迷思,认为只在夏天的阳光照耀下才会进行潜水。其实不一定,因为热爱潜水的进阶人士都会不分季节,不分日夜来投入海底世界。不同时分,所感受的氛围、海底生物都不一样。
由于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防寒潜水衣物可以為潜水员带来更多的保护,在国外甚至有不少冰潜的活动。当然除了水温的变化之外,水深也有不同的影响。在正常的情况之下,当你潜得愈深,水的温度就愈低,这个时候,就能明显感受到水温带来的分层,例如在静止的湖泊或水塘之中,在暖和的水中游动时,伸手就可感受到身下水温的差别。
因此在出行潜水时,就先要了解目的地水域的基本数据,在订下“潜水计划”时,就知道如何为自己挑选最适合的防寒衣物和装备,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失温,也可以在水中舒适地游动。如果发现自己的保暖衣物不足,就应该上升,回到较浅的水域。如果发现自己手脚冰冷,就应即时停止进行潜水活动,上水做好保暖功夫才回到水底。
水中的能见度会影响心情?
如果你正在考虑学习潜水,除了考虑费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理质素。不是每次的潜水体验都是充满惊喜,有时候因为天气关系,将水底的沙泥掀起,令能见度大大下降,又或在清晰的水中,但是没有太多的水底物种,都可能令该次的潜水乐趣大大减弱。
但其实,能见度低也不代表无法享受潜水,因为你在水中所看到的独特生物或发现新对象的时候,比你看到距离来得更重要。随着自己的经验累积,你就懂得如何在能见度低的环境下潜水。
在清晰的水中也不一定是好事?
这样听起来好像有点奇怪,在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潜水比较困难,大家都能理解,但清晰水域中也要多多注意?其实是因为水底间的距离比实际上有差距,以计算机手表以防超过计划要达的深度最为重要。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进行上升和下潜,就是潜伴发挥功用的时候,大家应互相看到,以提防迷失方向或是晕眩的感觉。
淡水和海水要分清
淡水(湖泊、河流、水塘)和海水(所有海洋水域)的水底看到的生物都有很大的分别,不过有些潜水环境同时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之间,这时就需要留意以下重点:
*淡水的密度较低,比海水的浮力小,在淡水和海水转换时,就要留意自己的配重是否足够。
*海洋的水底是比较多不同的生物种类。
*淡水环境下的生物易被搅动,生态比较的脆弱。
*海洋环境的水底变化较多,如水流、波浪等,淡水没有潮汐影响。
封闭的潜水环境
无论在淡水还是在海水中进行潜水活动,都可能会遇到一个“封闭式潜水环境”,意思是潜水员能够进入那个地方但却无法从中直接向上游动。例如,沉船内部、冰层下方、洞穴等,一旦遇到这些潜水环境,危险和风险指数就会大大提升。所以在没有长期训练之下,尽量避免进入这些环境之中进行潜水活动。很多人以为这样的潜水环境能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体验,但其实有不少潜水意外的主要原因都是由此引发的。
认清自己的潜水极限
无论是一个潜水新手还是经验老到的专业潜水人员,都必须要在个人能够承担的极限之下进行潜水。意思是不要超过在自己接受训练和经验等级以外的范围下进行多次潜水。就算没有意外发生,亦会导致该次潜水乐趣大大减弱。如果超出个人极限,至少有三方面的风险提升。
*由于这些环境都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在没有特殊训练或没有足够潜水经验来应付的话,发现危险时无法自行处理。
*当潜水员超过自己的极限范围又没有发生意外,这样很容易造成错觉,以为这么做没有关系,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惯性,令意外事故风险提升。
*有些潜水员如果超出自己的极限范围,很可能会引发其他的焦虑感觉,导致精神不能集中而忽略周边环境,当遇上突发情况也无法反应来处理问题。
与水中生物之间的互动
探索水中生物是潜水其中一个吸引人的原因,不少植物和动物都拥有迷人且独一无二的外貌,而这些丰富的物种,绝大部分都不会给潜水员带来威胁,当大家互相接触时,这些生物可能毫无反应、迅速逃离或者是好奇地接近你。
身为一个潜水员,正常情况下都不应该主动打扰水中生物,触碰、移动或是驱赶水中生物,其实都会对它们和自然环境带来伤害,所以在潜水过程中应该和谐谨慎,让水生物的多样性可以世世代代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