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分析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阅读内容、阅读需求、阅读效果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教育长期缺位是根本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学会学习 高校图书馆 导读
“不读书,少读书,不重视读书,不爱读书,没书读,没时间读书,不知道读什么书,也不知道怎样读书”。是否可以反映大学生真实的阅读状态?大学图书馆仅仅是提供书籍、提供阅读的地方吗?大学图书馆的作用如何发挥?为回答这些问题,笔者以所在学校在校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
一、透视: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
每个院系发放30份问卷(涵盖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学生),对所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总样本为300份,回收问卷218份,回收问卷率为72%;其中有效问卷212份,有效问卷率为72.6%。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阅读呈现出多种特点,主要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阅读内容看,大学生阅读存在娱乐化和消遣化、世俗化和功利化、退化和范化的阅读特征。网络发展和娱乐休闲活动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的业余时间被各种活动占据,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专业书籍阅读上,即使阅读其他书籍,也多数和专业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同学表示功利性读书让读其他书的时间减少,但并不会影响自己渴望读书的心情。
(二)从阅读需求看,除了文史类书籍和小说最受欢迎外,大学生主动看书学习由单一的专业阅读到多种阅读转变,涵盖文学、历史、经管等各个领域。
(三)从阅读能力看,大部分大学生缺乏精选读物的能力;阅读缺乏计划性、次序性;读书不得其法;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书时间碎片化,微信、微博等传播平台的使用,使学生习惯了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专注力已经变得困难;缺乏追踪新的知识信息的敏锐性;阅读速度普遍偏低;纸质阅读是常态,电子阅读成为新态。
(四)从阅读效果看,收获小、困惑多,近一半的学生对自己读书现状不满意,认为周围没有读书氛围,并表示读完后收获甚少,超过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博览群书,表示自己学术和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症结: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教育长期缺位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阅读问题不能简单归纳为“不读书,少读书,不重视读书,不爱读书”,恰恰说明大学生渴望读书,并且迫切需要阅读指导。长期以来,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应试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无暇读书,加之学校缺乏指导学生学习的相关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接受的教育是被动式的,他们习惯接受预先设计的、规定的内容。进入大学,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时间和机会更多。从客观条件看,大学生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硬软件设施的配备,这一系列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以主动学习代之以被动学习。由于缺乏专业的学习方法指导,很多学生都没有转变学习方式,没有学会如何学习?无法回答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书?怎么读书的问题?正是由于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教育长期缺位,“转变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教育不到位,才暴露出上述调查中的种种现象。具体而言,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教育主体缺位。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是,高校普遍还缺少学习指导类课程,诸如阅读指导的课程。这类课程可以由相关的教学院部来承担,也可以由图书馆承担。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图书馆承担的部分导读工作。图书馆原本所具备的发展条件和优势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因其“机构上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功能上的局限性”,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面的作用还比较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仍需深度挖掘。
(二)教育内容缺失。一方面,大学教育停留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上。尽管高校进行了改革和尝试,但是最重要的课程体系的环节没有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求索知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工具,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作为服务育人的重要阵地,图书馆要坚持“鼓励学生多读书、引导学生读好书”的原则,增强服务与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图书馆在服务读者的同时充分利用其灵活的教育形式,从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进行引导,发挥其教育功能。其中图书馆馆员应该扮演好知识提供者、知识通道者、知识教师、知识组织者、知识生产与出版者、知识合作与倡导者等多种角色,发挥教育引导职能。
三、图书馆导读应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入手
图书馆导读工作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等。除了这些常规的功能外,通过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导读工作的重要部分。图书馆导读工作并非临时、零散、片段性、碎片化的活动,需要在坚持正确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现状,进行导读策略的创新。导读工作,重点在导。导是引导,导而弗牵,不让学生感到被动。导读,建立在对学生的特点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须深谙教育规律,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心智特点及学习需求。
(一)从主体看,图书馆导读工作应该是全员参与的活动。不仅教学部门,教辅部门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教育的实施者。
(二)从时间看,要突破传统的新学期为起点,期间有零星活动的传统模式。在学生有欲求之前,把握住合适的时间,顺应需求进行引导。与高中生相比,大学生学习时间支配更加自由。图书馆环境设备等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然而对地位、功能、作用了解不清,对于学习(专业学习和兴趣学习)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为应付各种类型的考试、证书。功利性阅读倾向显露。导读工作就是要需要考虑到上述因素,在时间建构上有规划、有设计。譬如新生入馆教育的内容,入馆教育制度化,内容上与班级专业课教育、公选课教育校核,图书馆工作职能丰富,成为教师,参与讲授,形式上有沙龙、座谈等,引入“活”的图书馆的概念。
(三)从内容看,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习需要阅读,阅读能力包括“需求自知”、“拓展能力”、“搜索能力”、“交流能力”等,要通过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是要提供优质的资源,做好后台统计分析,做好阅读分析报告,用数据说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要培养学生掌握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三是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印发短小的故事,供学生传阅,指导学生养成不东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此外,培养学生读说结合的习惯。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主题,各种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参考文献:
[1]“读图时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和心理——兼谈高校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素养员对读者的阅读指导[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06):12.
[2]张磊.“读图时代”图书馆导读新探——以经典3.0系列图书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9.
[3]张振华.高校图书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12(15):08.
[4]霍瑞娟,张章.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宣传推广创新模式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06):07.
[5]王军,卜书庆.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规范研究与设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4):21.
关键词: 学会学习 高校图书馆 导读
“不读书,少读书,不重视读书,不爱读书,没书读,没时间读书,不知道读什么书,也不知道怎样读书”。是否可以反映大学生真实的阅读状态?大学图书馆仅仅是提供书籍、提供阅读的地方吗?大学图书馆的作用如何发挥?为回答这些问题,笔者以所在学校在校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
一、透视: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
每个院系发放30份问卷(涵盖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学生),对所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总样本为300份,回收问卷218份,回收问卷率为72%;其中有效问卷212份,有效问卷率为72.6%。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阅读呈现出多种特点,主要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阅读内容看,大学生阅读存在娱乐化和消遣化、世俗化和功利化、退化和范化的阅读特征。网络发展和娱乐休闲活动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的业余时间被各种活动占据,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专业书籍阅读上,即使阅读其他书籍,也多数和专业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同学表示功利性读书让读其他书的时间减少,但并不会影响自己渴望读书的心情。
(二)从阅读需求看,除了文史类书籍和小说最受欢迎外,大学生主动看书学习由单一的专业阅读到多种阅读转变,涵盖文学、历史、经管等各个领域。
(三)从阅读能力看,大部分大学生缺乏精选读物的能力;阅读缺乏计划性、次序性;读书不得其法;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书时间碎片化,微信、微博等传播平台的使用,使学生习惯了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专注力已经变得困难;缺乏追踪新的知识信息的敏锐性;阅读速度普遍偏低;纸质阅读是常态,电子阅读成为新态。
(四)从阅读效果看,收获小、困惑多,近一半的学生对自己读书现状不满意,认为周围没有读书氛围,并表示读完后收获甚少,超过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博览群书,表示自己学术和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症结: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教育长期缺位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阅读问题不能简单归纳为“不读书,少读书,不重视读书,不爱读书”,恰恰说明大学生渴望读书,并且迫切需要阅读指导。长期以来,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应试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无暇读书,加之学校缺乏指导学生学习的相关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接受的教育是被动式的,他们习惯接受预先设计的、规定的内容。进入大学,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时间和机会更多。从客观条件看,大学生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硬软件设施的配备,这一系列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以主动学习代之以被动学习。由于缺乏专业的学习方法指导,很多学生都没有转变学习方式,没有学会如何学习?无法回答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书?怎么读书的问题?正是由于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教育长期缺位,“转变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教育不到位,才暴露出上述调查中的种种现象。具体而言,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教育主体缺位。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是,高校普遍还缺少学习指导类课程,诸如阅读指导的课程。这类课程可以由相关的教学院部来承担,也可以由图书馆承担。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图书馆承担的部分导读工作。图书馆原本所具备的发展条件和优势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因其“机构上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功能上的局限性”,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面的作用还比较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仍需深度挖掘。
(二)教育内容缺失。一方面,大学教育停留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上。尽管高校进行了改革和尝试,但是最重要的课程体系的环节没有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求索知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工具,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作为服务育人的重要阵地,图书馆要坚持“鼓励学生多读书、引导学生读好书”的原则,增强服务与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图书馆在服务读者的同时充分利用其灵活的教育形式,从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进行引导,发挥其教育功能。其中图书馆馆员应该扮演好知识提供者、知识通道者、知识教师、知识组织者、知识生产与出版者、知识合作与倡导者等多种角色,发挥教育引导职能。
三、图书馆导读应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入手
图书馆导读工作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等。除了这些常规的功能外,通过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导读工作的重要部分。图书馆导读工作并非临时、零散、片段性、碎片化的活动,需要在坚持正确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现状,进行导读策略的创新。导读工作,重点在导。导是引导,导而弗牵,不让学生感到被动。导读,建立在对学生的特点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须深谙教育规律,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心智特点及学习需求。
(一)从主体看,图书馆导读工作应该是全员参与的活动。不仅教学部门,教辅部门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教育的实施者。
(二)从时间看,要突破传统的新学期为起点,期间有零星活动的传统模式。在学生有欲求之前,把握住合适的时间,顺应需求进行引导。与高中生相比,大学生学习时间支配更加自由。图书馆环境设备等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然而对地位、功能、作用了解不清,对于学习(专业学习和兴趣学习)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为应付各种类型的考试、证书。功利性阅读倾向显露。导读工作就是要需要考虑到上述因素,在时间建构上有规划、有设计。譬如新生入馆教育的内容,入馆教育制度化,内容上与班级专业课教育、公选课教育校核,图书馆工作职能丰富,成为教师,参与讲授,形式上有沙龙、座谈等,引入“活”的图书馆的概念。
(三)从内容看,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习需要阅读,阅读能力包括“需求自知”、“拓展能力”、“搜索能力”、“交流能力”等,要通过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是要提供优质的资源,做好后台统计分析,做好阅读分析报告,用数据说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要培养学生掌握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三是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印发短小的故事,供学生传阅,指导学生养成不东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此外,培养学生读说结合的习惯。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主题,各种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参考文献:
[1]“读图时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和心理——兼谈高校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素养员对读者的阅读指导[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06):12.
[2]张磊.“读图时代”图书馆导读新探——以经典3.0系列图书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9.
[3]张振华.高校图书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12(15):08.
[4]霍瑞娟,张章.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宣传推广创新模式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06):07.
[5]王军,卜书庆.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规范研究与设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