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受岗位职责、管理机制等局限,在品种、质量、成本等领域出现问题时,各单位工程师常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困惑。本文分析了企业一贯管理过程需要一业特专、全面视野的人才,而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单一、视野狭窄的现实问题,介绍了一贯管理全流程工程师培养计划,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性培养模式,以期培养熟悉品种各流程的一贯管理全流程工程师。
关键词 制造业 一贯管理 全流程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大型制造业的一贯管理是在引进新日铁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面向业务流程的全过程管理。一贯管理全流工程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定义为:从流程开始,到流程结束从事其中一系列(或全流程)工序制造及管理的工程师。全流程工程师因管理幅度大、管理难度大,而使得对他们的要求相对较高,也就是说他们除应具备若干个专业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和能力。
研究伊始,我们提出本项研究主要关注三方面的问题。
1、一贯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现状。主要了解随着一贯管理的推进,管理方式是否出现了某些变化?人力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现在和未来对一贯管理工程师要求是什么?
2、在培养工程师过程中,单位是否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
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进一步分析状况,提出对培养全流程工程师的若干建议。
经过一年的反复实践及不懈努力,最终取得如下研究结果。具体内容如下:
一、企业的一贯管理及人力资源状况
1、一贯管理状况:我公司“集中一贯管理”工作,已在制造系统、能源动力供应系统全面展开,“集中一贯管理”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对管理机制进行改革,逐步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对生产要素实行重组,实行高度集中与系统管理,变原来的条块、专业、小而全的管理为大系统、专业化集中管理,变原来的二级管理为一级管理。
2、人力资源状况:在实践经验方面,工程技术人员因管理模式的限制,只具备小工序、短流程的经验,大工序、全流程因没有机会实践,因此基础无从了解;在知识结构方面,因大学时期所学的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对跨专业的知识基本上没涉及。
二、一贯管理全流程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经深入研究与探讨,认为为了适应一贯制管理的需要,全流程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下:
一是解决某一段工序流程实际工作问题所必须的能力要求。包括本专业知识的要求、基本技能的要求、对开发能力的要求、对敬业精神的要求和对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的要求等。
二是对解决整个工序实际工作问题所必需的能力要求。如对跨专业知识的要求、跨专业技能的要求、获取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及开阔的视野等。
三是适应环境应具备的能力。如领导能力、对成本和市场意识的要求、对精益管理及6西格玛知识的要求、对环保及社会责任的要求、沟能及协调要求、敬业精神等。
三、培养全流程工程师已有良好的基础
1、采取双导师培养方式。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我们采取双导师培养的方式,不但能和工人师傅学到现场实际操作技能,也能和工程师学到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为培养合格的专业工程师打下了好的基础。
2、定期组织技术讲座,学术会议,专家会诊。使工程技术人员不但加深了理论知识的了解,也使他们对国际上领先的工艺技术、装备设施有了一定的认识。
3、以项目为抓手。通过参与项目的建设、设备调试等,使工程技术人员从项目建设伊始入手,对它的每一个零件、每一个电路、每一项性能都能如数家针。
四、全流程工程师的培养面临的障碍
1、交叉培养的困难。要想使工程技术人员成为一业特长,全面视野的人才,交叉培养必不可少,但因岗位人员紧张,单位对抽调人员到其它岗位培养有抵触情绪。
2、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困难。“跨专业”是指工程技术人员在大学所学的主专业以外的专业。因工学矛盾,没有大块的时间抽调岗位人员参加理论学习,因此只有通过自学获取专业知识,这样难免系统性不强。
3、培养和使用的统一。人才培养后的使用情况成为今后培养的关键,如果只培养不使用,储备时间太长,必定影响今后培养人的积极性。
4、培养和激励的统一。培养其间及其后的激励不可缺少,否则调动不了培养双方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全流程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建议
1、培养人选应具备的素质。具备工科学位,并取得相关专业的初级及以上技术称职,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以目标为导向的培养计划。针对每个培养对象,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包括培养目标、内容及进度安排等。
3、以责任书为约束的保证措施。签订培养责任书,由多个培养人和被培养人及培养责任单位,经反复沟通后,以文字的型式将责任、义务、达成的目标及激励方法等固定下来,以便日后根据责任书进行核对检查。
4、以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培养方法。培养计划制定时,重点放在轮岗、交叉培养及挂职锻炼上,在实践的基础,发现理论知识的缺失,通过短期送高校培训及自学的方法,学习延伸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检验,达到实践与理论相互促进的作用。
5、以鉴定为方式的评价体系。每半年由培养对象自评,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培养体会;再由多个导师对其培养期间的学习情况、实践情况进行评价;每年由单位根据本人及导师的意见,确定及调整下半年的培养方案;培养期结束后,由单位成立全流程工程师评审委员会,对其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鉴定,确定其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是否达到了全流程工程师的标准,是否能评定为全流程工程师。
6、固定流程、规定动作。全流程工程师的发展研究刚刚兴起,尚需对它的运行特点和学习模式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为使全流程工程师培养成为今后技术及管理后备人才培养的必备手段,应逐步建立“以职业发展必备要素”为核心,以“固化流程规定动作”为保障的技术、管理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作者单位: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关键词 制造业 一贯管理 全流程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大型制造业的一贯管理是在引进新日铁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面向业务流程的全过程管理。一贯管理全流工程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定义为:从流程开始,到流程结束从事其中一系列(或全流程)工序制造及管理的工程师。全流程工程师因管理幅度大、管理难度大,而使得对他们的要求相对较高,也就是说他们除应具备若干个专业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和能力。
研究伊始,我们提出本项研究主要关注三方面的问题。
1、一贯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现状。主要了解随着一贯管理的推进,管理方式是否出现了某些变化?人力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现在和未来对一贯管理工程师要求是什么?
2、在培养工程师过程中,单位是否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
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进一步分析状况,提出对培养全流程工程师的若干建议。
经过一年的反复实践及不懈努力,最终取得如下研究结果。具体内容如下:
一、企业的一贯管理及人力资源状况
1、一贯管理状况:我公司“集中一贯管理”工作,已在制造系统、能源动力供应系统全面展开,“集中一贯管理”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对管理机制进行改革,逐步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对生产要素实行重组,实行高度集中与系统管理,变原来的条块、专业、小而全的管理为大系统、专业化集中管理,变原来的二级管理为一级管理。
2、人力资源状况:在实践经验方面,工程技术人员因管理模式的限制,只具备小工序、短流程的经验,大工序、全流程因没有机会实践,因此基础无从了解;在知识结构方面,因大学时期所学的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对跨专业的知识基本上没涉及。
二、一贯管理全流程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经深入研究与探讨,认为为了适应一贯制管理的需要,全流程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下:
一是解决某一段工序流程实际工作问题所必须的能力要求。包括本专业知识的要求、基本技能的要求、对开发能力的要求、对敬业精神的要求和对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的要求等。
二是对解决整个工序实际工作问题所必需的能力要求。如对跨专业知识的要求、跨专业技能的要求、获取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及开阔的视野等。
三是适应环境应具备的能力。如领导能力、对成本和市场意识的要求、对精益管理及6西格玛知识的要求、对环保及社会责任的要求、沟能及协调要求、敬业精神等。
三、培养全流程工程师已有良好的基础
1、采取双导师培养方式。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我们采取双导师培养的方式,不但能和工人师傅学到现场实际操作技能,也能和工程师学到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为培养合格的专业工程师打下了好的基础。
2、定期组织技术讲座,学术会议,专家会诊。使工程技术人员不但加深了理论知识的了解,也使他们对国际上领先的工艺技术、装备设施有了一定的认识。
3、以项目为抓手。通过参与项目的建设、设备调试等,使工程技术人员从项目建设伊始入手,对它的每一个零件、每一个电路、每一项性能都能如数家针。
四、全流程工程师的培养面临的障碍
1、交叉培养的困难。要想使工程技术人员成为一业特长,全面视野的人才,交叉培养必不可少,但因岗位人员紧张,单位对抽调人员到其它岗位培养有抵触情绪。
2、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困难。“跨专业”是指工程技术人员在大学所学的主专业以外的专业。因工学矛盾,没有大块的时间抽调岗位人员参加理论学习,因此只有通过自学获取专业知识,这样难免系统性不强。
3、培养和使用的统一。人才培养后的使用情况成为今后培养的关键,如果只培养不使用,储备时间太长,必定影响今后培养人的积极性。
4、培养和激励的统一。培养其间及其后的激励不可缺少,否则调动不了培养双方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全流程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建议
1、培养人选应具备的素质。具备工科学位,并取得相关专业的初级及以上技术称职,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以目标为导向的培养计划。针对每个培养对象,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包括培养目标、内容及进度安排等。
3、以责任书为约束的保证措施。签订培养责任书,由多个培养人和被培养人及培养责任单位,经反复沟通后,以文字的型式将责任、义务、达成的目标及激励方法等固定下来,以便日后根据责任书进行核对检查。
4、以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培养方法。培养计划制定时,重点放在轮岗、交叉培养及挂职锻炼上,在实践的基础,发现理论知识的缺失,通过短期送高校培训及自学的方法,学习延伸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检验,达到实践与理论相互促进的作用。
5、以鉴定为方式的评价体系。每半年由培养对象自评,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培养体会;再由多个导师对其培养期间的学习情况、实践情况进行评价;每年由单位根据本人及导师的意见,确定及调整下半年的培养方案;培养期结束后,由单位成立全流程工程师评审委员会,对其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鉴定,确定其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是否达到了全流程工程师的标准,是否能评定为全流程工程师。
6、固定流程、规定动作。全流程工程师的发展研究刚刚兴起,尚需对它的运行特点和学习模式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为使全流程工程师培养成为今后技术及管理后备人才培养的必备手段,应逐步建立“以职业发展必备要素”为核心,以“固化流程规定动作”为保障的技术、管理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作者单位: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