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數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经过长时间学习数学以后形成的综合性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能力,笔者将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重视课堂导入环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不重视课堂导入部分,于是学生在课程开始时难以集中注意力,枯燥、无味、生硬的教学方式极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升。为了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环节,采用生活中的趣事或小故事,带领学生感受数学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经典故事《孙子巧解鸡兔同笼》: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数量。教师还可以尝试将问题深化,若每一只动物都去掉两只脚,这一问题应如何解决?由此,不仅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被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能够得到有效锻炼,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数学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巧妙设置数学问题
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学习数学就会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难以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诸多教师认为只要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数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实不然,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而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就要巧妙设置数学问题,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
例如,教师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当学生学完了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后,笔者这样向学生提问:“将长度为l米的线段围成正方形和圆,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在课堂上,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自行探讨对比两者面积的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对面积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还能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设置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切实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安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点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如笔者指导学生使用剪刀剪出三角形,并将其三个角拼凑到一起,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定理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点,感受几何知识的内涵。这样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灵活且深刻,在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入、设置数学问题、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城北学校)
一、重视课堂导入环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不重视课堂导入部分,于是学生在课程开始时难以集中注意力,枯燥、无味、生硬的教学方式极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升。为了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环节,采用生活中的趣事或小故事,带领学生感受数学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经典故事《孙子巧解鸡兔同笼》: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数量。教师还可以尝试将问题深化,若每一只动物都去掉两只脚,这一问题应如何解决?由此,不仅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被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能够得到有效锻炼,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数学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巧妙设置数学问题
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学习数学就会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难以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诸多教师认为只要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数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实不然,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而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就要巧妙设置数学问题,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
例如,教师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当学生学完了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后,笔者这样向学生提问:“将长度为l米的线段围成正方形和圆,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在课堂上,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自行探讨对比两者面积的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对面积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还能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设置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切实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安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点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如笔者指导学生使用剪刀剪出三角形,并将其三个角拼凑到一起,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定理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点,感受几何知识的内涵。这样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灵活且深刻,在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入、设置数学问题、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城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