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立医院改革旨在回归公益性,公益性实现的关键集中体现在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现阶段,在取消药品加成的收入补偿途径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公立医院的成本补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对A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医院补偿机制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医改;公益性;补偿机制;公立医院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177-03
一、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补偿机制的建立
公立医院改革向公益性回归主要针对的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客观现实提出,以改革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公立医院的趋利性为背景。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区别于盈利性的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医疗事业中,占主导地位。如何看待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并实现其公益性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建立密不可分。
(一)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1.所有者。公立医院是由政府出资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着政府一定社会公益职能的非营利组织(文红敏,2011)。也就是说,公立医院的所有者是政府,而政府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利,实质上该所有者应该是人民大众。这一方面说明公立医院必须以公益为前提,即满足人民大众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解释了公立医院公益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2.特殊产品。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特殊产品的不同特质:不可测、不可逆、不可复制等。同时,这种特殊产品的使用广泛性和影响程度高等特点使得其在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正因为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必然要求其有一定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这不仅是公众健康、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因而医疗服务特殊性也决定了提供医疗服务占主导地位的公立医院必须承担公益性的责任。
(二)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建立
1.财政补助。财政补助主要是医院按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统计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补助。一般可分为经常性补偿、专项补偿和鼓励性补偿。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对财政补助收入设置两个一次明细科目:“基本收入”和“项目收入。其中“基本收入”明细科目核算医院由财政部门拨入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经费、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经常性补助;“项目收入”则是核算医院由财政部门拨入的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承担政府指定公共卫生任务等的专项补助。从核算内容可以看出,财政补助更多的侧重于前期的投入和亏损的弥补,对于医院运营过程中的成本的弥补则不具有太大的作用。
2.医疗补偿。该项补偿来源于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旧会计制度单独设置“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进行核算,而新医院会计制度,仅设置“医疗收入”,再在“医疗收入”下设“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两个一级明细科目。在“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下再设二级明细,诸如“药品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手术收入”等。医疗收入应当在提供医疗服务(包括发出药品)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计算确定的金额确认入账。这种分类形式不仅可以将门诊和住院情况划分开来,而且从更深层次上也是对取消药品加成必然趋势的一种有效的核算途径。将医疗收入的明细按门诊和住院的各项目进行核算,可以有效地甄别出各项目成本收入的弥补情况,便于进行改革和改进。
3.其他。其他的补偿方式包括医院的科教经费、培训、食堂、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租金收入、捐赠以及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等。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设置“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进行核算。其中“科教项目收入”核算医院取得的除财政补助收入外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其他收入”涉及的内容较多,除财政补助、医疗收入和科教项目收入以外的收入都在该项目中核算。
二、补偿机制问题分析
1.政府补偿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够合理,投入方式有待创新。近年来,随着深化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补偿在总体上有所提高,但总量上依然不足,无法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尚未建立起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补偿增长机制,补偿因财政资金紧张而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严建军,2013)。投入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公立医院的投入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投入结构上,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过分集中于特殊群体,对资源的使用则是倾向于大城市的大医院,这样便造成分配不公甚至部分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利用或者资源被浪费。而目前中国政府投入的方式还比较单一,除了直接的资本投入和一些税收减免措施外,基本上未见其他的投入方式。这种单一的投入方式很容易导致利用的低效率,同时不利于竞争及资源的节约和使用。
2.业务收入是医院的主要补偿来源,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依然占据较高比例,无论门诊还是住院,病人均次医药费较大部分是药品费,不同等级的医院收入支出差别极大,且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根据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年公立医院院均总收入8 832万元,业务收入8 016万元,占比90.76%。业务收入中医疗收入4 301万元,药品收入3 578万元,即药品收入仍占比44.64%,比重较高。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180.2元,药费92.8,占比高达51.5%;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6 909.9万元,药费2 903.7万元,占比42%。而各级医院相比,差距极大。三级医院院均总收入高达49 460万元,二级医院7 280万元,一级医院则仅为862万元,这样规模等级优势降级的促进医疗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对社会和病人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根据年鉴的支出统计,2011年公立医院院均总支出为8 521万元,收支差额仅为311万元,而业务支出8 226万元,业务收支差额-210万元,收不抵支。分析各级医院可发现,三级医院业务收支差额为-278万元,二级医院业务收支差额为-284万元,一级医院收支差额为-94万元,即各级医院普遍亏损,与收入支出的总量无关。根据年鉴数据可以发现公立医院业务收入支出依然不太合理,医院的规模等级对其造成较大影响,因而可能导致医院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取消药品加成将对药品收入占比较高医院的业务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但各等级收支不抵的主要原因则与等级无关。 3.相关的医疗保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各种惠民政策的提供为病人提供了较大的福利,但无论是医保付费政策,还是国家相关的配套制度,都处于尝试阶段,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医疗保险向全民医疗保险的转变要求医保机构能承担更大的责任,因而必须向专业化、职业化、竞争化和法人化发展。医保机构应该建立专门的治理机制和结构,进行公司化运转,有较强的监督管理能力,能较好地管理和进行资金的运作。同时,对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药品安全、药品集中采购不够重视,对取消药品加成产生较大的障碍;外部监管的不力和对医院的过度干预,却又导致医院对权利和责任的不当利用和承担,造成腐败和浪费等现象的存在。
三、A医院补偿机制分析
(一)A医院基本情况简介
A医院是地处华东地区的一家市属公立医院,其处于市区的核心位置,现已升级为一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部分科室为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现有职工1 095人,开放床位600张,设置有内分泌血液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肾病内科、重症监护室(ICU)、血透中心、外科、肛肠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产科、儿科、皮肤一科、皮肤二科、激光美容科、皮肤治疗科、皮肤外科、中医科、肿瘤科、急诊科、理疗科、体检中心、放射科、检验科、麻醉手术科、特检科等临床、医技科室,并开设高血压、糖尿病、白癜风、性病等37个专科专病门诊。同时,医院拥有磁共振MR、DSA、DR、CR、螺旋CT、彩色B超、血透机等先进医疗设备,保障了各科开展临床诊疗活动。
(二)A医院成本补偿分析
A医院的成本补偿也主要来源于3个部分,其中主要部分是医疗收入的补偿,占到90%左右。同时,由于公立医院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A医院的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还占有较大的比重。下面结合A医院的具体收入成本情况进行分析。
1.政府财政补偿。政府财政补偿的总量层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7年到2012年六年间,政府财政补助总额从4 659.65万元上升到8 326.62万元,增长额3 666.97万元,增长比78.7%。仅就纯粹的数字而言,可以看出政府在最近几年来一直在加大投入,补偿力度不断上升。
但通过比例分析,即政府补偿在A医院的总收入的占比,可以发现政府的投入仅维持医院收入的同比的增长,每年基本维持在8%~10%之间。
财政补助收入占A医院的总收入比例并不够高,基本上不能达到10%。2012年人员经费支出22 665.48万元,则当年财政补助仅占比36.74%,即医院的大部分成本都需要通过自身的运营进行弥补。
2.医疗补偿。该部分是医院的主要收入,占医院每年收入的90%左右。该部分收入按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应该再分门诊和住院进行核算,但就会计制度下一般分为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这主要是由于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比重极高,基本维持在60%以上(2012年比重下降到60%以下,为58.93%)。
药品收入的高比重将导致医院过度依赖药品,但分析可以发现,A医院的医疗收入中的药品收入比例基本维持在60%左右,且呈逐年降低趋势,这与公立医院改革中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要求相符。分析医疗总收入中的医疗收入的组成项目,A医院医疗收入的项目较多,收入分布也比较分散,占比较高的主要是治疗费用、卫生材料费用等,检查、诊察等服务性收费所占比重极小,也就是说医院的技术性项目,对医生个体依赖程度较高的医疗服务费用的收取不高。同时,在医疗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收取药事服务费政策该项措施还未施行,该部分收入将有助于提高医院医疗总收入中医疗收入的比例。
3.其他补偿。其他补偿在A医院的占比较低,每年仅占2%左右。同一般盈利性企业相比,该部分收入相当于医院的营业外收入。但由于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又有其特殊性,例如单独核算的“科教项目收入”,该项收入隶属于专项补助收入,也可以视为一项鼓励性补偿,引导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而其他的一些诸如利息、投资收益、租金等则是对闲置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其他收入中的捐赠收入也是对公众慈善进行鼓励的一种途径。
(三)A医院补偿启示
通过对A医院补偿途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A医院的补偿主要依靠医疗补偿,并且还较大程度的依赖药品收入的补偿。对于专项列支的政府财政补助比例不高,A医院更多的相当于自负盈亏,这样将对其自身的运营产生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其公益性的实现。而由于其他收入本身并不具有较高的比例,对医院的补偿也未起到太大的作用。但相对于其本身项目所包含的鼓励和引导价值,应该引起对该部分的重视。
四、小结
无论是从宏观上全国公立医院补偿情况的分析,还是从微观上A医院的具体分析,都可以发现现阶段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都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笔者认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政府投入总量,创新投入机制,在保证投入效率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投入质量。首先,政府补助应该同经济增长相匹配,总量上应该以医院的实际运营为准绳,在医院补偿途径的各项目中应该提高比例,以减轻医院的运营负担。其次,优化政府投入结构,能公平合理地进行资源的投入,在保证居民基本医疗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在兼顾各群体治病基础上,提高预防及疑难病症的攻克。再者,提高政府投入效率,制定监督管理机制,在投入前、投入中及投入后都能保证投入落到实处。最后,优化投入方式,以多种形式进行医院的投入,除直接投入外,还应创造更多的条件进行间接投入,如引进人才技术、提供更多的宣传和服务等等。
第二,健全医院运行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在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的前提下保证医疗收入的稳定增长。医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医院的健康运行,尽管我们一直在呼吁政府提高补偿力度,但医院自身的运营依然是而且必须是其最主要的补偿部分。 首先,医院规范化制度的建立。现今的公立医院基本上都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如院长负责制下的医院管理运行机制。但由于各医院的综合运营,实际需要情况下的大规模建设,导致医院的管理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大型高级别医院,开有多家分院,每天接待患者人次极多,而想各种疑难杂症的复杂程度提高导致的费用合理攀升,也使得资金的交易数额越来越大。这种大规模下的风险显而易见,医院能否在防范风险的情况下提高效率,对规范化制度的建立要求极高。医院应该真正实现自主管理,即政事分开、官办分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医院对风险和运营的积极性和控制意识。同时,从院长开始,把好人才素质关,并明文实现权责统一的责任承担机制,从而能从上至下地实现医院的专业化、职业化。
其次,医院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涉及人事、收入分配、经济运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等。由于公立医院的特殊性质,人事制度并不完全属于公立医院自身,如事业单位的统一招聘等等;而收入分配则是配合国家政策下的收入分配改革,结合医院自身的情况制定,如基本工资加奖金、与绩效激励结合等方式;经济运行涉及医院各方面,从安全防范到正常的工作运行,基本都会涉及医院的经济运行,而且一些环节的纰漏还会导致整体的纠纷和不稳定;财务管理也关系到医院能否正常运行,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信息系统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信息准确安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健康运行指标。
最后,优化医院成本结构,创新医院收入项目。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将为医院打下良好的运行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结构的调整,对资源合理利用,杜绝浪费,精细核算,尽可能按预算执行,控制成本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对于医院的收入结构,迫切需要改变对药品收入的过度依赖,从提高服务质量为起点,实现服务取胜。优化医院收费项目,通过全方位地满足病人需求来实现新的突破,从而能有所创新,实现收入结构的优化和收入总量的不断攀升。
第三,加强资源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公益性宣传力度,呼吁各方各界共同完成深化医疗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对社会意义,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医疗卫生也应向绿色环保发展。这不仅是对当前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公益性的提高和普及,需要多方参与。从公众监督到公众用自身的力量和能力身体力行,必然会使医疗改革更好地实现,医疗补偿机制也得到更好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玲.让公立医院回归社会公益的轨道[J].求是,2008,(7):56-58.
[2] 吴敬琏.公立医院公益性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4).
[3] 于莉莉,熊季霞.从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分析公立医院公益性缺失的原因[J].中国医药导报,2012,(10):10.
[4] 严建军.公立非营利性医院财政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3,(1):1.
[5] 苗卫军.公立医院公益性实现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6] 文红敏.政府投入与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1.
[7] 万玉霞.中国深化医改的公益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责任编辑 吴 迪]
关键词:医改;公益性;补偿机制;公立医院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177-03
一、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补偿机制的建立
公立医院改革向公益性回归主要针对的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客观现实提出,以改革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公立医院的趋利性为背景。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区别于盈利性的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医疗事业中,占主导地位。如何看待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并实现其公益性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建立密不可分。
(一)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1.所有者。公立医院是由政府出资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着政府一定社会公益职能的非营利组织(文红敏,2011)。也就是说,公立医院的所有者是政府,而政府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利,实质上该所有者应该是人民大众。这一方面说明公立医院必须以公益为前提,即满足人民大众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解释了公立医院公益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2.特殊产品。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特殊产品的不同特质:不可测、不可逆、不可复制等。同时,这种特殊产品的使用广泛性和影响程度高等特点使得其在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正因为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必然要求其有一定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这不仅是公众健康、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因而医疗服务特殊性也决定了提供医疗服务占主导地位的公立医院必须承担公益性的责任。
(二)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建立
1.财政补助。财政补助主要是医院按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统计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补助。一般可分为经常性补偿、专项补偿和鼓励性补偿。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对财政补助收入设置两个一次明细科目:“基本收入”和“项目收入。其中“基本收入”明细科目核算医院由财政部门拨入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经费、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经常性补助;“项目收入”则是核算医院由财政部门拨入的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承担政府指定公共卫生任务等的专项补助。从核算内容可以看出,财政补助更多的侧重于前期的投入和亏损的弥补,对于医院运营过程中的成本的弥补则不具有太大的作用。
2.医疗补偿。该项补偿来源于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旧会计制度单独设置“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进行核算,而新医院会计制度,仅设置“医疗收入”,再在“医疗收入”下设“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两个一级明细科目。在“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下再设二级明细,诸如“药品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手术收入”等。医疗收入应当在提供医疗服务(包括发出药品)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计算确定的金额确认入账。这种分类形式不仅可以将门诊和住院情况划分开来,而且从更深层次上也是对取消药品加成必然趋势的一种有效的核算途径。将医疗收入的明细按门诊和住院的各项目进行核算,可以有效地甄别出各项目成本收入的弥补情况,便于进行改革和改进。
3.其他。其他的补偿方式包括医院的科教经费、培训、食堂、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租金收入、捐赠以及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等。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设置“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进行核算。其中“科教项目收入”核算医院取得的除财政补助收入外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其他收入”涉及的内容较多,除财政补助、医疗收入和科教项目收入以外的收入都在该项目中核算。
二、补偿机制问题分析
1.政府补偿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够合理,投入方式有待创新。近年来,随着深化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补偿在总体上有所提高,但总量上依然不足,无法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尚未建立起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补偿增长机制,补偿因财政资金紧张而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严建军,2013)。投入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公立医院的投入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投入结构上,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过分集中于特殊群体,对资源的使用则是倾向于大城市的大医院,这样便造成分配不公甚至部分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利用或者资源被浪费。而目前中国政府投入的方式还比较单一,除了直接的资本投入和一些税收减免措施外,基本上未见其他的投入方式。这种单一的投入方式很容易导致利用的低效率,同时不利于竞争及资源的节约和使用。
2.业务收入是医院的主要补偿来源,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依然占据较高比例,无论门诊还是住院,病人均次医药费较大部分是药品费,不同等级的医院收入支出差别极大,且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根据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年公立医院院均总收入8 832万元,业务收入8 016万元,占比90.76%。业务收入中医疗收入4 301万元,药品收入3 578万元,即药品收入仍占比44.64%,比重较高。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180.2元,药费92.8,占比高达51.5%;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6 909.9万元,药费2 903.7万元,占比42%。而各级医院相比,差距极大。三级医院院均总收入高达49 460万元,二级医院7 280万元,一级医院则仅为862万元,这样规模等级优势降级的促进医疗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对社会和病人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根据年鉴的支出统计,2011年公立医院院均总支出为8 521万元,收支差额仅为311万元,而业务支出8 226万元,业务收支差额-210万元,收不抵支。分析各级医院可发现,三级医院业务收支差额为-278万元,二级医院业务收支差额为-284万元,一级医院收支差额为-94万元,即各级医院普遍亏损,与收入支出的总量无关。根据年鉴数据可以发现公立医院业务收入支出依然不太合理,医院的规模等级对其造成较大影响,因而可能导致医院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取消药品加成将对药品收入占比较高医院的业务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但各等级收支不抵的主要原因则与等级无关。 3.相关的医疗保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各种惠民政策的提供为病人提供了较大的福利,但无论是医保付费政策,还是国家相关的配套制度,都处于尝试阶段,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医疗保险向全民医疗保险的转变要求医保机构能承担更大的责任,因而必须向专业化、职业化、竞争化和法人化发展。医保机构应该建立专门的治理机制和结构,进行公司化运转,有较强的监督管理能力,能较好地管理和进行资金的运作。同时,对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药品安全、药品集中采购不够重视,对取消药品加成产生较大的障碍;外部监管的不力和对医院的过度干预,却又导致医院对权利和责任的不当利用和承担,造成腐败和浪费等现象的存在。
三、A医院补偿机制分析
(一)A医院基本情况简介
A医院是地处华东地区的一家市属公立医院,其处于市区的核心位置,现已升级为一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部分科室为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现有职工1 095人,开放床位600张,设置有内分泌血液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肾病内科、重症监护室(ICU)、血透中心、外科、肛肠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产科、儿科、皮肤一科、皮肤二科、激光美容科、皮肤治疗科、皮肤外科、中医科、肿瘤科、急诊科、理疗科、体检中心、放射科、检验科、麻醉手术科、特检科等临床、医技科室,并开设高血压、糖尿病、白癜风、性病等37个专科专病门诊。同时,医院拥有磁共振MR、DSA、DR、CR、螺旋CT、彩色B超、血透机等先进医疗设备,保障了各科开展临床诊疗活动。
(二)A医院成本补偿分析
A医院的成本补偿也主要来源于3个部分,其中主要部分是医疗收入的补偿,占到90%左右。同时,由于公立医院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A医院的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还占有较大的比重。下面结合A医院的具体收入成本情况进行分析。
1.政府财政补偿。政府财政补偿的总量层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7年到2012年六年间,政府财政补助总额从4 659.65万元上升到8 326.62万元,增长额3 666.97万元,增长比78.7%。仅就纯粹的数字而言,可以看出政府在最近几年来一直在加大投入,补偿力度不断上升。
但通过比例分析,即政府补偿在A医院的总收入的占比,可以发现政府的投入仅维持医院收入的同比的增长,每年基本维持在8%~10%之间。
财政补助收入占A医院的总收入比例并不够高,基本上不能达到10%。2012年人员经费支出22 665.48万元,则当年财政补助仅占比36.74%,即医院的大部分成本都需要通过自身的运营进行弥补。
2.医疗补偿。该部分是医院的主要收入,占医院每年收入的90%左右。该部分收入按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应该再分门诊和住院进行核算,但就会计制度下一般分为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这主要是由于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比重极高,基本维持在60%以上(2012年比重下降到60%以下,为58.93%)。
药品收入的高比重将导致医院过度依赖药品,但分析可以发现,A医院的医疗收入中的药品收入比例基本维持在60%左右,且呈逐年降低趋势,这与公立医院改革中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要求相符。分析医疗总收入中的医疗收入的组成项目,A医院医疗收入的项目较多,收入分布也比较分散,占比较高的主要是治疗费用、卫生材料费用等,检查、诊察等服务性收费所占比重极小,也就是说医院的技术性项目,对医生个体依赖程度较高的医疗服务费用的收取不高。同时,在医疗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收取药事服务费政策该项措施还未施行,该部分收入将有助于提高医院医疗总收入中医疗收入的比例。
3.其他补偿。其他补偿在A医院的占比较低,每年仅占2%左右。同一般盈利性企业相比,该部分收入相当于医院的营业外收入。但由于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又有其特殊性,例如单独核算的“科教项目收入”,该项收入隶属于专项补助收入,也可以视为一项鼓励性补偿,引导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而其他的一些诸如利息、投资收益、租金等则是对闲置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其他收入中的捐赠收入也是对公众慈善进行鼓励的一种途径。
(三)A医院补偿启示
通过对A医院补偿途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A医院的补偿主要依靠医疗补偿,并且还较大程度的依赖药品收入的补偿。对于专项列支的政府财政补助比例不高,A医院更多的相当于自负盈亏,这样将对其自身的运营产生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其公益性的实现。而由于其他收入本身并不具有较高的比例,对医院的补偿也未起到太大的作用。但相对于其本身项目所包含的鼓励和引导价值,应该引起对该部分的重视。
四、小结
无论是从宏观上全国公立医院补偿情况的分析,还是从微观上A医院的具体分析,都可以发现现阶段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都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笔者认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政府投入总量,创新投入机制,在保证投入效率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投入质量。首先,政府补助应该同经济增长相匹配,总量上应该以医院的实际运营为准绳,在医院补偿途径的各项目中应该提高比例,以减轻医院的运营负担。其次,优化政府投入结构,能公平合理地进行资源的投入,在保证居民基本医疗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在兼顾各群体治病基础上,提高预防及疑难病症的攻克。再者,提高政府投入效率,制定监督管理机制,在投入前、投入中及投入后都能保证投入落到实处。最后,优化投入方式,以多种形式进行医院的投入,除直接投入外,还应创造更多的条件进行间接投入,如引进人才技术、提供更多的宣传和服务等等。
第二,健全医院运行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在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的前提下保证医疗收入的稳定增长。医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医院的健康运行,尽管我们一直在呼吁政府提高补偿力度,但医院自身的运营依然是而且必须是其最主要的补偿部分。 首先,医院规范化制度的建立。现今的公立医院基本上都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如院长负责制下的医院管理运行机制。但由于各医院的综合运营,实际需要情况下的大规模建设,导致医院的管理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大型高级别医院,开有多家分院,每天接待患者人次极多,而想各种疑难杂症的复杂程度提高导致的费用合理攀升,也使得资金的交易数额越来越大。这种大规模下的风险显而易见,医院能否在防范风险的情况下提高效率,对规范化制度的建立要求极高。医院应该真正实现自主管理,即政事分开、官办分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医院对风险和运营的积极性和控制意识。同时,从院长开始,把好人才素质关,并明文实现权责统一的责任承担机制,从而能从上至下地实现医院的专业化、职业化。
其次,医院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涉及人事、收入分配、经济运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等。由于公立医院的特殊性质,人事制度并不完全属于公立医院自身,如事业单位的统一招聘等等;而收入分配则是配合国家政策下的收入分配改革,结合医院自身的情况制定,如基本工资加奖金、与绩效激励结合等方式;经济运行涉及医院各方面,从安全防范到正常的工作运行,基本都会涉及医院的经济运行,而且一些环节的纰漏还会导致整体的纠纷和不稳定;财务管理也关系到医院能否正常运行,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信息系统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信息准确安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健康运行指标。
最后,优化医院成本结构,创新医院收入项目。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将为医院打下良好的运行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结构的调整,对资源合理利用,杜绝浪费,精细核算,尽可能按预算执行,控制成本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对于医院的收入结构,迫切需要改变对药品收入的过度依赖,从提高服务质量为起点,实现服务取胜。优化医院收费项目,通过全方位地满足病人需求来实现新的突破,从而能有所创新,实现收入结构的优化和收入总量的不断攀升。
第三,加强资源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公益性宣传力度,呼吁各方各界共同完成深化医疗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对社会意义,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医疗卫生也应向绿色环保发展。这不仅是对当前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公益性的提高和普及,需要多方参与。从公众监督到公众用自身的力量和能力身体力行,必然会使医疗改革更好地实现,医疗补偿机制也得到更好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玲.让公立医院回归社会公益的轨道[J].求是,2008,(7):56-58.
[2] 吴敬琏.公立医院公益性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4).
[3] 于莉莉,熊季霞.从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分析公立医院公益性缺失的原因[J].中国医药导报,2012,(10):10.
[4] 严建军.公立非营利性医院财政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3,(1):1.
[5] 苗卫军.公立医院公益性实现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6] 文红敏.政府投入与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1.
[7] 万玉霞.中国深化医改的公益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责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