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情不再,猪也从风力减小的风口中跌落,2016年迎来了互联网科技生态圈的集体反思。雷军之小米,李彦宏之百度、贾跃亭之乐视,从不同角度的自我剖析,恰好构成了生态主义下半场的生存之道。
进入2016年,曾经被捧到天上去的小米、百度、乐视三家公司不约而同地陷入反思调整的尴尬之中:小米手机业务逐渐落后于华为、vivo与OPPO,百度陷入企业道德批判的漩涡之中,乐视被质疑属于另一种“庞氏骗局”。三家公司的估值或市值均遭遇大幅度调整。
三家公司,均声名鹊起于生态模式的打造,他们的背后还有无数公司畅想着生态主义的美梦。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三家公司的反思中探寻一个问题:生态模式究竟陷入了怎样的麻烦?
雷军:回归常识
严格意义而言,雷军没有反思,因为只有失败者才反思。但是他承认,小米确实该“降降温”了。
在小米最辉煌的2013年、2014年,一切都是OK的。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小米的三板斧“硬件高性价比”“MIUI米粉经济”“线上营销为主”成为同行竞相模仿的利器。比如华为荣耀就是一款互联网渠道手机,一些竞争对手甚至原样抄袭了小米的产品发布会,把自己装扮成另一个“雷布斯”。
但是,当“颠覆”变成“套路”,观众对发布会的招数都已经摸得一门清时,小米的一切又好像都是错的。
第一,硬件高性价比固然重要,但自有专利数量、供应链管理等基本功依然是立身之本。当消费性电子产品进入硬件军备竞赛的阶段,粉丝们不再具有忠诚性,饥饿营销亦成为无米之炊。此时,谁能最快地拿出有底气、有数量的产品才是制胜关键。
第二,粉丝经济固然重要,但服务及硬件对用户的吸引力才是关键。
在理想状态下,小米形成硬件生态链,涉及手机、盒子、电视、笔记本等,借由其软件生态、社区服务形成闭环,可谓一个线上版本的Costco,仅会员收入就应非常可观。
然而这一切也是建立在核心技术与产业链上游的掌控力基础上的,同时需要维护核心硬件小米手机的品牌影响力。在而今小米手机被部分视为“低端机”的情况下,小米很难提升其他20多个硬件品类的品牌档次,无法圈住中产阶级对于性价比的需求,更难以实现所谓的生态内会员收入。
第三,线上营销固然厉害,但线下渠道依然决定命运。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颠覆者必然会遇到所谓中产阶级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线下渠道在二三四线城市依然是主宰力量,华为、vivo、OPPO都是坚持传统渠道的胜利者。
线下渠道、传统营销、供应链、产品定位升级都是传统问题,但如今看来全是不能忽视的常识。
当竞争对手华为都开始向苹果、三星收取“专利保护费”时,颠覆者小米势必需要从“发烧”回归常识:如买下微软专利,组建“探索实验室”投资前沿科技,雷军亲自抓供应链,投放线下渠道小米之家……
心中有诗与远方,却也要脚踏实地。从2016年开始,小米正在变成一家“正常公司”。
李彦宏:坚守价值观正确
毋庸置疑,以搜索为核心构建的百度生态,已经构成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当魏则西事件被爆出,百度广告门持续发酵,人们开始害怕百度为之构建的生态,甚至其合法性都遭到广泛质疑。
在最危急的时刻,李彦宏发出了“百度离破产就真的只有30天”的吼声。他必须要反思,为何百度的过去备受尊重,而今却正在失去用户的支持。
也许,李彦宏是生态反思者中头脑最清醒的人。他在反思信中写道:我更多地会听到不同部门为了KPI分配而争吵不休,会看到一些高级工程师在平衡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之间纠结甚至妥协,用户也因此开始质疑我们商业推广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吐槽我们产品的安装策略,反对我们贴吧、百科等产品的过度商业化……
正是生态管理层对员工短期KPI的追逐,导致了生态整体价值观的扭曲。当业绩增长凌驾于用户体验,简单经营取代了“简单可依赖”,百度也就与用户渐行渐远,生态主义者与所谓的垄断集团也就没有丝毫的分别—而且没有人说过,垄断集团是不会倒掉的。
事实上,百度已走到悬崖的边缘,其市值已被阿里巴巴、腾讯远远甩下,其商业模式的原罪正经历刮骨疗伤般的痛楚。百度从领先堕入“掉队”,无疑会让生态梦想家们思量自身的底线,明白地看清从大企业到伟大企业之间遥远的距离。
贾跃亭:生态须有边界
乐视面对的生态问题既复杂又很简单:贪多嚼不烂,三个盖子盖不了十个瓶子。
生态构建者的资金问题,本质上是野心与能力的匹配问题。成功的企业基本上都会有负债、有杠杆,底线则是还得上、还得起。而当野心冲脱能力的缰绳,烧钱的速度远超预期收益的边际,那么梦想越大骗局也就越大。
据称,乐视在供应链上的欠款多达数十亿元,其在美国的造车项目被传停工,而乐视生态中大多数项目都无法自行造血,仍在烧钱度日。贾跃亭也在反思信中坦承:我们蒙眼狂奔、烧钱追求规模扩张,全球化战线一下子拉得过长……为化解“缺钱”危机,贾跃亭表示:乐视在新阶段七大子生态纵深发展、非上市公司板块业务要以经营为导向、上市公司要以实现全面盈利为目标。
从某种程度而言,贾跃亭的反思是适当的,直击问题本质,至于及时与否则有待时间检验。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贾跃亭反思的方式是严重错误的。
与雷军、李彦宏所面对的问题完全不同,贾跃亭面对的问题是“直接要命”的。面对资金问题,恰当的反思应是默默地舔舐伤口,而绝不能撕开伤口公示于众人。所以,贾跃亭公开承认“缺钱”,相当于坐实了之前外界的各种揣测,极易产生资金出逃的踩踏效应,导致“更缺钱”。
乐视生态“缺钱”,其深远意义可能导致2016年被视为互联网创业环境的转折年。
2016年以前,商业模式的想象力是关键,大家都爱谈愿景,谈未来,谈上市,谈生态会做得有多大,就是避而不谈如何盈利,为此也不需要承担任何的道德谴责。
2016年以后,不考虑盈利的一味扩张将被视为“疯子”,互联网里的生意回归到传统生意的逻辑圈层里了。
毕竟,这个年头,VC家也没有余粮啊,靠多轮融资套现的方式一旦失灵,说不定就砸在自己手里了。
一个明显信号是,本身就能够盈利,但因资本诱惑陷入补贴和快速增长黑洞的公司越来越少,越来越低调,美团、滴滴概莫例好。人们已经意识到,融资可能断档,而盈利能力是需要长期打磨和不断探索的,盈利需要比融资置前。
正如刘强东所说,没有庞大的现金流,京东很难支撑物流的建设,金融业务发展,云计算业务的发展。
言外之意,资金安全是生态之基。
进入2016年,曾经被捧到天上去的小米、百度、乐视三家公司不约而同地陷入反思调整的尴尬之中:小米手机业务逐渐落后于华为、vivo与OPPO,百度陷入企业道德批判的漩涡之中,乐视被质疑属于另一种“庞氏骗局”。三家公司的估值或市值均遭遇大幅度调整。
三家公司,均声名鹊起于生态模式的打造,他们的背后还有无数公司畅想着生态主义的美梦。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三家公司的反思中探寻一个问题:生态模式究竟陷入了怎样的麻烦?
雷军:回归常识
严格意义而言,雷军没有反思,因为只有失败者才反思。但是他承认,小米确实该“降降温”了。
在小米最辉煌的2013年、2014年,一切都是OK的。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小米的三板斧“硬件高性价比”“MIUI米粉经济”“线上营销为主”成为同行竞相模仿的利器。比如华为荣耀就是一款互联网渠道手机,一些竞争对手甚至原样抄袭了小米的产品发布会,把自己装扮成另一个“雷布斯”。
但是,当“颠覆”变成“套路”,观众对发布会的招数都已经摸得一门清时,小米的一切又好像都是错的。
第一,硬件高性价比固然重要,但自有专利数量、供应链管理等基本功依然是立身之本。当消费性电子产品进入硬件军备竞赛的阶段,粉丝们不再具有忠诚性,饥饿营销亦成为无米之炊。此时,谁能最快地拿出有底气、有数量的产品才是制胜关键。
第二,粉丝经济固然重要,但服务及硬件对用户的吸引力才是关键。
在理想状态下,小米形成硬件生态链,涉及手机、盒子、电视、笔记本等,借由其软件生态、社区服务形成闭环,可谓一个线上版本的Costco,仅会员收入就应非常可观。
然而这一切也是建立在核心技术与产业链上游的掌控力基础上的,同时需要维护核心硬件小米手机的品牌影响力。在而今小米手机被部分视为“低端机”的情况下,小米很难提升其他20多个硬件品类的品牌档次,无法圈住中产阶级对于性价比的需求,更难以实现所谓的生态内会员收入。
第三,线上营销固然厉害,但线下渠道依然决定命运。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颠覆者必然会遇到所谓中产阶级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线下渠道在二三四线城市依然是主宰力量,华为、vivo、OPPO都是坚持传统渠道的胜利者。
线下渠道、传统营销、供应链、产品定位升级都是传统问题,但如今看来全是不能忽视的常识。
当竞争对手华为都开始向苹果、三星收取“专利保护费”时,颠覆者小米势必需要从“发烧”回归常识:如买下微软专利,组建“探索实验室”投资前沿科技,雷军亲自抓供应链,投放线下渠道小米之家……
心中有诗与远方,却也要脚踏实地。从2016年开始,小米正在变成一家“正常公司”。
李彦宏:坚守价值观正确
毋庸置疑,以搜索为核心构建的百度生态,已经构成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当魏则西事件被爆出,百度广告门持续发酵,人们开始害怕百度为之构建的生态,甚至其合法性都遭到广泛质疑。
在最危急的时刻,李彦宏发出了“百度离破产就真的只有30天”的吼声。他必须要反思,为何百度的过去备受尊重,而今却正在失去用户的支持。
也许,李彦宏是生态反思者中头脑最清醒的人。他在反思信中写道:我更多地会听到不同部门为了KPI分配而争吵不休,会看到一些高级工程师在平衡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之间纠结甚至妥协,用户也因此开始质疑我们商业推广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吐槽我们产品的安装策略,反对我们贴吧、百科等产品的过度商业化……
正是生态管理层对员工短期KPI的追逐,导致了生态整体价值观的扭曲。当业绩增长凌驾于用户体验,简单经营取代了“简单可依赖”,百度也就与用户渐行渐远,生态主义者与所谓的垄断集团也就没有丝毫的分别—而且没有人说过,垄断集团是不会倒掉的。
事实上,百度已走到悬崖的边缘,其市值已被阿里巴巴、腾讯远远甩下,其商业模式的原罪正经历刮骨疗伤般的痛楚。百度从领先堕入“掉队”,无疑会让生态梦想家们思量自身的底线,明白地看清从大企业到伟大企业之间遥远的距离。
贾跃亭:生态须有边界
乐视面对的生态问题既复杂又很简单:贪多嚼不烂,三个盖子盖不了十个瓶子。
生态构建者的资金问题,本质上是野心与能力的匹配问题。成功的企业基本上都会有负债、有杠杆,底线则是还得上、还得起。而当野心冲脱能力的缰绳,烧钱的速度远超预期收益的边际,那么梦想越大骗局也就越大。
据称,乐视在供应链上的欠款多达数十亿元,其在美国的造车项目被传停工,而乐视生态中大多数项目都无法自行造血,仍在烧钱度日。贾跃亭也在反思信中坦承:我们蒙眼狂奔、烧钱追求规模扩张,全球化战线一下子拉得过长……为化解“缺钱”危机,贾跃亭表示:乐视在新阶段七大子生态纵深发展、非上市公司板块业务要以经营为导向、上市公司要以实现全面盈利为目标。
从某种程度而言,贾跃亭的反思是适当的,直击问题本质,至于及时与否则有待时间检验。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贾跃亭反思的方式是严重错误的。
与雷军、李彦宏所面对的问题完全不同,贾跃亭面对的问题是“直接要命”的。面对资金问题,恰当的反思应是默默地舔舐伤口,而绝不能撕开伤口公示于众人。所以,贾跃亭公开承认“缺钱”,相当于坐实了之前外界的各种揣测,极易产生资金出逃的踩踏效应,导致“更缺钱”。
乐视生态“缺钱”,其深远意义可能导致2016年被视为互联网创业环境的转折年。
2016年以前,商业模式的想象力是关键,大家都爱谈愿景,谈未来,谈上市,谈生态会做得有多大,就是避而不谈如何盈利,为此也不需要承担任何的道德谴责。
2016年以后,不考虑盈利的一味扩张将被视为“疯子”,互联网里的生意回归到传统生意的逻辑圈层里了。
毕竟,这个年头,VC家也没有余粮啊,靠多轮融资套现的方式一旦失灵,说不定就砸在自己手里了。
一个明显信号是,本身就能够盈利,但因资本诱惑陷入补贴和快速增长黑洞的公司越来越少,越来越低调,美团、滴滴概莫例好。人们已经意识到,融资可能断档,而盈利能力是需要长期打磨和不断探索的,盈利需要比融资置前。
正如刘强东所说,没有庞大的现金流,京东很难支撑物流的建设,金融业务发展,云计算业务的发展。
言外之意,资金安全是生态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