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读”训练读古文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keaiche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引领学生去汲取古代文学的精粹所在呢?现以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为例,冒然地暂称为“六读法”。其包括:粗读,了解大概;略读,整体把握内容;连续,体会表达技巧;跳读,找成语,学典故;细读,理清思路,抓住主旨;诵读,再思思想,再品情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借鉴其中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达到增强语文基本功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古文阅读  “五读”  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20
   我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犹如一片浩瀚的森林,而文学作品就如其中一朵硕大无比的奇葩,它瑰丽神奇,是同时代的外国文学难以与之媲美,就是现当代文学也与之有着望尘莫及之势。看来,它在世界学林中赢得的兴趣和尊重,也就不足为奇了。它不仅滋育了近、现、当代的文学创作,而且将长久浇溉我国芳草萋萋的文学园地。不论从哪方面来讲,我们也都应该汲取古代文学之精萃。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呢?现以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为例,作以尝试。
   一、粗读,了解大概
   读一篇古文,粗略地看一遍,要了解个大概,没有一定的古文功底是很难的。毕竟,字、词、句式难以一目了然,再加上它离我们时代较远,生活习俗、社会背景不同,给我们理解文章带来很大难度。所以,拿到一篇古文之后,先要了解它出自哪里,谁写的,什么情况下写的,目的是什么等情况。比如《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文章选自《魏郑公文集》,作者是魏征,河北晋县人,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其言敢谏著称。本文是贞观十一年,魏征看到经过唐太宗十几年的治理后,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富裕,边防巩固,内外无事的情况下,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室,四外巡游,劳民伤财。他极为忧虑,清醒地看到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着危机,从而写给唐太宗的一封奏章,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使太宗猛醒。了解了这些之后,再浏览一下文章内容,这样对大体内容也有所了解。
   二、略讀,整体把握内容
   大体内容了解了,再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揣摩停顿,正确朗读,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难翻译的句子都找出来,注意“圈点勾划”。如这篇文章。
   (一)注意读音
   求木之长(zhǎng) 浚(jùn) 塞(sè)源
   载(zǎi)舟 雍(yōng)蔽 黜(chù)恶
   谬(miù)赏
   (二)揣摩句内停顿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长者,必/浚其源泉
   (三)找出文中翻译困难的句子
   1.振之以威怒。(即“以威怒振之”。振通“震”,威吓。译为:用怒气吓唬人们。)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欲,喜好的东西,动词作名词。译为:如果见到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
   三、连读,体会表达技巧
   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读出感情,通过连读感知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对阐述魏征劝谏思想的作用。其实文中运用的比喻、排比和对比手法,学生很容易在读的过程中找出来。连读可通过学生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别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等途径进行。如连读本文可体会出作者对唐太宗的骄奢忘本的苗头作法的忧虑,清醒地看到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的危机,极力劝谏太宗的思想、情感。为了阐述自己的劝谏思想,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如第一段,“臣闻求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用“木长、流远”,喻国运长久、国之安定,只有“固本思源”,才能“长治久安”。中间又用排比来加强语势,深入分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第二段用设问和对比的手法,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益寡。它取之益,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即民心重要:能“载舟覆舟”。
   第三段,用排比和对比手法,“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东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提出君王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
   四、跳读,找成语,学典故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成语,越多越好,并释义,教师作总结。如文中有“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载舟覆舟”(《句子·王制》);“垂拱而治”(《尚书·武成》);“择善而从(之)(论语·述而)”;“善始善终”(《献书报燕惠王》),学生在找的过程中,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而且丰富积累了知识。
   五、细读,理清思路,抓住主旨
   细读,可理清思路,了解本文的大致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2.总结历史教训,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3.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内容,即“十思”。
  
  
  
   从结构可看出魏征给唐太宗提出要“居安思危”的重要建议。
   六、诵读,再思思想,再品情感
   熟读时,要读出意蕴,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并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这样在以后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时可灵活运用。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可见学习中用心的重要、读的重要。在古文学习中,重在“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不仅可对那时、那地、那人的了解,也可在领略他们博大胸襟,深邃思想的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并借鉴其中具有生命活力的东西,并将之运用于自己的写作活动。毕竟文言词句的恰当运用,可增添文章的一抹亮色:使文章雅致而凝重,精练而轻灵。不仅使情操得到陶冶,也使表达更具有文化底蕴。我的以上尝试只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别无他求。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在学生教育阶段的作用十分的重要。目前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较为推崇建构主义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对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以及学习环
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尤其应特别注意预防各类传染病,包括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经土壤传播的疾病等,这些疾病的预防都和卫生密切相关,包括饮食卫生、个人卫生、
古人认为生前所居住的房产、耕种的土地需要契约作为所属凭证,而死后生活的场所同样需要获得阴间凭证,于是就模仿生前世界的契约作出购买阴间土地的买地券。  买地券从东汉时期就已产生。其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材质有铅、锡、砖、石等多种,文字主要为朱书和刻划。早期的买地券有很多就是真正的买地契约,其内容包括买卖双方、买地的面积、价格以及证人等,几乎不见迷信用语。但在发展过程中,这种契约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宗教色彩
本文简要论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长期以来,如何
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一项重大改革任务。2013年11月20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
在崇尚个性张扬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参的解释和传统的定论来教学了.对于教材,我们既要有钻进去的力量,又要有飞出来的底气.要善于引导与点拨,容得下学生的见仁见智
在众多科目中,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的实践性的要求,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从两大方面进行探索.一是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在课堂上要做到营造生活氛围,再现生活情景,引入生活体验.二是让语文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国土资源领域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点内容。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土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指出了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