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介绍了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学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征及分类,并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运用心理学原理,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切合实际的心理控制方法、手段,达到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原理、关系、特征、分类、针对性、运用效果。
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但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又溶合了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手段。如何按照党的十八提出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围绕运用心理学原理,科学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一论题,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 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学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以人的意识现象及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心理学是从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心理机制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即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过程;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从社会生活方面研究人的思想现象,即人的意识----观念-----思想的过程。心理学有关心理变化的规律是研究人的思想变化规律的重要依据,思想现象以心理现象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因此,正确地认识心理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遵循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从微观上把握心理要素与思想现象这间的联系,了解人们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就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变化规律,从而科学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征
人的思想是千变万化的,那么,思想变化的基础心理变化就更是复杂纷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而同一个人,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又会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征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外在的条件和内在的因素都会对其所处的心理产生影响,表现出其相应的心理特征。但是,再复杂的心理,它都离不开物质基础、社会生活和人的需要。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主观需要及其对客观条件的反射表现,来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征。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的心理特征。从企业内部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领导者心理和被领导者心理,干部心理和工人心理,骨干心理和非骨干心理;从生活的角度分,可以分为需要心理、安全心理、自尊心理、自我实现心理等;从心理状态来看,可以分为平衡心理和不平衡心理等;从整体和个体来看,又有从众心理、习惯心理、和个体的性格心理等;从交往的角度看,有交友心理、求知心理、求乐心理等。
综观上述不同的心理分类,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征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条件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在具体的工作中,不应用固定的模式或框框去套,而应具体地分析工作对象的需要及其与之相对应的条件,来把握其心理特征,取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依据。
三、运用心理学原理, 科学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1、从需要入手,把握职工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需要,由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每个人的需要,又随着不同的条件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人的这种需要的动机和变化,是人的心理过程与客观条件作用的结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需要,如果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从分析职工的处在一定条件下的需要入手,进一步把握职工因之而产生动机,并对其动机是否正确与客观条件是否相一致,加以分析,及时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正确的动机给予肯定和鼓励或为之创造条件,让职工付诸行动,进而实现目标。对不正确的动机,及时开展教育,努力消除职工产生的不正确动机,防止职工产生错误的行为,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2、运用群体心理原理,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群体,是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群体对群体成员,对于其它的群体和整个组织,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大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根据群体心理压力的原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自己所工作的单位里,通过深入发动、广泛宣传,有机的将党员、干部、团员、积极分子等骨干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单位群体的主体力量。引导他们做到见好事就支持、表扬,见坏事就反对、批评,培育崇高的政治思想,形成积极向上的好风气。使职工感到做好事光荣,做坏事可耻。积极向上光荣,消极落后可耻。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酿造良好的氛围。培养职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并逐渐形成一种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群体压力,迫使少数落后的职工在良好的环境下向积极的方面靠拢。不断消除职工思想上的消极因素,从而更加广泛的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
3、运用心理定势原理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定势,也叫作心向,是指在过去经验影响下,心理处在一种准备状态,是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一种带有一定倾向的心理趋势。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对一定事物的态度。由于定势作用,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已具有一定的态度。如果我们教育的内容不符合职工的心理定势,职工就会产生一种反感情绪,这就叫话不投机;如果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心理定势相一致,受教育者就容易接受,成正效应。就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应该十分注意驾驭定势原理,来提高教育效果。在开展教育时,要把握职工的心理准备状态,顺势利导,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要驾驭好定势原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注意修养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在职工心理上的良好形象,使自己在职工的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定势。二是在开展教育中,要考虑受教育职工的定势水平。三是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中,要注意教育和改造职工心理上的不良定势,为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4、运用心理保健功能原理,加强感情投资,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
人人都有一种感情需求,特别是当人处于危急、孤独、焦虑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人交往,通过交往得到温暖、友谊和支持。当你遭受挫折而感到抑郁的时候,能向知心朋友作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安慰,这就是心理保健功能的原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就要从这一原理出发,主动地做职工的知心人,在他们取得成绩时,要给予肯定和赞赏,在他们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主动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排除困扰,培育有难同担,同舟共济的感情基础,使职工能把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当着可以信赖的感情寄托者,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有吸引力、凝聚力。
5、运用平衡心理原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
保持人的心理平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因为,人们的心理处于平衡时,情绪、认识、工作、思维都处于平衡的稳定状态,工作就会有条理,有章节。人们的心理一旦失去平衡,就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思维异常,导致行为异常,极易发生意外事故。如不及时疏导,开展教育工作,就有可能产生自杀或行凶报复等后果。悲剧便由此产生。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就要对心理失去平衡的职工及时及早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平衡,主动关心,引导职工在心理平衡的状态下,作出的正确的选择,使其自身行为符合规范性。
6、运用角色心理的原理,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
当人们充当不同角色的时候,就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如处于被领导的地们时,就是希望领导者要民主一些,不要专横武断;可是当轮到自己当领导时,就感到当领导有领导的难处。这就如同观众看戏一样,总是对演员评头论足,可是当自己演出时,就感到要演好戏确实不容易。站在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心理转换,就叫做角色心理的转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心比心,不仅要求职工搞好工作,还要考虑职工能否干好这项工作或为什么不能干好这项工作,从实际出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就不会脱离实际地去做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职工的思想实际一致起来,从实际出发帮助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7、运用心理控制的原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尽管我们对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直接地去控制他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愉快等心理活动也不能由他人的命令而产生和消失的。但是,人生活在现实社会里,就决定了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孤立的存在,具有联系性、可控性。从人的心理活动来看,需要是其活动的内在动力,并由此产生主观愿望。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要求之间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相矛盾的,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导致出不同的行为和结果。在主观愿望与客观要求之间,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的层次,通过不同的心理控制方法,使之趋于一致。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也同样可以运用心理控制原理,来引导职工的行为。从企业职工的心理控制层次来看,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依据以下三个层次来加以区别引导控制:
一是稳定自控心理状态。处于这个层次的职工心理状态,是内心的愿望和外界的要求相一致的情况下的一种控制状态,表现在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控制和个体的自我心理控制是一致性的, 这种心理控制状态的职工心态稳定,能使个人和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能自愿自觉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积极的工作,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他们是我们工作中的积极分子,骨干力量。对于这一层次的职工,我们应该引导广大职工向他们学习,使职工努力达到自我控制的心理状态。
二是激励教育的心理状态。处于这一层次心理控制的职工,个人的思想与社会对个体行为要求有矛盾和不相一致的地方,不能完美地将个人、集體、国家三者的利益有机的协调起来,摆正相互之间的关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不坚决,甚至有时为了小团体和个体的利益,使自己的行为违反政策规定和单位的规章制度。对于这层次职工的心理控制,则可以采取激励教育的控制方法,通过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引导这个层次的职工行为的规范化,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思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促使他们的心理状态逐步向自我控制状态转化,从而提高这类职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工作积极性。
三是强行他控心理状态。这个层次只是极少数的职工,他们由于平时不能认真学习和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思想上受到其它非正确思想的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把个人利益同集体和国家利益对立起来,在思想上抵触,行为上对抗,产生与党纪国法相违背的行为。对于这类职工的心理控制则可以采取强行控制的方法,以保证集体行为的统一。强行控制,则是采取党纪、政纪乃至法律的手段。给受控者在心理上造成一种威慑力量,使其接受强行控制。从而使行为“越轨”的职工认识到不遵守规定行为,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失,则对自己的前途、进步、利益将是非常不利的。
上述三个层次的心理状态区分,则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粗略分类,对于同一个职工而言,也不一定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自身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切合实际的心理控制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管理心理学》主编卢盛忠 浙江教育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陈宜华 编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行为管理学》 谢朝柱 编著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党的工作心理学》金晓中等四人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原理、关系、特征、分类、针对性、运用效果。
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但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又溶合了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手段。如何按照党的十八提出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围绕运用心理学原理,科学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一论题,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 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学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以人的意识现象及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心理学是从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心理机制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即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过程;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从社会生活方面研究人的思想现象,即人的意识----观念-----思想的过程。心理学有关心理变化的规律是研究人的思想变化规律的重要依据,思想现象以心理现象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因此,正确地认识心理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遵循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从微观上把握心理要素与思想现象这间的联系,了解人们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就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变化规律,从而科学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征
人的思想是千变万化的,那么,思想变化的基础心理变化就更是复杂纷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而同一个人,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又会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征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外在的条件和内在的因素都会对其所处的心理产生影响,表现出其相应的心理特征。但是,再复杂的心理,它都离不开物质基础、社会生活和人的需要。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主观需要及其对客观条件的反射表现,来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征。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的心理特征。从企业内部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领导者心理和被领导者心理,干部心理和工人心理,骨干心理和非骨干心理;从生活的角度分,可以分为需要心理、安全心理、自尊心理、自我实现心理等;从心理状态来看,可以分为平衡心理和不平衡心理等;从整体和个体来看,又有从众心理、习惯心理、和个体的性格心理等;从交往的角度看,有交友心理、求知心理、求乐心理等。
综观上述不同的心理分类,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征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条件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在具体的工作中,不应用固定的模式或框框去套,而应具体地分析工作对象的需要及其与之相对应的条件,来把握其心理特征,取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依据。
三、运用心理学原理, 科学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1、从需要入手,把握职工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需要,由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每个人的需要,又随着不同的条件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人的这种需要的动机和变化,是人的心理过程与客观条件作用的结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需要,如果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从分析职工的处在一定条件下的需要入手,进一步把握职工因之而产生动机,并对其动机是否正确与客观条件是否相一致,加以分析,及时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正确的动机给予肯定和鼓励或为之创造条件,让职工付诸行动,进而实现目标。对不正确的动机,及时开展教育,努力消除职工产生的不正确动机,防止职工产生错误的行为,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2、运用群体心理原理,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群体,是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群体对群体成员,对于其它的群体和整个组织,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大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根据群体心理压力的原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自己所工作的单位里,通过深入发动、广泛宣传,有机的将党员、干部、团员、积极分子等骨干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单位群体的主体力量。引导他们做到见好事就支持、表扬,见坏事就反对、批评,培育崇高的政治思想,形成积极向上的好风气。使职工感到做好事光荣,做坏事可耻。积极向上光荣,消极落后可耻。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酿造良好的氛围。培养职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并逐渐形成一种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群体压力,迫使少数落后的职工在良好的环境下向积极的方面靠拢。不断消除职工思想上的消极因素,从而更加广泛的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
3、运用心理定势原理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定势,也叫作心向,是指在过去经验影响下,心理处在一种准备状态,是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一种带有一定倾向的心理趋势。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对一定事物的态度。由于定势作用,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已具有一定的态度。如果我们教育的内容不符合职工的心理定势,职工就会产生一种反感情绪,这就叫话不投机;如果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心理定势相一致,受教育者就容易接受,成正效应。就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应该十分注意驾驭定势原理,来提高教育效果。在开展教育时,要把握职工的心理准备状态,顺势利导,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要驾驭好定势原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注意修养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在职工心理上的良好形象,使自己在职工的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定势。二是在开展教育中,要考虑受教育职工的定势水平。三是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中,要注意教育和改造职工心理上的不良定势,为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4、运用心理保健功能原理,加强感情投资,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
人人都有一种感情需求,特别是当人处于危急、孤独、焦虑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人交往,通过交往得到温暖、友谊和支持。当你遭受挫折而感到抑郁的时候,能向知心朋友作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安慰,这就是心理保健功能的原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就要从这一原理出发,主动地做职工的知心人,在他们取得成绩时,要给予肯定和赞赏,在他们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主动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排除困扰,培育有难同担,同舟共济的感情基础,使职工能把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当着可以信赖的感情寄托者,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有吸引力、凝聚力。
5、运用平衡心理原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
保持人的心理平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因为,人们的心理处于平衡时,情绪、认识、工作、思维都处于平衡的稳定状态,工作就会有条理,有章节。人们的心理一旦失去平衡,就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思维异常,导致行为异常,极易发生意外事故。如不及时疏导,开展教育工作,就有可能产生自杀或行凶报复等后果。悲剧便由此产生。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就要对心理失去平衡的职工及时及早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平衡,主动关心,引导职工在心理平衡的状态下,作出的正确的选择,使其自身行为符合规范性。
6、运用角色心理的原理,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
当人们充当不同角色的时候,就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如处于被领导的地们时,就是希望领导者要民主一些,不要专横武断;可是当轮到自己当领导时,就感到当领导有领导的难处。这就如同观众看戏一样,总是对演员评头论足,可是当自己演出时,就感到要演好戏确实不容易。站在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心理转换,就叫做角色心理的转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心比心,不仅要求职工搞好工作,还要考虑职工能否干好这项工作或为什么不能干好这项工作,从实际出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就不会脱离实际地去做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职工的思想实际一致起来,从实际出发帮助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7、运用心理控制的原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尽管我们对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直接地去控制他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愉快等心理活动也不能由他人的命令而产生和消失的。但是,人生活在现实社会里,就决定了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孤立的存在,具有联系性、可控性。从人的心理活动来看,需要是其活动的内在动力,并由此产生主观愿望。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要求之间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相矛盾的,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导致出不同的行为和结果。在主观愿望与客观要求之间,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的层次,通过不同的心理控制方法,使之趋于一致。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也同样可以运用心理控制原理,来引导职工的行为。从企业职工的心理控制层次来看,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依据以下三个层次来加以区别引导控制:
一是稳定自控心理状态。处于这个层次的职工心理状态,是内心的愿望和外界的要求相一致的情况下的一种控制状态,表现在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控制和个体的自我心理控制是一致性的, 这种心理控制状态的职工心态稳定,能使个人和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能自愿自觉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积极的工作,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他们是我们工作中的积极分子,骨干力量。对于这一层次的职工,我们应该引导广大职工向他们学习,使职工努力达到自我控制的心理状态。
二是激励教育的心理状态。处于这一层次心理控制的职工,个人的思想与社会对个体行为要求有矛盾和不相一致的地方,不能完美地将个人、集體、国家三者的利益有机的协调起来,摆正相互之间的关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不坚决,甚至有时为了小团体和个体的利益,使自己的行为违反政策规定和单位的规章制度。对于这层次职工的心理控制,则可以采取激励教育的控制方法,通过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引导这个层次的职工行为的规范化,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思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促使他们的心理状态逐步向自我控制状态转化,从而提高这类职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工作积极性。
三是强行他控心理状态。这个层次只是极少数的职工,他们由于平时不能认真学习和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思想上受到其它非正确思想的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把个人利益同集体和国家利益对立起来,在思想上抵触,行为上对抗,产生与党纪国法相违背的行为。对于这类职工的心理控制则可以采取强行控制的方法,以保证集体行为的统一。强行控制,则是采取党纪、政纪乃至法律的手段。给受控者在心理上造成一种威慑力量,使其接受强行控制。从而使行为“越轨”的职工认识到不遵守规定行为,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失,则对自己的前途、进步、利益将是非常不利的。
上述三个层次的心理状态区分,则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粗略分类,对于同一个职工而言,也不一定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自身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切合实际的心理控制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管理心理学》主编卢盛忠 浙江教育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陈宜华 编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行为管理学》 谢朝柱 编著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党的工作心理学》金晓中等四人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