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很大,教师往往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静心思之,主要是忘记了作文教学要“有法必依”。这个“法”,就是《语文课程标准》。
一 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学生作文常常内容空洞,千人一面,无病呻吟,缺少真情实感。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命题不切实际造成的。初一新生入学,教师布置作文《皎园生活多美好》;奥运会期间,教师布置作文《奥运精神永放光芒》。这两个作文对初一学生来说,恐怕范围过大,不易写具体,甚至一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如果把前一个换成《校园剪影》,后一个换成傩忘的一刹那》,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
记得我的班上有一个学生,每次作文如挤牙膏一般硬凑了事,言之元物。但有一次例外,这次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作文。有一个学生母亲辞世不久,她便以《我的妈妈》为题作文。文章由自己放假回家路上看见别人的妈妈在河边洗衣服,自己到了家里却冷冷清清的家庭氛围写起,回忆了妈妈往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抒发了对妈妈的深切思念之情。读来很是感人,令我热泪盈眶。这次作文给我的启示太大了!是的,作文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正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教师布置作文,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采用多种命题形式。“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二 要学生注意观察和积累
观察和积累是一切学问家成功的必备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鲁迅先生提倡“多看”,除了多阅读之外,还有多观察的意思。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注意身边的事物,指导观察的方法。到了赶集的日子,让他们走上街头,观察有趣的人和事,以《街头一瞥》作文,许多学生有感受而发,写出了描写细致、思想深刻的好文章。又如,我以《给xxx画像》为题,进行肖像描写的训练,要求行文不出现描写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结果很多学生的描寫确实是睹文知人,未知人者,再度观察、作文,最后也达到了“睹文知人”的要求。为了使观察持之以恒,我要求学生长期坚持写“观察日记”。
《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为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我给他们讲中外名人积累材料的故事,指导他们做“读书笔记”、制作卡片……
三 要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教师修改,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祖宗之法。教师只有精批细改,才算是对学生负责,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是我们扪心自问:哪位作家的文章是老师改出来的?没有!“文章是自己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当然,让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作文,不能放任自流,应该教给作文修改的符号、步骤、标准、方法,以及具体文章修改的要点。如在“标准”上,我便教给学生“五级四项”评分标准,从内容、语言、结构、文面四项来衡量自己的作文各项分属五个级别中的哪个级别。采取多种批改形式,教师可以从繁重的作文修改中解脱出来,学生可以养成终身受用的修改文章的习惯。
四 要学生书写工整,文面整洁
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大人物不拘小节”,书写和文面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所以,不少学生作文书写潦草,文面不整,阅读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在语文教学中,我每周给学生上一节书法课,定期举办“书法比赛”,要求学生字要写得工整,规范,力求美观。让学生认识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能正确使用,规范书写常用的标点符号。
作文教学要“有法必依”。只要我们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教作文,就可以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幅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 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学生作文常常内容空洞,千人一面,无病呻吟,缺少真情实感。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命题不切实际造成的。初一新生入学,教师布置作文《皎园生活多美好》;奥运会期间,教师布置作文《奥运精神永放光芒》。这两个作文对初一学生来说,恐怕范围过大,不易写具体,甚至一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如果把前一个换成《校园剪影》,后一个换成傩忘的一刹那》,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
记得我的班上有一个学生,每次作文如挤牙膏一般硬凑了事,言之元物。但有一次例外,这次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作文。有一个学生母亲辞世不久,她便以《我的妈妈》为题作文。文章由自己放假回家路上看见别人的妈妈在河边洗衣服,自己到了家里却冷冷清清的家庭氛围写起,回忆了妈妈往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抒发了对妈妈的深切思念之情。读来很是感人,令我热泪盈眶。这次作文给我的启示太大了!是的,作文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正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教师布置作文,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采用多种命题形式。“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二 要学生注意观察和积累
观察和积累是一切学问家成功的必备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鲁迅先生提倡“多看”,除了多阅读之外,还有多观察的意思。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注意身边的事物,指导观察的方法。到了赶集的日子,让他们走上街头,观察有趣的人和事,以《街头一瞥》作文,许多学生有感受而发,写出了描写细致、思想深刻的好文章。又如,我以《给xxx画像》为题,进行肖像描写的训练,要求行文不出现描写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结果很多学生的描寫确实是睹文知人,未知人者,再度观察、作文,最后也达到了“睹文知人”的要求。为了使观察持之以恒,我要求学生长期坚持写“观察日记”。
《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为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我给他们讲中外名人积累材料的故事,指导他们做“读书笔记”、制作卡片……
三 要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教师修改,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祖宗之法。教师只有精批细改,才算是对学生负责,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是我们扪心自问:哪位作家的文章是老师改出来的?没有!“文章是自己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当然,让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作文,不能放任自流,应该教给作文修改的符号、步骤、标准、方法,以及具体文章修改的要点。如在“标准”上,我便教给学生“五级四项”评分标准,从内容、语言、结构、文面四项来衡量自己的作文各项分属五个级别中的哪个级别。采取多种批改形式,教师可以从繁重的作文修改中解脱出来,学生可以养成终身受用的修改文章的习惯。
四 要学生书写工整,文面整洁
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大人物不拘小节”,书写和文面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所以,不少学生作文书写潦草,文面不整,阅读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在语文教学中,我每周给学生上一节书法课,定期举办“书法比赛”,要求学生字要写得工整,规范,力求美观。让学生认识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能正确使用,规范书写常用的标点符号。
作文教学要“有法必依”。只要我们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教作文,就可以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幅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