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要求教师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所以说,提倡综合性学习就成了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目前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活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教师方面的,有学生方面的,有认识方面的,有水平方面的。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听了许多公开课,可是有关以综合性学习为内容的却很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语文教师在公开课上回避综合性学习呢?主要原因就是“怕:——平时不做或者不认真做,关键时候心中便没有多大把握,开课时更怕丢丑。为何有些教师要回避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呢?究其根源,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1、课程标准实施的头两年里,由于对新课程标准没有认真学习,对其精神实质把握不准或者不到位,对综合性学习认识不足,认为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多样,成果大小不一,考试肯定不考,于是懒得去钻研,平时就不教。
2、部分教师的惰性使得他们始终坚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把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简单化,将它等到同于一般的灌输式教学。有些教师甚至只选取课本中提及的古诗词让学生背默一下就算完成任务。面对崭新的综合性学习,许多教师难以应付,于是只好以所谓的不变应万变,按自己早已熟悉的方法来应对陌生的综合性学习。于是,有些教师把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完全上成传统讲授教学的翻版,综合性学习如同纯粹的讲座;有些教师只是一味播放网上下载的一些课件;还有的教师只是海阔天空地与学生闲聊。
二、学生认识的偏差
1、由于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缺乏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不能适应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他们会说:“老师上课不讲,我怎么能完成任务?”很显然,这类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随着课程改革而发生变化,他们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正是使自己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习惯的大好机会,它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觉得,对于习惯了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讲,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体会进步,激发他们对于综合性学习巨大热情是让他们改变的好方法。
2、尽管有一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确非常欢迎,也从中得到了相当的收益。但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绝对比不上阅读和写作,实际上真正投入活动的学生并不多。学习目的模糊,动机不强,对待综合性学习活动实际上不是很积极。老师布置活动任务后,常常是赶紧从网上下载,把搜集到的一点资料交上去。上课时凭着以前看书获得的一点知识,随印象大家谈谈议议,不作深入的探究,不去感受活动中应有的独特体验。因此,学生对待综合性学习大多数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了解和获知上。对此,我觉得,老师还应该好好设计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让,让学生查资料,分析资料,有新的发现,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并且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及时总结表扬。
3、学生的惰性使得他们的责任感减弱,对待综合性学习心甘情愿地搭乘顺风车。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小组中学习成绩好、同学期望值很高的学生往往处于权威地位,承担学习活动的大部分甚至全部任务。其他成员则更多地听之任之,服从权威,使合作形同虚设。对此,老师要采取一些措施,要重视学生共同参与,而不仅是个人活动。要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彼此之间要尊重、理解、以及宽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别人的意见。
三、坚持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首先教育观念要转变,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促使教师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学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尊重学生,蹲下身子,跟学生平等对话;学会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使工作更加有效,教师必须加强学习。
其次要注重活动指导,虽然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都有活动的主题、大方案,但大多没有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过程计划。而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尚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往往会使活动陷入盲目的状态,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失败。
再次要注重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端是过于封闭、照本宣科,术过强调学科本位,忽视了学科间的联系、互通,缺乏整合。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又是语文实践活动。所以教师要有意精心设计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以揉合,综合利用。教师设计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交互的平台,学生自然能将所学知识综合展示,从而提高能力水平。
再次要注重挖掘课程资源,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母语教育有好本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教师在设计综合性学习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加强与自然、社会、及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依据地方特色,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资源,通过趣味、科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听了许多公开课,可是有关以综合性学习为内容的却很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语文教师在公开课上回避综合性学习呢?主要原因就是“怕:——平时不做或者不认真做,关键时候心中便没有多大把握,开课时更怕丢丑。为何有些教师要回避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呢?究其根源,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1、课程标准实施的头两年里,由于对新课程标准没有认真学习,对其精神实质把握不准或者不到位,对综合性学习认识不足,认为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多样,成果大小不一,考试肯定不考,于是懒得去钻研,平时就不教。
2、部分教师的惰性使得他们始终坚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把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简单化,将它等到同于一般的灌输式教学。有些教师甚至只选取课本中提及的古诗词让学生背默一下就算完成任务。面对崭新的综合性学习,许多教师难以应付,于是只好以所谓的不变应万变,按自己早已熟悉的方法来应对陌生的综合性学习。于是,有些教师把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完全上成传统讲授教学的翻版,综合性学习如同纯粹的讲座;有些教师只是一味播放网上下载的一些课件;还有的教师只是海阔天空地与学生闲聊。
二、学生认识的偏差
1、由于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缺乏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不能适应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他们会说:“老师上课不讲,我怎么能完成任务?”很显然,这类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随着课程改革而发生变化,他们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正是使自己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习惯的大好机会,它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觉得,对于习惯了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讲,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体会进步,激发他们对于综合性学习巨大热情是让他们改变的好方法。
2、尽管有一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确非常欢迎,也从中得到了相当的收益。但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绝对比不上阅读和写作,实际上真正投入活动的学生并不多。学习目的模糊,动机不强,对待综合性学习活动实际上不是很积极。老师布置活动任务后,常常是赶紧从网上下载,把搜集到的一点资料交上去。上课时凭着以前看书获得的一点知识,随印象大家谈谈议议,不作深入的探究,不去感受活动中应有的独特体验。因此,学生对待综合性学习大多数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了解和获知上。对此,我觉得,老师还应该好好设计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让,让学生查资料,分析资料,有新的发现,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并且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及时总结表扬。
3、学生的惰性使得他们的责任感减弱,对待综合性学习心甘情愿地搭乘顺风车。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小组中学习成绩好、同学期望值很高的学生往往处于权威地位,承担学习活动的大部分甚至全部任务。其他成员则更多地听之任之,服从权威,使合作形同虚设。对此,老师要采取一些措施,要重视学生共同参与,而不仅是个人活动。要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彼此之间要尊重、理解、以及宽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别人的意见。
三、坚持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首先教育观念要转变,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促使教师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学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尊重学生,蹲下身子,跟学生平等对话;学会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使工作更加有效,教师必须加强学习。
其次要注重活动指导,虽然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都有活动的主题、大方案,但大多没有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过程计划。而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尚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往往会使活动陷入盲目的状态,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失败。
再次要注重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端是过于封闭、照本宣科,术过强调学科本位,忽视了学科间的联系、互通,缺乏整合。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又是语文实践活动。所以教师要有意精心设计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以揉合,综合利用。教师设计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交互的平台,学生自然能将所学知识综合展示,从而提高能力水平。
再次要注重挖掘课程资源,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母语教育有好本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教师在设计综合性学习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加强与自然、社会、及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依据地方特色,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资源,通过趣味、科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