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自己一个有爱的开始
青年唐帅生活在重庆市一个特殊家庭,父母都是聋哑人。父亲给儿子取名唐帅,有“望子成帅”之意,期望他出人头地,跳出聋哑人的生活圈子,去见更广阔的世面。唐帅从小被送到外婆家,只为更好地学习健全人的语言。即便回家后,父亲也极力反对他学手语。在父亲看来,儿子融入健全人社会就够了,哪怕和自己零沟通。但外婆却告诉唐帅:“不学手语,父母老了,你怎么带他们去看病?”唐帅偷偷学起了手语,他的愿望是“将来帮助像父母一样的聋哑人”。长大后,唐帅没能如父亲所愿离开聋哑人的圈子。大学刚毕业,他就考取了手语翻译证书,给重庆市九龙坡区公安局做起了手语翻译。
在公安局担任了6年手语翻译,唐帅熟练运用手语参与讯问取证,成功协助单位破获了上千件有关聋哑人的疑难案件。比如,一位老奶奶找到唐帅,她的女儿因涉嫌偷盗手机被捕。在通过手语翻译完成的笔录中,女儿已经“招供”,但她告诉母亲压根儿没偷。唐帅调取审讯录像才发现,嫌疑人坚称“没偷”,手语翻译却翻成“偷了一部手机”。唐帅发现,没人对手语翻译的工作进行审核,还有许多翻译是半路出身,根本看不明白聋哑人的“自然手语”,双方的交流变成“鸡同鸭讲”,翻译只能连翻带猜地揣摩聋哑嫌疑人的意思。一次庭审中,唐帅直接打断手语翻译的演示,指出对方偷工减料,完全跳过了“庭审规则和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那一大段。翻译一下子红了脸,从没人这样质疑过他。
基于以上种种,唐帅决定结合自己的手语优势和法律知识,去填补国内没有“手语律师”的空白。2012年,他努力准备司法考试,并以400分的好成绩达成心愿。转换角色后的唐帅,曾为一个聋哑男人辩护。他在公交车上偷了一个老太太的钱,整整2万块现金,老太太取钱是准备给孙子看病用的。开庭时,庭下坐着老人悲愤难平的家属,有人指着他骂:“人渣,你为什么要替他辩护?”唐帅从辩护席上站起,请求法官允许他讲一个故事:这个聋人拿偷来的钱做了什么?他去给一个好友的遗孤交了学费。孩子的父母也是聋哑人,在一次自然灾害中去世,这个聋人自己也没钱,却还想着帮好友的孩子。“好人与坏人没有绝对的区分。”唐帅坚信,替这些听不见、说不出的聋人辩护,是在维护他们应有的权利。
2014年5月的一天,在重庆鼎圣律师事务所。一位7旬老人走进唐帅的办公室,开口就喊:“唐律师,求你救救我女儿吧!”唐帅扶老人就坐:“您不要著急,有什么话慢慢说。”老人的女儿是一个聋哑人,因为涉嫌抢劫即将被起诉。“我女儿一向胆小,她一定是被冤枉了。”老人说。“我当时就觉得,因为聋哑人面对法律事务的特殊劣势,该案嫌疑人可能无法充分为自己辩护。”唐帅接了这个案子后说。唐帅立马到检察院查阅全案证据,回看了公安机关讯问这个聋哑人的音像资料。很快,唐帅就发现疑点:“这个嫌疑人用手语提出的供述,与手语翻译人员的翻译明显有出入。她是被一个女性聋哑人朋友骗到作案现场‘放风’的,当发现朋友等人实施抢劫时,她当场就吓跑了,事后又去派出所报案,可惜没人理解她表达的意思,女孩又不识字……”唐帅将这个情况写入辩护意见,旋即提交检察院核查。随后,检察院又找来3名精通手语的翻译人员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和唐帅的意见一致。最终,检察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对这个聋哑嫌疑人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
成为手语律师以来,唐帅一直忙碌在聋哑人司法工作的前沿,每年处理相关案件数百件。
“我所要做的,就是尽力将案件正本清源,不放过一个坏人,也要还好人一个公道。”唐帅说。连续多年来,唐帅都是在办公室过的除夕,平均每周就要接3起与聋哑人相关的案子。
2017年3月,唐帅的微信在一夜之间“爆掉”,一条条好友请求飞快弹出,淹没了手机屏幕。很快,他的好友数量扩容到1万人。让唐帅出名的是由重庆市大渡口区委政法委发布的宣传视频,片子里,这个头发自来卷、戴着框架眼镜的年轻人,被介绍为“中国唯一一个手语律师”。那些急切向唐帅涌来的微信好友,来自不同地区,他们都是聋哑人,在随时可能响起的视频通话中,他们蹙着眉、噘着嘴,打着手势,向唐帅抛出一个个“问题”,有人被骗了钱,有人被打伤,有人被家暴,有人被拐卖嫁到他乡。对唐帅来说,这几个月仿佛“噩梦”。每天醒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消灭微信上密集的“小红点”。办公桌上一本本卷宗堆成小山,他却没法埋头置身期间,手机每隔几分钟就“嘟嘟”响起。唐帅不得不在朋友圈广而告之:“如果事情不是很急最好发文字,毕竟上万人每个都视频,我确实受不了,时间也不够。”
但他又没法晚上关机。一天,有人半夜转给他一个视频,一个聋人对着镜头宣布:“对不起,聋人朋友们,我要自杀了。”唐帅急得团团转,他把视频转到上百个聋人群,11分钟后,这个来自内蒙古的聋人被找到。“要在全国找一个聋哑人,就凭我一个手机,基本上都能找到相关的人。”唐帅苦笑着说。全国有2000万聋人群体,难以想象当这个庞大的群体遇到法律问题,能无障碍沟通的律师却寥寥无几。唐帅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因为长期向聋人普法、帮助他们维权,他被评为“重庆好人”。但他对塑造好人形象并不感冒,他更着急的是,2000万聋人中相当一部分身处远离法制社会的荒漠。
多年来,唐帅逐渐将重心从为聋人代理案子转移到普法上,他连续多年担任区残联的法律顾问,一年工资不及接一个普通案件的报酬。他每月给区里数百个聋哑人开讲座,告诉他们基础的法律常识。为了扩大覆盖面,唐帅又鼓捣起了App和微信公众号,免费在上面给聋哑人提供法律咨询。做这些普法工作,占用了唐帅所有的业余时间。有时候,他感到难以为继:“年轻人有的活动,我几乎都没有。”唐帅近2年的收入也都花在这些“副业”上,但唐帅坚信,只要继续向聋人普法,他们的法律需求就会日渐浮现,最终能得到社会的重视。在为无声世界的人们争取权益的漫长道路上,这位手语律师,更希望自己不再是“唯一”。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青年唐帅生活在重庆市一个特殊家庭,父母都是聋哑人。父亲给儿子取名唐帅,有“望子成帅”之意,期望他出人头地,跳出聋哑人的生活圈子,去见更广阔的世面。唐帅从小被送到外婆家,只为更好地学习健全人的语言。即便回家后,父亲也极力反对他学手语。在父亲看来,儿子融入健全人社会就够了,哪怕和自己零沟通。但外婆却告诉唐帅:“不学手语,父母老了,你怎么带他们去看病?”唐帅偷偷学起了手语,他的愿望是“将来帮助像父母一样的聋哑人”。长大后,唐帅没能如父亲所愿离开聋哑人的圈子。大学刚毕业,他就考取了手语翻译证书,给重庆市九龙坡区公安局做起了手语翻译。
在公安局担任了6年手语翻译,唐帅熟练运用手语参与讯问取证,成功协助单位破获了上千件有关聋哑人的疑难案件。比如,一位老奶奶找到唐帅,她的女儿因涉嫌偷盗手机被捕。在通过手语翻译完成的笔录中,女儿已经“招供”,但她告诉母亲压根儿没偷。唐帅调取审讯录像才发现,嫌疑人坚称“没偷”,手语翻译却翻成“偷了一部手机”。唐帅发现,没人对手语翻译的工作进行审核,还有许多翻译是半路出身,根本看不明白聋哑人的“自然手语”,双方的交流变成“鸡同鸭讲”,翻译只能连翻带猜地揣摩聋哑嫌疑人的意思。一次庭审中,唐帅直接打断手语翻译的演示,指出对方偷工减料,完全跳过了“庭审规则和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那一大段。翻译一下子红了脸,从没人这样质疑过他。
基于以上种种,唐帅决定结合自己的手语优势和法律知识,去填补国内没有“手语律师”的空白。2012年,他努力准备司法考试,并以400分的好成绩达成心愿。转换角色后的唐帅,曾为一个聋哑男人辩护。他在公交车上偷了一个老太太的钱,整整2万块现金,老太太取钱是准备给孙子看病用的。开庭时,庭下坐着老人悲愤难平的家属,有人指着他骂:“人渣,你为什么要替他辩护?”唐帅从辩护席上站起,请求法官允许他讲一个故事:这个聋人拿偷来的钱做了什么?他去给一个好友的遗孤交了学费。孩子的父母也是聋哑人,在一次自然灾害中去世,这个聋人自己也没钱,却还想着帮好友的孩子。“好人与坏人没有绝对的区分。”唐帅坚信,替这些听不见、说不出的聋人辩护,是在维护他们应有的权利。
2014年5月的一天,在重庆鼎圣律师事务所。一位7旬老人走进唐帅的办公室,开口就喊:“唐律师,求你救救我女儿吧!”唐帅扶老人就坐:“您不要著急,有什么话慢慢说。”老人的女儿是一个聋哑人,因为涉嫌抢劫即将被起诉。“我女儿一向胆小,她一定是被冤枉了。”老人说。“我当时就觉得,因为聋哑人面对法律事务的特殊劣势,该案嫌疑人可能无法充分为自己辩护。”唐帅接了这个案子后说。唐帅立马到检察院查阅全案证据,回看了公安机关讯问这个聋哑人的音像资料。很快,唐帅就发现疑点:“这个嫌疑人用手语提出的供述,与手语翻译人员的翻译明显有出入。她是被一个女性聋哑人朋友骗到作案现场‘放风’的,当发现朋友等人实施抢劫时,她当场就吓跑了,事后又去派出所报案,可惜没人理解她表达的意思,女孩又不识字……”唐帅将这个情况写入辩护意见,旋即提交检察院核查。随后,检察院又找来3名精通手语的翻译人员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和唐帅的意见一致。最终,检察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对这个聋哑嫌疑人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
成为手语律师以来,唐帅一直忙碌在聋哑人司法工作的前沿,每年处理相关案件数百件。
“我所要做的,就是尽力将案件正本清源,不放过一个坏人,也要还好人一个公道。”唐帅说。连续多年来,唐帅都是在办公室过的除夕,平均每周就要接3起与聋哑人相关的案子。
2017年3月,唐帅的微信在一夜之间“爆掉”,一条条好友请求飞快弹出,淹没了手机屏幕。很快,他的好友数量扩容到1万人。让唐帅出名的是由重庆市大渡口区委政法委发布的宣传视频,片子里,这个头发自来卷、戴着框架眼镜的年轻人,被介绍为“中国唯一一个手语律师”。那些急切向唐帅涌来的微信好友,来自不同地区,他们都是聋哑人,在随时可能响起的视频通话中,他们蹙着眉、噘着嘴,打着手势,向唐帅抛出一个个“问题”,有人被骗了钱,有人被打伤,有人被家暴,有人被拐卖嫁到他乡。对唐帅来说,这几个月仿佛“噩梦”。每天醒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消灭微信上密集的“小红点”。办公桌上一本本卷宗堆成小山,他却没法埋头置身期间,手机每隔几分钟就“嘟嘟”响起。唐帅不得不在朋友圈广而告之:“如果事情不是很急最好发文字,毕竟上万人每个都视频,我确实受不了,时间也不够。”
但他又没法晚上关机。一天,有人半夜转给他一个视频,一个聋人对着镜头宣布:“对不起,聋人朋友们,我要自杀了。”唐帅急得团团转,他把视频转到上百个聋人群,11分钟后,这个来自内蒙古的聋人被找到。“要在全国找一个聋哑人,就凭我一个手机,基本上都能找到相关的人。”唐帅苦笑着说。全国有2000万聋人群体,难以想象当这个庞大的群体遇到法律问题,能无障碍沟通的律师却寥寥无几。唐帅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因为长期向聋人普法、帮助他们维权,他被评为“重庆好人”。但他对塑造好人形象并不感冒,他更着急的是,2000万聋人中相当一部分身处远离法制社会的荒漠。
多年来,唐帅逐渐将重心从为聋人代理案子转移到普法上,他连续多年担任区残联的法律顾问,一年工资不及接一个普通案件的报酬。他每月给区里数百个聋哑人开讲座,告诉他们基础的法律常识。为了扩大覆盖面,唐帅又鼓捣起了App和微信公众号,免费在上面给聋哑人提供法律咨询。做这些普法工作,占用了唐帅所有的业余时间。有时候,他感到难以为继:“年轻人有的活动,我几乎都没有。”唐帅近2年的收入也都花在这些“副业”上,但唐帅坚信,只要继续向聋人普法,他们的法律需求就会日渐浮现,最终能得到社会的重视。在为无声世界的人们争取权益的漫长道路上,这位手语律师,更希望自己不再是“唯一”。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