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动解剖学作为体育专业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在运动对人体影响的实践中有重要指导作用,而承担实践任务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更显重要。但当前形势下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体育院系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等建议和举措,希冀为高校体育院系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专业 运动解剖学 实验教学改革
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高校体育院系实验教学改革也不例外,运动解剖学作为体育专业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对学生了解人体结构和进行动作分析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想提高体育院系学生的综合素质,承担实践任务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安排科学合理的运动解剖学实验不仅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有利,而且对学生把理论向实践转化更有利,并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轻视实验。当前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普遍存在对实验课不重视的观念,产生这种不正确观念的原因有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与体育院系自身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有关,在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上长期处于欠账状态,导致模型和相关实验仪器设备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严重,仪器更新率低,有些实验室十年内没有现代化新仪器设备采购计划。实验教师只能以陈旧落后的仪器设备开展实验教学,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对学生的实验兴趣有很大打击。二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包括体育院系领导在内,认为专业术课才是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方面,对理论课,包括实验课比较轻视,认为学好专业术课就行了,对理论课学习不重视,更别提附属于理论课的实验课了。
1.2课时安排不合理。按当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的实验教学计划,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一般为18-22学时,且在总课表上并未做出具体的安排,只在实验教学分课表上有所安排,这对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不利。一方面不利于集中开展实验教学。目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普遍实行的是学分制管理,提倡学生选课以修满学分,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能增强学生学习灵活性,但学生的流动性很强,出现学生不能到齐实验课堂的情况,使教师很难进行全体学生的实验教学。二是当前单班实验教学的学生人数不合理。当前很多体育院系的单班人数达60人以上,而实验教学计划在9-11个实验,导致教师指导运动解剖学实验时间延长,对实验教学质量提高不利。
1.3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在传统运动运动解剖学实验内容安排中,验证性实验占据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实验为验证性,如细胞与组织的观察和肌肉的观察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占的比例太低,而创新性实验接近于无,这对我国提倡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不利。验证实验的实验效果几乎与演示实验等同,不但实验主要内容陈旧单调,而且实验方法较呆板。学生每次做实验时,不管实验内容有多少,实验时间都为2课时,进行实验时学生和老师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基本按教师的布置进行,能应付已经不错,不用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了。
2.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2.1高校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应更重视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首先,高校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应在思想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行动上应向学校争取实验教学专项资金的投入,每年或每隔三五年应采购新的模型或相关仪器设备,淘汰旧的仪器设备,使实验教学跟上时代步伐。其次,各体育高校的实践教学主管部门应考虑将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设为独立授课的可行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的陪衬,自然降低重要性,事实上理论和实验课不能作为依附关系存在,因为二者皆为培养合格全面的体育人才服务,都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点。最后,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对学生选修课程安排时间集中上课,并以小班授课为主,避免因学生选课较多而带来的人数不齐现象,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并取得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首先是增加三性实验(综合、设计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在实验中不能只有验证性实验一统天下,不能只是简单重复前人的实验成果,应体现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和综合性,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以响应国家提倡的创新性教育,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应大量减少验证性实验,使实验类型的比例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将理论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安排在验证性实验中,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密切注意国内外运动解剖学实验发展走向,吸收国外最新的实验教学成果,并将其融入日常实验教学中,对新兴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介绍和学习,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不断完善和现代化,提高学生对运动解剖学实验的兴趣,进而增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创新力。
2.3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首先应选好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应由高学历和高水平的人担任,最好是实验教学和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比较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其次应选拔优秀青年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制订有关人才引进政策,引入年轻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实验教学队伍,更新实验教学队伍,使实验教学队伍更具年轻活力,使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得到及时更新,同时培养新的实验教师队伍,为其今后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最后,努力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对实验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很有必要,实验教师除自学外,还应积极到先进兄弟院系观摩学习或进修。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庞大工程,牵涉面很广,不但实践教学主管部门要引起重视,教师也要转化教学观念,学生要积极配合,更需要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帮扶。只有认识上到位,行动上落实,各种关系理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苏国英.《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及成效调查分析——以忻州师范学院实验教学改革为例[J].搏击,2011,3(9):79-81.
[2]付广权.三年制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学新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142-143.
关键词: 体育专业 运动解剖学 实验教学改革
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高校体育院系实验教学改革也不例外,运动解剖学作为体育专业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对学生了解人体结构和进行动作分析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想提高体育院系学生的综合素质,承担实践任务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安排科学合理的运动解剖学实验不仅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有利,而且对学生把理论向实践转化更有利,并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轻视实验。当前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普遍存在对实验课不重视的观念,产生这种不正确观念的原因有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与体育院系自身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有关,在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上长期处于欠账状态,导致模型和相关实验仪器设备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严重,仪器更新率低,有些实验室十年内没有现代化新仪器设备采购计划。实验教师只能以陈旧落后的仪器设备开展实验教学,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对学生的实验兴趣有很大打击。二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包括体育院系领导在内,认为专业术课才是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方面,对理论课,包括实验课比较轻视,认为学好专业术课就行了,对理论课学习不重视,更别提附属于理论课的实验课了。
1.2课时安排不合理。按当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的实验教学计划,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一般为18-22学时,且在总课表上并未做出具体的安排,只在实验教学分课表上有所安排,这对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不利。一方面不利于集中开展实验教学。目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普遍实行的是学分制管理,提倡学生选课以修满学分,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能增强学生学习灵活性,但学生的流动性很强,出现学生不能到齐实验课堂的情况,使教师很难进行全体学生的实验教学。二是当前单班实验教学的学生人数不合理。当前很多体育院系的单班人数达60人以上,而实验教学计划在9-11个实验,导致教师指导运动解剖学实验时间延长,对实验教学质量提高不利。
1.3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在传统运动运动解剖学实验内容安排中,验证性实验占据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实验为验证性,如细胞与组织的观察和肌肉的观察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占的比例太低,而创新性实验接近于无,这对我国提倡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不利。验证实验的实验效果几乎与演示实验等同,不但实验主要内容陈旧单调,而且实验方法较呆板。学生每次做实验时,不管实验内容有多少,实验时间都为2课时,进行实验时学生和老师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基本按教师的布置进行,能应付已经不错,不用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了。
2.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2.1高校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应更重视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首先,高校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应在思想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行动上应向学校争取实验教学专项资金的投入,每年或每隔三五年应采购新的模型或相关仪器设备,淘汰旧的仪器设备,使实验教学跟上时代步伐。其次,各体育高校的实践教学主管部门应考虑将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设为独立授课的可行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的陪衬,自然降低重要性,事实上理论和实验课不能作为依附关系存在,因为二者皆为培养合格全面的体育人才服务,都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点。最后,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对学生选修课程安排时间集中上课,并以小班授课为主,避免因学生选课较多而带来的人数不齐现象,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并取得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首先是增加三性实验(综合、设计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在实验中不能只有验证性实验一统天下,不能只是简单重复前人的实验成果,应体现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和综合性,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以响应国家提倡的创新性教育,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应大量减少验证性实验,使实验类型的比例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将理论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安排在验证性实验中,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密切注意国内外运动解剖学实验发展走向,吸收国外最新的实验教学成果,并将其融入日常实验教学中,对新兴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介绍和学习,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不断完善和现代化,提高学生对运动解剖学实验的兴趣,进而增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创新力。
2.3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首先应选好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应由高学历和高水平的人担任,最好是实验教学和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比较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其次应选拔优秀青年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制订有关人才引进政策,引入年轻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实验教学队伍,更新实验教学队伍,使实验教学队伍更具年轻活力,使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得到及时更新,同时培养新的实验教师队伍,为其今后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最后,努力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对实验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很有必要,实验教师除自学外,还应积极到先进兄弟院系观摩学习或进修。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庞大工程,牵涉面很广,不但实践教学主管部门要引起重视,教师也要转化教学观念,学生要积极配合,更需要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帮扶。只有认识上到位,行动上落实,各种关系理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苏国英.《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及成效调查分析——以忻州师范学院实验教学改革为例[J].搏击,2011,3(9):79-81.
[2]付广权.三年制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学新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