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惠安科山中学,福建 惠安 362100)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学生的道德践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倡“探究性学习”的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以实现对知识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起教师导、学生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初中政治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既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又可以说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方式,就是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明确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有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民主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这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作与共享。
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学所长,通过不同见解的碰撞和学生间的互相启发,让学生迸射智慧的火花。
3.有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
探究的过程一般是伴随情感体验产生的。学生只有体验到干渴,才会知道水的重要、节水的必要;听取企业家的介绍,才能体验到创业的艰辛,等等。只有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才能得以提升,情感才能得到激发。
4.有助于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使学生获取多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同时,通过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学科知识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也能促进教师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学习别人的经验,包括向学生学习,从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科学掌握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途径与要求
1.加强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提供基本方法。
探究性学习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要促使学科课程的探究化,通过思想品德课新课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学习,给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把知识和能力发展“整合”起来。因此,思想品德课一方面要夯实新课标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学科时段内拿出一定时间,集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从事每项课题探究,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探究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等。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平时应注意扩大知识面,多看报纸杂志,关心时政要闻和专题,特别要关心和了解社会上的重大问题(如台湾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开发新能源问题等),以培养自己关注社会、关注实际的良好习惯。
2.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要怕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应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各种条件,做好组织服务工作。例如,我在讲青少年迷恋网吧问题时,先提出青少年迷恋网吧的现状、原因和后果,怎样正确对待上网这样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并分析其危害性,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进行分析、探究;最后全班同学交流、谈体会。学生经过努力,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任务。在交流课上,学生不仅获得大量感性材料,深受教育,而且提高动手能力,树立良好的态度、价值观,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3.自设问题,学习探究。
思想品德新课程一节课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一些什么知识,明确哪些道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这是每位授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在导学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问题,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因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的最好体现,“以人为本”说直白一点就是“以学生为本”。况且,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是主动者;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做答,学生就是被动者,两者对人的大脑的开发,对人的思维的锤炼,对人的技能的培养,对人的能力的提高,由于其内因不同、主动性有差异,效果显然不同。所以,新教材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探究与创新的关键。
4.变革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
探究性学习不是将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而是比较强调创新性素质目标,创新性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不是探究成果、学术水平,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注重探究过程。因此改进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构建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重过程轻结果,重在看学生是否按科学规律掌握调查研究、科学探索的办法,而不在于成果与学术水平的多少与高低,重过程重参与,把学生平时表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测评。
叶圣陶先生说:“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事物得到了一宗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这种活动创造的能力,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用得着,这才是做人的根本方法。学校教育能注重这一点,学生就能不断创造,以谋求社会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得到深化,有利于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使学生更好地自主、主动、合作、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学生的道德践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倡“探究性学习”的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以实现对知识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起教师导、学生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初中政治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既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又可以说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方式,就是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明确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有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民主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这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作与共享。
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学所长,通过不同见解的碰撞和学生间的互相启发,让学生迸射智慧的火花。
3.有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
探究的过程一般是伴随情感体验产生的。学生只有体验到干渴,才会知道水的重要、节水的必要;听取企业家的介绍,才能体验到创业的艰辛,等等。只有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才能得以提升,情感才能得到激发。
4.有助于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使学生获取多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同时,通过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学科知识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也能促进教师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学习别人的经验,包括向学生学习,从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科学掌握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途径与要求
1.加强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提供基本方法。
探究性学习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要促使学科课程的探究化,通过思想品德课新课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学习,给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把知识和能力发展“整合”起来。因此,思想品德课一方面要夯实新课标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学科时段内拿出一定时间,集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从事每项课题探究,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探究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等。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平时应注意扩大知识面,多看报纸杂志,关心时政要闻和专题,特别要关心和了解社会上的重大问题(如台湾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开发新能源问题等),以培养自己关注社会、关注实际的良好习惯。
2.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要怕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应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各种条件,做好组织服务工作。例如,我在讲青少年迷恋网吧问题时,先提出青少年迷恋网吧的现状、原因和后果,怎样正确对待上网这样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并分析其危害性,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进行分析、探究;最后全班同学交流、谈体会。学生经过努力,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任务。在交流课上,学生不仅获得大量感性材料,深受教育,而且提高动手能力,树立良好的态度、价值观,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3.自设问题,学习探究。
思想品德新课程一节课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一些什么知识,明确哪些道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这是每位授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在导学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问题,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因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的最好体现,“以人为本”说直白一点就是“以学生为本”。况且,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是主动者;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做答,学生就是被动者,两者对人的大脑的开发,对人的思维的锤炼,对人的技能的培养,对人的能力的提高,由于其内因不同、主动性有差异,效果显然不同。所以,新教材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探究与创新的关键。
4.变革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
探究性学习不是将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而是比较强调创新性素质目标,创新性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不是探究成果、学术水平,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注重探究过程。因此改进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构建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重过程轻结果,重在看学生是否按科学规律掌握调查研究、科学探索的办法,而不在于成果与学术水平的多少与高低,重过程重参与,把学生平时表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测评。
叶圣陶先生说:“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事物得到了一宗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这种活动创造的能力,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用得着,这才是做人的根本方法。学校教育能注重这一点,学生就能不断创造,以谋求社会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得到深化,有利于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使学生更好地自主、主动、合作、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