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华裔运动员,一名打职业篮球的哈佛高才生,在以身体素质为门槛的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世界里从未被看好,不断在挫折中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是一段经典的励志故事。他就是林书豪,这个传奇故事的主人翁。
实现梦想的过程总是充满着艰辛。人们总说美国社会拥有着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但这前面必须加上一个限定词:“对强者而言”。只有成为强者,你才能推开这扇门。林书豪的强者之路,最需要感谢的是自己的父亲——林杰明。
学业球业并重
虽然只有1.67米的身高,但林书豪的父亲林杰明疯狂地热爱着篮球。林爸爸带三个儿子从小就看篮球比赛,并模仿录像中的技巧。妈妈有时也会加入,试着一起玩,一家人在客厅的篮筐或后院玩球。
尽管林书豪的父母乐于支持并培养孩子们的爱好,但同大多数中国家长一样,他们非常重视学习,他们也曾担心林书豪篮球打太多会耽误功课,影响成绩。林妈妈说:“如果你想将来打球,没问题,但是你要有一个候补的职业,万一你受伤了不能打的时候怎么办?”所以,林妈妈一直强调功课的重要性——学生的工作就是先把书读好。她对林书豪的要求就是,只要书读好要打多少球都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成绩退步,就要调整打球的时间。
“我完全没有想把他培养成职业球员的想法。如果那个时候他说自己不喜欢这个运动,那么我不会强迫他做这些事情。”林爸爸坚持让林书豪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家庭训练制度:每周训练三次,每次90分钟,风雨无阻。晚上8点半开始与父亲一起训练,项目包括基础技术训练以及2对2的对抗赛。但这一切的首要前提是放学后,孩子们必须迅速地、高质量地完成家庭作业。
● 家教启示: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和我们很多家庭一样,林书豪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灌输他们很多知识和技能,甚至有时只是家长自己的梦想。好在林书豪的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并给予极大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与此同时他们强调知识对人生的重要性,对孩子学业、球业的培养,做到了风雨无阻的坚持。
“小不点”甩开自卑
纯正的亚洲血统,是林书豪篮球道路上的无形障碍。虽然有姚明、易建联这样的中国NBA球员出现,但在多数美国人眼里他们全是靠巨大的身高本钱。“在美国篮球界,身为亚裔球员,你的头顶上总有一个难以穿越的玻璃天花板,透明却坚硬。”可见身材相对矮小、黄皮肤的亚裔球员,想要在长人林立的美国职业篮球界立足有多么的困难。
歧视和嘲讽一直伴随着林书豪的成长。尽管刚上高一,林书豪就入选了校队。然而,每当他走进篮球场的时候,就会有人不屑地说:“快回去吧,中国人,这里是篮球场,没你的事!”林书豪当时的身高只有1.60米,在一群身材高大的美国学生中就像个“小不点”,这更加重了他的自卑。
面对如此委屈且没有自信的儿子,林爸爸说:“即便有些人对你品头论足,你也必须保持冷静,绝对不能因此动怒。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林书豪做到了。高中最后一个赛季,他不仅个人贡献了华丽的数据,而且率队取得了32胜1负的惊人战绩,并最终在加州二级联赛成功夺冠。
● 家教启示:培养内心的坚强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此时,面对失败或者困难很多人都会产生自卑感。自卑感是反复失败的结果,又是驱使人成为优秀的力量。通过调整认识,增强信心和给予支持,可以消除自卑感,并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遭遇挫折,心生自卑,是成长必经的过程,也是塑造孩子人格、个性的重要时机。有些家长只知道为孩子提供各种物质保障,当孩子遇到委屈、困难,恨不得自己“出头”,替他解决所有问题,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成长,错失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机会。
沉淀迎来爆发
中学时代,林书豪就已名扬加州。当林书豪对于大学生活充满憧憬时,打击却接踵而至。林书豪将自己的简历及高中时代的视频集锦寄往斯坦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所有常青藤学校,却石沉大海。对于这其中的确切原因,林书豪无从得知。最终,哈佛给林书豪提供了一个机会,但必须自己承担高昂的学费。因此,林书豪成了第一个没有获得大学奖学金的北加州年度最佳球员。林爸爸表态:全力支持儿子读哈佛。
出乎林书豪意料的是,哈佛,这个美国一流学府迎接他的依然是冷嘲热讽。当他走进球馆开始热身时,有工作人员跑过来提醒他说:“这里举行的是篮球比赛不是排球!”当他在客场打比赛时,有人在看台上大声对他说:“回中国去吧!”可是,林书豪选择了沉默,因为他记得父亲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林书豪急切地想证明自己,他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拼命的刻苦训练。但第一个赛季,他的表现一般。
林爸爸教育儿子:“不要急于求成,你首先是一个哈佛大学的学生,完成学业是你首要的职责。”此时,林书豪才体会到“欲速则不达”这句中国成语的深刻意义。他开始合理分配学习与训练时间——该学习时,一定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学习累了再到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大三开始,他已成为哈佛的头号球星。
每年的“疯狂三月”,NCAA(这里特指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便进入了决赛圈的厮杀,全美国都会陷入疯狂。往常,哈佛大学校队的球员们此时只能藏身于图书馆,两耳不闻篮球事,因为他们已经有64年与NCAA决赛圈无缘了。2010年夏天,林书豪成了改写历史的那个人。他率队取得21胜8负的成绩,自1945-1946赛季以来首进决赛圈。林书豪场均贡献18.1分、5.3个篮板和4.5次助攻,并以全票入选常青藤联盟第一阵容。一个身高仅有1.91米的华裔后卫成为比赛主宰,NCAA赛场上似乎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林书豪征服了美国篮坛。那些曾经对他冷嘲热讽的人也成了他的拥趸,他终于用成绩赢回尊严。2010年7月22日,林书豪正式与金州勇士签约,踏入了自己和父亲梦想中的殿堂——NBA。虽然在这个篮球殿堂里几经波折,但父亲教给他的人生信条始终支撑着他,终于在本赛季,林书豪迎来了破茧成蝶的飞跃。
● 家教启示:教会孩子适应环境
从中学到大学,林书豪一直受到"亚洲人打不好篮球"的歧视,更重要的是,上大学他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父亲让儿子先完成学业,乍看之下仿佛在回避问题,但实际上让林书豪正视了所处环境,并且明白自己最该做的事是什么。这对林书豪在NBA立足,在数支球队之间辗转时,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帮助。
(综合自人民网、腾讯网、《华商报》等)
请图片作者与本刊联系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实现梦想的过程总是充满着艰辛。人们总说美国社会拥有着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但这前面必须加上一个限定词:“对强者而言”。只有成为强者,你才能推开这扇门。林书豪的强者之路,最需要感谢的是自己的父亲——林杰明。
学业球业并重
虽然只有1.67米的身高,但林书豪的父亲林杰明疯狂地热爱着篮球。林爸爸带三个儿子从小就看篮球比赛,并模仿录像中的技巧。妈妈有时也会加入,试着一起玩,一家人在客厅的篮筐或后院玩球。
尽管林书豪的父母乐于支持并培养孩子们的爱好,但同大多数中国家长一样,他们非常重视学习,他们也曾担心林书豪篮球打太多会耽误功课,影响成绩。林妈妈说:“如果你想将来打球,没问题,但是你要有一个候补的职业,万一你受伤了不能打的时候怎么办?”所以,林妈妈一直强调功课的重要性——学生的工作就是先把书读好。她对林书豪的要求就是,只要书读好要打多少球都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成绩退步,就要调整打球的时间。
“我完全没有想把他培养成职业球员的想法。如果那个时候他说自己不喜欢这个运动,那么我不会强迫他做这些事情。”林爸爸坚持让林书豪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家庭训练制度:每周训练三次,每次90分钟,风雨无阻。晚上8点半开始与父亲一起训练,项目包括基础技术训练以及2对2的对抗赛。但这一切的首要前提是放学后,孩子们必须迅速地、高质量地完成家庭作业。
● 家教启示: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和我们很多家庭一样,林书豪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灌输他们很多知识和技能,甚至有时只是家长自己的梦想。好在林书豪的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并给予极大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与此同时他们强调知识对人生的重要性,对孩子学业、球业的培养,做到了风雨无阻的坚持。
“小不点”甩开自卑
纯正的亚洲血统,是林书豪篮球道路上的无形障碍。虽然有姚明、易建联这样的中国NBA球员出现,但在多数美国人眼里他们全是靠巨大的身高本钱。“在美国篮球界,身为亚裔球员,你的头顶上总有一个难以穿越的玻璃天花板,透明却坚硬。”可见身材相对矮小、黄皮肤的亚裔球员,想要在长人林立的美国职业篮球界立足有多么的困难。
歧视和嘲讽一直伴随着林书豪的成长。尽管刚上高一,林书豪就入选了校队。然而,每当他走进篮球场的时候,就会有人不屑地说:“快回去吧,中国人,这里是篮球场,没你的事!”林书豪当时的身高只有1.60米,在一群身材高大的美国学生中就像个“小不点”,这更加重了他的自卑。
面对如此委屈且没有自信的儿子,林爸爸说:“即便有些人对你品头论足,你也必须保持冷静,绝对不能因此动怒。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林书豪做到了。高中最后一个赛季,他不仅个人贡献了华丽的数据,而且率队取得了32胜1负的惊人战绩,并最终在加州二级联赛成功夺冠。
● 家教启示:培养内心的坚强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此时,面对失败或者困难很多人都会产生自卑感。自卑感是反复失败的结果,又是驱使人成为优秀的力量。通过调整认识,增强信心和给予支持,可以消除自卑感,并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遭遇挫折,心生自卑,是成长必经的过程,也是塑造孩子人格、个性的重要时机。有些家长只知道为孩子提供各种物质保障,当孩子遇到委屈、困难,恨不得自己“出头”,替他解决所有问题,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成长,错失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机会。
沉淀迎来爆发
中学时代,林书豪就已名扬加州。当林书豪对于大学生活充满憧憬时,打击却接踵而至。林书豪将自己的简历及高中时代的视频集锦寄往斯坦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所有常青藤学校,却石沉大海。对于这其中的确切原因,林书豪无从得知。最终,哈佛给林书豪提供了一个机会,但必须自己承担高昂的学费。因此,林书豪成了第一个没有获得大学奖学金的北加州年度最佳球员。林爸爸表态:全力支持儿子读哈佛。
出乎林书豪意料的是,哈佛,这个美国一流学府迎接他的依然是冷嘲热讽。当他走进球馆开始热身时,有工作人员跑过来提醒他说:“这里举行的是篮球比赛不是排球!”当他在客场打比赛时,有人在看台上大声对他说:“回中国去吧!”可是,林书豪选择了沉默,因为他记得父亲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林书豪急切地想证明自己,他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拼命的刻苦训练。但第一个赛季,他的表现一般。
林爸爸教育儿子:“不要急于求成,你首先是一个哈佛大学的学生,完成学业是你首要的职责。”此时,林书豪才体会到“欲速则不达”这句中国成语的深刻意义。他开始合理分配学习与训练时间——该学习时,一定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学习累了再到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大三开始,他已成为哈佛的头号球星。
每年的“疯狂三月”,NCAA(这里特指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便进入了决赛圈的厮杀,全美国都会陷入疯狂。往常,哈佛大学校队的球员们此时只能藏身于图书馆,两耳不闻篮球事,因为他们已经有64年与NCAA决赛圈无缘了。2010年夏天,林书豪成了改写历史的那个人。他率队取得21胜8负的成绩,自1945-1946赛季以来首进决赛圈。林书豪场均贡献18.1分、5.3个篮板和4.5次助攻,并以全票入选常青藤联盟第一阵容。一个身高仅有1.91米的华裔后卫成为比赛主宰,NCAA赛场上似乎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林书豪征服了美国篮坛。那些曾经对他冷嘲热讽的人也成了他的拥趸,他终于用成绩赢回尊严。2010年7月22日,林书豪正式与金州勇士签约,踏入了自己和父亲梦想中的殿堂——NBA。虽然在这个篮球殿堂里几经波折,但父亲教给他的人生信条始终支撑着他,终于在本赛季,林书豪迎来了破茧成蝶的飞跃。
● 家教启示:教会孩子适应环境
从中学到大学,林书豪一直受到"亚洲人打不好篮球"的歧视,更重要的是,上大学他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父亲让儿子先完成学业,乍看之下仿佛在回避问题,但实际上让林书豪正视了所处环境,并且明白自己最该做的事是什么。这对林书豪在NBA立足,在数支球队之间辗转时,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帮助。
(综合自人民网、腾讯网、《华商报》等)
请图片作者与本刊联系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