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奠定学生数学知识的关键性时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其今后的成长能够产生积极性的影响。因此,小學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设情境;迁移
  小学生智力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启发和思维的培养。唯此,才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活学活用,真正地学有所得。本文将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 创设情境挖掘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数学理论,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致也不高。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数学知识放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并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述,使得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将分数知识放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中去,通过创设情境,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课上,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夏天,小明的妈妈买了一块西瓜给小明,她先是将这个西瓜切成了4份,自己一份,给了小明一份,但是小明嫌妈妈给得少,吵闹起来,小明妈妈既怕他吃多了闹肚子,又被他吵得没办法,想了想,小明妈妈将剩下的两份中的一份分成了2份给了小明,这次小明高兴了,他觉得自己吃了两块,比妈妈的多。”然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小明吃得多还是妈妈吃得多?”学生对分西瓜这样的问题特别熟悉,对我提出的问题也十分感兴趣,于是,都纷纷通过画图、折纸等来对问题进行了思考。这样,我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并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获取答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对比分析多方思考,扩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思维较为简单,且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结合实物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尝试多种思考方法,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有充分的感知,从而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的规律和解题的方法。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地变换思考角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要深刻得多,而且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例如,有一道习题是这样的:AB两地相距410千米,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已经行驶了3个小时,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驶的路程多50千米。求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将全部路程、已行驶路程和剩下路程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然后,算出3个小时内行驶的路程,再除以3小时,就是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然后,我让学生去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想想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经过画图、分析、思考,有的学生说可以先算出剩余路程,然后减去50千米,得出已行驶路程,再除以3小时……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先算出汽车行驶6小时后的路程,然后用路程除以6得出平均速度。最后,我让学生把这几种方法进行分析对比,从中选出最优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实际问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
  三、 巧设疑问感知迁移,促进学生的思维
  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合理巧妙地设置疑问,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感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发现新知识的规律。如此,久而久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巧设疑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感知迁移,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课上,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然后让学生思考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想出了几种计算方法,比如通分、化成小数、化成整数等,然后,我又让学生根据异分母分数加法“通分”这一方法得出了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巧妙地将未知知识的解题方法转化成已知知识来进行解题,从而感知了新知识的规律,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了知识迁移,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数学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兼顾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冯凤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4(8).
  作者简介:
  徐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新城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现代化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简而言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社会品格和能力,与传统的仅看中学生智力和成绩的“分数至上”论不同,核心素养观念更加强调学生的素质和品格而非分数等衡量标准。核心素
摘要: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语文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教育,注重学生阅读教学,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就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老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文本阅读;小学语文;问题;兴趣;策略  在
采用析出式气泡雾化系统,在受限空间内使用质量分数为1%、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和纯细水雾进行灭油池火的对比实验,通过喷嘴雾化特性、灭火时间、火焰温度分布、CO含量变化对不同
为了研究风机布置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冷态下送风排烟机与送风口的设置距离,送风口与排烟口的相对位置、送风排烟机数量以及多台送风排烟机组合方式对正压送风排烟效果
摘 要: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因此,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