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减压与稳定性重建对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X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与稳定性重建对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21~87岁,平均(57±13)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分别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估手术疗效。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6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中,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例,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6例,椎间盘切除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组合手术29例,平均随访(5.1±2.1)年(1.6~9.1年)。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损伤评分(ASIA)、损伤分级(AIS分级)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1)。术前JOA评分10(7,11)分,末次随访JOA评分16(14,17)分,JOA改善率:治愈17例(28.3%),显效36例(60.0%),有效5例(8.3%),无效2例(3.3%)。治愈患者中有5例尽管AIS分级D级,但JOA主观功能评分满分,生活功能满意。60例患者按有无发育性椎管狭窄分为A、B两组,两组术前、随访各时间点ASIA评分、AIS分级及JO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不伴有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经腹腔镜子宫下段肌层折叠缝合治疗Ⅲ型CSP患者20例。结果腹腔镜子宫下段肌层折叠缝合配合人工流产手术的2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短[(47±11) min],出血少[(40±17) ml],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彩超子宫下段肌层愈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射频消融(RFA)方案治疗包膜下肝癌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76例包膜下(肝包膜下<1 cm)中晚期肝癌患者资料。男68例、女8例,年龄33~78(58±9)岁,肿瘤最大径3.1~12.0(5.7±2.3) cm,Child-Pugh A级28例,Child-Pugh B级48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2 h与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双中心的观察性研究方法。按标准选入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ICU收治的患者。入选后留取早9~11点、晚9~11点,以及24 h混合尿,记录尿量并测定尿肌酐含量。对24 h、早2 h、晚2 h三组Ccr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
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超声技术(3D-STI)对左室收缩功能保留的心肌淀粉样变进行评估,并与肥厚型心肌病相鉴别,同时对预后作判断。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左室射血分数保留(LVEF≥50%)的心肌淀粉样变患者共32例及诊断明确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4例,并设经过门诊体检的健康对照组16名,分别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3D-STI对各组指标进行测量
目的旨在分析依托泊苷+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EMA-CO)方案初始化疗对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1例高危型GTN患者,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预后评分,81例患者评分均≥7分,所有患者初始化疗方案为EMA-CO,对其临床特点及其疗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81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的不同类型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单纯后路复位矫形及减压技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单纯经后路内固定及减压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不同畸形患者,共34例,其中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26例(26例中19例合并寰枕融合,12例合并Chiari畸形,13例合并脊髓空洞症),齿状突畸形合并寰枢脱位8例(其中2例合并Chiari畸形,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MRI)风车扫描技术对女性盆腔的扫描价值,以求减少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T2快速自旋回波(TSE),T2风车扫描(MV)和T2单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hTSE)三种矢状位压脂扫描的女性患者49例,由三名影像诊断医师采用5分法评分独立评价各成像的图像质量,通过医师的Cronbach′s Alpha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