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构造的“心理空间”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空间”是心理空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空间理论是建立在认知体验哲学基础上的。“把”字句是汉语里的特殊句式。以“心理空间”理论为基础,主要探讨“把”字句所构造的“心理空间”情况。
  关键词:“把”字句 心理空间 认知语言学
  
  “把”字句是汉语里独有的句式。从黎锦熙(1924)以来,学界对其研究角度涵盖了从句法语义(王力,1943;叶向阳,1997)到语用(曹逢甫,1987;薛凤生,1987;张旺熹,1991)等多角度。研究理论也涉及从形式(沈阳,1997)到认知(沈家煊,2002;张伯江,2000),以及语言类型学等很多方面。《马氏文通》出版以来,现代汉语语言研究已经走过百年历史,每当新理论出现都会给“把”字句研究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前贤的研究成果,主要阐释了“把”字句所构造的“心理空间”情况。
  
  一、“心理空间”概念及理论
  
  “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是心理空间理论的重要部分,最早由Fauconnier(1985)提出:指储存在思维中暂时的、在线的话语信息的集合。(张辉,2008)心理空间理论是建立在认知体验(embodiment)哲学基础上的,同时也以承认语言对应于认知世界为前提。根据(刘正光,2004):“Fs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大概分为两个时期。1985~1994年可视为‘心理空间’理论时期,其标志是专著Mental Spaces。1994年后至今可视为‘概念合成理论时期’,其标志是专著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以及一系列相关论文如:‘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CIN)’”本文讨论的汉语“把”字句构建“心理空间”问题主要以第一时期理论为基础。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世界之中。面对这一现实世界,人类一直都在进行着自己的认知体验,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认知世界。认知世界有自己的认识图景,有时未必遵循自然逻辑。我们的语言来自于每个人的认知世界,一部分象似于现实世界(如汉语“时间象似原则”),另一部分又有着特殊的顺序系统(如汉语中的“把”字句)。所以,语言只是间接反应客观现实世界,语言结构也不直接对应于客观世界,这中间经过了认知的调配、重组,甚至为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性而忽略掉某些东西。
  心理空间理论主要讨论的是在认知世界中,交际的实时性在线(on-line)信息处理与构建。它是语言结构与信息的一种“临时性容器”(temporary container),(Coulson&Fauconnier,1999)。所以,人们进行交际的过程,实际就是逐步建立心理空间的过程。
  心理空间的构拟过程中需要依赖空间构造词(space-builder),如“in his mind”“in 1929”等,构造出与现实空间(reality space)相对的信仰、观念、方式等心理的空间。同时语篇的动态建构还需要体现基点空间(base space)、视点(view point)、焦点(focus)以及事件空间(event space)。基点空间即现实空间,是意义建构时一直都可以返回的出发点空间;视点是指建立其余空间的支撑点;焦点即为目前注意聚焦空间;事件空间与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状态相对应,经常与空间焦点相叠合。正是靠这些类空间内容的动态建构才建立起了话语的认知表达。
  
  二、“把”字句所构造的“心理空间”
  
  随着“把”字句语法化的逐渐完成,“把”字句也形成了一种“构式”,整体上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句法、语用意义。比如,王力(1943)的“处置”特征;叶向阳(1997,2004)的“致使”特征;张旺熹(1991)的“目的性”特征;张旺熹(2001)、张伯江(2000)的“位移”特征。所有这些对“把”字句特点的研究和综合考察都是在试图证明:“把”字句的这一“构式”的独特性到底体现在哪里。本文认为“把”字句在现代汉语运用中也在线构建了独特的认知心理空间。这一独特的心理空间是由“把”作为构造词,以“把”后NP作为基点空间和视点的叠合,以VP结构作为语义焦点,建构了从初始状态到最后具有终结性(杨素英,1998)、“界变”(张黎,2007)性事件的动态复杂的心理空间。“把”字句所构建的心理空间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里事物存在或发生的序位顺序,而是以“把”字句“构式”整体意义为基础而产生的特殊心理空间类型。
  (一)关于“空间构造词(space-builder)”——“把”
  “把”在“把”字句中充当空间构造词的作用。在汉语“把”字句中,“把”已经逐渐由上古时期的“动词”虚化为现在的“介词”,意义相对而言比较空灵。本文认为“把”所起的空间构造作用即是将现实世界(或可能世界)如:“你总不能把房子盖到人家去吧。”中的NP进行圈定、定位,从而引入心理空间。特别是“把”字句独特的“构式”意义使得“把”与整个“构式”语义相连。(“把”字句式“A把B VC”的整体意义是:由A作为起因的、针对选定对象B的、以V的方式进行的、使B实现了完全变化C的一种行为[张伯江,2000])。“把”的运用便激活了这一构式的整体意义,并与其他构件形成关联,进而为心理空间的进一步构造提供前提。另外,“把”的语源学意义为:“以手持、握”,在语法化初期主要表达与手相关的动作。这正说明了“把”在现实世界中所具有的将物体“固定、把持”等作用。只是经过了语法化以后,现在的“把”已经表达比较虚的意义了。
  下面通过例子来看一下①:
  (1)周大姐已经把她所了解的情况告诉了他,但他找不到陈景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2)有时出差一定把马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马垫子备得平平贴贴,生怕打背。(杨朔《英雄爱马》)
  (3)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抢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些例子里“把”均具有空间构造词的功能。很明显,“把”具有将事件带有一定目的性地引入、激活这样的作用。实际上,因为“把”字句所具有的句法结构早已尽人皆知,所以在现实交际中,“把”一将运用就激活了这一构式的全部意义,建构起了这一构式的心理空间。
  (二)关于“基点空间(base space)”和“视点(view point)”——“把”后NP
  上文说到“把”作为空间构造词的作用是:圈定、定位,进而引入。那么,所引入的对象即是与现实关联的“把”后NP。基于“把”字句“构式”,“把”后NP具有起始性、原初性(语义角度)和已知性(语篇角度)。“把”字句就是以“把”后NP为基点而进行心理空间的拓展和延续的,也为继之的动作施行提供了前提,也就是说之后的“VP结构”进行动作施为的时候一定是对于起基点作用的NP的一种动作施行,而不能是其它。NP在此即起到了奠定空间基础性的作用,如若没有这一基点,那么整个“把”字句也就没有一个稳定的空间点来支撑。如:
  (4)宝堂叔,你叨咕些什么,把李子俊的果园分了就打破了你看园子这碗饭,你还高兴?(杨沫《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李子俊的果园”即为现实性的一种事物。当“把”将其引入“把”字句空间以后,即是在此形成了确定的基点空间,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一定目的性的行为动作。
  与此同时,本文也认为这里的NP也是空间视点(view point),因为NP本身具有“位移”(张旺熹,2001)特征,而这里的NP则是位移前的起初状态,在心理空间中则表达的是心理视点的游移起始态。而且,正因为此处是视点的起始,才会与VP后补充成分的“终结”形成相互照应。如:
  (5)都是我不好,让家务把你拖垮了,都怪我。(谌容《人到中年》)
  例(5)中,“你”表达的是一种初始状态。这与之后表示“界变”性质的词语“垮”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所以我们认为“你”是心理空间中视点游移的起始点。
  我们可以说:被引入的NP就成为了“把”字句所构造的心理空间中接下来动作施为的基点空间和位移视点的起点。实际上,虽然基点空间和视点在这里是有机结合在了一件事物身上,但是基点空间是具有前提基础性的,而空间视点则相对来说处于第二位。
  (三)关于“焦点(focus)”和“事件空间(event space)”——VP结构
  随着“把”将NP引入心理空间,为VP结构的施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来,作为“把”字句动力源的VP结构登场,开始施行对于之前NP的“处置”,并且处置具有一定的结果性,这就使得VP结构成为了整个“把”字句语义最为密集的地方,即语义焦点(focus)所在。此处所说的“焦点”是从语义角度来说的,因为“把”字句从NP进展到“VP结构”的时候,整个“把”字句的能量都在最后阶段释放了出来,也就是在句末才使得语义内容上发生了终结式的爆发,所以此处才成为语义重心所在。(这不同于[邵敬敏、赵春利,2005]所提出的“焦点”说法。)
  袁毓林(2003)认为:“由动词性成分充当谓语核心的句子为事件句(event sentences)”。显然,“把”字句也是事件句。实际上,整个“把”字句从头至尾都在表达一个事件,但是只有VP结构出现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把”字句的事件空间(event space)才算完整。原来的“把”后NP视点由位移的起点到达了终点,或者由原初状态“界变”成另一种终结形态。这样整个“把”字句所构造的复杂心理空间运动才算完结。如:
  (6)爹很发愁,怕他在路上受辛苦。但是没有法子,不能不走,回省不到两个月就把二弟你生出来。(巴金《家》)
  (7)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臧克家《有的人》)
  (8)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刮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象计算什么似地看看它。(张天翼《华威先生》)
  以上例子中的VP结构都表达出了某种具有“界变”特征的事件类型。
  
  三、总结
  本文以心理空间理论为基础,对“把”字句这一构式所建构的“心理空间”进行了阐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在“把”字句这个特殊句式中了解了心理空间的建构过程。我们说“把”字句“构式”所表达的心理空间,是指以“把”作为空间构造词,以“把”后NP作为基点空间和视点的叠合,以VP结构作为语义焦点,在线建构了从初始状态到最后具有终结性、“界变”性事件的动态复杂的心理空间。实际上,从“把”字句“构式”与实际语篇所建构的在线心理空间比较来看,前者是已经浓缩成一定具有固定形态的、复杂的心理空间格式,后者在线建构的心理空间则要显得内容丰富一些,在线建构性也相对较强一些。这些不同地方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
  
  注 释:
  ①本文用例均来自:张旺熹《“把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
  [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束定芳.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语言的认知研究[C].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4
  [4]陈忠.认知语言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5]薛凤生.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
  (1).
  [6]张旺熹.“把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
  究,1991,(3).
  [7]沈阳.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
  解释[J].中国语文,1997,(6).
  [8]杨素英.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J].汉语学习,1998,(2).
  [9]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1).
  [10]张旺熹.“把”字句的位移图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
  (3).
  [11]邵敬敏,赵春利.“致使把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及其语用解
  释[J].汉语学习,2005,(4).
  [12]张黎.汉语“把”字句的认知类型学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
  2007,(3).
  [13]张辉,杨波.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发展及其应用[J].解放
  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
  [14]赵秀凤,刘晨诞.心理空间理论视角下的“投射”结构及功能
  [J].外国语,2009,(3).
  
  (李延波 黑龙江牡丹江 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157012;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100083)
其他文献
尝试“四阶段”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最好途径,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四阶段”教学模式有其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智技素质、体力素质和动控素质。在这三方面素质中,动控素质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本文在对大学生积极的和消极的动控素质的现状、成
农电体制改革后,县级供电企业的农电工队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农村用电直接管理者的农电工,是农电管理最基础的力量.因此,如何建立一支思想进步、技术精良、作风
本文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人民币NDF,从产生背景、发展、特点和作用等方面分析了人民币NDF市场。
期刊
本文通过对数字故事这种新颖教学技术手段的介绍,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一种模式,并进一步阐述了数字故事在新时代的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月27日下午,学院召开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暨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大会
通过阐述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引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以我院示范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示例,强调应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构建
本文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双证制"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高考是对学科内主干知识的考查,对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考查,要发挥出最佳状态,就应注意:一、调整好心态树立自信心,拥有平常心。考前告诉自己,曾经众多考试中自己都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