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n0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是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理论创新、思想深刻,论述精辟、博大精深,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的纲领性文件。
  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进行了新定位,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明确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深刻认识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改革,提升企业发展活力与核心竞争力,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影响。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最根本的在于看“发展”的核心和终极目的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反杜林论》等经典著作中,多次论述了以人为本的这一哲学命题,提出了一系列著名论断:“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等等。
  马克思认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高度发展的生产力,而且要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不仅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从个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为个人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再到个人充分发展达到全人类的解放这个过程,既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肯定并体现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核心作用,就是要正确认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自觉维护人的全面发展的利益和需要;要立足于解放人,激发人的创造性、提升人的能力、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发展观对以人为本认识的跨越,“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二、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
  中国在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十三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初步达到小康之后,面临着新的更为复杂问题: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贫富差距在拉大;物质需求渐渐满足,但更高层次的期待更为迫切;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对资源环境的透支难以为继;生活境遇有了巨大改变,但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日益强烈。面对这样的挑战,如何更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如何体现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价值?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党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本质,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党执政兴国的奋斗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强社会建设,注重管理创新,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在不断创新中开创中国社会更加活跃、更加有序、更加和谐的良好局面。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断,表明了我们党对发展伦理的深刻把握。人是现代化的核心,发展目的的进一步明确,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理念。“正义的增长”不仅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命题,更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的性质只有在保证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体现。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各项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以人为本的旗帜下,十年来,公平正义的理念以各种制度熔铸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改善民生力度,保障各项公民权利,构筑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拓展了新的空间,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回首十年,正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使中国的现代化历程进入了一个新境界。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三、以人为本是党的重要工作原则
  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把以人为本体现在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之中,体现在实际的工作成效上。
  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145次,成为关键词。“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等表述贯穿全篇。这个政治立场在中国共产党奋斗九十多年的历程中一以贯之。毛泽东同志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党的各个时期的重要文件中,反复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亲民、爱民、为民”;“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群众利益无小事”等,都是强调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人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把维护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要从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党的九十多年的所有理论与实践,都深刻地体现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十八大报告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共产党人的一切功过、是非、得失必须以人民的判断为标准;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以民为本是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最终目标就是要解放人,发展人。是否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满足和自身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利益,是衡量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成败得失如何,从根本上说只有一个判断标准,这就是看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不断提高,看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维护,看是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说到底,就是看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衡量政绩大小的根本标准,就是看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维护、实现和发展。在这里,生产力的标准、社会进步的标准、实践的标准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标准是一致的,最终要落实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个标准上;落实到以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发展环境为主要指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讲政绩,就是要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要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党的工作的群众路线问题。能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面临的突出矛盾与考验。因此十八大报告警示,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强调“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们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两个始终”的要求,即“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先做好人的工作。无论是什么工作,最终都要靠人来完成,而且要依靠大多数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没有人,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奋斗,再好的理论、政策和工作思路也不可能做好。要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依靠人,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真正为人的才能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人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四、以人为本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之举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担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因此,企业“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十八大报告要求“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立场及其价值理念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企以才兴。人才,是国家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也是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依赖的第一资源。世界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著名的经济追赶:美国对英国的追赶、日本对美国的追赶、韩国对西欧国家的追赶。三次追赶的背后,有一个成功的秘诀——实施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我国企业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新一轮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注重协同创新;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要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努力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主体地位,维护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人的生命、关心人的利益,尊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让人的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让人的创造活力持续进发,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之举,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
其他文献
提起徐水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职工无人不晓,称他是勇于开拓进取的“领头羊”。  请看下面这组红红火火的数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2010年首次实现企业盈利的基础上,2011年全局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9%,首次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实现利润总额达8.5亿元,同比增长47.7%。2012年1-8月,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7.7%;利润总额5.2亿元,同比增长29.8%;完成经济增加值2.9
期刊
编者按 刘鹏凯先生通过长期探索和潜心研究,总结出了“心力管理”的诸多方法,运用于实践后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刊根据其专著选编了一组文章,以连载的形式推荐给读者,希望您喜欢。  20年前,我们公司从“一根棒、两个缸”搅浆糊似的生产方式起家,一步步走到今天,这得感谢小学老师教我的那篇课文《乌鸦喝水》。口渴的乌鸦发现瓶里有水,可惜嘴短喝不着。它衔来石子投入瓶中,水上来了就喝到了。这个故事当时就引起我极大兴趣
期刊
【文章摘要】  语法隐喻是指将所要表达的语句在语法范围内用不同的语法进行转换,就是用不同的语法来表达同一语句。本文以英语新闻语篇中的名词化语法为例,结合语言学的系统功能中语法隐喻理论,来分析研究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  【关键词】  英语新闻语篇;语法隐喻理论;名词化语法隐喻  0 引言  随着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在他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提出语法隐喻这一学术理论
期刊
【文章摘要】  针对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整体开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型”实训项目。旨在构建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实训教学方案,将企业、学校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赢的共同目标,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关键词】  校企合作;职业岗位型;实训项目  目前,各高等院校纷纷进行校企合作,但是各企业校企合作意识普遍淡薄,大都寧愿花费大量资源培
期刊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大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是对我国农业的一次深刻变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大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是对我国农业的一次深刻变革。  从当前情况来看,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农业企业应重点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期刊
如能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些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形成“管理之道”,必能开阔管理者的思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问题。企业总是与环境处于互动之中,正是由于企业永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而也才需要管理。对管理而言,只有永恒的问题而无终极的答案。管理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去解决问题。创造是管理的本质。  管理可谓千变万化,但其中有没有相对不变的东西呢?权威人士告诉我们有,那就是理念。理念是
期刊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地质分会成立于2001年。11年来,分会工作者凭着对煤炭地质事业的热爱和干事创业的激情,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使分会逐步发展成为联系全国煤炭地勘单位、促进行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平台。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是煤炭地质分会的“兴会之道”。2010年1月,分会召集组织50多个会员单位的代表举行座谈,就国土资源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形成的七个文件进行深入讨论。通过讨
期刊
据媒体报道,2012年7月初,农民工李方学到妻子打工的工厂探望。因李方学在妻子宿舍滞留时间较长,违反了厂里“异性在宿舍滞留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的规定,宿舍管理员就怀疑夫妻二人在宿舍里干了“那种事”。双方在交涉时发生冲突,导致李方学手臂、鼻梁骨折,其妻李美姗在劝架时撞到墙上,怀孕3个月的她不幸流产。这件事发生后,员工们强烈要求厂方开除打人者,并取消那条不合理的规定。  当前,如何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
期刊
【文章摘要】  随着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中国民营企业在产品运作中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单纯依靠生产经营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新形势,中国民营企业要想布局全球市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必须依托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的融合。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复星公司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相融合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其成功之处以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复星公司;资本运作;
期刊
【文章摘要】  走进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迎来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信息数据的传输速度更快更便捷,信息數据传输量也随之增加,传输过程更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信息数据安全与加密愈加重要,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重视。首先介绍信息数据安全与加密的必要外部条件,即计算机安全和通信安全,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信息数据的安全与加密技术。  【关键词】  信息数据;安全;加密技术  当前形势下,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