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三味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_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一篇《师说》横空出世,千百年来,无数人类心灵的导引师将自己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力主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打造成类似于书籍的知识载体,却很少去真正去体会学生的感受,让本来应该是心灵享受的语言课上得跟老和尚念经一样乏味。“听语文课最没劲儿”这是很多学生的反映。那么如何令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令学生听起来“有劲”呢?这就有待于我们去努力解决语文课的“味”的问题。语文课欲“开”学生之“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一堂成功或名副其实的语文课,应有哪些“味”呢?我以为起码应有以下“三味”,让学生从“三味”书屋中寻觅真知,语文教学才真正体现了新标准、新课改。
  
  一、情味
  
  语文课要有情味,这是由语文课的人文性和情感因素决定的。刘勰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王国维亦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这些话都说明一切景物皆情物。人行文著章的过程,无一不是自我情感喷薄而出的过程。那些千古流传的美文,没有一篇不是作者真挚情感的结晶,所谓“情郁于中,不吐不快”是也。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到古人的情感,教师就首先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理清作者情感寄托点,然后在课堂上调动起全部的情感,抒情也好,煽情也罢,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带领学生神与文接,心与理合,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当学生能感受到文章作者抒发的感情,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和谐共振时。那么无论景中的情,还是直抒的意,不都在声声朗诵中跃然而出了吗?文章的主旨还需要我们当老师的手把手地传授吗?其次,教师要充分关怀学生。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一个学生只有从心底了解了老师的苦心,懂得了老师的爱,他才能对老师所传知识产生“想知道,要知道”的学习动力,才乐于用鲜明浓郁的情感,去感悟语文课上的爱与憎、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
  
  二、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哪一种知识,趣味都是落实知识点的最佳途径。我们大家都知道“好的相声可以使人在健康的笑声中受到教益”,而不是在板着面孔的说教中给人以启迪。同理,好的课堂,也是在趣中传知授道。硬灌的知识只能作知识框架的中的填补,却解不了学生求知的渴望;老师絮叨的话虽多,但动不了孩子的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善用形象化的教具,给人以画面;形象化的语言,给人以美感;巧妙的比喻,提高课堂的质感;灵活的谈话技巧,迂回的表达,有助于唤起学生内心的探求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语文课堂不能为兴趣而兴趣,它是欣赏、互动、涵咏。是为更好的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而特设的捷径,是真实发生的师生生命中的情感与理智的纠缠。
  
  三、悟味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而是教学生会学知识,教学中的情味与趣味都是铺垫,是为让学生能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能够灵活地做到知识的迁移,用所学解决未知。因此,我个人认为,老师讲课也许他所讲的内容不多,也许他的切入点不是很好,无论抛出的是砖也罢,是玉也好,只要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那么,这一节课都应该是成功的。
  提高悟味的前提是培养直觉思维。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先让学生自己去默读、朗读、涵泳,去揣摩玩味,通过直觉去领略课文的神韵、意境。就是讲解也不应该包办代替而应作相机引导、适当点拨以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促成他们的顿悟。现在有的学校提倡二十分钟授课制度,其实就是根从“悟味”。其次是提高学生体察语境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每一篇文章,尤其是优秀的作品,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不应是孤立存在的,应学会将情、景、理甚而与社会背景结合起来看,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意蕴深厚文章主旨的“大门”。当然,在教学时,要教会学生一些理解文章的技巧,从注意语境、驾驭想象、运用直觉和理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性的训练,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领略到“悟味”中乐趣。 在他们深幽的心灵深处,获得茅塞顿开的心灵之光。
  教学与烹饪在某些方面异曲同妙,“教无定法,自然学法”,每个老师都如大厨般有着自己独有的技能,但如果说老师能将课堂尽情调制出“情、趣、悟”三种滋味,相信教学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竞争的焦点是人力资源的争夺。尤其是争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力资源。因此,准确了解和把握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组织更好地迎接未来竞争的挑战,从而使其得到持续发展和强力后劲。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和预测,希望对组织的未来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职业前景产生一些启发和指导意义。  
期刊
[作者简介]李荣(1977-),男,2000年9月参加工作,任职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至今,现攻读中国海洋大学2008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硕士。    建设数字化校园,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将学校的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领域、管理领域、教学领域、资源领域数字化建设进
期刊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就我校实际情况来说,老师们备课、上课都离不开计算机,用办公室的计算机做好的课件要拷贝到教室的计算机上,准备好的期末考试题也要拷贝到工厂印刷,因此U盘的使用率也非常高,一些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双击U盘的盘符却打不开U盘、打开后满眼的快捷方式……你的U盘中毒啦!  不要着急,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症状”再“对症下药”,以下几招帮你轻松搞定你的U盘!  一、双击U
期刊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已形成的高度上去深刻体会这句话,更具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教育部近年出台的中学新课程标准,就强调一切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本,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精神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教育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尤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  白居
期刊
要使政治课堂教学活跃而有实效并非易事,我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以期同大家共同探讨。  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一)热点导入。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许多学生追求物质上的享乐,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好高骛远,缺乏毅力,精神寂寞,甚至个别出现逃学、吸毒、自杀等现象。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呢?孩子们的这些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环境时刻伴随着一个学生的成长
期刊
[摘要]武术选修课能有效地增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章结合武术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武术选修课有效教学的路径。得出以武术礼仪、漂亮示范、技击之美、专门用语、考核评价等方法,是实现武术选修课有效教学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武术选修课;有效教学;路径    武术选修课教学是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下,按照武术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由教师向学生专门传授武
期刊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也会发生复杂的变化,容易产生爱慕和追求的情感,产生“早恋”行为。对于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是老师们经常谈及的话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不利,而且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不利。虽然从事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同样也遇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一、初显端倪    去年开学不久的一个下午,第一
期刊
一、思想决定事业    有两个研究生,一位叫吉斯特,一位叫提尔曼。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他们跟随导师去一家大公司参观。参观完毕,导师问吉斯特: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吉斯特说:我看到了豪华的办公楼。导师摇了摇头,没说什么。导师又问提尔曼: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提尔曼说:我看到了这里的产品,确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但它的市场却不大,还需要加大力度去开拓。导师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  数年后,吉斯特成了大公司
期刊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是一个心理发展过程,都是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基本心理成分为基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之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的活动型综合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内容相辅相成、相互交叉,也是不容分割的。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