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2
摘 要 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是实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中国计量学院多年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特色课程的实施办法、评价体系,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思路,实施安全教育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 安全教育 特色体育 课程
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领域中著名学者叶澜[1]教授提出,“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教授的观点揭示出教育的本质——生命性。以此教育原理为基础,结合体育的本质,我们提出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生命教育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校体育课程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学之路。
一、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掌握正确的安全救护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是面对险情时能够脱险自救的必备条件;体育课程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增强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然而,如何结合体育课程传授学生正确的安全知识、训练学生处变不惊的心态在我国研究较少。经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国计量学院生命安全教育课程逐渐完善,内容包括安全心理、防卫技能、自救互救、模拟逃生、越障测试、野外生存几大模块,并将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各项安全素质。见图1。
二、实施体育特色项目的管理措施
(一)成立特色体育课程组。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具有较大的兼容性,以体育课程为载体,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之间又不完全相同,将二者结合进行系统的教学在我国尚无先例,需要进行不断探索。结合课程改革需要,我校成立了特色体育课程组,明确课程组的职责与任务,加强了对体育特色课程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了对体育特色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经费投入。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硬件设施。生命安全教育设计内容较为广泛,既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态,也包括各种突发事件避险与救援,为了能够给教学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模拟场地,学校投入大量经费,先后建立了自救自护模拟实验室,地震房、火灾逃生实验小屋等;授课过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针对性教学与训练,在传授学生正确的生命安全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心理适应能力。
(三)实施“1+ⅹ”课程实施模式。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的特色体育课程实施“1+ⅹ”授课模式,其中“1”代表大一年级第一学期只开设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围绕“生存智慧”与“脱困避险”为主线展开,通过一学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关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态度;“x”代表各专项体育课程,在各专项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每次课需利用5—10分钟时间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或者每学期集中进行1-2次课得逃生训练。
(四)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相结合。体育运动,没有竞赛就没有活力。课外体育竞赛是课内的进一步延伸,是一种体育教学激励机制[2]。因此,除了正常的课内教学,我们在课外也举行大规模的安全生存技能大赛;大赛分为班级对抗赛、院级选拔赛,全校总决赛;比赛时间由每年4月开始,持续到10月。全校总决赛也作为我校田径运动会开幕式的一项表演赛,由院校领导及各分院领导进行教学成果检阅,比赛成绩计入各分院运动会成绩积分榜。
三、体育特色项目考核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往往把技能达标与素质考核作为评定学生等级的主要依据,忽视学生内在情意目标和态度的培养。这样的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当然值得怀疑[3]。为了能够进一步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价值导向功能,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热情,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体育特色项目考核评价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并设立专门奖励学分。学生要想获得体育考试资格,必须达到以下两个条件:1.参加安全生存技能大赛或每学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次数不少于30次;2.能够完成30分钟有氧耐力跑。课外考核设定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校运动队成员经教练员认定可直接获得体育课程学分,或俱乐部负责人在本年度组织举办了校内大型体育赛事,经俱乐部指导教师确认也可直接获得体育学分;校级大型运动赛事的组织策划者、参与者及裁判等工作人员,提供相关证明,在体育成绩考核评定时可获得相应的獎励加分。
四、结束语
安全知识和素养是一个国民的基本素质,也是在校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理应积极探索实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国民的安全素养与应对危机的生存能力。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1年度重点招标项目,项目编号:ZGT201103。
参考文献:
[1] 李政涛.追寻“生命.实践”的教育智慧[J].中小学管理.2004(4):118.
[2] 张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30(6):86.
[3] 李清,季建成,邬燕红.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教学改革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摘 要 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是实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中国计量学院多年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特色课程的实施办法、评价体系,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思路,实施安全教育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 安全教育 特色体育 课程
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领域中著名学者叶澜[1]教授提出,“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教授的观点揭示出教育的本质——生命性。以此教育原理为基础,结合体育的本质,我们提出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生命教育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校体育课程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学之路。
一、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掌握正确的安全救护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是面对险情时能够脱险自救的必备条件;体育课程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增强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然而,如何结合体育课程传授学生正确的安全知识、训练学生处变不惊的心态在我国研究较少。经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国计量学院生命安全教育课程逐渐完善,内容包括安全心理、防卫技能、自救互救、模拟逃生、越障测试、野外生存几大模块,并将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各项安全素质。见图1。
二、实施体育特色项目的管理措施
(一)成立特色体育课程组。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具有较大的兼容性,以体育课程为载体,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之间又不完全相同,将二者结合进行系统的教学在我国尚无先例,需要进行不断探索。结合课程改革需要,我校成立了特色体育课程组,明确课程组的职责与任务,加强了对体育特色课程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了对体育特色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经费投入。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硬件设施。生命安全教育设计内容较为广泛,既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态,也包括各种突发事件避险与救援,为了能够给教学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模拟场地,学校投入大量经费,先后建立了自救自护模拟实验室,地震房、火灾逃生实验小屋等;授课过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针对性教学与训练,在传授学生正确的生命安全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心理适应能力。
(三)实施“1+ⅹ”课程实施模式。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的特色体育课程实施“1+ⅹ”授课模式,其中“1”代表大一年级第一学期只开设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围绕“生存智慧”与“脱困避险”为主线展开,通过一学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关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态度;“x”代表各专项体育课程,在各专项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每次课需利用5—10分钟时间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或者每学期集中进行1-2次课得逃生训练。
(四)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相结合。体育运动,没有竞赛就没有活力。课外体育竞赛是课内的进一步延伸,是一种体育教学激励机制[2]。因此,除了正常的课内教学,我们在课外也举行大规模的安全生存技能大赛;大赛分为班级对抗赛、院级选拔赛,全校总决赛;比赛时间由每年4月开始,持续到10月。全校总决赛也作为我校田径运动会开幕式的一项表演赛,由院校领导及各分院领导进行教学成果检阅,比赛成绩计入各分院运动会成绩积分榜。
三、体育特色项目考核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往往把技能达标与素质考核作为评定学生等级的主要依据,忽视学生内在情意目标和态度的培养。这样的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当然值得怀疑[3]。为了能够进一步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价值导向功能,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热情,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体育特色项目考核评价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并设立专门奖励学分。学生要想获得体育考试资格,必须达到以下两个条件:1.参加安全生存技能大赛或每学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次数不少于30次;2.能够完成30分钟有氧耐力跑。课外考核设定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校运动队成员经教练员认定可直接获得体育课程学分,或俱乐部负责人在本年度组织举办了校内大型体育赛事,经俱乐部指导教师确认也可直接获得体育学分;校级大型运动赛事的组织策划者、参与者及裁判等工作人员,提供相关证明,在体育成绩考核评定时可获得相应的獎励加分。
四、结束语
安全知识和素养是一个国民的基本素质,也是在校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理应积极探索实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国民的安全素养与应对危机的生存能力。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1年度重点招标项目,项目编号:ZGT201103。
参考文献:
[1] 李政涛.追寻“生命.实践”的教育智慧[J].中小学管理.2004(4):118.
[2] 张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30(6):86.
[3] 李清,季建成,邬燕红.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教学改革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